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31章 异人入邯郸

书名: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0

公子异人一行十分寒酸:只有十名随从,一乘马车,一乘辎车,甚至一名富商出门都比他阔气。坊间传言,公子异人兄弟二十多人,他既非长子,又非嫡子,其母贱,其位卑,派他为质,纯粹是打算将他抛弃。当质子是为国立功的惯例,现在好像被抛在脑后!

当廉颇看见王龁贴着赵军的脸修筑壁垒时,他就离开了武安:王龁的举动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他无章继续发动攻势。看上去危险无比的局势,其实是十分安全的,双方贴得太近,都没有集结兵力、实施打击的余地,就好像战场上两人对了面,谁也奈何不了谁。目前负责武安防御的,就是武安令。

能当上县令,特别是在靠近邯郸的武安当县令,在赵国必定是王室宗亲,而且地位不低,起码也是赵奢级别的。这些人脑子通常很灵活,知道自己的任务就是把秦军限制在这片区域,等待外交来解决问题,就时不时地派出使者与王龁沟通。开始派人来说,我们营中缺水,能不能来打水的时候不要射箭,你们出来打水我们也不干扰;然后又派人来说,听说你们用盐换铁器,我们能不能用点土特产换盐,比如说花椒?最后派人来说,要不要我们暗中订个盟约,如果奉了命令攻打对方,提前一天打个招呼!……越来越奇葩的要求几乎把王龁给逗乐了:这可真是公子哥的性格啊!他一律不予回应。除了用花椒换盐没办成(因为军中并没有盐),其他的虽然没有回话,但也就按武安令的意见办了。

武安令的请求,王龁也一律上报给咸阳,皮绾问他能不能在武安收购一批粮食,王龁遂在山南十里的滏水源头开设一个军市,派一百士兵维持秩序,一百抽一,铁器和盐都可以在市上交易。生意竟然还比较红火,除了周围的乡邑,其至远在百里以外的邺城、宁新中也有商人过来买卖。武安令见状,也在武安城外开设了一个军市,吸引邯郸、易阳等处的商人前来交易,还设了几处女闾。这两处军市时不时互通有无,商贾的辎车和小船就沿着洺水,在秦军的营栅外通过,甚至还与放哨的秦军友好地打招呼。

咸阳和邯郸传来的信息都是和平的,咸阳通报王龁,赵愿意献六城媾和;邯郸通报武安令,秦派公子异人入邯郸为质。

平原君在邯郸接待了公子异人,将他安置在邯郸城而不是王城。公子异人明显地感受到赵国上下的冷淡,他也不以为意,毕竟秦国杀了赵国那么多人,表现出一些公开的敌意也在预料之中。他领着从人,跟着行人离开王城,到北面的邯郸城内。

如果王城的巍峨华贵,那么邯郸城就充满了烟火气,高大华丽的建筑显然是富贵人家,而大多数人都只能居住在低矮的小茅舍中。

行人将异人领到一座低矮的宅院前,行礼道:“请公子安置!”

傧相十分气愤,道:“公子,贵人也,安得居此茅舍!”

行人道:“公子在咸阳,自然高门华宅,安享富贵。然邯郸偏僻,地瘠人贫,公子至于赵,愿入其俗,从其令。”

傧相道:“质子,秦国之使也,礼当深居馆驿,前后护卫!置之民宅,但有参差,何以报?”

行人道:“吾赵民风淳朴,久无盗贼,公子若谨言恭行,自然无恙。愿勿自弃!致于饮食,自有敝王相赠。”

傧相还要抗议,异人拦住他,道:“愿告平原君,臣蒙厚遇于邯郸,愿报之于咸阳!”

行人很不屑地道:“平原旦日往咸阳,恐不闻公子之辞!”行礼而去。

公子异人指挥着随从,赶着车进入院中。

这个宅院低矮残破,孤零零地蜷缩在城内一个角落里,不知是何人所遗。异人小声道:“此处虽僻,亦足以安。苟四方有宅,吾将何备?”傧相一想,也连连称是,但道:“惟公子屈尊矣!”

异人道:“但得保首级,不亦多乎?”异人主动提出这个沉重的话题,弄得大家心情越发不快了。

离开咸阳时,秦王和太子就向异人交底,为质邯郸,凶多吉少,赵与秦虚与委蛇,早晚一战。但秦目前必须与赵媾和,一则拿到实利,二则给上党以休生养息的时机。如果上党发展起来,邯郸自然不在话下。为此,异人必须尽量拖延赵国反攻上党的时间。

为了尽可能保证异人的安全,张禄建议传出谣言,异人是庶出孽子,不得欢心,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就是赵国杀了也没什么损失。异人在出咸阳时,也只携带了很少的物资和人员,造成自己不受重视的假象。但这十人都有智勇双全的俊才,有能力在危难时保护异人的安全,但外表看上去都似庸碌平常。

异人说得很对,这个地方环境偏僻,是不利,也是有利,对于一心只想隐藏真相,不引人注目的异人来说,有利方面大于不利方面;而且偏处邯郸一角,万一情况不利,想逃跑也方便些。众人想明白这一层,也都安心下来,各自整顿房间,修补破漏,堵塞缝隙,忙得不可开交。

宅院虽然低矮,但仍然是宅院的格局,四面土坯墙,一进两厢,都没有台阶,房基高出地面约半尺。两边有牛马厩,房后有一仓,东南角有圊。

大家先把正堂和两侧房间的墙壁修补完全。门窗破烂不堪,难以挡风。大家只得将其他房间的门拆下来,先用在正堂上,其他房间以后再补。大堂外檐下有火坑。房顶上的茅草已经被吹落不少,漏出大片的天空。

就在大家议论如何修补房顶时,行人拖着一车粟到了。众人卸下两大筐粟,却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行人道:“粟二十石,乃六人一月食也。愿公子计收。”

异人道:“吾等十一人,奈何六人一月食!”

行人道:“公子若携百人至,敝邑亦食百人否?敝邑偏僻,地瘠民贫,公子及从者五人乃其率也。他者弗敢闻也。”

一人道:“但只粟二十石?果蔬酱肉且无问也,盐梅亦无?”

行人嘲笑道:“公子真上国贵人,初入偏弊之邦。敝邑但得足食而已,不闻盐梅!”众人还欲再问,行人抢先道:“旦日平原君往咸阳,愿公子相送。时至,臣当请矣!”一拱手,驾车而去,不再理众人。

见赵行人如此蛮横,众人都有些生气。异人道:“彼以无礼,其欲何如?”这些随从也都是聪明人,自然不会为这些无伤大雅的粗鲁举止所动。

他们出咸阳时,设想了许多赵人可能设卡设限的问题,但唯独没想到他们会在生活上出难题。外国使臣常规住在驿馆里,由住在国包吃包住;派出国也会按时送去一些物资,那只是锦上添花,给质子装门面用的,日常基本所需都由住在国解决,这是外交惯例。不料这个惯例竟然被赵国打破了!赵国没有安排异人住进馆驿,而是直接给异人分配了一套旧宅院,宅中一应日常用品全都没有,连房子都是残破的!异人必须在邯郸重新安家,而他本来是打算来当质子的,而且是当一个不得志、被父亲抛弃的质子!赵人的安排打乱了他们的计划,迫使他们重新考虑未来的行动。

傧相道:“或但泄其忿耳!”

异人道:“若力争,是取死之道,未足取也。”

一名随从道:“若不争,其将奈何?”

异人道:“但忍之而已!”

然而,现在出现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这里没有水,也没有大的盛水器。众人只得从辎车上搬下些罐,出城去担水。拿这么小的罐子担水,引来旁人好奇的目光。幸亏他们住在一处偏僻的城角里,见到的人不算太多。好不容易把做晚餐的水打足了,众人聚在一起,点起火,支起鼎,将送来的粟米用水淘了,开始烹煮粟粥。

土坯墙也四面透风,而且也不甚高,从里面可以观察到外面的动静。异人示意大家注意周围的动静,悄声问道:“赵人此行,吾当何为?”

这一问,把大家问得冷静下来。说好了异人公子是父亲不得宠的儿子,到邯郸来就是来送死的,现在被赵人如此冷待,如果强硬反击,那以前的人设自然全部被推翻,异人公子是个娇生惯养的贵公子,自幼十分得志;但如果表现得过于隐忍,又难免不会被认为是胸有大志。把握好其中的分寸,十分重要。

一名随从道:“若公子微露其才,而不得志,赵或容之,以为秦之……”

众人神色皆变,道:“未可!”

异人道:“旦日必也往市中贾,当贾何物?”

傧相道:“汝等后生皆未持家,未知其道。吾当为贾之。”

异人道:“旦日将往王城送平原君,卿将何往?”

傧相道:“臣但得一人輓车足矣,他皆随公子!”

少时粥成,众人在带来的物资中,取出还剩下的一点果蔬盐梅,整治了,和在粥中,吃了一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