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铮铮大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八十七章:张亢、郭逵

书名:铮铮大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9

五月初二,赵旸与高若讷率天武第五军在途径邠州、泾州二地后,终于抵达渭州城外。

守城士卒一见天武第五军旗帜,忙禀于知州张亢。

由于汴京已提前一步派人传令、知会地方州路,因此张亢也已得知朝廷近期会临时额外加派两位“陕西四路经略招讨安抚正副使”,正使为高若讷,副使为赵旸,总管陕西诸军州事。

但两位正副使究竟为何而来,公文中并未提及,只知道这两位正副使率天武第五军一同前来,因此当有军士禀告城外来了一支禁军打着天武第五军的旗号,张亢便猜到高、赵两位正副使已经抵达。

于是张亢忙领着州衙官员数十人出城相迎。

待张亢一行人赶到东城门外,他们一眼就看到了站在两辆马车旁的高若讷,鉴于高若讷身旁跟着足足五十名元随,排场十足,张亢等人立即便猜到这位就是朝廷特派的主使官高若讷,忙上前行礼问候:“敢问尊驾可是高副枢密?”

高若讷一看张亢等人,立刻也猜到了对方的身份,遂从怀中取出通牒、官诰以及朝廷下发的任状,递给张亢。

张亢小心翼翼接过,仔细确认无误连忙交还给高若讷,领着身后诸州衙官员拱手行礼:“下官泾原都部署兼转运使、知渭州张亢,见过高相公。”

“唔。”高若讷端着架子微微点头,与对待夏竦时判若两人。

当然张亢也不敢有何抱怨,小心问道:“不知赵副使何在?”

高若讷面无表情地朝着远处的天武第五军努努嘴:“喏。”

张亢等人抬头望向远处,却也不知谁是那位赵副使,正不知所措间,张亢忽然看到一杆帅旗,上书一个偌大的“赵”字,却不见有“高”字字样的旗帜。

咦?

就在张亢暗暗纳闷之际,在远处的赵旸已与种家兄弟沟通完安营扎寨之事,领着范纯仁、文同、王中正等人大步朝这边走来,待走近后打量了几眼张亢,笑问高若讷道:“这位莫非便是张知州?”

“嗯。”高若讷微一点头。

于是赵旸亦从怀中取出自己的通牒、官诰及朝廷下发的任状,递给张亢。

张亢愣愣地看着赵旸,半晌才上前接过,先打开赵旸的官诰一瞧,惊地险些倒抽一口冷气。

通直郎、工部郎中,加给事中、右司谏,兼领天武第五军指挥使,特赐服紫、服绯……

好家伙!

张亢惊地说不出话来,感觉自己大半生都白活了。

想想自己今年都五十一岁了,才混到从五品的团练使武官,然而面前这个看似才十五六岁的少年,却已是从六品的文官职……别看单论品级他高过对方一级,但别忘了,这位小郎君兼领“上四军”之一的天武第五军指挥使武职,又加给事中、又加右司谏,这次又授“陕西经略招讨安抚副使”,与高若讷一同总管陕西诸军州事的经略、招讨、安抚,陕西军政之事两手抓,职权相较他大得没边了。

暗自叹息一声,张亢连忙将通牒、官诰、任状交还给赵旸,恭恭敬敬地拱手行礼道:“下官泾原都部署兼转运使、知渭州张亢,见过赵副使。”

见张亢态度有些拘谨,赵旸笑着宽慰道:“都是自己人,张知州不必客气。来时我曾求贤才于范相公,范相公向我举荐了张知州……”

这位小郎君居然与老上司范相公熟络?

张亢微微一愣间,赵旸拉过范纯仁又对张亢笑道:“纯仁兄可以替我作证。”

范纯仁拱手对张亢道:“范纯仁见过张世叔。”

“你……莫非……”张亢愈发惊喜。

范纯仁含笑道道:“家父姓范讳希文。……昔日家父在陕西时,我尚居于两浙路的吴县,不过也曾听家父在信中提及过张世叔,今日终于有幸得见。”

得知范纯仁竟是范仲淹之子,且又称呼自己为世叔,张亢又惊又喜,面庞红润,就连他身后的一干州衙官员也是暗暗欣喜。

惊喜之余,张亢谨慎地试探道:“衙内与赵副使……”

赵旸笑着简单介绍范纯仁与文同:“纯仁兄与文同兄皆为我幕僚军师,左膀右臂。”

见范纯仁面带微笑,张亢顿时会意,心下暗喜。

无论是他还是他身后渭州官员,就怕朝廷派来的专使难伺候,但如今一见这位赵副使居然与他们的老上司范仲淹交好,自然是大喜过望,尽管这位小郎君只是副使,而不是正使。

显然此时的他们,尚未看清赵旸与高若讷到底谁指挥谁。

稍做寒暄,张亢拱手对高若讷与赵旸道:“两位,我等先进城到州衙内再详谈如何?”

高若讷看了一眼赵旸,缄口不言,赵旸笑着点头:“好。”

“……请。”看出端倪的张亢心下有些疑惑,但也没有开口,抬手请高若讷、赵旸等人进城。

进城期间,他找了个机会私下问范纯仁道:“贤侄,高相公与赵副使,世叔我怎么瞧着关系有点不太对啊……”

范纯仁隐晦道:“景行……即赵副使,他此次是主动向官家请缨,求赴陕西,但因为过于年轻,故官家遣高……相公为正使,景行为副使。若非意见相左,否则景行也会给高相公应有的尊重。”

张亢暗呼好家伙!

感情那位赵副使比正使来头更大啊!

暗呼之余,他又好奇问道:“这位小赵郎君,究竟什么来头?”

范纯仁摇摇头道:“我虽与景行交好,但关于他的一些闲话我却也不好多说,世叔只要知道他极受官家宠信就是了。”

“噢噢。”张亢连连点头。

大概一刻时后,张亢等人将赵旸、高若讷一行人请到州衙,于偏堂议事。

此时张亢自然是不敢再坐主位,而高若讷其实也不敢,就怕惹赵旸不快而当众给他难堪,然而赵旸却不计较座次等小问题,见高若讷频频看向主位又看向自己,笑着道:“坐啊,高相公,又没人拦着你。”

说罢,他自己在东侧头把椅子上坐下了。

见此,高若讷也就心安理得地在主位上坐下,并抬手示意张亢等官员就坐。

除张亢以外,其余渭州官员皆因为方才一幕面面相觑:怎么主使还未就坐,这位副使就敢坐呢?

就在他们纳闷之际,高若讷咳嗽一声率先开口道:“此次我与赵副使奉官家之命前来陕西,是为针对陕西境内外蕃民编户齐民一事,此事事关我大宋将来对夏战略,故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张亢及一干渭州官员一愣,也顾不得探究高若讷与赵旸的关系,张亢当即便拱手道:“朝廷决断,下官不敢质疑,就怕西夏介入……”

“无妨。”高若讷冷笑道:“我等来时,正巧契丹遣使赴汴京,陈述其欲讨伐西夏,算算日子,契丹二十万大军怕是已攻入西夏国内,西夏自顾不暇,岂敢介入此事,再得罪我大宋?”

张亢恍然大悟,兴奋道:“如此,果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不知高相公与赵副使可有具体安排?”

高若讷瞥了一眼赵旸,见后者并无反应,便继续正色道:“以我名义,立即派人知会鄜延、环庆、秦凤三路,令三路经略使尽快赶至渭州商议此事。等等……熙河路及麟府,也派人去知会一声。”

听到“麟府”二字,赵旸瞥了一眼高若讷,倒也没说什么。

“是。”张亢拱手领命,随即又看向赵旸,问道:“赵副使可有何指示?”

赵旸伸出两根手指笑着道:“有两桩事要麻烦张知州,其一,来陕西途中,我许诺麾下禁军以及后勤杂兵、民夫,待等到了陕西,便发酒肉犒赏他们,劳知州替我准备至少两千五百只羊羔,另两千五百斤羊肉,二百坛酒,及五百贯现钱。”

张亢张了张嘴,看看高若讷又看看赵旸,干笑道:“呃,这所费……倒也不小,不知计入公使钱还是?”

高若讷权当没听到,赵旸倒是一口应道:“计入公使钱,就记我的名字,我会派人知会三司转运司,叫其抵免划除,总之不会加重渭州负担。”

“是。”张亢暗暗咋舌于赵旸的口气,同时偷偷瞥了一眼高若讷,见后者毫无反应,心下愈发相信范纯仁的话。

“其二,泾原路都监郭逵,请他来州衙见我。”

“是。”张亢心领神会,立刻就猜到老上司范仲淹肯定也在这位赵副使面前举荐了郭逵。

随后,赵旸又与张亢谈了谈天武第五军的驻扎地点,鉴于赵旸的要求是临近渭州,张亢无奈表示城外并无合适的旧寨,只能让天武第五军新建一座营寨。

谈完正事,张亢又提及城内酒楼摆宴款待赵旸与高若讷一事,赵旸也未拒绝,只是问道:“若于今晚,郭都监应该能赶回城内?”

见张亢点头,赵旸也就答应了。

稍后,张亢先带着赵旸与高若讷前往城内空置的官舍,为二人安排住处,然后又去替赵旸购置酒肉,犒赏天武第五军。

高若讷一路跟着来到了张亢替赵旸安排的官舍宅院,待张亢离开后,将赵旸请到一间房中单独说话。

“赵司谏,此次你我前来陕西,可谓是担负重责,为更好完成官家托付,我认为应当提前明确分工,比如说,你我究竟应当以谁为主。”

听到这话,赵旸不禁一乐:“你这一路上都不提,我还以为你能忍多久。”

高若讷脸色一黑,义正言辞道:“高某個人荣辱是好,关乎朝廷大计事大,赵司谏虽年轻有为,但终归欠缺经验,故我希望赵司谏以我为主,听我指挥,可否?”

赵旸挑眉看向高若讷,点点头:“行,我听伱指挥,但你也得听我指挥。”

“什么?胡闹!”

“唔?”

眼见赵旸双目一睨,高若讷顿时心虚,连忙改口:“我是说,这样不就又混淆了么?”

赵旸似笑非笑地看着高若讷道:“那就这样,小事听你的,大事听我的,如何?”

高若讷倒也不敢驳斥,皱着眉头问道:“何为大事?何为小事?”

赵旸顿时笑容收敛:“陕西四路,没有小事!”

“……”高若讷气得胡须乱颤,看得唯一在旁的王中正险些笑出声来。

“行了,开个玩笑而已。”赵旸摆摆手正色道:“这样,编户齐民一事,具体讨论、分工,都由你安排,我主管军事。之后几日,你去会见那些经略使,我叫张亢或郭逵领着在泾原路各地转转,看看当地具体地形……”

高若讷也猜到赵旸想做什么,忙收起怒色,点头答应。

“对了,枢密院之前派人来实地勘察的那些人,在哪?”

“这个……”高若讷捋了捋胡须思忖道:“陕西四路,论地形就属泾原路边防最为薄弱,枢密院此前派遣的勘察使,自是先来此泾原路,但此刻究竟位于何处,那就得问张亢了……”

赵旸点头道:“那这事交给你了,你叫人找到那几名勘察使,叫他们带着勘察结果来见我。”

“可以。”高若讷点头答应了。

他如今身兼参知政事与枢密副使,自然也有权命令枢密院外派的官员。

双方谈妥分工后,高若讷也去除了一桩心事,便领着一干元随前往他暂住的官舍去了,而赵旸则与范纯仁、文同、王中正等人在这座暂时落脚的宅邸粗略转了一圈后,便立即又出城,回到天武第五军中,与种诊等人商议修建营寨一事。

正午前后,带兵在外巡检的都监郭逵便收到了张亢派人传达的消息,忙领兵回到渭州城内,见到了正在替赵旸准备犒军酒菜的张亢,不解道:“知州急着将我召来,不知有何要事?这些羊是?”

张亢笑着道:“你的机会来了。……此次朝廷派来的专使,其副使小赵郎君与范相公交好,范相公在他面前举荐了你我,待会我带你去见他。”

说罢,张亢便立马领着郭逵到城外天武第五军中去见赵旸。

待彼此见面后,赵旸颇感意外,毕竟他原以为郭逵多半也是像张亢这般,最起码年近半百,没想到郭逵异常年轻,今年年仅二十七岁。

要知道此人在九年前便得到范仲淹的赏识,那时才多大?十八岁罢了!

这岂不就是一个将帅的好胚子?!

基于这点,赵旸对郭逵的评价大幅提高,态度也愈发热情,笑着招揽道:“之后,郭都监便暂时在我身旁,替我解惑陕西之事,如何?”

张亢与郭逵自是满口答应。

随即,赵旸又唤来种诊、种谘、种谔,与张亢及郭逵相见,种家兄弟本来就出身陕西,双方自然一见如故。

此时赵旸又将范仲淹的亲笔书信分别交给张亢与郭逵,二人看罢既感慨又激动,感慨是因为范仲淹在调离陕西后多年居然还想着老部下,激动则是因为范仲淹在信中不但提及了赵旸乃朝中唯一“文武并举”的文官,同时又称赵旸又破夏覆辽之志。

张亢与郭逵心领神会,当即表态:“愿效犬马之劳!”

于是乎,赵旸收获了两员善战之将,而张亢、郭逵二人也收获了一个强有力的靠山,皆大欢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