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章 苏厉

书名: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0

听到苏厉的辩解,平原君道:“非也。昔秦之窥九鼎,入洛阳而观鼎,皆有觊觎之心。周之不抗也,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苏厉道:“诚如君言!”

平原君道:“卿四出合纵,为周乎,为赵乎?”

苏厉道:“为天下也。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秦倒行逆施,以刑罚治天下,钳天下之口,灭天下之业,隳天下之学,而一归于耕战。夫耕战,诚根本也。然草木非但根本,且枝叶,且花果,聚而成之。独根本之立,其可乎?更有上者,人心向善而背恶,好逸而恶劳。战伐杀伤,恶也;身耕南亩,劳也。此皆人心所厌弃者,而秦以为业,富与贵皆于耕战中求之。此虽导民于根本,而背天意,逆民心,非圣人之道也。天下皆苦秦,而不能抗,惟合纵乃能抗之。故合纵为周,亦为天下也。”

平原君道:“周之德,巍巍乎。今周地不满百,城不过二三。德之于我何有焉?”

苏厉道:“禹之时,天下执玉帛者万国;汤之时,有国数千;周封国八百。今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二,余则不闻矣!周禀天命,失德久,至今不衰;虽只百里之地,方之亶公时,犹之未弱也。但修德敬天,天命加时,焉知无再兴之时耶?德之所在,天下如水流归海,虽不言,而自大矣!”

平原君道:“非所论也。胜之所见,天下归于秦,岂修德耶?战胜攻取而已!今秦向赵,而赵不能敌,割地求和,以待时也。”

苏厉道:“赵割地于秦,秦益强而赵益弱,秦益向赵,而赵益不能敌也。不若献地于诸侯,连以为援,秦无得地之利,而赵收外援之实。失地一也,而所获异。孰为利弊,君其计之!昔臣献割城之计,赵民疲而惧,战而不能。今赵人复勇,粮足而兵坚,人人怀忿,家家愿战。此时割地,不亦愚乎!”

平原君道:“赵并无割地之事也,卿勿浪言!”

苏厉则不顾平原君的解释,继续自己的思路道:“赵献六城于秦,所惠不过一国,所利不过数月。而献诸诸侯,则天下诸侯莫不响应,所惠者六国,所利者万世也。”

平原君若有所思,沉默片刻,换了话题道:“胜之入咸阳也,一累魏齐之丧,二累虞卿之失,罪莫大焉。将何以赎之?”

苏厉道:“夫魏齐之亡于赵也,本信陵君引秦而北之计也。”

不等苏厉说完,平原君即惊叫道:“宁有是事乎?何胜之不知耶?”

苏厉道:“须贾之入于咸阳,为秦相所辱。秦相,故魏人范雎也,使齐有罪,几为魏齐所折杀,更名张禄,以避其祸,隐于郑安平处。郑安平令于管,张禄之谋也。其谋泄,为魏相所知,欲索之,乃因秦使王稽而亡于秦。——王稽因此功,得为河东守,三年不上计!秦乃令魏献仇人魏齐,乃与之媾。须贾归,而魏齐亡矣!夫魏齐,魏先王之臣,而佐魏王兄弟。兄弟不相能,赖魏齐胶合其间。魏齐之亡也,魏无新相,信陵君掌其政,临临乎于魏王之上也。而令魏齐奔赵,是令秦引兵向赵,一举而二得:既侵夺其兄,复避秦兵势!”

平原君道:“赵与魏,兄弟也。魏齐势穷来投,义也!而客独以诈谋,不亦远乎?”

苏厉道:“夫事之所施,未必如当事者所意,而常在意表。此智者所以劳,而愚者所以惑也。魏齐之奔赵也,于彼在访故,在君为义举,在魏为避祸:此皆事者所意也。然信陵君遂临于魏王之上,而秦遂移兵锋于邯郸,此意表也,而势所必然也。非妄言也。”

平原君不想深入讨论这事,问道:“魏齐之亡也,胜当何以赎之?”

苏厉道:“魏齐移祸于赵,死固当也,又何赎之?免死十年,不亦得乎!”

苏厉的评论把平原君搞得不会了,他问道:“先生尝言赵杀魏齐,示弱于天下,今言无所赎,何言之相反也!”

苏厉道:“臣之所言者,赵不当杀魏齐以媾于秦也,非以杀魏齐为不当也。昔魏齐之入于赵也,赵即谢之,则无今日之事。”

平原君终于问了自己最想问的问题:“虞卿弃官而保魏齐,义耶,惑耶?”

苏厉道:“非义亦非惑也。魏齐势穷,奔虞卿。赵义不应杀魏齐,而虞卿度其终不能说赵王,乃保魏齐出奔,智也。魏齐,魏贵公子,骄奢淫逸,钟鸣鼎食,猝遇风霜,食皆粗砺,遂不能耐,以至病困。求援不得,绝望而亡。——此亦虞卿意表也!虞卿所谋不成,魏齐已亡,赵弱已示,义不再入邯郸,乃隐于大梁,不复仕也!”

平原君道:“午间,虞卿奉信陵君使而见胜,言合纵之事。其可信乎,亦大言乎?赵举纵议,信陵君其听乎?”

苏厉道:“赵魏合纵数矣。华阳之战,三晋合纵,一败之后,其议遂废。阏与之后,魏复议合纵,而长平之时,魏援不至,盖秦强而赵弱也。若赵能抗秦,登高一呼,天下谁不景从!若势弱力薄,虽兄弟父子不能相保也,岂盟国乎!”

不料平原君摇摇头道:“非也!信陵君重义守信,彼言相助,虽万难必不弃。非见利忘义之徒可与匹也。”

平原君的话也引起苏厉的注意,他于席间拜道:“诚然,君之言也!然赵若不守,纵信陵君举国来援,身死疆场,与事何济?”

平原君道:“邯郸城迭经战火,失陷数矣,而吾赵如故!但得赵氏男儿气在,秦何得为灾!”

苏厉道:“臣闻虞卿之入大梁也,居信陵君之幕,粗衣砺食,聊充下陈。若无信陵君之命,恐难至洛阳。”

平原君道:“若得信陵君此诺,吾事济矣!”

送走苏厉,平原君久久不能安眠,坐于席上,心事重重。显然,赵国虽然杀了魏齐,与秦国盟誓,但秦国还是逼赵国献出六城。如果赵国拒绝,那怕有盟誓在先,秦也可以赵国毁约为由,发动战争!

一切的一切就取决于赵能否将秦军阻拦于邯郸城外。

如果是白起率军攻城……且不说邯郸能不能保住,邯郸城外定是一片血海,邯郸恐怕十几年也难以恢复。

七年前,在威后的要求下,赵将以前从齐攻取的济东三县五十七座城邑送还齐国,名义上是换取安平君田单入赵为将,事实上是希望与齐交好,毕竟齐国是威后的娘家。但齐国接受了赵国归还的城邑后,却并不与赵国共进退。长平之战时,赵王派人找齐王要粮食,齐王都推三阻四,如果要齐王派兵抗秦,大概会是一口回绝吧。齐国不可靠。

自从赵武灵王夺取了中山国后,燕国就和赵国不对付。这些年来,不是赵伐燕,就是燕伐赵,几乎打出火星来。如果秦赵交锋,燕国不趁火打劫就已经算厚道了,想得到它的支援……

上党本是韩国的郡。三年前,韩国欲将上党十七城献给秦国,不料被郡守冯亭自作主张全都献给赵国,引发了长平之战。赵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四十余万人被杀得干干净净!其中十几万人是从邯郸周边抽调出来的精锐。一想到这儿,平原君内心就一阵绞痛。

难道当初决定接收上党错了吗?平原君痛苦地问着自己。三年来,他经常在心中问自己这个问题;长平之战结束后,这种痛苦的反思就更加频繁,每每带着撕心裂肺般的痛楚。

如果任秦接收上党,赵国则四面出击,骚扰秦国,结局会不会更好?

如果任秦接受上党,赵国与秦互不相侵……

如果接受上党后,不决策在长平死守,而是一城一城地分散作战,同时动员大军野战……

如果在杀伤秦军后主动退出上党……

如果……

苏厉从逆旅出来,乘车回到宅院。冢宰已经在门内等候,隔着门缝见苏厉回来,立即打开侧门,将苏厉迎入。苏厉问道:“客至否?”

冢宰回答道:“至矣!”引着苏厉转过一处小院,来到东边一个幽静的院中。打开院门,院里已经坐着三个人,冢宰对三人行礼,道:“弊主归矣!”转身出去,带上院门。

院里三人已经起身,对苏厉见礼道:“大夫辛劳!”

苏厉回礼道:“诸卿久候,于心不安!”

三人将苏厉请到阶前,坐了东道,自己也不等苏厉谦让,自顾自地坐在西席。暮色中,三人都是普通士子打扮,衣着并不华贵。

苏厉道:“事急矣,无以论礼,愿言其事。虞卿自赵来,首言赵事!”

刚才三人在院中,已经交谈了许久,正在相互摸底,现在则是正式阐述本方的要求与条件!

虞卿道:“赵虽有失,根本未伤。赵王示弱于诸侯,愿与秦媾,非弱也,愿勿献城也!”

苏厉问道:“邯郸能战之士,其有几何?”

虞卿道:“十万之众,不难集也。其余上城固守,担柴送水,巡查奸人,可四十万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