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77章 联军溃败

书名: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0

普通士兵连武器都得自备,更加不可能有统一军服了。征召来的士兵就穿着家里的日常衣着,有钱的可以着锦袍,没钱的只能穿那件不知道穿过多少年的绨袍;甚至有人连绨袍都没有,只披了个羊皮。在这个严寒的季节里,由手执竹竿、身披绨袍甚至老羊皮的士卒组成的部队,顶风冒雪,踏上了祸福难知的战场。

走了两天,大军来到一个明显的台地前。台地下方,周围山地蜿蜒而下的溪水,在这里汇成一片湖泊;颖水就是从这一片湖泊中流出。要想通过这里,前往阳城,必须走湖边那条狭窄的山道,而这条山道上,秦军留下一个营防守。按理,前军一万精锐,驱逐秦军一个营应该不费力。但前军主将却谨慎地停止了前进,向阳翟守报告。

阳翟守领着芒申等一众军官,赶到前军查看地形。湖的东西两端被两座山包限制,要继续前进必须从两座山的山后绕行。绕山而行的道路迂曲而狭窄,是天然打埋伏的好地方。由于被山包遮挡住了视线,绕山道路只能看见一小段,便消失在山后;而在山水交汇处,一座秦军军营赫然在目。

芒申问道:“出东道,其可乎?”

前军将道:“东道崎岖,复有山川,难行矣。故入阳城者,多行西道,以其便也。”芒申自己也不知道这里山川地势,也就不多发言了。

讨论的结果是,前军明天用一天时间打通那条环山路。然后在楚军的掩护下,后军依次而入。

芒申道:“阳城,小邑也,吾等守于此,彼自困耳。无赖攻也!”

阳翟守道:“阳城虽小邑,而通于洧。若久困不解,恐其潜出于郑,则韩危矣!”芒申这才知道,为什么韩军不追蹑秦军之后,为什么在阳翟待得好好的,韩王突然下令要去解阳城之围:原来阳城有一条山道可通于郑!

第二天,前军分为前后两部,轮番向据守隘口的秦军发动进攻。前军是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配备有盾牌、弓弩等,武器也比较精良。但秦军占有地利,用树枝堵住道口,迫使韩军仰攻山上。而山上又准备了大量的大石头,推动下来,给韩军造成极大伤亡。前五个营的进攻就这样被秦军用石头给打垮了。随后五个营进攻时,可能秦军的石块都用完了,遂用弓箭迎击。在秦军的箭雨和反冲锋之下,韩军数次进攻都被打退。

眼见将近黄昏,韩将将第二梯队投入战斗。就在韩军第二梯队进入阵地,准备发动进攻的时候,山上的秦军竟然整队撤离了。由于天色已晚,韩将停止了进攻,只拆毁了秦军的路障和营栅,就退回原来的营地。清点伤员,不同程度受伤的达千人之多,主要是被石块砸伤。好在箭伤的只有一二百人,总体来说还可以接受。在给伤员包扎伤口的同时,各营升腾起炊烟,激战了一天的士卒,终于能够休息一下,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口热粥了。

第二天,前军的前后部互换,用战斗力完整的后部突前,进入山道。每经过一处山谷或林木茂盛之处,韩军都要派出前卫进行搜索,惟恐有埋伏,所以前进得十分缓慢。等他们花了半天时间,绕出山道,再次出现在颖水岸边时,十余里外台地上的秦军大营赫然在目。

韩将一面飞报阳翟守,自己已经打通了绕山道路,一面通知说,秦军就在前面十里之外,随时有可能向韩军进攻。阳翟守和芒申赶到前面,韩将已经在山水之间,依山傍水修筑防御体系。而秦军也只在台地上观察韩军的动向,放出警戒,并没有下山进攻的意思。

阳翟守只向前军运送了粮食,但并没有进入山道。毕竟这里过于靠近秦军,万一被秦军偷袭,粮草难保。阳翟守只让后军越过楚军,占领了前军的营地,让楚军留在原地,在自己身后掩护。芒申本来不愿意,但阳翟守再三礼敬,定要劳芒申大驾。芒申也无可奈何。

阳翟守率领韩军后军辎重粮草,穿过楚军营地,进入前军留下的营地。为了表达对芒申的感谢,他还特别为楚军留下了饱食量的粮食。

芒申无奈地接受了韩军后卫的地位。不知为什么,他感到有些紧张,下意识地向四周派出了巡哨。但他没有注意到,由于天气过于寒冷,那些巡哨的士兵匆匆巡哨到指定地域后,立即跑回营来烤火驱寒。他布置的巡哨形同虚设。

次日凌晨,当点军鼓声响起时,芒申惊诧地听到,东面也响起了鼓声!

大汗不由自主地从全身冒出来。自己的军队正在整队,各营主管都没有来到大帐中报到。而目前天尚未大亮,加之天气阴沉,东面的情况完全不清。芒申立即派出军使,命令最东边的营整队后立即出发查看,同时通知各营准备作战。然后他派出军使,向阳翟守报告东面出现敌情!

很快,派往东营的军使回报,就在数里之外,出现大股秦军,最东边的营不用出营就已经能够看见秦军,并依稀听见秦军的号令声。芒申向东面极目远眺,由于天色太暗,还是看不太清。他于是派军使令右部司马指挥两千部队,迎击秦军;令其余四部司马各整饬所部,务令严整。然后他巡视了中部四个营,让他们严阵以待。

就在这时,左部一营出现一阵混乱。芒申立即派人前去察看,却见军使带来一人,正是阳翟守。阳翟守坐在一乘空辎车上,后面跟着一百十来人,看上去是他的家臣。他们被带到芒申跟前,芒申诧异道:“守君将何往?”

阳翟守跳下车来,拱手道:“秦军袭吾后路,臣已下令全军撤退,故至此也!”

芒申皱眉道:“守君所令,曾不及臣?”

阳翟守道:“吾将亲来传令。申公子贵人也,又首当秦锋,臣恐军使传言误事,故亲至也!”

芒申自然知道这纯粹是阳翟守的胡扯。但阳翟守既然下令退军,自己不退也没有办法。当即下令后军改前军,依次而退。自己与东部司马共同断后。命令下达后,各营立即出发。后部最先拔营向东而退,而后是左部和前部。数千人马出发并不容易,但队伍开始行进时,天已经亮了。

晨曦之中,远远可以望见整齐的秦军前阵。他们似乎还没有完全列好阵,前阵的后方还有大量的尘土。

看见楚军开始撤退,阳翟守拱手道:“臣有要务先回阳翟,愿与公子别!”

芒申嘲笑地看着阳翟守道:“守君以百人,得归于阳翟乎?吾恐不出十里,即为秦擒也!”

阳翟守立即变了脸色,道:“公子救吾!阳翟精锐皆在前部,后军皆老弱,无能为也!此百十人,乃吾家人,不忍弃也,故相从。愿公子救之!”

芒申道:“守君其留吾营,但有吾,必有守君也。”

当前、后、左三部已经形成一线行军队列,踏上归途时,秦军的进攻开始了。秦军两个营,向最东边的楚营扑来,整齐的队列,犹如一堵墙一样,缓慢而坚定地移动着。

东部的楚军有四个营,呈菱形排列。见秦军只派了两个营上来,右司马立即指挥后方的三个营向秦军的两翼包抄。但秦军进到距离楚军一里范围内时,即加快了步伐,小跑起来。大约一百五十步后,小跑变成快步。楚军射出一批箭来,前面的盾牌兵只是将盾牌略略举高一些,并未放慢脚步。三只箭射毕,秦军已经扑到楚军近前五十步以内。明晃晃的矛头从盾牌间伸出来,像一支急驶的冲车,直接撞过来。当面楚军心理崩溃,大叫一声,四散而逃。

这一千秦军并不追击,而是迅速扑向后面的一个营。由于楚军溃兵的干扰,后一个楚营的阵形有些紊乱,与秦军猛烈撞击后,即被放倒了一批。两个秦营立即转向,向楚军两翼卷来。第二个楚营也被击溃。

而这时,秦军中鼓声大作,第二梯队的秦军也趋势杀出,向包抄的楚营扑来。而第一梯队的秦军则直接扑向芒申所在的中部。

阳翟守脸色大变,惊叫道:“秦人至矣,秦人至矣!”跳上辎车,就往外冲。他的家臣们也一拥而上,护着阳翟守往外逃。士兵们眼看着前面的右司马,几乎瞬间溃散,正自心怯;忽见中营大乱,有人奔逃而出,军心大乱,全都惊叫着:“秦人至矣,秦人至矣!”扔下武器,就往后跑。

诚所谓兵败如山倒!当士兵们不再有心作战时,任何努力都是白费。芒申用手戟连连敲打后退的士兵,希望他们能够恢复勇气,重新回头。但无济于事,自己反而在溃兵的簇拥下,身不由己地向后退去。所有辎重,连同旗鼓车,都被抛弃在战场上。

以知兵自诩的芒申,其指挥的第一场战斗,就这样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