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80章 攻负黍

书名: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0

秦军没有大肆烧杀。男人们都被命令离开家,聚到南城。有些不服从命令的,被搜出来后当街斩首。有散在的反抗,也被无情地镇压。其实大批的农户在城内没有住处,寄居在亲友的家中。所以一个宅院中往往有好几个家庭,好几个男人。

阳城的中心在北城,南城是一片空地,主要用做演武。目前杂草丛生,时有野兽出没。当男人们聚集到南城时,那些狐兔都飞跑到别的地方。有些直接被秦军杀死。

阳城周围的乡邑约有五千余户,现在聚集在这里的大约有三千多人,其他的人或死了,或逃了,或者根本没有进城,逃过一劫。三千人被三万人监押着,那种压迫感令人窒息,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样的命运将降落到自己身上。

整整一个晚上,秦人都没有向他们发布任何命令,似乎忘记了他们的存在。除了看守他们的秦兵,其他秦兵都进入到各家宅院,吃喝安歇。看守的部队按时轮换。站在场地上的阳城人抵挡不住困倦,相互依偎着坐下休息,看守的秦兵也不加干预。这里虽然四面是城墙,但并不能遮挡寒风的侵袭,每个人都冻得哆哆嗦嗦。忽然有人大叫“冻毙矣!”过来几个秦军,把那名叫冷的人拖出队伍,脱下衣物,缚住手足,扔在场地前面的高台上,任由他在惨叫中渐渐失去知觉。有人想起身大小便,被喝令不许乱动,就在原地解决!旁边的人想给他挖个坑,也被秦军制止。想站出来讲讲道理的人,被秦军不由分说,一律杀死,尸体也被拖到前面的高台上。

一出出惨剧,在暗夜中发生着。有人忍不住这种压抑,精神崩溃,在队伍中跳起奔走;还有人仗着人多,想要反抗一下。他们无一例外地被杀死,甚至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来。

整个阳城就在这种压抑和杀戮中,迎来了天边的第一道曙光。城上的聚军鼓响起,秦军开始列阵点军,然后是早餐。冻了一个晚上的阳城人,站起来活动活动,似乎从恶梦中醒来。但那几百具尸体提醒他们,这不是恶梦,而是现实。

炊烟在各家各户升起,飘满整个城池,让人留恋不舍。让阳城人感到意外的事来了,一群女人提着瓦罐出现在场地前面。领头的秦军叫道:“其各寻汝亲!”

于是那群女人开始呼夫唤父,而那群男人也开始招妻叫女,不多时,大部分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在秦军的催促中回到原来的位置,开始用餐。经过昨晚的绝望,突然迎来今天的团聚,虽然只是两人相对而望,每人心中都升起劫后余生之感,庆幸自己和家人能够活下来。活着是多么美好!一些打算着起些逃亡举动的人,暗暗打消了自己的念头,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想法占据着他们的念头。

还有些女子没有找到自己的男人,他们多数是在昨夜被杀了!那些女人撕心裂肺的哭喊,也坚定着大家绝对不要做出不理智举动的决心。

还有些男人没有人来送饭,他们或者尚未娶妻,或者妻子早亡。这些人会被认识的人叫到自己身边,分给他一半粥。还有男人明明家中有妻女,却没有出来,旁边的女人悄悄说,她们可能过于刚烈,被秦军杀了!

大约一刻之后,秦军开始催促女人离开。那些吃得慢的男人赶三连五地把罐中的粥喝完,女人依依不舍,提着空罐离开。

另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出面发布训教的,竟然是阳城守。他叫出了各邑里的长老,命令他们将自己的邑里精壮整好队,各据方位列阵。随后,阳城守下令,一部分人去清理街道上的死尸,一部分去备车,一部分去仓库背粮食。阳城人有些发蒙,搞不清这位阳城守到底是韩人还是秦人。虽然搞不清状态,但阳城守就是阳城守,积威尚在,听他的准没错!那些长老们也就按照阳城守的安排,各自去办他交待的工作了。

死在大街上的多是战死的韩卒。阳城守下令将他们的衣物剥下来,就分给大家。那些杆棒有人要的可以拿走,但金属兵器则必须上缴,无论是铜的还是铁的,特别是弓箭。那些死在家门口的男人和女人,则多是违逆了秦人的指令,被当街斩首。他们也被剥去衣物,统一送到城南的高台上。

当尸体被清理干净后,高台上点起火,将这些尸体化为一炬,浓烟滚滚,遮蔽了半个天空。

另一方面,粮仓里的粮食被抬出来,装在车上。车被推到街上,有人过来套好牛,拉到城边,整齐排成一行。他们看见一队队秦军从城外经过,沿着颖水,匆匆赶往上游的下一个目标。

男人们被允许回家,和秦人共同吃了晚餐。秦人列队,这些阳城人也返回到自己的队列中。他们被要求押送着粮食和其他辎重,向颖水上游前进。他们的身前、身后,是撤出阳城的秦军。当他们前行约十余里,天已经黑了之后,阳城方向腾起火光,城楼、府库等城防建筑全都被断后的秦军焚毁。

一夜未眠的阳城人又渡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他们赶着牛车,借着昏暗的夜色,行走在茫茫山道上。不时有牛车翻倒,被人扶起,把跌落的物品重新装上,需要耽误好长时间。好在道路虽然崎岖,却并不险峻,没有危险的事情发生。

等到天再次放明后,他们的眼前再次出现了连绵的军营,以及军营所包围的城池!

负黍城三面环水,一面背山,扼控着十字交叉的两条大道。从颖水向东可至阳翟,向西越过一个不高的山丘,就是伊水的支流狂水,顺流而下可至伊阙和洛阳;越山向南可通汝水上游,往北则是轘辕关,同样可达伊洛平原,那里是周天子所在。负黍的得名,据说就是因为周围的人背着粮食到这里交易,是一个集市,地处要冲。由于经济发达,商贸繁荣,这里曾经出现过一个诸侯国负国。所以负黍虽然在韩国的地位只是一座边境小城,但城池的规模并不小,有五里见方,且设有内城,是小诸侯国都的规格。

包围负黍的秦军是叶掾的南阳兵,三万人在颖水对岸扎营,从三面包围了负黍。和阳城的格局相似,负黍依颖水南岸而建,对岸是农田和乡邑。

随着攻占了阳城的南郡军到达,负黍城外的兵力增加了一倍,还带来了大量粮草和辎重。以这样的兵力,攻占负黍应该不在话下。

南郡军安营的同时,南郡尉带着投靠过来的翟凌、阳城守、阳城尉和阳城丞,一起出现在负黍城下。

阳城守让负黍尉上城,对他道:“阳城已陷,负黍难保。尉可开城,以保一邑之民。”

负黍尉道:“臣奉王命守负黍,不敢弃也。守失阳城,当思死国,奈何助纣为虐耶?”

阳城守道:“阳城既失,负黍无所为也。臣愿保民,故说焉。至于死国,未敢后也。”

负黍尉道:“臣不敢未战而弃城。容臣死国,而后开城!”

阳城守道:“汝宁陷一城之生民于死地耶?慎勿误也!”

负黍尉道:”臣但知死国,不闻有他。愿使君勿复言也!“

阳城守喝道:“负黍尉不遵号令,左右其有缚而出者,乃为功!”

负黍守道:“吾等皆愿负城而死,不敢苟生也!”下令城上向下射箭。城上果然射出一排箭来,落到他们面前。

阳城守变色道:“汝将悔之晚矣!”绕城而走,四面叫喊,令城上缚负黍尉而出。但城上并无动静。

叫了半天,没有效果,尉摎也到了,让他们回来,专心布置攻城。

由于负黍城三面环水,几乎没有垒土山的可能,也没有足够的余地冲击城门,尉摎决定,从三面强行爬城。

次日食后,南阳军从三面徒涉渡河,向负黍发起进攻。城上箭如雨下,南阳军甚至还没能渡过河上岸,就被箭雨射回。但南阳军兵力雄厚,三面每面都有一万人,分成十个梯次。第一梯队被打退后,第二梯队立即跟上。然后是第三拨,第四拨……一直战至午时,城上箭的密度渐渐下降。

随后,城上的人惊讶地发现,一队韩人打扮的军队被顶到最前线。他们没有兵器,只执火把,凶猛地冲过河来;城上零星的箭矢不足以对他们造成威胁。冲过河以后,直冲城门,将火把投掷到城门中,又立即返回。然后第二批人也手执火把,冲了上来。

负黍尉下令城内的女人每人挑水浇城门,一定要把城门浇湿。于是城内数千妇女人执一罐,往三处城门上泼水。

放完火后,秦军战士再次冲杀过来。这次,他们顶着零星的箭矢,登上南岸,弓箭手冲到合适的距离外,向城上射箭,压制住了城墙上的士兵。其他士兵则迅速靠近城墙,往上攀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