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81章 轑之魏军

书名: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0

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魏武卒,在华阳一战中被严重削弱,沦为大梁的治安部队;大梁尉虽然官职未改,官阶不变,但权势大不如前。那些进入武卒当官的诸魏,已经有人开始另寻门路。另外一些人则在朝上进谏,让魏王重新征募、补充武卒,但如石沉大海。魏王和信陵君都似乎对秦国的民军更感兴趣,新任命的将军晋鄙,以及从武卒中提拔起来的诸将领,都被派去训练民军,没有人再关心武卒。

司莽因为在华阳为信陵君的中营,协助信陵君指挥后军作战,有功晋爵,成为校尉。在郑安平被任命为管令的同时,司莽也被任命为信陵尉,管理信陵的军事。信陵君在接见司莽时,交待他除了维持领地的治安外,还要承担训练全部邑民的工作——这项工作在魏国从来不是地方守、尉的职责。

信陵君的封地信陵是一座十万户的城邑,常备的守御或治安部队约千人。尉官的工作通常就是管理这一千人,在各乡里防贼捕寇,纠察不法;当主君信陵君出阵作战时,他负责按信陵君的指令,征发邑中精壮随同出征。但信陵君给他的任务,是要训练十万邑民,无论强弱,只要是丁口全都能够作战!这让司莽感到挑战巨大。司莽请求再调人手,却被告知武卒内部已经人员短缺,无法抽调。他只能先训练常备军千人,待他们战法娴熟后再训练其他人。

华阳之战惨败时,信陵君没有参与,司莽也就没有参加。但魏军武卒全军覆灭还是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在他看来,武卒就算不能以一当十,一个换一个总是没问题的。但二万五千武卒全部殒命,而秦军总损失往多了估计也还不到一万。这完全出乎司莽的预料。

司莽想要找到一人了解当时的情境,但所有参战的武卒几乎全都丧生沙场,指挥作战的将军芒卯连同他的芒氏家庭不知所之。司莽隐隐觉得,武卒的覆灭可能与芒氏家族的某些阴谋有关,但又缺少依据。对武卒的信仰破灭,给了司莽非常沉重的打击。甚至连训练方法都产生了怀疑。本来按他的想法,只要把这千名常备兵训练成半个武卒,再让他们把邑民训练成三成水平的武卒,就足以战胜秦军,完成信陵君的任务。但现在的情况却是,专业的武卒也完全不是秦军对手,那要怎样训练才能战胜秦军?没有人解答他的问题。

当秦人要求魏军出兵助战后,司莽主动要求领兵前往,希望能从秦人内部找到训练的思路。他把自己的想法报告了信陵君,信陵君遂主动向魏王请战,愿意从自己封地上出兵万人,代魏国出战。魏王自然没有异议,还专门让魏相魏齐备齐信陵君所需的一切粮秣、器械、牲口,勿使短少。魏齐自然知道,魏王从秦人那里讨来的角色就是辎重队,不参与作战,所谓粮秣、牲口、器械,本来就是要出的,现在落得做个顺水人情,全算作对信陵君的善意!

在行军序列中,秦、韩两军并列而前,司莽率领的魏军一直跟在队伍的最后,宿营时魏军也是独立成营,司莽极其希望看到的秦军战斗力养成,却没能观察到。在经过前军的营栅时,他也尝试以一名专业军官的角度评价秦军与韩军的不同,比如谁的营垒安排更加合理,谁的灶坑挖得更加规范,谁的营地更加整洁,但却没有特别的发现。然而几天下来,他感受到一种奇特的现象:他的部队似乎更愿意入驻原来的秦营,而不是韩营。走在魏军前面的是秦、韩两国军队,各自一万人。对韩、秦两军来说,后面的军队都会选择进驻己方前军的营栅;但轮到魏军时,他们没有两军并进的队列,所以可以任意选择以前韩军或秦军的营栅进驻。而魏军总是更多选择入驻秦军的营栅。开始他没有注意为什么,后来才发现,韩军一侧通常秽气较甚,而秦军一侧气味要好得多。仔细观察,他发现秦军的营地周围没有粪便,而韩军营地周围则堆积着大量的秽物。于是司莽找到了秦军的第一个优点:士兵大便时挖坑掩埋。这是魏武卒的训练大纲中没有的。发现这一点后,他也命令魏军在大便时要先挖坑,大便后用土掩埋。开始执行还有些抗拒,但很快大家就发现了其中的好处:住的地方不那么臭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所有魏军都严格执行了这一纪律。

进入轑以后,司莽依然是独立设营,秦军已经“撤离”,而韩的军队全部开进阏与,准备夺取阏与城。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司莽就住在胡阳和公子咎住过的城池中。由于要全面防御这个聚邑,魏军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选择自己合适的营地居住,而是要根据防御战略的需要安排驻军。司莽发现,哪怕是在城邑中,西边的韩军也还是随地大小便,而东边的秦军则基本都入厕。这让司莽百思不得其解:大小便与战斗力有关系吗?不管怎样,他还是下令,入城后凡有大小便,都要入厕。命令得到贯彻执行。

入轑后,气温明显下降,而雨雪一场接着一场。逃到山上的轑民熬不过,陆续回来。司莽要求好生相待。开始回来的只有老人,慢慢地男人也回来了,最后是女人和孩子。大约十天时间,整个轑地恢复了人气,开始炊烟袅袅。

轑人回来以后,司莽又发现一个秦人的长处:不毁损东西,用物品比较爱惜。具体就表现为秦人驻扎过的聚邑中,损坏财物的纠纷少;韩军驻扎过的聚邑中,损坏财物的纠纷多。这些纠纷虽然都不大,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很牵扯精力。这让司莽对秦军的管理和训练更加好奇了!他又下了一道命令,不得损坏所居城邑的财物,损坏者赔偿!命令下达后,他明显感到魏军与轑人的关系融洽了不少。虽然他们方音有别,但连比划带猜,能够交流的多了。

韩军进入阏与后不久,公子咎给司莽带回话来,韩军要在阏与休整过冬,让魏军也在轑休整。他说秦军已经离开了上党,如果能够稳固地占领轑和阏与,韩王一定会大加赞赏,所以要司莽一定帮忙,所有需要的物资都可以取之于轑,如果需要民夫,也可以在轑征用,韩国一定会认账的。司莽看着这个顺风人情,感觉好笑:我在轑驻军,我要征粮、征物、征人,你其奈我何!不过还是对公子咎的友好表示了感谢,但陈述了自己的困难,以及自己一定会克服困难坚持到春天的决心!开始司莽还有些担心,轑人都逃亡了。随着轑人日益回归,轑的收成也还能支持他们过冬,他也决定就在轑长期驻扎下来过冬!别的不说,能省下几万石粮食和十几万石秣草总是好的。

就在司莽安心准备过冬时,忽报赵军来援!这令司莽紧张起来。深入重地,如果遭遇大军袭击,自己这一万训练不足的民军不够人塞牙的!他派人询问赵军援军有多少人,到了什么位置。人还没回报,警戒的人就报告说,山谷里人声鼎沸好像有无数人过来。司莽立即击鼓,命令全体魏军集合,让轑人也整备起武装,准备抵抗。后一着事后看来十分必要:这些民军武装对付大部队自然不行,但对付零散的溃兵十分有效,轑地很多地方因此逃过了被溃兵抢劫的命运。

溃兵进入轑以后,被司莽解除了武装,集中到几个邑中。对不服从命令的溃兵,司莽也没有为难他们,让他们穿城而过,只不许在轑停留。随着进入轑的韩国军官越来越多,留在轑的韩军也多了起来。司莽把军官集中的城中,不让他们接触士兵,并向他们了解阏与的战况。有经历过战事的军官向司莽介绍了战事的经过: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晚了一步没能抢占北山,而赵军之所以能提前占领北山,完全是因为北地的赵军耐寒,大冬天敢光膀子上山,穿着厚厚冬衣的韩军还被冻得哆嗦,自然行动晚了一步。至于在阏与的战斗,军官们讳莫如深,谁都不肯详细说。倒是下面的人向韩国士兵们打听出了一些消息,敢情韩军根本没有抵抗,准备提前撤退,但由于人心惶惶,撤退变成了溃散!司莽听了后,不禁大摇其头。

只一天时间,轑就收容了两万多韩军。司莽让轑人给他们准备了一餐热食。然后宣布,愿意离开的领一斗粮食离开。不愿意离开的,分派在各营做杂役。为了避免溃兵捣乱,所有士兵离开时都没有携带长兵器,只带一根齐眉短棍防身,军官则允许佩剑。又过了一天时间,大约能走的士兵都离开了,没有离开就是些负了伤,难以行走的伤员,大约有五千多人。司莽让他们负责看守、喂养牲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