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52章 王稽议罪

书名: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0

吕不韦有安定洛阳的大功,却没有得到任何封赏,这似乎不符合秦王的处事风格,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才是秦政的特征,在诸侯中有“六亲不认”的名声。诸侯们的眼光重新盯向邯郸,想看看邯郸会有什么反应。

邯郸的反应让诸侯惊掉了下巴:赵王率先宣布将遣使前往咸阳聘问。赵王,这个与秦奋战了多年,而且似乎并没有被秦打败过的赵王,主动与秦媾和了。

蔡泽因平定洛阳之功,被封为纲成君。但蔡泽也出人意料地辞去了秦相一职,主动交出相印!而秦王也以年老力衰为由,取消了御前会议。一应政事都交给子楚府办理,再到章台宫用印。

久未审理的王稽案,重新进入大家的视野。

王稽回到咸阳后,即因私通诸侯之罪,羁押在府,家人只能送饭,不能和他说话,更不用说见面了。如此过了半年,直到春天,王稽才被廷尉府传唤,讯问他与韩人私通一事。王稽经过半年的孤独的生活,精神上已经有些崩溃。他已经无意隐瞒什么,听天由命地将他所做一切全盘托出。

当王稽得知皮绾和李冰离开了上党,改任蒙骜为上党守后,就开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怀疑。皮绾和李冰都是干才,而蒙骜则刚刚入秦。用蒙骜代替皮绾和李冰,在王稽看来,那就是要放弃上党的信号。而上党一旦放弃,河东将暴露在三晋的矛头之下。

王稽敢出任河东守,其实就是依仗着皮绾和李冰挡在他的前面。现在失去了依托,王稽顿时没有了主意。他自忖绝对没有能力在三晋的联合打击下守住河东;而守不住河东,自己只有死路一条。千思万想之下,王稽竟然想到用私下约定的方法来保全河东的策略。他参考官场上的私人交谊,绕了几个弯,和韩人结上了关系;提出不战与三晋共分河东的建议!在王稽看来,这明显是双方都得利的事,自己保住了河东的一部分,虽然职业生涯有了个污点,但如果能在有生之年收复河东,那还能将功折过。万一不成,也不过是年终评个“损”,降级使用,也好过丧命。而且,他想,那时的河东一定会成为个烫手山芋,不会有人愿意来接手,很可能还是让自己戴罪视事。

他自然知道这事一旦被发现,那就是灭族的罪过!但如果不这知做呢,只有死路一条;而这么做了,如果侥幸不被发现,不就死里逃生了吗!在这种侥幸心理下,王稽在一些下属的劝说下,终于迈出了无法挽回的一步。

这一步迈出后,王稽就成了三晋的俘虏。由于这事在王稽是绝对不能暴光,而在三晋则不然。谈判的韩使十分老到地利用了这一点,迫使王稽一点点让步,终于达成了停掉对上党的援助,主动撤掉翼城、曲沃的防御,为三晋军补充粮草等一系列屈辱条件。王稽懊悔不已,但已经无法回头。

廷尉府在得到王稽的交代后,立即发文到河东,将劝说王稽的诸吏员及当地士人开列名单,令河东尉、丞将其捉拿到案。而这时,河东刚刚经过一场不亚于大战的惊魂时刻,河东的吏员已经大半散失,连河东丞也不知所终,大家认为可能是失陷于安邑了。有些人还在府中,蒙骜决定自己承担责任,上书报告说,河东战乱,吏员尽散,而及于丞;所列诸员,俟靖宁后,详加追拿到案!打了个马虎眼,混了过去。尉无伤也报告说,河东丞无名不知所终,正寻找中。

虽然秦王已经告知蒙骜,秦已与赵达成割让安邑的协议,但还必须要假打,以帮助赵国获得韩魏的援助。蒙骜并不敢大意,凡协议中要求坚守的城池,都给予加固,并派重兵把守;相反,安邑则没有派驻多少部队,只留下化名无名的芒未总其事,自己则退往曲沃,指挥翼城和绛城的防御。河东尉无伤则远在少水一线,指挥上党残军,逐次防御,缓缓退往河东。

在蒙骜的预计中,赵军大军兵临翼城城下,秦军放开东边的山口,让联军从山口冲向安邑。秦军在左邑抵抗几天,留守安邑的官吏有时间撤出。但廉颇出人意料地从南阳经轵道杀向安邑。而这时,从端氏进攻的赵军甚至还未接近翼城。左邑的士兵没有得到任何警报就被赵军杀进城来,留驻安邑的官吏只有少数逃出来。蒙骜急派人打探,得知这支军队的将军叫乐乘,副将叫庆历。

蒙骜再一打听,这乐乘大有来历,竟然是那位率领燕军几乎灭了齐国的乐毅的族子。

乐毅失去燕王信任,伐齐功败垂成,自己逃往赵国。乐毅是魏文侯时伐中山国的名将乐羊的后人,而现在中山国是赵国的属地。乐毅逃回赵国,算是回到自己的本国。乐毅逃回赵国后,燕王又派人请乐毅回去。乐毅于是半在赵,半在燕,两边拿工资不干活,而他的儿子乐间则继承了他在燕国的昌国君爵位。

乐乘和乐毅的关系史无明记,好像乐乘也是同时在赵、燕间任职。这是他作为将军独立指挥的第一次作战。这一战虽然有种种内幕,但依然十分精彩。一支偏师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轵道,占领垣城,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左邑和安邑,这无论如何都不是俗手所能办到的。蒙骜向秦王报告,赵国又出了一位悍将。

有一名廉颇就已经很让诸侯头痛了,又出了一名乐乘,不是耎嘴皮子,而是真的能带兵,这也让秦王下了决心不再与赵国多作纠缠,把力量用在更有成效的方向上。吕不韦向赵王传递了这一信息:如果赵王能够遣使到咸阳聘问,对赵王此前攻占的秦地,秦王只从其他诸侯手中加以收复,而不会因此而报复赵国;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秦王表示愿意保留上党不攻,哪怕它现在在韩国手中。

得到秦王的这一默契,赵王也派人向吕不韦表示,只要秦军不触碰上党,赵国愿意前往咸阳观鼎。连续多年的征战,邯郸也的确是疲惫了。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赵王表示不再对为楚国攻取陶邑,以换取楚国的钱粮。

陶邑的秦军前进到卫国城下,就停止了前进。后来楚军出淮上,秦军被迫退回陶邑坚守。不料楚军只是虚晃一枪,明攻陶邑,实则图灭鲁国。所有的诸侯都被春申君骗了!

在春申君进入曲阜后,魏使也进入濮阳,声言要与卫国和亲。卫国不久后宣布,由于周国已灭,卫与周的君臣关系自然终结,卫国向魏国称臣!

看到这些,赵国君臣似乎恍然大悟,自己被诸侯当枪使了。赵国傻不楞登地冲在抗秦的第一线,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结果好果子都被别人抢走了,自己只能瞪着眼看,还要仰他人鼻息。吕不韦奉上的玉帛正当其时!

赵国的突然变故,也让诸侯感到十分意外。各国使臣纷纷出使邯郸,竭力劝说赵王继续抗秦。赵王托病一个也不见,只让平原君、平阳君等人与他们周旋。信陵君也想劝说平原君,不要轻易与秦议和,尤其不要入咸阳观鼎,平原君摇头对信陵君道:“赵王意已决,无可谏也!”但同时加强了对信陵君的控制,信陵君也无可奈何。

不过,由于诸侯施加了强大的压力,赵国也轻易不敢与秦国结盟,只与吕不韦达成默契,并没有遣使到咸阳。但赵国将与王稽交往的整个过程,都透露给了吕不韦。

吕不韦现在身后已经有了强大的支持,明面上多了十来个“故友”,潜藏于水下的则是一支庞大的力量。那是秦王和子楚亲自为他安排的。吕不韦将与赵王的每一次接触,都如实向咸阳报告,包括赵王提供的王稽与赵串通的事实。

廷尉已经将王稽案审结,几大卷卷宗报到秦王宫中。秦王与子楚听着廷尉对案件的意见:“稽无王命,暗与诸侯通,诚干律也。然彼守河东,力有不逮,情急智生,出此下策,盖非其私。今河东之势,盖与稽所议不远。彼固能知进退强弱之机变,非将卖王!臣意,可以爵赎之,耐为城旦。”

秦王沉思片刻,道:“王稽之罪,非及其身,所涉甚广。容寡人三思!”

送走廷尉,秦王问子楚:“汝意如何?”

子楚道:“儿何能,敢言此也。以儿之见,依律而行,乃其道也。”

秦王道:“斩一王稽,必涉应侯。应侯荐郑安平,安平降赵,封武阳君,此欲寡人杀应侯也。应侯固当罪,而寡人怜其才,欲用之于异日。今若罪王稽,应侯无可绾也,必同罪!”

子楚道:“廷尉之意,王稽虽罪,罪不当死。或耐为城旦,废为庶人,则可不及于应侯。”

秦王道:“然郑安平之后,应侯心智似有不宁,吾固不知其因。彼荐蔡卿,因以为相,试之而不效,非能和上下,通远近,察古今也。小有其智,或堪驱使,而不能使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