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十章赵构的隐患

书名: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剥夺王伯龙对旧部的统帅权,对赵桓而言不算什么难事。

事情的本质就是他被困在了黄河以南,无法北渡,所以才投降。

有神武右军在侧,赵桓能确保他上午叛乱,晚上便传首京师。

所以下一步,自然就是解散他手下的这支部队。

赵桓向张叔夜吩咐道:“王伯龙所部降军与河北义军都一视同仁,作为我大宋子民,从军效力。择其中二十至二十三岁者从军,其余人安置在京畿路。”

严选精锐,沙汰老弱是正常处置。

但剩下的人员安置却是个大问题,按照神武右军的标准,能挑选出来的适龄青壮大约只有七八千人,那剩下的四万余人衣食住行都是个大麻烦。

张叔夜问道:“官家打算如何安置这些裁撤义军若是集中屯田,则枢密院管辖。若是分散安置,枢密院则将其交付给右相。”

赵桓想了想,说道:“在京师首善地,哪有屯田的道理。枢密院也不用将这四万余人交付给右相了,直接交割给开封府,让开封府把他们安置在东京城内。”

国家凌迟,河北如今还一片混乱,赵桓是不敢将这些义军遣散回家的。谁知道他们回了河北老家,被人一煽动会作出些什么勾当。

这些人也算是有功于国家社稷,给他们一份东京户籍也算合情合理。

大宋施行城乡二元制率收,民间大部分徭役都是由乡村百姓承担,城市户籍的百姓税赋压力明显相对较轻。

税赋改革赵桓已经有了眉目,即将提上章程,但在此之前,给河北义军一个更好的出路,显然更能收买人心。

等于是朝廷施恩,让他们从乡村百姓变成了帝都居民。

张叔夜恭敬领命,然后便返回枢密院开始着手此事。

首先是要清点武器、甲胄,无论是战场上缴获的刀枪剑戟,还是士兵身上的铠甲旗帜,全要清点收集。

然后是核对将士户籍,确定将士的年岁,适龄者征召进入神武右军。将其家眷妻小,从家乡迁入东京。

其他人则交给开封府,由开封府给他们分配住宅地契,协助其营建新房。

朝廷没有给这些人分地,因为哪怕赵桓还没开始改革,在大宋土地也并不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他们如果想务农,暂时可以作大地主、士大夫的客户,为富户耕田。地税会由地主承担,官府也不会征收这些客户的田税。

但赵桓则更希望这些人能够从事工商。东京正在重建,需要大量青壮劳动力成为工匠,清理废墟,营造房屋。

同时为了恢复东京生机,更需要大量的商队,以漕船、驮队从四方运来源源不绝的粮食和财富。

东京城的繁华,必须寄托在活跃的工商业上,仅靠农耕,四万人的屯田队伍,根本无法供给繁盛东京。

安排完河北义军事宜,赵桓终于有精力处理这方面的内政事务了,尤其是货物转运。

次日一睡醒,赵桓便下令召集宰相与开封府官员,打算规划一下东京重建事宜。

吃早饭时,皇后亲自给坐在身旁的赵桓端来一碗热粥,温柔的说道:“官家,明日国家大典,太上是否亦应该参加”

赵桓喝了一口温度正合适的热粥,闻言看向朱琏,问道:“怎么会忽然问这个”

朱琏语气温和,说道:“官家从金营返回至今,一直没有去问候太上与大娘娘。予这作儿媳的,也不能尽孝道,恐人物议予不淑不孝。”

“物议”赵桓放下碗,眉头微蹙:“皇后在内宫怎么会听到物议有人找过卿”

朱琏连忙回道:“官家莫要多想。是六哥与五姐,之前要去给太上请安,被皇城司拦了下来,到予这里求个方便。”哥、姐只是宋代的排行称呼,哪怕排行四十二,称呼也是四十二姐,而不是四十二妹

六哥是景王赵杞,五姐是茂德帝姬赵福金。

景王赵杞不是个有什么胆气的皇子,赵福金嫁给了蔡京之子,蔡家都已经被赵桓抄家,已经折腾不出任何波澜来。

这两人的确对赵桓的皇位没什么威胁。不像是有什么阴谋诡计。赵桓便淡然说道:“朕会给皇城司下个诏令。”

虽说没明言诏令内容,但朱琏还是明白了赵桓的言下之意。柔声说道:“围城日久,一家人也有月余未见了。不如今晚去太上那里办一场家宴,所有人一起聚聚。”

赵桓不是很感兴趣,自己的便宜老爹截至今年可是生了三十二个儿子,三十四个女儿,而且绝大部分都没有夭折。

这么一大家子人,凑在一起,仅是应付就够麻烦的,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朱琏劝道:“官家,圣朝以孝治天下,无论如何也应去问候一下太上。”

在太上与自己丈夫之间的权力之争,明显是自己丈夫取胜而告终。朱琏作为儿媳,不得不缓和双方矛盾。以免自己丈夫落得个李世民一般名声。

至少如今而言,一切都还能归因于战事紧张,官家怕太上有意外,所以接入皇宫全力保护。但战事已经过去,再不去问候,总归是说不过去。

皇后一直耐心劝说,赵桓也不好驳其面子,便说道:“行吧,便依卿所言,家宴便由卿操办。”

朱琏嘴角扬起淡淡的笑意,说道:“予稍后便将这个喜讯通知各位皇子、帝姬。”

“可。顺便询问一下康王府,康王最近可有来信。”

这个问题,赵桓十分关注。饭后见到宰相梅执礼,赵桓同样问道:“兵马大元帅康王最近可有消息传回是否知晓他现在身处何处”

“禀官家,围城刚结束八天,有些州府尚不知国家已击退金人,大元帅亦未遣使入京陈述。”

赵桓眉头一簇,心中涌现一片阴霾。

任何皇帝恐怕都接受不了这种情况,自己任命的天下兵马大元帅,非但没有尽忠报国,反而不声不响的消失了。

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个职位应该是人类有史以来所有职位中最危险的一个。坐上这个位置的人,要么进一步弄死皇帝,自己登基称帝。要么被皇帝铲除,不留祸患。几乎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