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8章 突破武安

书名: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0

被派驻各城邑的赵军,每天按时操练,熟悉鼓号旗帜、阵形变化、对阵格斗之法。有时,相邻的两座城邑会相互演练攻防战术。那些被他乡的士卒进驻的城邑邑民,农活之余,也观摹赵军的训练,有些甚至在里长的带领下,也在空闲时操练几下。

战争的气氛终于漫溢出武安,向邯郸流淌过来。

邯郸并没有关闭城门,也没有闭市,各地商旅仍然进进出出,但城门的卫兵们明显加强了检查,入城的速度慢了不少。

子楚的随从已经不被允许出门樵采,子楚向行人提出抗议,却被无视。诸赵公子被征入伍后,邯郸城内的生意少了很多,吕氏商行的生意也萧条下来。吕不韦在各商行之间周旋,竭力维持商业运作,但他终于得出一个很无奈的结论:以目前邯郸城的业务水平,已经无法维持一个庞大商业集团的运转,他必须将一部分业务分流出去。

与此同时,他还建议子楚立即撤出邯郸,前往武安。但子楚拒绝了:现在还不是绝望的时候,没有必要拼命。如果他走了,其余的人肯定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境。他要争取时间,把那些可以撤离的人员撤走。

吕不韦和傧相每天讨论撤退的人员,留下潜伏的人员,以及留守的人员,各自给予适当安排。

兵曹第一批被秘密安排出城,辗转到武安,与王龁汇合。他将邯郸城内子楚的处境报告了王龁,要王龁安排营救之策。王龁认为,如何要自己营救,惟一的办法就是出兵邯郸城下,那样一来,反倒会促使赵人下决心立即拘压和斩杀子楚。必须想个办法,先保证子楚的安全,然后再想办法把子楚救出来。

苦思不得其计,兵曹遂与王龁一起巡查武安城的攻城部署。兵曹听着王龁一段段介绍武安城的形势,以及自己将采取的策略,兵曹自然也没有什么意见,只是问道:“武安城内何如?”

王龁道:“自围城以来,城内并无士卒出城。只依例守城、换防,四门紧闭。”

兵曹道:“其守者何人?”

王龁道:“武安令李崇。其父李昙,柏人侯;其弟李玑,为赵司寇!”

兵曹诧异地问道:“李玑其弟乎?”

王龁道:“然也!其有他乎?”

兵曹道:“赵王但有所问,必以李玑访之。而前月,公子亦数与李玑会,颇得力!”

王龁道:“其有与秦者乎?”

兵曹道:“秦与赵争,非利于两国也,其势昭然,但有智者无不识也。惟游士、说客者,欲以说动主以谋其利,必欲秦赵两不相下,斗而俱伤,天下诸侯乃得其利也。而无识之辈,亦以彼识见而横生枝节。是以兵构难解矣!”

王龁也有些心情沉重道:“昔出咸阳之时,应侯谓曰:‘秦出邯郸,赵必媾和,至春必归也。’今已暮春,而战犹无止息,或曰将经年!”

兵曹道:“闻赵廷之上,亦有议论,或言和,或言战,而不能决。秦与赵战于邯郸之郊,赵欲不误农时,必当和也。此无他议。而与秦战者,邯郸必无一岁之获,而饥馑起矣!然赵不知取舍,不识大体,必欲战也。此秦赵必两伤,而诸侯获利矣!”

王龁道:“赵与秦战于邯郸,其不利如此,而赵王犹不止息。纵赵王年幼,宁无大臣谏之乎?”

兵曹道:“闻平原君与平阳君皆与赵王,誓死一战!”

王龁道:“奈何?”

兵曹道:“赵人多慷慨,必不欲献城。苟无献城之议,则赵愿与秦盟;若必献城,则皆战也!”

王龁道:“区区六城,诚无足道也。其与邯郸得失孰为大耶?”

兵曹道:“是故,将军必尽掠邯郸之野,以动赵人之心!”

王龁道:“固所愿也。然武安在内,锋芒在背;而赵军营垒,复布于洺水之外。若次第而击之,恐伤士卒半矣,乃得至邯郸!”

兵曹指了指不远处的武安城,道:“李氏于赵颇有力,若得其力,必有所成!”

王龁道:“奈何说之?”

兵曹道:“楼氏其可助也。”

王龁道:“楼氏何在?”

兵曹道:“已入武安矣!臣之入武安也,亦赖此人之力!”

王龁道:“何不引来一见?”

兵曹道:“彼自赵人,与赵令议,与秦何干,而与秦人会也?”

王龁道:“诚哉斯言也!然与先生何会?”

兵曹道:“彼将出也,必过秦营,吾将引而出之!”

王龁道:“喏!”

两天后,兵曹前往武安城下的一处邑里中,悄悄进入一个宅院内。宅院主人正是这里的里长。两人似乎认识,里长将兵曹引到旁边的一间厢房内,里面坐着一位商人打扮的人,正是赵姬的父亲,邯月坊主楼仲喜。

楼仲喜是和兵曹一起来的。兵曹能够通过赵军的防线,靠的就是楼家的力量。楼仲喜在邯郸,与诸赵公子颇多往来;这一次,邯郸城的诸赵公子也担任着赵军的低级军官,楼仲喜借此机会,可以很方便地从这些赵公子所掌管的防区内通过。进入秦军防区后,兵曹出示了自己的节符,各级大夫也就一律放行。这两人联手,秦赵两国在前线绵密的防线竟如无物。

进入武安境内后,楼仲喜先在城外找了一家自己的熟悉的里长作为落脚点,然后靠着这层关系潜入武安城内,辗转见到了李崇。

楼仲喜虽然是个酒肆歌舞坊的坊主,但作为赵国的高位者,李崇自然知道他与楼氏之间的联系;而楼氏在政界的影响不容忽视。现在楼氏派人过来,显然不是来联系什么风月之事的。李崇如同接待一位好朋友一般,将楼仲喜迎入府中,闭门长谈起来。

经过一夜长谈,第二天李崇亲自安排楼仲喜出城,再次进入那座宅院。兵曹也如约而来,与楼仲喜会面。

楼仲喜道:“若彼不攻城,城必不出也。”

兵曹道:“邯郸之事何如?”

楼仲喜道:“彼愿传书其弟,暗为维护!”

在夜色的掩护下,兵曹将楼仲喜送出秦军防线,看着他进入赵军营地后,自己默默返回秦营……然后就有了武安境内热火朝天的春耕景象,老人、妇人呼儿唤夫的叫喊声,以及武安城内士卒的不断逃亡。

时间飞快地从春天进入夏季。武安城外秦军制造的攻城器械已经逐渐明显,包括了几乎全套的攻城手段:云梯、冲车、井栏、橹盾、轒辒、钩车、壕车……几乎每个营都会有至少一种器械,而靠近城边的各营都在营前筑起了土山,可以方便地观察城内动静。武安城是一座县城规模,城墙大约三丈高,而那些土山、井栏、临车、橹盾等,一般都有五六丈高,远远超过了城墙的高度。直看得城上胆战心惊。

李崇每天巡查城防,针对秦军的攻城器械,也有针对性地准备了防御措施。城内的士卒虽然大批逃亡,但还是有近一半士卒留下来,有一万多人;再加上城内的居民三万余人,老老少少加在一起也有近五万人。李崇把他们重新编组,老人、儿童一组,妇女一组,壮年男性三组。平时就让三组壮年男性轮流上城值守,其他男性休息;女人负责饮食,老人、孩子负责向城头运送防御物资。

就在秦军各营筑好器械,赵军以为即将攻城时,秦军却采取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换防。寒冷时居住在各邑舍内的秦军,现在纷纷出营,替换掉在寒风中坚持了一个多月的秦军。更令人奇怪的是,前面的秦军撤出时,不仅人员撤出,连他们造好的器械也一并搬走。新入营的秦军则开始从头开始制造攻城器械。

秦军的这一操作,让守武安城的赵公子们越发惊疑不定。但不管怎么样,看着让人胆寒的攻城器械渐渐远离,那总是一件好事!

五天后,这套器械被搬到了洺水岸边。洺水河边的赵军守将察觉到这一情况,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命令全军进入作战状态。

但临时修筑的营垒哪里是这些精心准备的攻城器械的对手。尽管廉颇从后方及时调来援兵,但凭借着居高临下的优势和综合战术手段,以及优势的兵力,秦军迅速突破了赵军在洺水一线的防线。守军和匆匆赶到的援军大部分成了秦军的首级。秦军在斩杀了万余首级后,强力冲出了武安!

但洺水一线的防御并非毫无价值,它为廉颇部署邻近乡邑的防御争得了时间。当秦军冲出武安的山口后,山下的各个乡邑已经严阵以待!

广袤的大地上空无一人,甚至连乡邑中也只有少数巡视的士卒兵器闪亮。整个乡邑也好像死去了一般,所有人都失去了身影。散布于广袤大地上的或大或小的城池,成为这片土地上少数还有人烟的地方。袅袅炊烟,显示着那里还有人在活动。

面对赵军全面收缩防御,王龁也没有急于进攻,他一面沉稳地等待着后续部队到达,一面向各乡邑派出小股巡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