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1章 食菱角

书名: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0

秦人服饰尚黑,戴冠,衣右衽。而楚太子则特意穿着标志性的楚服,色彩艳丽,领口平直,束腰纤细,披发左衽。黄歇的衣着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在一片黑油油的人群中,依然鲜艳夺目。看着跟在泾阳君后面的两人,所有人都意识到,楚太子入质了!

泾阳君领着二人,依次引荐了穰侯秦相魏冉、华阳君芈戎、高陵君公子悝、武安君白起,以及以下一系列大臣。太子恭敬礼敬,各人依礼回礼。白起突然走到两人身边,也不看泾阳君,对二人道:“臣请引荐一人与太子重识!”二人不知所以,看向泾阳君,见泾阳君不置可否,只得对还未来得及见面的官员们拱拱手表示歉意,转过来随白起来到上位一名官员身边,介绍道:“左更错,臣伐楚之时,赖其力多矣!为罪人为兵,左更之力也!”

白起这番话,引得双方尴尬之极,匆匆见过礼,又随泾阳君往下班而去。而白起哈哈大笑起来。

太子随着泾阳君见礼毕,回到上首客位,忽见白起又拉着一名青年人过来道:“容臣引荐,司马靳,故司马错之孙也,文随其祖,而剑术过人。与太子年相若,其可亲也!”

太子立起,恭敬一礼道:“司马错之令名,仆闻有年,恨生迟,未得请教。今遇哲嗣,幸何如之。愿朝夕聆训!”

司马靳道:“聆训则不敢,若讲书论剑,臣请末坐。”

黄歇道:“司马错,令祖也;尊父其何在?”

司马靳道:“家父无功,未立于堂!”

黄歇道:“少司马英年立于朝堂,必功勋盖世!”

白起介绍道:“靳以少年与三战,皆以盈论,积功而为公大夫,得立朝堂!”

黄歇道:“少年英雄,实可羡也。”

随着一声鼓响,众臣各自归班。秦王升座,与众臣见礼。众臣回礼毕。秦王道:“始议。”

魏冉首先道:“今者泾阳君与楚太子同归,秦楚重修旧好,永为亲戚。”

秦王道:“楚太子何在?”

太子急忙出列,伏拜道:“臣楚太子横谨见秦王。既奉召唤,敢承其命!”

黄歇也出列伏拜道:“臣楚左徒歇,谨奉太子入秦!”

秦王于座上回礼,道:“寡人与楚王,分为兄弟。今见其子,磊落俊杰,心甚慰也。”

太子道:“父命臣拜上秦王,楚与秦戮力同心,两邦若壹,绊以婚姻,袗以齐盟。曰:叶万子孙,毋相为不利。后世不肖,屡背祖训,更相杀伤,祖灵不安,频降妖异,祸及百姓。父乃痛思前愆,愿弃甲兵,执玉帛,而向秦也。惟王其纳之!”

黄歇从袖中取出一个锦囊,打开,递与太子。太子从中取出一个丝绸包裹,打开后,里面是一枚玉璋。双后执了,往上奉献。陛前侍中上前接过,奉在秦王案前。秦王看了,也命侍中取来一匣。秦王道:“君相见以玉帛,礼也。寡人少德,愿以玉帛见于楚王。”

侍中把匣子拿下来,递给太子,太子与黄歇一起打开,也是一片细布盛着一枚玉璋。太子双手捧起,向上朝拜道:“臣不期见两国玉帛相见,干戈永歇!”

黄歇道:“敝王闻太后思楚之佩,念楚之菱,乃命令尹以上工制佩十,择嘉菱十石,命臣敬献!”

秦王道:“楚使暂歇。朝后与寡人同入觐太后。”

太子和黄歇起身入列。朝臣们报奏了些不太重要的事宜,魏冉一一指示方略。一时朝罢,群臣散去。只楚太子和黄歇,连同四位亲贵:穰侯、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留下来。秦王更衣,领着六人出了宫。

太子等入刚咸阳,就已经交割了所赠的礼物。所有礼物都由内府检验无误,按约定,今天与秦王一起送入甘泉宫中。

菱角和匣箧现在由秦侍郎抬着,跟在秦王等人的后面。甘泉宫门卫远远看见,急忙通报进去。秦王引导大家进入宫内正殿,让大家坐定,自己到后殿迎请太后。少顷,秦王扶着太后出来,众人皆跪起相迎,只有楚太子和黄歇伏拜于地。

太后见殿前伏拜两人服饰鲜明,趋步上前,扶起二人,就跪在二人席前,道:“此乃楚太子乎?”

秦王完全成了随从,站在一旁恭敬回答道:“然也!”

太后慈爱地看着太子,道:“自汝父归去,不见楚服廿余年矣!”又转向黄歇道:“是子歇矣!”

秦王道:“子歇使秦有功,已晋为左徒,奉楚太子入质!”

太后道:“子歇为左徒耶?楚无左徒久矣。令尹今何人耶?”

黄歇答道:“子兰也。”

太后道:“怀王时,子兰为相矣,今犹其人乎?”

黄歇道:“王初立也,以昭子为相。今失意于陈,不敢劳于他人,乃复以子兰为相。”

秦王道:“太子所献之珠佩及菱角,皆子兰所经意。”

太后道:“罢,罢。妪老矣,唠语而不自知。”站起来,回到案前坐下。秦王也回到座上坐下。

黄歇对太后报道:“敝王闻太后念及楚人,思及楚佩,忆及楚菱,不遑暇食,乃命太子入质,令尹备办珠菱,令臣执奉,一旦而备,即入秦也。会泾阳君入韩赙祭,值于臣会,乃附君之尾,而入于秦,丝毫未敢误也。”

太后道:“太子入质,何误之有!”

黄歇道:“王闻太后思念,愿早入以慰久思。况菱角初摘则甜脆可人,久则干粝。”

太后道:“子歇不知。菱角新摘固甜脆,久虽干粝,以水火烹之,别有滋味!”

秦王笑道:“太后食经,竟过于子歇矣。”

太后道:“太子与子歇千里劳碌,泾阳君奔忙送至,其甜脆不可辜也。可取而尝之!”

泾阳君和高陵君赶紧跑出去,各用衣襟兜了一兜菱角过来。菱角有尖锐面弯曲的角,表皮坚硬,很难下口。二君把菱角倒在案上,有一大堆,却不知如何处理。还是太后明白,吩咐后面道:“取一瓦盆,盛盐水!”后面有人应一声。不久,一名侍中搬来一只瓦盆,一名侍中捧着一只水罐进来。太后让把菱角全都倒进盆里,倾入盐水,置于席前。黄歇知道应该如何处理,下意识地伸手进盆中,搅和菱角。太后很满意,和善地提醒道:“勿伤手指!”泾阳君和高陵君吃过苦头,有一旁看着,不敢上手。

黄歇用手抄过几过,让侍中再取一盏来。从水中取出一只菱角,从带上解下一匕,刺入菱角的腹中,略一用力,将菱角撑开一条缝,两手指甲插进缝中,使劲一掰,一块菱角肉落入盏中。太后道:“勿得如此!”叫侍中比划道:“带至厨下,令一刀两断可也。”两名侍中抬着盆往厨下而去。黄歇捧着自己剥出的菱角奉于太后道:“此菱乃臣所力,谨献太后。”秦王接过盏,道:“请太后亲尝!”

太后取过菱肉,相了一相,道:“吾食菱虽多,未尝及其形也。”把菱肉放进嘴里,果然甜脆,水分充足。道:“善,善!子歇经心!”

黄歇道:“此敝王与令尹所献,臣不敢居功!”

太后对秦王道:“诸事皆妥乎?”

秦王道:“实则并无他事,惟秦楚重修旧好耳!”

太后道:“善,善!可告武安君及左更错,秦楚一家,非止一时。况秦、楚,天下之强国也,秦楚相争,诸侯得利,不宜愚乎!”

秦王道:“太后教训极是!”

正说之间,侍中用簋盛了切好的菱角奉上。秦王三兄弟都不知道如何下手,太后拿起被切成两半的菱角,对着魏冉和芈戎道:“食之,食之!”放进嘴里,用牙一咬,菱肉就被挤进了嘴里,把空壳放在案上。魏冉也捡了一只,放入嘴中,食了。芈戎道:“太后与穰侯均有牙,惟臣无齿,不敢领食!”

太后唠叨道:“多嘱汝休食果脯,汝不以为意。今则有菱,难进食矣!准该如此!”

芈戎道:“臣无福,不得享用。”

魏冉抽出一只小匕,剔出菱肉递给芈戎,道:“且如此食之可也。”芈戎只得接了,塞进嘴里,口中啧啧称叹。秦王与二君都捡了吃,果然清香满口,其味脆甜。太子与黄歇也各捡了一只吃,黄歇道:“臣居江淮,亦未得如此美味,实上品也。微太后,臣何幸得食!”

太后道:“子歇休欺吾妪。汝乃王子,又封黄公,何所不得?”

黄歇道:“未得令尹若此尽心矣!”众人皆笑。

各人吃了三五枚,太后道:“传于诸宫,赏赐众人。但言楚味,未得多食,多食伤腹。每人但得二三足矣!其余菱角,但置厨下,以盐姜等烹之,乃善!”侍中行礼,捧了簋离去。又过来几名女官,把几案清理干净。秦王亲自取了绢布,将案几又擦拭了,道:“取珠佩来!”

泾阳君和高陵君出去,捧着十个匣箧进来,跪于秦王身后。秦王一个个接过匣箧,于案上打开,乃是用大小珍珠串成的佩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