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铮铮大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八章:巧辩(二)

书名:铮铮大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9

整个殿内鸦雀无声,唯有高若讷显得粗重的喘息声。

见此人一副气急败坏之色,陈执中、文彦博、庞籍、叶清臣几人心中一点也不同情,谁让高若讷当年做谏官时,确实曾干过依附吕夷简、诋毁范仲淹的丑事呢。

你身为谏官,不敢得罪当时势大的吕相也就罢了,何必去诋毁、诬陷范仲淹的名声?

若非同朝为官,他们几个也不屑与这种人为伍。

话说回来,这位小郎君很不简单啊,才思敏捷、见识也颇为不凡,不知究竟什么来历?

几人好奇地暗中打量赵旸,静观赵旸与宋庠这位当朝枢密使斗法。

而此时,仅用一句话将高若讷怼回去的赵旸,也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宋庠,笑着道:“宋相公,咱们继续?”

“……”

宋庠冷着脸目视赵旸,稍稍转头看了一眼赵祯,见后者眼睑微垂没什么反应,这才勉为其难道:“继续什么?”

“辩一辩宋相公反对招范相公回京有没有道理啊。……宋相公何以如此排斥范相公呢?”

宋庠淡然道:“老夫并非排挤范希文,不过是觉得他主张变法之事不足取,老夫闻利不百、不变法……”

说到这里,他忽然瞥了一眼赵旸,问道:“小郎君可知这句话?”

赵旸歪着脑袋思索了半晌,迟疑道:“商君书?”

原本有些担心赵旸出丑的赵祯,以及有意要为难赵旸的宋庠眼中皆闪过一丝惊讶,点头道:“不错,范希文如何能断言其主张必然有利于国家?”

赵旸闻言摇头道:“宋相公此言恕我不敢苟同,国法律令,当与时俱进、查漏补缺,昔日商君所颁法令今何在?可能适用于大宋否?不能!盖因今时不同往日。……今大宋立国近百年,种种积弊、深入肌理,此时理当求变,变才能通,通才能久。”

除高若讷面色阴沉地瞪视着赵旸,其余殿内众人皆惊讶不已,赵祯更是暗暗称奇。

半晌,宋庠摇头道:“小郎君所言或有几分道理,然范希文一党好高谈阔论,于国无益,兼之小人甚多,对外沽名钓誉,私下行苟且之举,众所周知……”

赵旸笑着反驳道:“滕宗谅纵然有挪动公使钱之举,又与范相公主持的新政何干?范相公可曾叫滕宗谅参与新政的制定与施行?不曾吧?一些人拿滕宗谅做靶子,借此打击范相公,欲阻扰新政的实施,这事一目了然,宋相公又何必总拿此事作为幌子?干脆点说范相公施行的新政损害了一些人、一些势力的利益不就好了?”

宋庠轻笑一声,摇摇头淡然道:“老夫不知小郎君之意。”

赵旸一脸玩味道:“那我举个例子好了……就拿我觉得最为饱受争议的‘抑侥幸’与‘均公田’来举例吧,先说‘抑侥幸’,就好比宋相公……”

说到这里,他忽然瞥见高若讷正面色阴冷地瞪视着他,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心知方才已彻底得罪对方的他心中思忖了一下,抬起的右手一划指向高若讷,改口道:“就好比高学士有个爹……”

高若讷之前就万分恼怒,此时听到这话更是恼恨,咬牙骂道:“竖子欲挟嫌报复耶?”

没想到赵旸却没什么过激反应,目光一瞥平淡反问道:“怎么?你没有?”

“……”高若讷为之气结语塞,哆哆嗦嗦指着赵旸半晌,恨声向赵祯告求道:“此子羞辱老臣父子,恳请官家为老臣做主!”

赵祯挑眼看向赵旸,却见赵祯摊摊手一脸无辜道:“官家,我没说什么啊,我就是想借高学士的尊父举个例子,我以为人人都有,谁能想到……”

这小子可真损啊。

“咳!”赵祯假意咳嗽一声,淡淡道:“高学士乃是尊长,遑论其父?你当慎言。”

“是是,慎言慎言。”赵旸连连点头,随即看向高若讷,犹豫道:“高学士,那您……有父亲吗?”

高若讷气得老脸涨红,瞪着赵旸看了半晌,生怕这小子又说出什么不中听的,遂咬牙切齿道:“老父已驾鹤西去……”

赵旸连忙作揖谢罪:“恕罪恕罪,不知者不为怪。”

说罢,不等高若讷有所反应,又轻声嘀咕:“有父亲教还不学学好,龇目瞪眼的,这是要活吞人啊?”

虽然是轻声嘀咕,但殿内众人却听得分明,一个个憋着笑,谁都看得出来这小子故意气人呢。

唯独宋庠看得一头冷汗。

得亏有高若讷当枪,否则岂不是轮到他出丑?

“赵旸。”赵祯又好气又好笑地开口制止:“范相公所言我朝积弊,诸卿皆知,你就不必多费口舌了。”

虽说他也有些不喜高若讷,但毕竟后者年势已高,这要是被气出个好歹来,这损小子岂不是要担恶名?

“是是。”

赵旸假意端正神色,故作惋惜地对宋庠道:“看来没机会说服宋相公改变主意了。”

宋庠淡淡一笑,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赵祯,意有所指地讥道:“说不说服老夫有何干系?官家心中早有定论。”

赵祯闻言脸色有点挂不住了,正要说些什么,却见赵旸不以为意地笑道:“宋相公说的不错,官家早已做出决定,不过是告知诸位罢了,您以为官家这是要与您诸位商量么?”

这听上去有些刺耳的一番话令在场诸位大臣纷纷色变,宋庠更是皱起眉头,目视着赵祯正色道:“既然如此,何须我等表态?”

见赵旸一句话惹恼了朝中诸位大臣,赵祯亦不免有些打鼓,暗暗责怪赵旸不知分寸,然而赵旸却浑不在意,笑呵呵道:“虽说官家已有了决断,但作为臣下,表态还是表的嘛,否则如何知晓是否君臣一心呢?”

是否君臣一心?

这是有什么深意么?

之前还有些不悦的诸位大臣心中微惊,一个个偷眼观瞧赵祯的神色。

赵祯也没想到赵旸居然会说出这么一句,稍稍琢磨了一下后当即绷紧面庞,目光微扫殿内诸人,见几位大臣的目光接触到他后不自然地移开视线,不由地心下感慨:若非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那小子诚不欺朕。

就连宋庠也被赵旸那句“是否君臣一心”说得乱了心神,待平静心神后淡然道:“古之君人者于其臣也,可谓尽礼矣,故臣下莫敢不竭力尽死以报其上。威逼臣子就范,暴君行径,非仁君所为。”

赵旸轻笑道:“暴君亦是君,仁君若没了君字,单剩个仁又何利于国家?”

整个殿内鸦雀无声,别说陈执中、文彦博、庞籍、叶清臣几人低眉顺目缄口不言,就连宋庠也不敢再接茬了,毕竟这句再接下去实在太过危险。

而听到这话的赵祯心中更是感慨,因为他想起了赵旸无意间向他透露的谥号,他的谥号。

仁宗!

仁是美谥么?是!但归根到底也不过是顶着仁德之名的守成之君罢了。

若他真做出了什么功绩,似文、似武,有的是更好的谥号。

若可以的话,他难道不希望完成先皇的遗愿,收回燕云失土乃至击败西夏与辽国,令他大宋继承汉唐基业?

想到这,赵祯脸色更差,连带着殿内一干朝中重臣也是愈发心惊,愈发琢磨不透这位官家的想法。

此时,赵旸略显稚嫩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死寂。

“看来宋相公想通了,善哉、善哉……既然如此,诸位也表个态吧?谁支持,谁反对?”

“……”

陈执中、文彦博、庞籍、叶清臣、梅挚五人相顾不语,谁也没有贸然开口。

赵旸等了半晌不见有人开口,遂在旁催促道:“几位等什么呢?……要不然从官职最大的开始?谁官职最大啊?”

文彦博、庞籍、叶清臣、梅挚四人不约而同地看向陈执中,王守规见此也悄声向赵旸做了介绍:“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枢密使,工部侍郎、兵部尚书……”

一连串的官名与差遣听得赵旸头大,抬手道:“陈相公,请吧。”

“呃……”

陈执中偷偷看了眼赵祯似乎有些阴郁的面色,心中暗暗叫苦,嘴唇打着哆嗦道:“臣……老臣……呃……”

见他半天说不出一句整话来,赵祯听得着急,催促道:“陈相公是支持还是反对?”

“老……老夫……老臣……老夫……会……会支持……”

赵旸听得直翻白眼,皱眉催促道:“会支持还是此刻就支持?麻烦陈相公爽快一点!”

陈执中浑身一惊,偷眼再看赵祯,见后者面无表情看着自己,他心中愈发惊畏,嘴唇打着哆嗦道:“老夫……老臣支持……”

“那就说出来,支持什么!”

“我、我正准备说……”陈执中唯唯诺诺,哆哆嗦嗦地一口气道:“老臣……老臣支持招范相公回京出任宰辅,复行新政。”

“……”

殿内众人纷纷侧目,赵祯更是险些绷不住表情,感觉好笑之余亦是暗暗摇头。

当朝宰辅、昭文馆大学士,竟被一介小儿唬得方寸大乱。

这个陈执中啊,实在难堪大用。

赵旸也是差点乐出声来,咳嗽一声道:“不不不,官家这次只是招范相公回京,并不准备推行新政。”

说着,他转头看向文彦博几人。

文彦博忙拱手道:“臣,皆听官家决断。”

“皆听官家决断。”庞籍亦连忙表态道。

赵旸又看向叶清臣与梅挚二人。

叶清臣忙表态道:“臣为三司使,掌国之钱粮用度,官员调度非我职责,不敢僭越,一切皆听官家决断。”

话音刚落,梅挚亦附和道:“叶相公所言极是,官员调度非我三司职责,不敢妄言,臣三司度支副使梅挚附议。”

这四位本来就既不支持范仲淹的新政,也不反对,此刻察觉出殿内气氛诡谲,自然是从善如流。

“哈!”赵旸抚掌赞道:“君臣一心,可喜可贺。”

“可喜可贺。”

王守规憋着笑带头抚掌附和,在他的带动下,陈执中、文彦博、庞籍、叶清臣、梅挚几人在相视一眼后,也勉为其难挤出几分笑容,相视而笑。

最后就连赵祯也在颇感头疼地瞥了一眼赵旸后,露出几丝玩味的笑容,微笑着看向殿内诸位大臣。

殿内的气氛一时间变得其乐融融,似乎众人都忘了,那位高若讷、高学士仍持反对意见。

当然,就算有人记得大概也不会在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