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1章 李玑求和

书名: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0

从咸阳来的商人如实回答了信使的问题:秦人的确征召了大批刑徒,作战的目标也指明就是邯郸。由于消息来源单一,而且都是亲近秦国的人透露的,是否可靠还不敢说。但苦无其他情报来源加以印证,二人也只得姑信其有,匆忙商议对策;一面紧急派出间谍,向上党、河东、咸阳方面打探消息。

就在二人议而不决之时,前线廉颇急派军使来报,上党方面出现秦军调动的迹象:上党长子有秦军大帐。

在几乎全歼皮牢秦军后,廉颇审慎地没有继续进兵,而是派出明暗巡哨向上党方面哨探。赵人对上党一带十分熟悉,尽管王陵完全控制了上党的接近地,但翻山越岭的地方是不可能控制的。这些猎户行走的地方就成了赵人渗透的孔隙。三五成群的赵人作本地人打扮,探亲访友一般出入山道周围,触角一直深入到黎城、上党。

自长平之战后,上党的韩人几乎被屠戮一空,上党驻扎的都是秦人刑徒,或曰军队,除了训练,就是耕地,日常生活必需的物资都必须从外界获得,还有普通人居住的黎城是他们与外界联系不多的渠道之一。由于黎城也在秦军的控制之下,这里虽然居住的是本地居民,但与秦军的关系也算融洽,但与韩人、赵人也有天然的联系,毕竟这里曾是韩国的土地,也是邯郸赵人联络太原最便捷的通道。廉颇派出与黎城有关系的人,很容易就打听到上党方面的情境——昨天、前天还有人被叫到上党去呢!只不过,由于王陵切断了上党大道,这些巡哨必须绕道或翻山越岭来回,要花很多时间,打听到的消息也都是几天前的。

得到廉颇的军报,平原君和平阳君不再有任何侥幸心理,立即入宫,向赵王报告。紧急措施分成几个部分:第一,武安兵员全部征召,以固守武安为第一要务;第二,邯郸各乡里加紧组织训练,随时准备参战;第三,立即派使者飞驶咸阳,争取与秦王议和;第四,迅速联系子楚,让他报告咸阳,赵王并无与秦争斗的意图,愿意无条件地与秦结盟。

赵王脸色铁青,两眼发直,几乎是下意识地道:“准!”然后补充了一句,道:“令廉卿总揽邯郸战事,君等佐之!”

二人应喏而退。到了外面,立即派出军使,召回廉颇;又派人请来楼昌,咨询向秦派出使者之事,以及拜访子楚之事。

楼昌住得不远,立即就来了。平原君和平阳君亲自迎出殿外,令楼昌受宠若惊。入殿后,二人也没有让楼昌在下位就坐,而是坚持让他坐了西席。特殊的礼仪,让楼昌感到今天的会面应该十分重要!

就坐后,平原君寒喧道:“吾自咸阳归也,得楼公训教,至今未敢忘也。国事匆忙,忽忽数月,未闻楼公之教,楼公其健乎!”

楼昌道:“族父自冬日,颇加喘嗽,饮食减,日才三五升,起则持杖矣!”

平原君安慰道:“楼公寿,必无他矣!”

楼昌道:“感君上吉言,臣必报于族父!”

平原君道:“昔者,楼公奔走秦赵,两国安睦,如兄弟。自楼公归隐,秦与赵竟兵戎相见,思之令人痛心!”

楼昌道:“族父时时提及,颇念先王之恩及明德!昔武王助秦王即位,至今为天下雄主;文王继之,多与秦善;前有蔺卿入秦之使,复有双王渑池之会。虽互不相下,而不失其盟也。然自公子缯之使于邯郸也,为郑朱所谴,遂有阏与之事,长平之役,遂不可收拾!臣心焦而无计,固不愿兄弟相争,而令诸侯得其利也。”

平原君道:“公子缯之入邯郸也,欲取赵之三城。此三城固取于赵地,然亦费钱粮而得之,焉得一言而与人。故使郑朱谴之。秦人不忿,遂有阏与之祸。韩献上党于赵,孤主留之,平阳君主弃之。至今思之,固孤之过也。秦王不恕,孤当身往咸阳,以息王怒。王降雷霆,赵蒙训诫,已知罪也。今复闻秦王犹未恕之,再起大兵,孤等不胜战栗惶恐,固待罪也,而未知其过!”

楼昌道:“公子子楚见在邯郸,彼或解君上之惑!”

平原君道:“卿其为孤咨之!”

楼昌道:“臣为赵人目为国贼,焉敢往!……纵往,所言其可信于赵廷?愿君上遣腹心之臣,专礼往拜之,以情动之,以理服之。乃得其情!”

二君觉得楼昌所言有理,又闲话了几句,楼昌辞去。

平原君问平阳君道:“何人可当其任?”

平阳君想了一会儿,道:“司寇李玑可也。昔秦公子之入邯郸也,随从不过十众,为赵人所鄙,粮秣皆不足予。李玑以己粮秣相赠,复与之使于武安,武安秦军乃退。今玑为司寇,为王所重;复与子楚有旧。或其选也!”

平原君道:“善。”

第二天,赵国行人来到秦公子子楚的府前,叩响大门。子楚随从出来,行人道:“司寇李玑愿拜见公子,无以为见,臣乃先之!”

随从自然不敢随便处理,将行人请进塾房,自己入内报告。

子楚与吕不韦已经出门巡视自己的生意,府内由傧相和兵曹主事。傧相的身份依然是子楚的冢宰,而兵曹的身份则是子楚的师傅。听到随从报告,两人知道其中有大事发生,遂一同来到塾房,与行人见面。

行人说明来意。傧相道:“敝公子与司寇素无往来,令以何事?但司寇有命,敝公子自当登门领教!”

行人道:“岁前,司寇与公子同往武安,多得公子之助,幸不辱使命,司寇常怀恩戴德。惟归后,左徒司寇,事务劳碌,久不得见。时值新春,万物复始,司寇思念旧游,愿见公子!”

傧相和兵曹见行人说得恳切,似乎没有恶意,遂回应道:“庶等不知司寇乃李大夫。公子初至邯郸时,若无李大夫相助,吾等皆无余矣!大夫之恩未报,焉敢辱大夫下临。目下公子不在府内,庶等愿告公子,领命登门拜访!”

行人道:“如此,敢请公子旦日在家稍候,李大夫午后必至!”

傧相道:“辱大夫之驾,罪何如之!必专于门下待罪。”

约好时间,行人离开。两人匆匆进入暖阁中,商议应对之策。经过一番议论,两人最终决定以最隆重的礼仪迎接李玑的到来。在子楚回来之前,傧相即命一帮随从准备羊酒果蔬之品,并在仪门上以绢结彩。门前阶下,撒布细土,填低就高。如此大张旗鼓的准备,很快就被人察觉,有贵人到访子楚府的消息在邯郸城内迅速传开。众人都要看,这位敢冒大不韪来访子楚的到底是哪位公子!连在子楚府邸周围巡逻的士兵都被惊动了。

准备了一夜,次日,子楚府杀猪宰羊,好不热闹。随从们到郊外,捡拾了更多的薪草,担回来更多的水。午后,浓郁的肉香从子楚府升起,布满周围的街巷,连城头上的士兵都能闻得到。

午时刚过,子楚等结束整齐,皆于门外迎候。不时走过的商家和赵军巡哨,通过时都加快了脚步。有相识地大胆过来问道:“贵府将迎何客?”

随从们乐呵呵地回答道:“司寇李玑!”

听到这一回答,众人都是一愣:李玑不是应该对子楚来回监视吗,怎么还过来拜访呢?这岂不是猫鼠共谋吗?愈发惊异不已。

令众人没有想到的是,李玑也是大张旗鼓:前面是自己的革车,后面则有十二乘辎车,满载赠与子楚的礼物,从邯郸南门而入,横穿邯郸,来到子楚府前。

子楚等人已经在门外迎候,双方经过一套繁琐的礼仪,才终于登堂入室。双方的见礼自然被邯郸人看在眼里,那冗长的会面过程,无疑彰显着双方对对方的敬重。

进入堂中,双方东西而坐。随从们立即将烹好的酒肉菜果摆了上来,两人频频举爵,相互酬唱!若非在邯郸城内,庭中几乎要摆乐舞!

几番唱酬之后,双方终于进入主题。李玑首先回顾了秦赵之间的友好历史,包括后来为人所共知的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随即话锋一转,道:“奈弊国所奉不周,得罪于大国,先降罚于阏与,复阬赵于长平,数入邯郸,朝野皆惊。平原君胜待罪于咸阳,赵王斩魏齐之首,逐虞卿以为和,犹不足赎也。今臣不知所之,乃登门求之于公子。赵何罪于大国,屡降天威。但有可赎之道,赵不敢辞!”

子楚久居邯郸,对咸阳之事一无所知,哪里敢随便说话。随着李玑的话,回顾了秦赵之间的友好历史,并抱怨道:“昔蔺卿数欺敝王于秦廷,自知死罪,而王犹恕之,令之归赵。渑池会上,蔺卿无礼,数迫于王,而王未之罪之。何者?秦赵,兄弟也。武王之恩,未敢忘也。”

李玑道:“秦赵之交数百年,今为小人所忌,诸侯所谋,深陷战祸。凡吾智者,皆知其不可。然则将何道而解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