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铮铮大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十七章:舌战群谏(二)

书名:铮铮大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9

“厮儿狂妄!”

侍御史知杂事李兑恨声道:“此子当众羞辱臣僚,恳请官家降罪!”

赵祯有些头疼地看向赵旸,却见赵旸瞥了一眼李兑,淡淡道:“你也知晓你我彼此同属臣僚?那你之前一口一个妖星,一口一个此子,如今又骂我厮儿,你既不敬我,我又何必敬你?”

李兑气道:“你若非使邪术蒙蔽官家,岂能如此受宠?”

“可笑!”

赵旸冷哼一声,上下打量了几眼李兑问道:“你任什么官来着?还有你叫什么?”

“侍御史知杂事,李兑。”李兑冷冷道。

赵旸并不是很了解这官,仅将官职与对方的名字记在心中,随即讥讽道:“我瞧你乍一看也像是学过书的,没想到竟会附和钱明逸那等巫觋之论……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你等读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李兑气得浑身发抖,朝赵祯奏道:“厮……赵正言无视殿礼,出言恶俗,请官家降罪!”

赵祯有些无奈地看向赵旸,正色道:“赵旸,你若要驳斥,当守礼数,不可恶言伤人。”

“是。”

赵旸从善如流,当即就改了词:“书读犬肚,听上去是不是像个典故了?书读犬肚钱明逸……”

殿内响起几声嗤笑,不说那些看热闹的朝臣,连赵祯都憋笑憋地难受,用手暗掐大腿才勉强忍住。

钱明逸气得肺都要炸了,心中暗道:你驳斥他还不忘来羞辱我?

他也不想想,今日联名弹劾是他带的头,赵旸不找他找谁?

“官家……”

钱明逸想要上奏告状,却被赵旸不耐烦地打断道:“闭嘴,还未轮到你!”

“……”

钱明逸气不过,然而赵旸却不理会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李兑:“李侍御史那啥,你弹劾我什么来着?什么妖星、邪法的玩意就不必再提了,徒惹人耻笑,一千年前圣人就曾教导过,我也不多说,若这世上真有什么鬼神,早降雷把那些不忠不孝、书读犬肚之辈劈死了。”

殿内再次响起几声轻笑,气得钱明逸又要发作,好在李兑率先开口:“若非使了邪法,如何解释你初见官家便受宠信……”

赵旸不以为然道:“我有眼缘啊,官家一见便视我为亲近之人,怎么?不许?”

赵祯在御座上气乐了,记得他初见赵旸时还觉得这小子挺老实可靠,结果没几日就原形毕露,愈发没大没小,虽说他倒也不排斥。

但李兑显然不满意赵旸的说辞,冷笑道:“只因眼缘,官家便授你七品阶官,又加官正言?”

“除了眼缘我还有才能。”赵旸平静道。

李兑听了冷笑道:“殿内皆是饱学之士,人人都历经磨勘之制,非进士出身、无重大立功者,未有越阶提拔者也,你初授官便位列七品阶官,莫非你比殿内诸臣僚还有才能?”

赵旸想了想道:“殿内诸位臣僚,我相信都是饱学之士,个别书读犬肚的,应该也是有些学问的……但我要说,我有一种特殊的才能,是诸位所不具备的,故能得到官家信赖。”

“莫非是蒙蔽人的邪法?”殿中侍御史刘元瑜轻笑着插嘴道。

赵旸也不生气,只是瞥了刘元瑜一眼,嘴里迸出几个字:“又一个……书读犬肚。”

在刘元瑜气急之际,李兑追问道:“不知是何才能?”

赵旸淡淡道:“此事官家知晓,你不必多问。”

李兑自不满意这种回答,冷笑道:“还说不是蒙蔽了官家?即便你不是使了邪法,以是巧言蒙蔽骨官家的佞臣,人人得而讨之!”

赵旸瞥了一眼李兑,正色说道:“李侍御史……后面那啥,我看你年老,给你几分面子,望你莫要得寸进尺。你若想知道我有何才能,那我便姑且告诉你,我胸有强国富民平天下之策……”

殿内众臣纷纷侧目,面露惊讶之色,但显然大多数人都不相信,唯独赵祯心知肚明:相隔一千年的眼界,哪怕这小子真的不学无术,亦有大利于他大宋,更何况这小子并非不学无术,只是因看轻他宋朝因此不熟悉他宋朝事物罢了。

李兑显然也不信,耻笑道:“又是仅官家知晓?”

赵旸不置与否,反问道:“那你呢?你有何才能在此纠缠不休?”

李兑冷哼一声,带着几分自傲道:“鄙人自幼学书,数十年不辍,诗词歌赋信手拈来……”

“于国有益否?”赵旸冷不丁打断道。

“什么?”李兑一愣。

只见赵旸抬手指着李兑身上的官服道:“我是问,你穿锦带玉,在朝殿夸夸其谈,自诩幼年学书,数十年不辍,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可有利于国家否?莫非你写一篇诗词,大宋便凭空多几石粮食?还是说你写一篇歌赋,大宋就多几块土地?”

李兑语塞道:“这怎么可能……”

赵旸摊摊手道:“那你为官,于国何利?”

李兑气道:“我身为御史,理当劝谏官家、纠察百官……赵正言莫非轻贱我等言官耶?”

“少来这套,我也是谏官,难道还能自轻?”赵旸冷笑着打断道,“我只是想问,自诩自幼学书,仅擅诗词歌赋的阁下,凭什么对胸有强国富民平天下之策的我声讨不休?”

李兑冷哼道:“你道胸有强国富民平天下之策,那也不过是你片面之词。就算官家为你作证,也难保官家不是受你蒙蔽,不足为凭。”

“呵。”赵旸环视一眼周遭群臣道:“信与不信,静观一段时日便知,短则数月、长则年逾,我自会让你们看到。介时若我做不出成绩来,弹劾也好、诛罚也罢,我都领着。但在此之前,我却不能容忍受无凭无据之污蔑,谁若辱我,我必报复,睚眦之怨,亦无不可报之!”

殿内不少臣子听得微微点头,除了觉得这小子报复心太强,倒也挑不出什么理来。

此时就见赵旸再次转向李兑道:“现在轮到你了,你于国何益?凭什么在我面前夸夸其谈、口诛笔伐,以莫须有之罪弹劾于我?”

李兑冷笑道:“仅赵正言一人有强国富民平天下之策耶?”

赵旸右眉一挑,拱手道:“愿听高见。”

李兑思忖片刻,正色道:“今我朝国泰民安、大治盛世……”

“呵!”赵旸嗤笑一声打断道:“大治盛世就是天下三分?”

殿内诸臣顿时哗然,人人色变,就连赵祯也有点挂不住了,斥道:“赵旸……”

“诶。”

赵旸朝官家拱拱手,正色道:“臣只是想听听这位李御史有何强国富民平天下的高论,却不是想听他阿谀奉承,此人身为言官却不敢直谏,罔顾事实而谎称天下大治,这才叫巧言蒙蔽!”

李兑一惊,忙道:“我引用的乃是赵正言数日前那份劾奏之词……”

“那又怎样?”赵旸瞥了他一眼,淡淡道:“那时我并非台谏,说几句赞美称颂之词又有何过?可你身为御史,有谏劝官家之责,又岂能胡加引用?若官家与诸位臣僚听信你言,误以为天下大治、歌舞升平,不思进取,你可担得起这个罪过?”

“官家……”

李兑一脸惊慌地向赵祯作揖。

这小子,吓唬人倒有一手,也不知在哪学的……

赵祯瞥了一眼赵旸,压压手安抚道:“朕知李卿乃无心之言,李卿姑且言之,朕也想听听李卿高论。”

“是。”

李兑这才心中稍安,含怨瞥了一眼赵旸,正色道:“所谓强国富民平天下,必先强国富民而后谈及平天下……”

“废话!”纯心找茬的赵旸再次打断,“麻烦李御史省却这些无用之词,只谈如何强国富民……”

“……”

李兑忍气吞声,思忖一番后道:“要使国强,必精内政、修武备、重文化……”

“夸夸其谈!”赵旸再次打断,“官家与殿内诸同僚以及我洗耳恭听,就是为了听你这种空洞不实的言论?你到御街上随便拉个人来,他也知道要精内政、修武备、重文化。我问的是具体的策论,就以修武备为例,你告诉我如何修武备。”

接二连三被打断的李兑心中不免有些紧张,深吸一口气道:“自然精择精壮为军士,勤加操练……”

“说具体!”赵旸再次打断,“两司三衙今有禁军百万,然可堪与西夏一战者,不过三四十万,余下的大多军纪涣散,只知吃粮领饷,甚至各军兵甲尚有欠缺,对此你有何高论改变现状?”

殿内君臣纷纷侧目,对赵旸略有刮目相看:想不到这小子还挺了解。

然而被质问的李兑可未有这个闲心,咽了咽唾沫答道:“自然是应当精简军士,重修军备……”

“精简军士?被剔除的军士如何安顿?若他们心忿作乱,又该如何处理?至于修军备,钱从何来?”赵旸一连串地发问。

饶是李兑年过五旬,为官多年,此时也被赵旸这一串的问话问地脑门冒汗,这使在不远处暗暗观察他的陈执中暗暗点头:没错,就是这股咄咄逼人的势头。

在陈执中怜悯的目光下,李兑抬起衣袖擦拭额前的冷汗,断断续续又答道:“被剔除的军士……可……可发钱遣散……”

“这就是你的高论?”赵旸冷笑道:“军中士卒多年不事生产,一时发钱遣散,钱花完了不是还要生事?”

“那、那就发田地……”

“地从哪来?”

“地……地……各州县或有闲田,可用于安顿……”

“或有?好一个或有!……有无闲田先且不论,我再问你,这些兵卒之所以被剔除,本身就因为游手好闲,不愿勤加操练,只记得吃粮领饷,如今你叫他们躬身耕种,你觉得他们可情愿?”

“这……应是会情愿吧……”李兑硬着头皮道。

殿内众臣看得暗暗摇头:若是冗兵如此容易解决,又岂为成为“三冗”难题?

“当真?”赵旸冷笑道:“要不要我奏请官家让你去厢兵试试?也不需多,裁剪五万就好了。”

“啊?这……”李兑吓地面如土色。

若他领了这差事,那五万要被剔除解散的厢兵不得把他活吞了?

见其一脸惶恐不安,殿内君臣再次暗暗摇头。

“行了,我再问你,你说修武备,钱从何来?”

“自……自然是由三司衙门拨付……”

“废话!三司不拨军费,难道从你家取啊?我问的是这笔额外的军费开支,如何填补?”

“啊……这……我以为三司足够拨付……”

赵旸听乐了,拱手问三司使叶清臣道:“叶相公以为呢?”

叶清臣见李兑难以应对赵旸的追问竟将此事甩给他三司衙门,心中暗自鄙夷,对李兑投来的求救目光视若不见,平静道:“历年国家财政虽有些盈余,但若要大修军备,必捉襟见肘,若谁能提出高论,助我三司减少负担,叶某感激不尽。”

“李御史听到了?三司没什么闲钱,还是说说你的高论吧!”

“我……我……”李兑面色惶惶,嘴唇哆嗦了半天也没说出下文来。

见此,赵旸挥挥手讥讽道:“行了行了,往后站站,好好去想你那些诗词歌赋,或者想想明日该弹劾谁……”

李兑满脸涨红,但又不想再被赵旸追问,只得低头往后一站,羞惭不敢抬头。

而与此同时,赵旸抬手指向先前讥讽过他的殿中侍御史刘元瑜,低喝道:“那个,出来!”

眼见李兑堂堂侍御史知杂事被赵旸逼问地汗如雨下,颜面丢尽,刘元瑜心中亦是惶恐,但众目睽睽之下,他亦不好不做回应,只得硬着头皮走上殿前。

也不知是否该说他机灵,他抢先向官家告状:“官家,赵正言咆哮朝殿,是为大不敬……”

“少哔哔!”

不等官家开口,赵旸就打断了刘元瑜的话,“李御史答不出来,你来回答,让我看看你肚子里有何能耐……”

刘元瑜抬头看向官家,见官家眼睑低垂仿佛对眼前之事视若无睹,再环视殿内群臣,寄希望于有人替他解围。

见此,侍御史刘湜忿声道:“赵正言何以如此咄咄逼人!”

赵旸拿眼一瞪:“要不你来替他回答?”

刘湜立马不作声,他可不希望自己步李兑的后尘。

可惜赵旸早将方才弹劾他的几人都记在心中,哪怕刘湜此时闭口不言也不放过:“我记得也有你,下一个就问你。”

刘湜暗暗叫苦,在他附近的朝臣忍俊不禁,辛苦憋住才没笑出声。

而此时,赵旸已再次将目光投向刘元瑜:“刘元瑜刘御史,对吧?说吧,修武备的钱从何来?”

刘元瑜微吸一口气,犹豫道:“若国家财政不足,当……当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赵旸没好气道:“你背荀子的国富篇糊弄谁呢?……我问的是如何开源?如何节流?开什么源?节什么流?”

殿内响起一阵轻笑,赵祯亦意外地多看了赵旸一眼。

说这小子不学无术吧,居然还看过荀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