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5章 击退赵军

书名: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0

从第一道防线到第二道防线三四百步的距离上,横七竖八躺着大批重伤的士兵,他们几乎全都是赵军。由于赵军是进攻的一方,如果不是有意留手,受伤的士兵是得不到救治的。相反,秦军是防御的一方,负伤的能迅速返回营中救治。

增援上来的赵军没有立即发起进攻,而是尽力清除掉秦军设立的营栅、壕沟,以方便自己进攻。同时让后撤的赵军,把负伤的赵军抬回后边。秦军也在第二道营栅内外休息、裹伤。有人默默从怀里掏出一撮炒粟放入口中,旁边马上有人提醒:“勿过,过则腹胀,必死!”那人点点头,匀出一半,给提醒他的人,道:“含于口中,有盐!”那人也不拒绝,伸手接过来,放入口中。从本来就不多的炒粟,分给两人,两人都不马上咀嚼,而是含在口中,品味着一丝丝咸味。两人都一天没有饮水,感到干渴难耐,口里有了咸味,能刺激一点唾液分泌,减轻点痛苦。

就在这时,一队士卒各担两罐水进入营中,每个营中留下十罐。公大夫下令,分给众人饮用。冷兵器时代,打仗伤多死少。经过大半天的作战,这一千人中,没有受伤的人几乎没有,但暂时还没有阵亡的。一千人分十罐水,每人也就能喝上一小口。

两边营地相距不远,甚至说话大点声相互都能听见。对面见秦军这边有人挑水来喝,羡慕得眼珠都鼓出来了。赵军的羡慕提升了秦军的自豪,就有人冲着对方亮亮罐子,对方冲着这边高声叫了声什么,这边都是巴蜀人,也听不大懂,而且立即被对方军官大声喝止。

眼见太阳日渐西斜,赵军变成了面向太阳的一方。赵军方面的情绪显得更加焦躁,行动上明显有些不耐烦。赵军将领体察到这一点,下令赵军整队进攻。

一直处于第一线警戒的部队也就成了最先开始进攻的部队。六个营的戟兵开始前进,后面是匆匆整好队的弓箭兵。——弓箭兵在刚才被命令摧毁秦军的营栅。

赵军的弓箭兵在戟兵的身后,拉出有十来步的距离,所以,当戟兵进入秦军弓箭射程时,弓箭兵并没有开始射击掩护,任由戟兵直面呼啸而来的箭矢。而这一拔箭射的效果相当好,因为前排的盾牌兵并没有充分地举起他们的盾牌——多数盾牌仅仅略高于自己的头部。当箭雨犹如一道墙一般砸下来时,六营戟兵肉眼可见地倒下了一大片。在后面督战的军官高声骂着,喝令盾牌兵高举起盾牌,喝令其他戟兵立即整好队前进。就在戟兵还在整队时,又一阵箭雨落下,随后秦军营中响起了鼓声,秦军一声呐喊,冲了上来。由于赵军在两拔箭雨下损失惨重,现在还没有整好队伍,见秦军冲上来,都慌了手脚,有人匆忙地做出格斗姿势,有人则呆立一旁,几近麻木,军官大声骂着,吼着,让士兵们冲上去,可哪里整得了阵型。军官们见势不妙,掉头先跑。于是六营戟兵大叫一声,也扭头就跑。后面十几步的弓箭兵刚刚进入弓箭射程,已经跪下正待射击,却见前面戟兵如山崩地裂般散开,五十步外,秦军如一堵墙,坚守地推进,而秦军的箭雨也从头上倾泻而下,砸得盾牌噼啪作响,而作鸟兽散的赵军则被箭雨射倒了不少。

逃跑的赵军冲倒了弓箭兵的阵地,弓箭兵连一次齐射都没有,就崩溃了。

好在这时,后队的六个营赶到,秦军见赵军有援军到达,停止了追击,就地调整阵型。而赵军也没有立即发动进攻,只掩护败兵撤回后面。

太阳更斜了,高大的山影几乎笼罩了双方的部队,而这时,发起第一轮攻势的赵军重新投入战斗,列着横阵整齐过来。

打到这里,王龁对参与作战的五支赵军战斗力有了一定认识:第一拨进攻的部队是赵军的精锐,战斗力之强,与其他两军差出一个档次来。渗透泫水的军队看来只是起牵制作用的,只一阵箭就把他们射退了;而当任务未能完成后,赵军宁可重新启用第一支部队,也不把他们投入战斗,显然是对他们的战斗力没有信心。应该是最弱的。有一万人至今都着三不着两地进攻着秦军北阵,只有秦军一反击就撤退,根本不和秦军对抗,应该也是战斗力不强的军队。

王龁紧张地看着最强的赵军开上来,准备与秦军再度交手,这一次不是营垒战,而是硬碰硬的野战,王龁甚至有连渴望,急切地想知道秦军与最强的赵军相遇能打出什么结果来。

就在赵军主力向前开进,进入到整队准备冲击的位置时,山包上突然传来钟声:廉颇下令退兵。

王龁正在奇怪,廉颇为何要退兵?他疑惑地朝对面望去,很快就找到了廉颇退兵的原因:南面的山后开出一队秦军,朝着南山脚的营垒群方向前进!显然,白起已经赶到了战场,并看到了整个作战过程,现在终于被他抓住了战机。

这一次是全军退却。刚刚开上来的赵军显示出极佳的战斗素质,他们就地立定,成为后卫,掩护其他部队。王龁哪里肯让,于石头后面举起红旗,由于全军鼓声大作,各军立即向当面之敌发起进攻。那些排队后撤的赵军不等队伍排好,就立即撤退了,个人物品散落了一地。断后的赵军在接连击溃两阵秦军冲击后,终于抵挡不住,也向后退去。

那些当了一天预备队的秦军整好队,迅速投入战斗。据守泫水方向的部队也冲杀出来。

进攻泫水方向的那个军是廉颇手中惟一没有投入战斗的军,廉颇只能命令他们沿丹水下游五里布阵,阻击白起的进攻,一定要死死拦住白起,为大部队撤退争取时间。

除了断后的那一万赵军且战且退,还有战斗力,其余各军均行伍不整。虽然各军都留有断后的部队,但那些人见秦军上来,就一哄而退,根本没有作战的意志。

廉颇从山上下来,让自己的亲营严阵立于丹水岸边,并缓缓前行,与断后的赵军汇合。见大将军的旗鼓渐渐向前,众军慌乱的情绪才稍稍得以平息。而这时,丹水下游也阵阵喊杀声传来。

白起军的参与只有廉颇等少数高级将领知道,普通士兵了不知情。忽见后路有喊杀声,刚平静下来的心情又提了起来。

王龁让守卫南阵的秦军撤回,其余三万人分别从三个方向压迫赵军。虽然赵军现在有五万人,兵力比王龁还多,但高都方向突然出现的部队彻底打乱了廉颇的计划。而赵军由于士气低落,已经很难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五万赵军犹如一群大肥羊,任秦军宰割。

廉颇知道,现在最重要的事,是让赵军迅速退入营垒中,据垒防御。他一面让亲营主将率军先入营垒,准备防御作战;一面竭力在乱军中寻找那些还能掌握部队的军官,直接给他们下指示。就这样,三百、五百,甚至一百、两百的部队被零星派上壁垒。

而这时,下游的喊杀声震天动地,两军猛烈的撞击声,连这里也能听见。连续几次撞击后,惊呼声、哭喊声传来,拥在城外的赵军见状,哪里还顾得许多,拼命往营垒里跑,营门立即被乱军堵塞。跟在后面的士兵见入营无望,竟然沿着营壁往北跑。

营内的赵军主将见廉颇还没有入城,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营门,放赵军入营。而断后的赵军也十分得力,几乎凭一己之力,挡下了王龁的冲击。王龁不得不停下脚步,重新调整阵型,

然而阻拦白起的部队就没有那么优秀,他们在丹水两岸匆忙布阵,哪里经得起白起的观察。白起只一眼就看出了阵型的弱点,迅速整好阵型加以突击。只经过三五阵,就杀散了赵军阵势。

白起军来到南山脚下时,赵军断后的部队还在与王龁对峙,壁垒前的赵军大约还有万余人未能进入。当城垒上发现白起出现在两三里之外时,果断用一阵飞石打退了门前的赵军,关闭了城门。白起见状并不攻城,而是把部队带到断后的赵军与营垒之间,隔断双方的联系。

断后的赵军虽勇,毕竟久战疲惫,还要提防白起;而王龁又占据着三比一的优势。从容调整兵力后,发起进攻,从两翼包围了赵军。虽然赵军身临绝境,依然拼死抵抗;但勇敢敌不过形势,这支赵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最终全军覆没。

这时天已经黑了。

城外的作战在城外十里开外,夜暗中城上众人看不表作战的具体情况,但幢幢黑影足以显示战况的激烈。当惨叫声终于停止下来时,城内哭声一片,众将拼命喝骂也无法阻止。

在秦军打扫战场,收割赵军首级时,王龁及五大夫们来到五里外高都军营中,来见白起。白起见了他们也不多说什么,直接道:“吾助汝成功,汝亦当助吾!”

王龁等人不知何意,一起立住道:“谨奉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