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7章 访白起

书名: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0

赵军增兵十万,我也增兵十万,这似乎是个思路。但这么一来,讨伐邯郸就不仅仅是讨伐了,而是成了灭国之战。整个国家的重心都要随之转移!

无论如何,芒未的话的确提醒了张禄:如果以有限的兵力讨伐邯郸不能达到目标,那么加大兵力,与赵人决战,也许是一条解决问题的道路。

张禄随即问郑安平道:“增兵十万,可乎?”

郑安平道:“关中刑徒,散在各县,筑路修城。十月未得其征。若拣其精壮,或得十万!”

他又问郑安平道:“关中器具,足可支否?”

郑安平道:“十万之师,犹可备也。”

张禄又问道:“关中之粮,足以支否?”

芒未回答道:“关中今岁,未闻灾祸,粮足支也。”

张禄遂独坐堂中,面对着一幅幅图表,沉思起来。郑安平等人见状,不敢打扰,各自分散到一边,处理自己的工作。

整整一个晚上,张禄都陷入了沉思中,对旁人不理不睬。家人端上饭食,他也不吃。众人熬不过,留下几名书吏侍候,其他人都去睡觉了。

张禄还未完全从沉思中醒来,就到了上朝的时间了。张禄只得在家人的协助下换上朝服,洁了面,整了冠带,上车往章台宫而去。散朝后,张禄留下来,向秦王报告了邯郸那边报来的情报:赵军将调大军对付王陵!

秦王问道:“王陵战经月,而不得进,何也?”

张禄道:“闻武安乃廉颇亲至,王陵非其敌也。”

秦王道:“其将替之乎?”

张禄道:“王陵无过,何得替之!臣有一计,愿复举大兵,以武安君领之,以伐邯郸。则王陵之短自掩矣!”

秦王道:“复举兵几何?”

张禄道:“若以武安君领之,非十万不得其用也!”

秦王沉吟道:“复举十万之众……时值隆冬,春将至也,若不得归,恐误农时!”

张禄道:“方今诸侯,战国者七,燕齐两伤,无足论也;楚、韩、魏皆臣服。抗秦者,惟赵耳!赵以力完,数欺我。渑池之会,誓不为下;阏与一战,稍逞其勇,诸侯即动,皆愿与盟。韩献上党与秦,而阴与之赵;楚、魏明与秦善,暗与赵合,此无他,盖以赵力能与秦抗,而不为之下;数欺秦,而力不屈!上党虽歼群丑,而赵志意不夺,背信弃义,坚不为下。秦之伐邯郸也,犹敢以兵抗之,复欲以大军击之!若赵不服,天下必以赵为秦敌也,各怀二心,而秦势去矣!是故必服赵也!今赵将起大军,秦亦当起大军。今与赵战于邯郸,可免他日战于函谷、咸阳也。”

秦王道:“凡战,但以不误农时为根本。君于深冬起大兵,能保春耕无失乎?”

张禄道:“秦与赵战于邯郸城下,赵人必不能耕。若赵欲顺农时,当与秦和。若未之和也,关中虽失,邯郸所失倍矣!”

秦王有些不解道:“必也与赵争乎春乎?各就农亩,秋后复战,不亦可乎?”

张禄道:“赵之失于上党也,凡四十万,皆赵之精壮。赵何以必置之死地耶?非战不善也,粮不足也!去岁无粮,今岁被兵,春后无耕,邯郸必饥。赵王必不出此。秦但连战事,赵必为城下之盟也!”

秦王沉思了片刻,道:“君之计是矣!惟自上党以归,武安君久病,未知其瘥否。”

张禄道:“邯郸之伐,承上党之胜,臣当往访而咨之!”复驱车至于武安君府。

武安君府府门还用白麻布遮盖,显示其有家丧:白起的长子白伯九月间战死在上党。

张禄上前叩门,早有家臣出来,见是张禄亲至,先迎到塾房,再入后宅通报。少时,白起的次子白仲身着丧服,伏拜于塾房之外,道:“臣等不祥之身,不敢辱君侯之下见。”

张禄出来道:“非敢间于君侯之悲也。然国有疑难,朝中无可寄托者,敢请夺情!”

白仲道:“臣兄之丧也,家父行惟持杖,愿以勿罪!”

张禄道:“岂敢!”

白仲引张禄来到正堂,见白起一身丧服,手持一根木杖,立于阶前相迎。张禄参见,白仲以客礼引入堂中。

张禄道:“伯大夫之逝也,犹有荣焉,愿君侯稍节之。”

白起道:“大丈夫死战,死得其所也!葬之沟渠,与众秦人齐,亦得其归也。父为长子服斩衰,礼也!年老体弱,不胜久矣!”

张禄道:“臣以愚妄,觍为国相。今赵虽失于长平,而犹猖獗。五大夫王陵举众而伐之,甚不得意。”

白起道:“陵通战法,而不知兵,非其人也。以司马靳易之,则可也。”

张禄道:“今赵人复集十万之众而将攻之,如之奈何?”

白起道:“陵有兵几何?”

张禄道:“上党之徒三万耳!”

白起道:“上党之兵,皆战之余,未得归乡。心身俱疲,难以为用。虽曰三万,实不足用。”

张禄道:“上党地狭,五大夫独以兵五千直出武安,余者犹在黎城、赵城。”

白起道:“陵之计是也。狭隘之处,兵多无益,但以五千人犯之,其力必厚,其持必久,而赵反难措手。但相持三二月,赵必屈矣!”

张禄道:“臣计秦复以大兵临之,其可乎?”

白起道:“未可。邯郸,赵之都也,未易之攻也。秦少兵则无益,多兵则国中空,为诸侯所乘,其祸非小。”

张禄道:“但起兵十万,掠于赵野。赵以春至,必与和也。”

白起道:“赵与秦,山河远隔,非如韩魏,近在咫尺。进则不便,退亦为难。昔者中更胡阳出武安,入邯郸郊,战不利,无以归秦,赖君之力乃得归。此易为见也。”

张禄道:“邯郸诚未易攻也。然赵背信,不予六城,不伐则威不立,诸侯二心。必以伐之,君其为将!”

白起道:“臣老病,身复有不祥,未足入军。君其另择之!”

张禄道:“长平之胜也,君言即伐邯郸,臣未之悟,未之听也。此臣之罪。今者从君之命,复起大军,君其率之!”

白起道:“非如君言。左庶长龁亲引军出武安,为赵所阻。足见臣所谓邯郸易下,非所论也。长平虽败,而赵力未屈,而秦力未复。当今之计,惟以小卒频出邯郸为胜。关中刑徒,尽移之上党。俟上党力完,邯郸力绌,乃一举而攻之。——此或在十年后,臣未之得见也。”

张禄道:“王陵败在须臾,而君乃为十岁之计,于事何补?君其计之当前!”

白起道:“上党地狭,兵多无用。赵军十万来犯,可令王陵择其隘地,以保上党。至春,赵军必退。”

张禄道:“然赵之背信奈何?”

白起道:“至秋复起兵伐之。”

张禄摇头道:“非其计也。必也,与赵盟之邯郸城下,乃能定诸侯之心。”

白起道:“依君之计,奈何?”

张禄道:“今当复起十万之师,出邯郸郊,以扬秦威,以慑诸侯。赵为春耕计,必盟也!”

白起道:“君之所计,在赵力屈志弱。然赵王,非弱者,而赵人力未之屈。秦十万之众,顿于坚城之下,进则无路,退亦无门,诸侯大至,君将何以善其后?”

张禄道:“昔者,穰侯往启封,袖手而观三月,而魏王献城。何者?恐绝商路也,恐误农时也。今邯郸亦然。若扼其商路,农不得耕,彼必盟也。”

白起道:“非其计也!君之所计,所恃在彼而不在我,非所计也。吾计赵王必不与盟,而多方周旋。吾军进退两难,师老兵疲,终为赵所败!”

张禄道:“战于邯郸之下,良田荒芜,转为疆场,农舍为空,乡里为墟,非十年未易复也。邯郸,赵之腹心;而遇此难,宁愈于献城而盟乎?凡智者皆得其计也。”

白起道:“邯郸残破,数矣,而赵犹巍然!残邯郸以屈赵人,非所计也。赵人性直而易斗,若遇大力,必无所屈。吾以十万之师临之,彼必斗至两伤而犹不止也。此诸侯之所愿,君其计之!”

张禄道:“吾固知赵不为诸侯与秦死战!但献六城,可免邯郸之祸,孰重孰轻,此愚者亦能察也,而况智者乎?”

白起道:“若以邯郸陷秦师十万,赵所愿也,诸侯之所愿也。诸侯必救之,而秦必败也。”

张禄道:“以君所计,诸侯救至者,当在何时?”

白起道:“必也秋后!”

张禄道:“邯郸其枵腹战至秋后,颗粒无收,而待诸侯之援乎?何其愚也!但献六城,可免邯郸之祸,民安居而耕于亩,士无所而用其心,商通四方,财达天下,何其逸也!此之不顾,宁闭门守城,田园荒芜,士民被创,集市无兴。然后得诸侯之援乎?其中轻重郑判然,虽愚者亦得察也。”

白起道:“君其智者,观天下之士皆智。其奈赵王之愚何?若赵王憨愚,必抗秦军,君其有计出之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