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十五章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名: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赵桓吩咐完对寺庙化外之人的安排,一旁负责练兵的将领适时向前,说道:“臣神武右军中军统领胡闳休,恭问官家圣安。”

赵桓目光从梅执礼身上收回,看向胡闳休,讶异了瞬间。

因为眼前这位神武右军质彬彬。

赵桓不清楚兵部怎么会让这么一位年轻人来管理如此重要的新军。

作为大宋宰相,梅执礼有“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的责任。

见赵桓面露诧异,立即向赵桓解释道:“选用胡闳休担任神武右军中军统领,乃是臣与枢相共同商议的任命。”

赵桓笑着说道:“如此,想必胡统领必有过人之处。”

“臣愧不敢当。”胡闳休谦恭的说道。

“没什么敢当不敢当。”梅执礼说道:“我与枢相一同举荐你,就是希望你能将年轻意气与兵法韬略相结合,给这支新军带来不一样的气象。”

说完梅执礼向赵桓介绍道:“这位胡闳休是宣和初年太学生,与城外组织太学生巷战的陈东、汪若海,义气相许,忠贞感召朝野。靖康元年,应试兵科,中优等,补进义校尉。金兵围攻汴京,胡闳休负责一段城墙守御,进承信郎。”

“昨日血战,他率部死战保康门桥,以忠义死战进敦武郎。”

闻言,赵桓再看胡闳休眼臣之路,而是去应试兵科领兵作战,是大宋士人中难得的有英雄气之人。

昨日表现也对得起赵桓对其赞赏。他就是宋军中最典型的中层军官,忠贞热血,年轻意气,满心满脑想的只有杀敌报国,守卫国家。

而且难得的是,他并不是那种无脑莽夫。而是有勇有谋,在兵科应试中,高中优等,可见其才能。

赵桓不知晓的是,这位年轻军官,历史上还著作致寇、御寇二篇兵书。

“昨日朝廷通过一项法令,读书人要参与科举,必须有三年从军经历。卿如何看待”赵桓兴致勃勃的问道。

胡闳休说道:“如此必能使军队指挥更加顺畅,行动更加迅捷。”

“哦这是为何”

胡闳休解释道:“非是臣自矜。自臣统军以来,发现凡军中将校,若曾经饱读诗书,胸中有天地。其无论指挥作战还是执行军令,都会更加顺畅迅捷。比之不识文字的莽夫,无论军纪、作风、还是意志、效率都要高上一截。”

“腹有诗书气自华啊。”赵桓感慨道。同样是军人,一个军人常年读左氏春秋,读孙子兵法。一个军人斗大字不识一筐,连是非左右都不分,怎么也不可能想提并论。

因为前者可以是关羽、可以是岳飞,后者则是普通大头兵,哪怕有一身勇武也不过是李逵之流。

所以常凯申要动员大学生参军,喊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

胡闳休说道:“故臣以为,官家强令僧人、道士从军,不如下令太学生从军入伍。”

赵桓叹了口气,说道:“朕何尝不想。只是士大夫多骄矜,对征兵法案多有抵触。”

“令和尚、道士从军,至少可以退而求其次。这些人平日里便诵读经文,多识文字。有信仰、有学识、有慧根,比寻常农夫、走卒要更适合训练为卒。只要给全军配发左氏春秋、孙子兵法、武经总要,这些人会成为最优质兵员。”

胡闳休向赵桓宽慰道:“士大夫中老朽者或许会因利益抵触政令,但臣作为太学生可以断言,年轻人意气奋发,热血忠贞,一定会支持官家法案,踊跃投戎卫国。”

赵桓点了点头,年轻人还没有被社会腐蚀,一寸赤心惟报国,琴心剑胆,赤子忠诚,是国家的希望。这些人也是征兵法案重典征召的群体,哪怕有老朽士大夫阻碍,赵桓相信也会有许多人意气奋发,不顾家庭阻拦参军报国。

便比如昨日在东京城内前赴后继,不惧矢石的太学生们。

“听卿一席话,朕信心增添不少。”赵桓正色说道:“接下来言归正传,此处军备情况如何”

胡闳休立即回道:“禀官家,神武右军如今共有两千五百人。弓弩造院已经送来了五百副神臂弓,五千副强弓,一万个箭囊,羽箭两百万余支。”

“南北作坊送来了长枪三万杆,手刀一万柄,大斧五百,骨朵五百。”

武器堪称富庶有余了,赵桓关切的问道:“甲胄情况如何”

胡闳休面色凝重,说道:“防具方面便差强人意了。按制,步军冬衣有皂绸绵披袄、黄绢绵袄、白绢绵袜头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麻鞋。但官家且看,士卒根本凑不齐冬装,只能以自身衣物赞替代。”

赵桓看向远方正在列队训练的新兵,很显然军装并未统一,各种颜色斑驳杂乱,花花绿绿,一看就是乌合之众。

与玄甲红袍,朱旗绛天的精锐之师差距甚远。

冬装,现在是悬于宋军头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赵桓郑重的说道:“关于冬装,朕稍后会与皇后亲自去督办,一定不让禁军继续受风寒之苦。”

解决冬装的意义不言而喻,在禁军保暖无忧后,又有热腾腾的饭菜供应,至少军心不会低迷,士气会逐渐高涨。到时候守城势必会将金军拖入残酷的血肉消磨中。

“甲具如何”赵桓问道。

“精锐步人甲只有百余套,只能让新军了解甲胄穿戴流程。”

“以我大宋之府库,竟然只有步人甲百余套”赵桓不敢置信的问道。

梅执礼在一旁解释道:“这倒是不止,今日内弓剑枪甲军器库整理出步人甲千余套。只是大部分送给了守城将士。新军暂时不参战,可以等侯军器监后续生产。”

赵桓点了点头,统一了朝堂共识后,大宋朝廷的统筹能力、行政效率在肉眼可见的提高,令人颇为欣慰。

“皮甲情况如何”赵桓问道。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