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铮铮大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十六章:二月初

书名:铮铮大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9

正所谓利令智昏,赵旸砸重资建技术司新衙,也难免引来蝇营狗苟之辈。

二月初二,当赵旸再次携人视察新衙兴建进展时,副使杨义神色严肃地向他禀告:“近日我技术司衙门购地建衙一事,遇到了一些阻碍。”

一听是阻碍而不是麻烦,赵旸便不由眉头一皱:“谁?或者说哪个衙门?”

“不不。”杨义连忙解释道:“并非朝野下属衙门,而是来自附近的民户。”

赵旸眉头皱着更紧了:“我给出的条件仍有人不满意?”

同来视察的范纯仁、沈遘、文同、吕大防等人相视摇头。

当前京畿附近的地价,亦以劣田、薄田、良田区分价格,其中劣田不过一二百钱一亩,而良田则高达二千钱一亩,并且有价无市,毕竟谁都不愿出售。

赵旸虽说握有官家预支的十万千,也不怕多花钱,但也尽量避免手下官员购置这等良田,转而去购入那些土质不怎么好的土地,倘若那些民户愿意售地搬迁,由赵旸做主,技术司官员不止偿付购地钱,还给予了种种优待。

首先,技术司以二倍于当前市价的价格购入土地,并按照原价折算其住屋及屋内物什的价值。

其次,愿意出售土地者额外再发放一千至五千钱作为搬迁费。

不夸张地说,单单搬迁费,就足够这些百姓吃用一年。

甚至于为了打消附近百姓对失去土地后的忧心,赵旸还叫技术司许诺这些百姓日后可以到他技术司帮工,例如装卸工,就好比对他们许了一份稳定的差事。

倘若这还有人贪心不足,纯良如范纯仁等人也不知该说什么了。

在这几人暗暗叹息下,杨义摇头道:“下官等购地期间,确实遇到这类贪心不足者,不过我等谨记司使告诫,亦不敢强买强卖。下官所说的阻碍,是附近一些无赖户,这帮人听说我技术司正在大量购地,想方设法,以低价骗占了不少百姓的田宅,待我官员上门交涉时,便提出高价,还说若不不从,便叫我技术司的新衙建不成……”

赵旸愣了愣,转头问范纯仁等人道:“我这真是在汴京么?”

范纯仁皱着眉不说话,但沈遘、文同等人却感觉很不可思议,难以置信问道:“这些人,莫非是什么豪门子弟?”

杨义摇摇头道:“不,仅是寻常泼皮无赖罢了。”

众人愈发感觉不可思议。

半晌,赵旸皱眉问道:“这些索要什么价?”

“十倍、二十倍于市价者,比比皆是。”

“呵,这是拿我当冤大头了?”赵旸顿时气笑了,毫不犹豫道:“报开封府,叫开封府来处理!”

杨义犹豫道:“开封府怕是镇不住这些人……”

“什么?”

“司使有所不知,外城治安不及内城,有些事开封府亦鞭长莫及,就如这些无赖之徒,他们本就是这一带有名的泼皮无赖,缺钱了甚至不乏干下逼良为娼的勾当,将附近女子掳去卖于内城为妓为娼,若有人报案,开封府派人来拿,这些人便找个洞一钻……哦,下官指的是汴京下方被泥石所掩的前朝旧城。”

“这底下?”赵旸颇有些不可思议地指指脚下。

“是。”杨义点头道:“京城四周,有些地方被泥石掩地结实,但有些地方仍可出入,且洞内前朝建筑四通八达,纵使开封府派人来捉拿,大多也是无功而返,久而久之,开封府也就不再派人了,而这些人的气焰也就愈发嚣张……”

赵旸听了冷哼道:“京畿之地,居然有人敢如此猖狂,简直无法无天!叫这帮人来,大不了我叫种家兄弟将禁军调过来,正好让手下禁军见见血。……先报开封府。”

“是。”

“等等,暂且停止购地,当前二三十顷地足够兴修新衙了,日后的事日后再说。”

“是!”

杨义告退后,立刻派吏人上报开封府。

如今开封府的主官乃是张尧佐,得知是小老弟赵旸手下官吏前来报官,自然格外重视,当即坐上马车带着一干本衙的差役就来到了技术司于外城的新衙。

在见到赵旸后,张尧佐先是称赞了一番技术司正在修建的新衙,随即气愤填膺道:“老哥我听说过外城的这些泼皮无赖,未曾想这群人竟敢冒犯到老弟头上,老弟放心,来时我便已下令,叫人于老弟这一带设几处军巡铺,每日派军巡使前来巡视。”

“有劳老哥了。”赵旸也乐得说两句好话,随即提醒道:“听说这群人奸猾地很,每逢犯下案子遭开封府派人捉拿,便躲入地下前朝旧城建筑,洞内四通八达,难以抓捕,若开封府力有不逮,我可以请枢密院特许调兵,调我麾下禁军前来。”

“欸。”张尧佐信誓旦旦道:“我开封府亦有军士,何须劳烦老弟麾下禁军?老弟且看我将这群人一个個都逮出来……”

说罢,他瞥了一眼站在远处的范纯仁、沈遘等人,低声说道:“之前在矾楼跟着刘从广及李家兄弟的那几个举子,老弟还记得么?”

“还没放啊?”赵旸惊讶道。

张尧佐嘿嘿一笑,随即吐了口气道:“还没放,不过也快了,近两日有太学生为其出面,频繁到我开封府,要求释放冯京、谢景温、刘谷等一干举子……尚书礼部主持省试的陈旭几人昨日也和我打过招呼,大抵是不希望此事闹大……”

“那就放了呗。”赵旸调侃道:“有气不敢冲着刘从广及李家兄弟撒,冲着一帮学子撒气算什么?”

若换做旁人取笑,张尧佐多半要翻脸,但赵旸这么说他却不敢,一脸不忿道:“我可是被罚了半年俸禄啊……我干什么了?不过就是在矾楼摆了顿宴席罢了。”

“行了行了。”赵旸用手背轻拍张尧佐臂膀道:“赴京赶考的举子被你关了足足六天,矾楼也被你下令停止对外营业三日,你这权知开封府事的威风够大了,再要撒气……过犹不及。”

“也罢。”

张尧佐虽说心中仍觉不忿,但总算还能听得进赵旸的劝说,点头答应。

不多时,开封府便派来了三支军巡,估摸一支约有一二百人左右,领军的是一名姓孙的军巡检,也称军巡使。

较一般侧重于民间纠纷、治安、缉盗的巡使不同,军巡使负责国家与朝廷公事,简单说就是和“刑”事挂钩的,汴京城内都归开封府的军巡使管,比如抓捕奸细,抓捕故意纵火人犯,巡视城内各处粮仓外围等等。

例如三司的铁盐司衙署,衙外就专门设有开封府的军巡铺,若有人潜入或擅闯,高呼一声立马过来捉拿。

“有劳孙巡使。”

在张尧佐的介绍下,赵旸与这名孙巡使见了一面,托付了两句。

他的姿态摆地很低,但那名孙巡使的姿态摆地更低,毕竟此刻在他面前的,一个是他开封府的主官,一个是令刘从广及李家兄弟五日三贬的赵旸,孙巡使自然不敢冒犯。

双方寒暄了几句,旋即赵旸便带着沈遘、文同几人率先返回工部衙院,而作为计使的范纯仁,则留在新衙那边,以防有何支出。

没想到待赵旸回到工部本衙,便有早已等候在外的吏人向他禀告:“员外郎,殿前司都虞候曹佾、曹都虞候正在衙内。”

曹国舅?

赵旸稍有些意外,迈步走到衙院,走到自己的案房内,果然看到曹佾正坐在屋内。

“国舅。”赵旸上前招呼道:“听说国舅每日二点一线,只要离家便在殿前司衙门当值,连入宫觐见皇后娘娘都甚为罕见,今日竟大驾光临我工部本衙,真是令我衙上下受宠若惊呀。”

鉴于二人之前相处过一段时日,彼此都有好感,因此赵旸这番调侃听在曹佾耳中倒也不觉得冒犯,不过他脸上的苦笑却是未减几分,起身还礼后苦笑道:“赵正言莫要取笑我了,我今日是受人委托而来……”

听到这话,赵旸不自觉地皱了皱眉,一边吩咐吏人重新上茶,一边对曹佾道:“若国舅是从垂拱殿而来,那我还是请国舅莫要开口为好,免得坏了咱俩的交情。”

这小后生是真的倔啊……

曹佾听罢暗暗咋舌,他不是不知赵旸六日前于朝议上自我弹劾,逼得官家不得不令其迁出宫外,甚至于自那之后,凡是官家所赐这小子尽皆退回,气得官家这几日对谁都没有好脸色看,连当朝几位宰辅在奏事时都心惊胆战,如履薄冰。

“不不。”他连连摇头道:“我非是从垂拱殿而来,而是……我也不瞒你,是李用和求到了我处。”

“谁?”赵旸茫然道。

“李用和,官家之母舅,李家诸兄弟之父。”

“哦。”赵旸恍然大悟。

见赵旸并无其他表示,曹佾便开始讲述前因后果:“昨日早朝,赵正言不是没去么,散朝之后,官家又将刘从广及李家兄弟贬了一级,这可是五日内的第三回了,李家六郎李玮甚至已经跌出了品级……”

赵旸挑挑眉,稍稍感觉意外,但见到曹佾表情古怪地看着他,他便又撇撇嘴道:“过几日就升回去了,算不上什么大事。”

“未必。”曹佾似有深意地看了眼赵旸:“昨日不止刘从广入宫请罪,李用和亦带着诸子进宫向官家请罪,甚至还当着官家的面,用藤条鞭挞其三郎、四郎、五郎、甚至六郎李玮,可即便如此,官家也只是好言安抚李用和,绝口不提复职之事……事后,李用和得知我与赵正言有少许浅交,便求到我处,请我出面和事。那日是非曲直,我也知晓,自然不好贸然答应,故特来找赵正言探探口风。你看这事……”

赵旸感于曹佾的坦诚,想了想道:“国舅当面,我也不虚情假意。事实上刘从广也好,李家兄弟也罢,我对他们也并无恨意……他们那日是冲着张尧佐去的,此事我也可以猜到,虽说双方发生冲突,但说到底我也没吃什么亏……也谈不上和解。”

曹佾听罢愈发苦笑。

他并不怀疑赵旸的说辞,但越是如此就越麻烦:赵旸这番说辞,不正表示其怨愤的对象是官家么?

苦笑一声,他低声劝道:“官家五日三贬刘、李两家,难道赵正言还看不出用意么?”

赵旸撇撇嘴道:“先是不分是非将我训斥一顿,如今又把气撒在刘、李两家身上,指望我念他好?”

“咳咳。”

曹佾听得连连咳嗽,甚至起身往屋外看了一眼,随即低声劝道:“毕竟是官家……”

赵旸拿眼看向曹佾道:“国舅要这么说,那我可要端茶送客了。”

“别别。”曹佾颇有些哭笑不得,半晌无奈道:“那这事……我如何回覆李用和?”

赵旸想了想道:“国舅将我的话原封不动转告李用和即可,我并不恼恨李家,但也别指望我去替李家说项。……要我说,官家爱贬就贬呗,以李家与官家的关系,还怕不受重用?今日被贬到跌出品级,明日说不定就恢复原职,这算得上什么惩罚?”

“唔。”曹佾显然也认同赵旸的看法,点点头道:“只要赵正言这边不恼李家,那确实……咳,李用和有意摆宴为赵正言谢罪……”

“摆宴就不必了,日后井水不犯河水即可。”

听到这话,曹佾就猜到赵旸对李家并非全无成见,但赵旸能说出不恼恨李家,他也不虚此行了,没必要再节外生枝。

随后,赵旸又趁机和曹佾聊了聊真定府的处境,相较和李家的矛盾,他对宋辽边境更为上心:“……不知国舅近日可曾与真定府通过书信?有关黄河改道一事,不知辽国是否已知情?”

提到这事,曹佾的表情也变得更为严肃,皱眉道:“年前年后,我曾多次与我兄弟及我儿通信,这事怕是掩不住……尤其是最新一封信,我儿曾提及契丹派了一队使节前来我大宋,其途径河北路,必然会听到风声,到时候只要稍稍派人查验,这事就捂不住了……不过依我之见,契丹应该不会趁机来犯,多半是效仿数年前李元昊称帝时那回,以此作为要挟,逼迫我大宋增加岁……呃,军旅之费。”

赵旸被曹佾险些失言的惶恐不安逗乐了:“岁币就岁币呗,弄得谁不知似的,国舅也太谨慎了。”

在曹佾哭笑不得之际,赵旸摇摇头轻叹道:“这边给百万禁军啃咸菜、吃陈米,省下的钱献于辽国与西夏作为岁币,于是外无纷争,天下太平……”

“咳咳。”曹佾惊地频频往屋外瞧。

见此,赵旸也就不再“吓唬”曹佾,深思半晌后问道:“国舅猜测辽使几时能到汴京?”

曹佾估算片刻后道:“估计三月中旬至四月初之间。”

赵旸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也就是说四十日左右……”

他有意在赶在这段时间内整几个“大爆竹”,以便在辽使借黄河改道之事逼迫宋国时,作为反制手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