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十六章禁军想到的生路

书名: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宋军望风奔溃的事迹实在太多,这让赵桓着实没有多少信心。

哪怕城墙上有弓弩相助,城墙下宋军崩溃也是常态。就在今日清晨赵桓还亲眼目睹了这种惨败。

如今局势又到了要出城掩杀的时刻,赵桓心情沉重,不知道结局会如何。

但即便如此,赵桓还是迅速压制住了内心的烦闷,对刘鞈说道:“朕已经将内城守御全权托付给卿,战守之事,卿可当机立断,无需向朕请示。”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这个局势下赵桓最应该作的。

国家倾危,此时还君臣相疑,那就别想着扶大厦于将倾了。

刘鞈重重回道:“臣必不负官家重托若有闪失,愿以死报效官家器重。”

“朕不需要卿性命,朕要的是必须守住内城。还有什么事情,朕能襄助,卿但言无妨。”

国难当头,刘鞈也没有多做客套,立即说道:“此次出城关乎全军士气,关乎首战立威。臣请官家派一员高阶武臣亲自领兵。”

高阶武臣

赵桓思虑了片刻,宋军禁军中的高阶武臣是谁枢密使张叔夜

当然不是,张叔夜可是枢相,是负责调兵的相公,是文官中位高权重的存在。

真正执掌禁军的是三衙,也就是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三衙的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

当然了按照大宋一贯掩耳盗铃的的传统,这三衙都没有主官,没有任何一位都指挥使。

都是以副都指挥使掌管本司事务,比如殿帅就是殿前副都指挥使王宗灌。马帅是主管侍卫马军司郭仲荀。

赵桓说道:“让郭仲荀领兵出战。马军司所有战马都搜刮送给了金军。他这马帅,是时候展现一下其存在意义了”

郭仲荀得到军令,吓得面色惨白。作为禁军实际上的统帅者,郭仲荀实在太了解这些禁军是什么德行。

自己恐怕还未走出保康门桥,禁军就能望风奔溃。

吴革也觉得不妥,向赵桓请命,说道:“臣及部下百余人皆愿为国家效死,绝不会望风奔溃,愿代为先锋。”

赵桓立即拒绝,这些人历史上为了拯救国家,与金人作战前连妻、子都先杀光了,可谓不惜一切代价,誓与金人分生死。

这种忠诚苗子,这要下城了,恐怕绝对一去不回。

况且诺大国家,不能只依靠这区区百余人支撑。所有人,都要报效国恩禁军不能一直这样萎靡涣散下去。

“无需卿去作战,卿带上两百人,到城门前督战我大宋军队,自今日起,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望风奔溃者,尽皆处死”

皇帝的态度坚决,郭仲荀也只能硬着头皮下城。

作为马帅,郭仲荀十分清楚,守城不能消极防备,所谓久守必失。出城打金军一个措手不及,打击金军士气,延缓金军攻势是十分正确的抉择。

可是若出城的人选是自己,那郭仲荀觉得还是死守城池更加稳妥。

有这种想法的当然不是郭仲荀一人,被刘鞈指派的这两个指挥,足足一千人,绝大部分都抱着这种想法。

此时宋军人心还未统一,忠贞报国的将士已经踏出了城门,但其他习惯了偷奸耍滑的禁军还逡巡不前。磨磨蹭蹭的徘徊在城门前,不愿离开城池。

人心不齐,导致军阵碰撞,甚至出现了混乱,堵在了城门前。

甚至连正在填河的金军都发现了城门洞的异样,军队停止填河开始集结,宋军还没有集结完成。

刘鞈在城墙上厉声呵斥:“马帅,城墙上矢石已经不多,最多还能打乱金军阵型一两次,请马帅立即率军出城。”

郭仲荀见拖延不过,只得身先士卒,走出城门,开始在城门前重新整队。

刘鞈舒了口气,对城墙上操作砲座、床弩的禁军喊道:“全军对准金军军阵,听我号令。”

所有正准备发射的士卒都停下了动作,上弦的士卒加快了脚步,一排排守城器械对准了岸边金军,蓄势待发。

一时间,城墙上喧嚣的声音陷入了沉寂,气氛格外肃杀。

连正在整队的金军都感受到了氛围的异常,惊恐的望向城上。

“全军齐发”一声令下,令旗挥舞。

城墙上矢石齐发,黑云蔽日。随即金军阵中传来凄厉的惨叫声,金军阵型大乱。

内城鼓声大作,山呼震地,鼓动如雷。

按照刘鞈规划,此时宋军出城,必能趁金军混乱之际打的金军措不及防,斩首数十百计,焚毁金军器械。

但是理应声势如龙,一往无前的禁军,却畏畏缩缩,蜗行于城墙下。郭仲荀两股颤颤,完全不敢带人冲锋。

让禁军在城墙上安安全全的射箭,这些人还有几分底气。可是让他们主动离开城池,向金军发起猛攻,野战败敌,禁军着实是还未做好心理准备。

赵桓要求宋军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所以这些人想到的死中求生之法,便是逡巡不前,远离前线毕竟不交战,就不会面临选择,这是很多禁军“机智”想的的解决之策。

要统合禁军人心,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可是金军攻城急迫,内城已经没有太多时间来缓慢恢复军心。必须使用重典。

赵桓愤怒的推开了挡在身前的重甲亲卫,若宋军一直如此,那自己绝对守不住内城,死不死在城头上已经毫无区别。与其将来被金军折磨致死,还不如直接死于投石。

若天命让自己死,那今日就应该死在投石下。若天不绝我命,又何必畏畏缩缩

于是赵桓不避矢石,站到城垛前,抽出随身佩剑,奋力掷到城下。锋利的剑刃入土一尺有余,露出在外的剑身剧烈摇晃,折射出耀眼的剑光。

赵桓决绝的命令道:“任何人今日敢退过此剑半步,斩立决”

“皇城司,立即处死主管侍卫马军司郭仲荀殿前副都指挥使王宗灌继续领兵出战”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