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5章 秦国

书名: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0

从易阳城中出来,子楚心中满是焦虑。平原君明显不愿献城,这几乎意味着和谈破裂,自己的身家性命难保!但在表面上,平原君与子楚并驾齐驱,走在队伍的最前方,迎接众人的欢呼,彰显着赵秦两家的亲密友好。子楚强忍着心中的不安,学着平原君的样子,叉手站在车上,俯身低头,面带微笑,配合着把友好的氛围演绎到底。傧相紧张地驾着车,保持着与平原君差一个马头的距离,还要小心地避开地面的不平之处,两乘车卷起的尘土,在车后飞起好高。一直等这片尘土过去后,迎接的队伍才驾着马车,跟在后面返回邯郸。

平原君以快步通过了易阳到王城之间的道路,在大约中午时分到达王城。在王城与邯郸城的交叉路口,平原君与子楚辞别,平原君再次叮嘱子楚,将自己的意思转达给秦王,千万别做损己利他的事。子楚只能含糊地拱手相辞,口里应喏。

回到邯郸城内的宅院,子楚一刻也未迟疑,立即在一片绢布上写下“赵或拒献城”几个字,卷成一个小卷,交给吕不韦。吕不韦随即离开,找到一个商家。随后,这片绢布就会被塞进某个衣襟中,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某地,再一程程送往该去的地方。

张禄入秦已经十多年了,当秦相也有六七年时间。这六七年间,白起在南阳-上党一线进行着艰苦的战斗,张禄在后方只干了两件事:修路和任免。

修路不用说,这几年来,张禄修建了数交通干线,连接起关中与各郡;还在关键的地方设立了驿站,方便人员往来。除了在秦国内部修筑道路外,他还把道路修到诸侯国内,比如殽函道,从函谷关到洛阳沿途经过的都是韩国的县境,张禄打了声招呼,不管不顾地就在韩国的地盘上修起路来。由于无须韩国出钱出粮,韩国的官员也就放任不管,坐享道路畅通的便利!对在道路旁边修建的驿站也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利用它们传递一些不方便公开传递的物件和人员。

任免官员就是一件有张禄特色的事了。张禄以个人恩怨为名,甚至没有任何理由,就罢免了一批又一批旧官员,任命了一批又一批新官员。新上任的官员多是从其他诸侯国来应聘的新人,但也有诸如王稽这样,纯粹是由于和张禄关系好才上任的。

秦王放任张禄公报私仇,就如同他放任穰侯独揽大权一样。大家都以为秦王不能忍受张禄的独断专行,等着看张禄摔一个大跟头;但秦王偏偏还鼓励,甚至亲自对平原君说,张禄的仇人魏齐就是自己的仇人。只有张禄自己知道,每一个任免名单,他都与秦王私下交流多次,名义上任免的理由是出于个人恩怨,其实完全是贯彻秦王的意图。秦国以法治国,但凡任免一个人总要找些理由,十分麻烦;而张禄偏偏擅长这些,总能在法条之内,找到任免的理由。六七年来,朝堂上的面孔几乎一新。

武安君白起自长平一战后,似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一直称病不起,大半年都没有上朝。偶有疑问上门咨询,白起倒也接待,并毫不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目前在朝中主持军事的,是左庶长王龁和五大夫司马靳。他们从长平下来,没有休整,就立即率领新的部队,攻打太原和武安,但进展并不顺利。和谈开始后,他们率领的秦军都被调到上党屯田,他们自己返回咸阳,接手秦军的整训。秦王的客卿蒙骜也被安排参与军事会议。

开始几个月,大家议论的中心在于下一步打击的目标是邯郸,还是太原。在失去了上党后,赵国目前的态势像一副挑子,一头是邯郸,一头是太原,中间的扁担是原中山国,无论是从太原救援邯郸,还是从邯郸救援太原,都要绕行险峻的井陉。如果想先易后难,当然打太原比较容易,但不容易把赵国打疼;如果想打疼赵国,当然是兵出邯郸比较有效。

每天都有诸侯的动向汇聚到陈四那里,由陈四整理成简短的几条,呈报给张禄和秦王。陈四的情报网主要来自商人和草莽:商人有穰侯早期的基础,而草莽则主要来自于曾季的投效。不要小看了那些草莽中人,打探起消息来可是毫不含糊——只要有钱!终于,秦国决策层得出一致结论,通过反复出兵邯郸,逼迫赵王一点点让步,可能是最有效的、最稳妥的方案。于是秦王一面羞辱赵国,逼赵王杀了魏齐,一面与平原君媾和,要赵王献出城池。然后隔三岔五找个由头兵出邯郸,逼赵国一点点出血,赵国估计也就跟韩、魏一样,老老实实地当跟班了。于是在夏至日,太子与平原君在河边盟誓。平原君随即离开咸阳,返回邯郸。

平原君返回邯郸的路上,秦人一路监视。诸侯明使、暗使来访,都逃不过秦人的眼睛。当平原君回到邯郸时,他与各诸侯的各方力量都已经有所接触,有些力量甚至都谈了好几轮。

张禄一条条捋着与平原君接触的势力,发现楚国的势力最多,其次是韩、魏,燕、齐的势力要少得多。张禄冷笑,楚国果然不甘寂寞,要借长平之事,玩出些花样来。他下令南阳和南郡整军备战,并派出蒙骜和司马靳到两地检查备战情况。随后又让芒未给芒申写信,提醒春申君在这关键时刻,千万不要站错了队!而芒申回信说,春申君感秦之恩,誓不与秦为敌!但由于楚国内部对秦的敌意太大,他不得不有所表示。他向张禄承诺,绝对不向南郡和南阳方向派出一兵一卒!——显然,秦国的备战工作也看在春申君的眼中。

从春耕到现在,半年时间过去,全国各地,包括上党那边一片太平景象,今年的收成已经基本有了保证。而邯郸那边来报,平原君在尚未进入邯郸时,先将子楚召到易阳,与之相会。随后两人并驾齐驱,返回邯郸,显示出对子楚的极大尊重和友善。但随即就接到子楚的密报:“赵或拒献城!”

秦王得到子楚的密报后,立即召见了张禄和王龁。三人都认为,赵国的反应不出他们预料,现在的工作重心应该转向对邯郸用兵上来。关中的刑徒目前有七万被抽调到了上党,关中所余的刑徒不多。南郡和南阳要监视楚国,暂时不能调兵;巴蜀过于遥远,而且需要用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北方干冷的环境,以及完全不同的饮食习惯,没有半年时间,几乎上不了战场。目前能立即成军的力量只有上党、河东、上郡等地。

张禄秘密通知上党守王陵,要他准备二三万精锐,准备秋收后出兵邯郸,在邯郸郊外如武安屯驻,逼赵国签城下之盟。又通知河东守王稽,组织力量炒出三万人一个月的粟来,供应上党。

上党目前一片祥和,它与南边的温、轵,乃至洛阳,东边的武安、邯郸,西边的太原都恢复了贸易往来,太行山上的山货、安邑的盐,乃至巴蜀的丹砂,都能在这里贸易。河东有段子干“协助”建立的铁器作坊,皮绾专门派人在上党收购从武安炼出的铁,运回安邑,打造出大批农具,按秦律免费提供给河东和上党的农户使用,对上党农业生产的恢复,起了很大的作用。

王陵在这半年里,完全把心思放在生产上。周边的韩人城邑虽然并未降服,但也大致了解了当前的形势,知道王陵是一个大势力,要灭掉一座城并不困难,自己几乎毫无抵抗能力,所以也愿意与王陵维持友善的关系,双方互通有无,甚至送来美女通婚。王陵将这些美女都赏赐给那些有功的部下。

从北地调过来的李冰,首先是按秦制分配了土地,七万人每人一百亩地,都是原居民多年耕种的熟田,只是因为战争抛荒了一两年,修整起来非常方便。李冰对整修水利很有心得。他在不过多扰动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将有限的水源引流到需要的地方,或灌溉,或饮用,皆得其宜。由一万刑徒组成的工程队在这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长子、屯留、襄垣、潞城等地不仅有道路相连,而且有河流、水陂、湖塘点缀其间。

长平方圆百里的区域,数十万大军曾经云集,每天的排泄物堆积成山。现在它们都成了良好的肥料。李冰掘地三尺,把这些粪土取出来,用水淘了,洒在田里,各种作物长势喜人。

长平—高都—南阳之间的道路是现成的,但也都经过了整修,可以通车,方便山下南阳的货物运进山来,以及山里的山货运出山去。李冰甚至想修一条道路通往武安,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只把道路修到黎城。从黎城向东到漳水河边,有一些临时的营垒,防备周围的敌人。高处的山上修建了简易的烽燧,方便快速报警!

王陵主生产,李冰主工程,两人配合相得益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