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59章 黄城

书名: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0

王龁没有等到咸阳的指示,却等来的赵军和楚军的联合进攻。经过两个月的休整,王龁的军队已经相当程度上恢复了战斗力。但面对的联军包括了楚军十万、赵军十万,总兵力超过自己一倍以上,让王龁也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不管怎么说,这一仗也必须要打。王龁派一名五大夫领军一万前出占领棘蒲,牵制冠氏的楚军;一名五大夫领军一万占领黎城,监视陶郡的楚军;黄城驻军一万,作为防御赵军进攻的桥头堡。其余四万秦军集中在河汊部位筑垒固守,一部则分别在黄城和棘蒲修桥,以利军队跨河调动。除了秦军之外,各地的壮丁也被动员了一部分,参与工程建设。

黄河河汊之内,看似地域广阔,其实里面多为湖泊沼泽,真正的陆地不多。为数不多的大片干燥陆地都已经建成了城邑,城邑之间只有少数几条可以通行的道路,旁边都是湿地,无法通行。看上去一望无际的平原,里面处处陷阱。王龁他们在这里住了两个月,也没有完全摸清这里的情况,不少部队都曾经遭遇过身陷沼泽的困境,许多人因此丧生。渐渐的,秦军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被前人踩出道路来的地方,自己轻易不要去踩。

王龁派人将河汊中的道路情况绘制在一幅图上,每天没事时就对着地图冥思苦想。

穰侯魏冉的军曹派往邯郸时,身份是子楚傅,如果子楚被立为太子,军曹就是太子傅了。邯郸战事开始时,子楚府和吕氏商行的秦人被有计划地撤离了一部分,军曹于那时就撤出了邯郸,一直在王龁军中效力。军曹曾经为穰侯处理过大量军事事务,对穰侯的用兵习惯和思路十分熟悉,王龁也以其为参议,帮助自己制定作战计划。现在面临一些难题,王龁又来找军曹。

军曹和子楚住在一起。子楚病好之后,军曹指导他进行一些恢复性训练,并传授相关知识。军曹本人就学识渊博,加之协助穰侯处理军事,很有实践经验,是一名绝佳的教师。现在,他正在和子楚一起进行吐纳训练,这是穰侯从楚国习来的一种呼吸训练方法,不仅可以强身,也能训练心境。

王龁也长期受穰侯领导,知道穰侯的这套方法。见他们在吐纳,就站在门外等候,直到两人一个流程结束,才于阶下报道:“臣王龁求见!”

子楚和军曹收功立起,跨出门来,降阶相迎。王龁进门入座后,道:“晋楚联军来袭,其意难决。愿先生教我!”

军曹道:“左庶长但言其形,勿道其情。公子于军事颇有意,愿闻公子之意也!”

王龁见军曹有意将这一战例作为教学材料,自然配合。他摊开地图,以手指示道:“一楚军军于冠氏,离此二三百里,设营百余,军五六万,夹河而阵,舟行其间。一楚军在陶郡,离此四百里。军亦五六万。赵军十万出邯郸,将渡漳水而南,共击吾军。方今之时,为之奈何?”

子楚仔细查看了地图,道:“陶郡楚军可以无论矣,彼必不至。”

王龁问道:“何以故?”

子楚道:“彼楚军十万救邯郸。入陶郡经月,见吾出,乃令其半入邯郸,非其意也!”说完看了王龁和军曹一眼,见他们都不说话,乃继续道:“冠氏楚军,盖以救邯郸也。彼自陶入邯郸,当取道于卫,然北至平原而西者,远吾军也。彼初不欲与战,今亦不战也。故屯兵于冠氏,以观其斗。是故,与秦斗者,盖赵军十万而已。彼皆疲兵,无斗志,易与也。”

王龁道:“当以何计退之?”

子楚道:“吾军北上,声言击楚。楚必退。暗渡黄河,以击赵背,彼必溃矣!”

王龁复问军曹道:“公子之计若何?”

军曹道:“能识进退,知攻防,得其大意矣!将军以为如何?”

王龁复问道:“楚人善水战,彼自冠氏溯河而上,直击繁阳,奈何?”

子楚道:“繁阳非战地。但得万人固守,虽十万急切难下,况五万乎!俟赵溃,楚必退矣。”

军曹复问道:“其难者何在?”

子楚道:“秦军北上击楚,必也显明;而南下击赵,必也阴藏,是以难也。”

军曹道:“非也。所难者,其在汾城乎!赵军渡漳而击我,必不取棘蒲而南,但直攻汾城也。何者?欲就粮于魏地也。汾城沟浅城薄,必难支也。”

子楚道:“汾城北带汾,东据河,岂得沟浅。且与繁阳为犄角,两相救应,必不失也。”

军曹道:“赵军初出,首攻黄城,其将必厚其赏罚,择其精壮,尽锐而攻之。汾城小,无所容兵,攻之必克!”

王龁道:“诚若是,如之奈何?”

军曹道:“拊其背而击之,彼必入于河也。”

王龁道:“善!臣但思其守,未及其攻,是以为难。若转守为攻,破敌必也。”

军曹道:“昔穰侯之用兵也,必以堂党之阵,冲而击之,非其急,必不肯筑垒而守也。”

次日,王龁即令繁阳四万秦卒,北上棘蒲,准备击破楚军,再回军战赵军。同时命驻守黎城的秦军一万人北上繁阳。

繁阳距离棘蒲不太远,也就七八十里路。沿途还有些民居可以宿营。走两天也就到了。只是河汊内的道路十分狭窄,四万士卒无法同时前进,只能先走一万,再走一万。

繁阳秦军北上棘蒲时,赵军已经渡过漳水,向洹水而来。到达洹水岸边时,赵军与魏宁新中取得联络,要求从宁新中附近过河,并请魏供应粮草。外交交涉花了几天时间,赵军渡过洹水,在宁新中附近扎营,接受魏国的粮草补给,让士兵吃几天饱饭。

这一带,廉颇并不陌生,几年前他曾带兵渡过洹水,攻下了宁新中旁边的防陵、安阳两处小城。但为了取得魏国的援军,赵国连邺城都放弃了,更不要说防陵、安阳了。根据赵、魏达成的协议,漳水以南的赵城全都归魏国所有,包括赵国在河汊部的几个小城。——当然,那些城池也都是从魏国和齐国攻占的,算不得赵国的根本。

就在廉颇于宁新中城外整顿军队,恢复战力之时,邯郸派出军使急报:冠氏的楚军遭到秦军偷袭,损失惨重!楚军主将景阳通知赵王,楚军已经无力再战,好在邯郸已经解围,他将回报春申君,立即撤军回国。

廉颇问道:“楚使何时入邯郸?”

军使报告说:“庶等于途只一日,或昨夜、今晨至。”

廉颇又问道:“楚使其言楚军何日遇袭,楚军现在何处?”

军使道:“未得其命!”

廉颇自然知道,军使只是奉命传话,他们自己其实也什么都不知道。但这些事情如果不搞清楚,他下一步要怎么办呢?没有了楚军的支援,仅凭赵军能够打败秦军吗?要是行的话,还能让秦军在邯郸城下肆虐一年?

现在廉颇只有两种选择:退回长城据守,或者独自攻击秦军。目前来看,秦军已经北上冠氏,冠氏距此三百里,算路程,大约秦军也就刚击败楚军不久。如果自己能赶在秦军回军之前突袭秦军的话,倒也不是没有机会!

他立即招来各万人将,向大家宣布,明天开始,向黄城发起进攻。

廉颇的营地距离黄城也就一天路程,廉颇提前为各军指示了进军路线,和安营的位置。各万人将领命后,也分别向自己的部将下达行军指令。各营派出巡哨,事先打探道路。

次日早餐后,各军依据指令,依次进军。一时旌旗招展,烟尘滚滚,遮天蔽日,十万大军向黄城而来。

在宁新中停留的这几天,十万大军,每天光粮食就要供应一万石,其余物资不计其数。虽然大军没有进城,但也时不时有军士进城来耍酷撒疯,闹得城内的集市很不安宁。至于抢劫、强奸等事,也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几起。闹得周围的邑民纷纷避难。现在赵军离开,宁新中守不由得长出一口气:终于把这群瘟神给送走了!看着大军过后留下的一片狼藉,宁守也十分无奈,邯郸大战时,这里都没有遭受如此严重的破坏,不知道什么时刻才能复归安宁!

黄城大约是一座三里大小的小城,城周围大约有邑民约五千户。早在赵军有来犯迹象时,守卫黄城(秦人误叫汾城)的守将是一名公乘,他在得到守备作战的命令后,就把周围的邑民和粮草都撤入城中。整整十来天,城市里垃圾遍地,臭气熏天。前几天下了雨,街道上污水横流,遍布着深浅不一的水坑。公乘把周围的石头、草木,一切可以移动的,都清理一空,连门板都卸了。城外只留下空空房舍,和几乎还未出苗的作物。

这天,瞭望哨来报,有大批赵军巡哨往这边哨探。公乘上城观望,约略数了数,巡哨总有好几百起,知道要到达的赵军人数不少。他立即下令守城军民各就各位,准备作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