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铮铮大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九十四章:首战(二)

书名:铮铮大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9

“汉人有句老话,叫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待三日后宋人果真派遣军队前来驱逐,若能一举将此军主帅,或有以此为依仗,与宋国交涉,迫使宋国放弃编户。即使宋国不答应,也可重重削弱其士气。”

在三日前的诸羌部落族长会议时,黄羊部落的族长甲尔出计道。

诸羌部落族长纷纷点头,阿玛族长亦不例外,随即他皱眉问道:“可宋人兵多,如何擒其主帅?”

甲尔正色道:“可以佯败引开宋军骑兵,宋军只要失了骑兵,剩下步卒便是待宰羊羔,介时你亲率族中勇儿突击宋军本阵,其必惊慌逃窜,而后一举可擒。……只要擒住宋军主帅,即使当时宋军兵多,也无济于事。”

“唔。”阿玛族长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驾驾!”

在率领族中勇儿突击宋军本阵的途中,阿玛族长脑海中浮现出三日前黄羊部落族长甲尔的话。

迄今为止,甲尔族长的计策执行地非常顺利,尽管引诱宋军左翼的一千二百名骑兵并未成功,但所幸天佑他阿玛部落,宋军右翼的近五千骑兵却被成功引走,致使宋军右翼防御薄弱,只要他所率二千余族中勇儿能杀到宋军本阵,趁其混乱之际一举将宋军主帅擒获,那么此战便大功告成!

就在他心中暗喜之际,不远处有勇士吉尔玛大喊道:“族长,宋军左翼派骑兵来截击了!”

阿玛神色一凛,在策马奔腾的途中瞥了一眼宋军左翼,瞥见“泾原路都监郭”字样的旗帜。

郭逵……

阿玛认得郭逵,毕竟郭逵在陕西也小有名气,自其兄长延州西路都巡检使郭遵在宋夏战争中被夏军所杀,战死沙场后,郭逵便以区区十八岁之龄荫补为三班奉职,恰巧当时范仲淹正在陕西任都部署,念其兄之勇,便将郭逵调到麾下,待其如子侄一般。

范仲淹,那可是被夏人称作“小范老子”的人物,介时麾下有狄青、种世衡、张亢、王信、周美等一干善战之将,就连夏人不敢冒犯,称“今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顺便一提,“大范老子”即范雍。

当时郭逵便在范仲淹麾下,虽名气远不如狄青、种世衡、张亢等人,但也逐渐崭露头角,故阿玛也知晓,甚至还见过几面。

不愧是昔日小范老子手下的小将,非寻常不知兵的文官可比。

心中暗暗感慨一声,阿玛当机立断大喊道:“吉尔玛,你领五百骑截住来骑,我自领余下族儿突击宋军本阵!”

“是!”吉尔玛大声回应,连连呼喊了几个族内姓氏,率领数百骑直扑试图拦截阿玛族长的郭逵麾下一千二百骑。

“该死!”

冲在最前的郭逵麾下蕃落军团的营指挥使格桑大见此暗骂一声,大声喊道:“冲过去!截住羌首!”

吉尔玛这边亦同时下达命令:“截住他们!”

两拨骑兵互不退让,狠狠撞在一起,一时间人仰马翻者不计其数,战马嘶吠及人的痛苦哀嚎此起彼伏。

就连营指挥使格桑也被一名阿玛部落族骑撞下马来,重重摔在地上,所幸并未受伤,气急的他当即抽出刀来,一刀便砍在那名羌人的脖颈处,迸射的鲜血顿时呲了他一脸。

“还愣着做什么?绕过去!追!”

抹了抹脸,他急切冲着不远处数百并未落马的蕃落骑兵大喊,后者因为及时减速,故并未与吉尔玛那数百骑迎面相撞,但这一耽搁,也使得他们离羌首阿玛亲率的那支骑兵愈来愈远,短时间内已难以追上,更别说这附近的阿玛部落羌人还在忘命地阻拦他们。

“我去追,跟我来!”

另一名蕃落军团营指挥使依勒大喊一声,率领数百骑驰援本阵,但遗憾的是,因为吉尔玛这数百骑豁出性命的拦截,羌部落首领阿玛那约一千五百骑,已突击至距赵旸不到一里之地。

此时他已清楚可以看到严正以待的天武第五军第三营、第四营及第五营共一千五百名禁军。

然而和预想不同的是,这支留守本阵的宋军,居然丝毫不见惊慌。

他哪知道,赵旸已再次做出了杀敌领赏的许诺,重金的诱惑,甚至盖过了天武第五军对首战的紧张与恐惧。

甚至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种诊还在不断激励士气:“……不必紧张、无需畏惧,我天武第五军初建时,便精选天武军精锐,你等本被选入,本身便是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精锐,若在寻常军中,出任队正、都头也不在话下,对面羌人难道比你等多一只手、多一只眼么?……至于你等手中刀枪、身上甲胄,那更是堪称国内最优,仅甲胄造价便高达四十贯,刀不能砍入、锤难以伤身,五十步外可挡强弩,有此等坚甲护身,何惧之有?”

说话间,三营指挥使陈锦在不远处提醒喊道:“军副指挥,来骑即将进入弩手射程。”

种诊回头瞥了一眼迎面而来的阿玛部落诸骑,果断下令:“以来骑正前方百步为目标,放箭!”

“放箭!”

“放箭!”

三营指挥使陈锦、四营指挥使岳嘉,异口同声下令命令。

一声令下,两营军中各二百名弩手展开齐射,瞄准阿玛部落来骑前方百步发动齐射。

数百弩手齐射,迎面而来的阿玛族长自然也看在眼里,心中权衡是否应该躲避。

事实上借助马力,他们可以避开天武军的齐射,毕竟种诊下令瞄准的方位预留了一个提前量,只是这么一来,他们好不容易提起来的冲刺速度就会因为拐弯而再次减下去,而骑兵突击步军阵型,凭借的就是速度,一举将步军阵型冲垮,若失去了速度,拿什么打步兵?

该死,这个领军的宋将也知兵啊……

暗骂一声,阿玛咬咬牙大喊道:“区区若干箭矢而已,我族中勇儿,冲过去,直取宋军主帅!”

“喔喔!”

约一千五百阿玛部落族人嗷嗷叫着,不避不闪,径直按照原本的路线继续突击,正好将天武军三营、四营内弩手的齐射照单全收,一时间百余人纷纷落马,或骑兵中箭,或战马中箭,踉跄倒地,随即绊倒后方的友军,好在阿玛部落这千余骑冲锋时毫无章法,队形也不紧密,否则单这么一下,伤亡恐怕不会低于三四百。

当然,即便如此,阿玛族长在听到族人落马时的惊呼与惨叫时亦心如刀绞,不过理智令他狠下心,死死盯着远处宋军本阵处那杆“赵”字帅旗。

随即,他终于彻底看清了围在那杆帅旗处的宋军,一支全身披甲,只有双目处露出缝隙的宋军。

这支宋军……

阿玛的脸上露出几丝震惊,但战马冲刺的速度也已来不及让他另做他想,他只能咬牙一路向前。

眼见来骑越来越近,王中正、王明、陈利、孙昌、魏焘、鲍荣等御带器械纷纷色变:“郎中……”

赵旸脸上笑容依旧,但嘴里说出的话却不客气:“收声!谁敢多说一句,自回汴京!”

几人纷纷看向王中正,可惜王中正也不敢作声,彼此面面相觑之余,唯有暗暗叹息:若果真被羌骑突破,誓死保护郎中就是了。

整個过程范纯仁与文同都看在眼里,但也视若无睹。

他二人也与赵旸一般,面带笑容,甚至文同还对迎面而来的羌骑评头论足,谈笑风生。

见三人如此从容镇定,附近的天武军更是安定。

“准备接战!举枪!”

“弩手自由射击,待敌近身,弃弩用剑。”

随着三营指挥使陈锦一声令下,天武第五军三营、四营禁兵纷纷摆出迎敌架势,每营三百名枪手斜举长达丈余的长枪,枪尾拄在地面,斜持枪身,构筑起一道针对骑兵的死亡防线,锐利的枪尖在阳光下闪耀致命的寒芒。

“撑住!不要畏惧!”

“你等身上坚甲足以保护伱等周全!”

四营指挥使岳嘉亦大声激励士气。

说话间,阿玛族长所率一千五百骑猛地冲入天武军三营、四营防线,冲在最前方的羌骑即是嗷嗷叫着激励勇气,但最终也难免被宋军的枪林刺穿,甚至于,他身后的友骑也难逃厄运,亦被同一杆长枪刺穿,枪尖洞穿肉体的噗噗声此起彼伏。

整整二三百骑,眨眼之间被串成肉串,惨不忍睹。

而同一时间,天武军前排枪兵,也纷纷被奔驰而来的羌骑撞倒,甚至被马蹄践踏而过。

但令人震撼的是,即便是凭借战马冲刺的高速,阿玛部落也仅仅只是堪堪突破三排枪手,还只是十丈左右的区域,更骇人的是,被撞倒在地的天武军军士,居然很快就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了,甚至是那些被马蹄践踏而过的禁兵。

怎么会?

不少羌骑大惊失色,其中一人狠狠砍在一名正准备爬起来的天武军禁兵脖颈处,只听叮地一声,砍刀被后者脖颈处的兜鍪帘叶弹开,那名天武军禁兵又是一个跄踉摔倒在地,但随即便又摇摇晃晃站在起来。

“死!”那名羌人再复一刀。

天武军禁兵举臂抵挡,只见砍刀斩在其手甲处,用力之猛竟砍飞了几片臂甲上的甲片,嵌入内衬的牛皮。

那名羌人呆若木鸡,还未反应过来,那名天武军禁兵狠狠一拳将其砸退,随后趁机抽出腰间的砍刀,一刀斩在那名羌人身上,锋利的砍刀当场斩破牛皮质地的皮甲,鲜血崩了那名天武军禁兵一身。

纵观整个交战处,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阿玛部落羌人手中的兵器根本难以伤到天武军禁军,剑刺不入,刀砍不伤,反观天武军禁兵手中兵器,却能对阿玛部落族人造成致命杀伤。

这就是装备上的差距啊……

远远地,赵旸在战车上看到这一幕,心下亦不禁有些感慨。

就重量而言,宋国的步人甲,即步兵铠甲,堪称历朝最重的甲胄,由铁质甲叶以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其防护范围几近涵盖全身,最为接近欧洲的重甲,不过并非像后者那般密不透风。

相较宋国同期,欧洲的锁子甲不过三十斤,十五世纪的哥特式全身甲不过四十斤,而宋国步人甲却有五十八宋斤,换算成后世市斤约七十斤。

整套步人甲,基本由头鍪顿项、内层身甲、外层身甲、胸甲及披膊五个组件构成。

其中头鍪顿项带有甲片组成的帘叶,作战时可以翻下保护脖颈,由于具有角度及弹性,非但箭矢难伤,甚至能短时间抵挡刀剑。

在此基础上,宋国步人甲又分枪手甲、弓箭手甲及弩手甲三种。

其中以枪手甲最重,单甲身就有甲片一千八百余片层层相叠,重达三十六宋斤,约合四十市斤左右;披膊甲叶数为一千三百片左右,重十四宋斤,约十七市斤;头牟为六百余片甲叶,重约十宋斤,合十二市斤。

较弩手甲、弓箭手甲不同的是,枪手是前排作战单位,不需要操作弓弩,因此多添了臂甲,全身着甲站立时仅露出双目缝隙,及双手与双脚,堪称全副武装。

当然,总负重也因此达到近九十市斤,倘若再操持长枪,佩戴砍刀,仅负重就高达百斤以上,若非体魄强健的军士,根本负担不起。

相较最为沉重的枪手甲,弩手甲与弓箭手甲相对较轻,且不但因为要操作弓弩而不配臂甲,甲叶也相对较少,身甲、披膊约少四百片,头盔少二百片,至于最终重量,弩手甲约为五十余市斤,弓箭手甲约六十五市斤。

值得一提的是,日后金国的铁浮图,其实和宋国的枪手甲极为相似,只不过前者是重骑兵,而后者是重步兵。

至于宋国为何只造重步兵甲,不造重骑兵甲,还是那个原因:宋国缺马,尤其是优质战马。

要对付像步人甲、铁浮图这样的重甲,剑已经起不到太大作用,弓弩效果也一般。

因为类似的重型札甲都是在厚实的牛皮质甲胄外连缀铁质甲叶,集防御、避震一体,刀砍剑刺,最多崩坏甲叶刺入里头的厚实皮甲,考究的还可以内衬丝绸,专门用来防备弩箭箭簇上的倒刺。

对付这类重甲,最有效的是斧,其次是砍刀,既要锋利,也要够分量,一击便能重创。

但阿玛部落族人所使用的砍刀,明显未到重创的标准,也许分量是足够了,但却不够锋利,赵旸亲眼所见有一名天武军枪手被三名羌骑以刀剑连砍四五下,但却几乎没有什么反应,甚至于还反过来一刀就将一名围攻者斩于刀下。

论凶悍,也许阿玛部落的族人更胜一筹,但双方装备上的差距,却使得这场白刃战近乎于一场单片倒的屠杀。

恐怕就连天武军禁兵们也没想到,自己会如此“悍勇”,而敌方竟会如此的“不堪一击”,以至于一开始还有些畏畏缩缩的他们,逐渐放手厮杀,越杀越悍、越杀越勇。

阿玛部落的羌人苦于装备上的巨大差距,竟被杀地节节败退。

只见两军交战处,草地一片殷红,无数尸体横七竖八倒在地上,残肢断臂更是随处可见,放眼四周,许多阿玛部落的族人或奄奄一息,或捂着断肢处痛苦哀嚎呻吟,但旋即便被路过杀红眼的天武军禁兵终结生命。

人命,在此时也就只值一贯。

“族长!宋军包过来了!”

“族长,左翼宋军赶来支援了!”

不利的消息,充斥着阿玛族长的耳畔,他环首四顾,将宋军的行动尽收眼底:天武第五军五营指挥使曹源正率麾下迅速向他们包抄过来;种谔正急率第一营、第二营往回赶;郭逵的左翼,也在迅速往本阵处赶。

但,尚有一些时间,只要能突破面前的宋军,擒住那名宋军主帅,此战依然还是可以算做他们一方获胜。

前提是突破面前的宋军……

区区千名宋军……

他收回目光,再次投向前方,入眼处,是越来越悍勇的宋军,以及被杀地节节败退的他族中勇儿。

这支宋军……

他转头看向那支宋军的旗帜,就在那杆“赵”字帅旗附近,仔细辨认旗上的番号。

天武第五军!

天武第五军?禁军?

此前驻扎在陕西的也不都是宋国的禁军么?

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他不明白,之前驻扎在陕西的,都是侍卫亲军马步司禁军,而今日他碰到的这支,是殿前司辖下禁军,隶属上四军之一天武军的天武第五军。尽管两者都是禁军,但军士素质、装备有着极大的差别,更别说由于军指挥使是赵旸,全军优先配备宋国最新锐的武器与装备。

还来得及么?

还是撤退?

至此危及时刻,阿玛陷入了犹豫,目光扫了一眼宋军本阵处,看到了站在战车上的赵旸。

是那个叫做赵旸的小娃娃,宋国朝廷派至陕西的经略招讨安抚副使……

他凝视着远处的赵旸,而早已关注到他的赵旸也带着淡淡的微笑平静地望着他。

此时阿玛忽然想起,自他率两千族儿向这小子所在的本阵发动突击以来,这小子丝毫没有惊慌失措,更没有后移哪怕一步,依旧是立于帅旗之下……

胆气过人?

还是有所依仗?

阿玛不知,不过望着那小子平静的神色,他心中没来由地生出几丝无力感,仿佛做什么都是徒劳。

“族长!宋军围过来了!”

“……撤!”

阿玛咬咬牙下令撤退,毕竟再不走,待曹源、种谔、郭逵几支宋军包抄过来,彻底将他们围住,介时他们剩下不到千人,怕是都要折在这里。

在拨转马首之际,阿玛又深深看了一眼远处的赵旸,既有仇视,也有几分敬意。

“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