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铮铮大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十三章:选址

书名:铮铮大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0:59

“员外郎……”

王中正低声示意,作势要上前拦住那张尧佐。

赵旸抬手制止,因为他感觉张尧佐应该不会是来找麻烦的,一来之前在开封府时这小老头就表现地非常识时务,二来张贵妃前两日才被官家训过,且之后频频向他递出善意,张尧佐没理由还会来寻麻烦。

果然,径直朝他走来的张尧佐面带笑容,甚至在走近后主动行礼,笑着招呼道:“赵员外郎,别来无恙啊。”

看着张尧佐如沐春风似的表情,赵旸忍不住吐糟:我和你有交情么?

但既然对方不顾官阶高低主动行礼,他也不好失礼,带着几分疑惑回礼道:“原来是张侍郎。……张侍郎来工部办案?”

他会这么问,也是因为他并不了解张尧佐的全职。

张尧佐的全职为“端明殿学士、门下省给事中、工部侍郎”,其中“端明殿学士”属于“阁职”,正常情况下是对才识渊博之人的“加职”,但他这个却不是,因为他并未通过科举得到进士身份,只不过是因为张贵妃恳求官家,官家才赐其一个进士身份,后来又封端明殿学士,因此像宋庠等正经通过科举考取进士及第身份的朝臣内心并不承认,而张尧佐自己也不敢厚颜提及。

至于“门下省给事中”与“工部侍郎”,后者属于寄禄官阶,跟赵旸的工部司员外郎没有两样,而前者既是寄禄官但也兼一部分差遣职能,简单说就是作为官家身边的秘书,负责省读奏案、驳正违失,但大多数情况就是来回送送札子,或者干脆替官家跑跑腿,属于是一个能够时常见到官家的闲差。

似这般官职的张尧佐,他到工部本署能办什么事?

果不其然,张尧佐连连摇头道出了来意:“不不,老……咳,我是特地来寻赵员外郎的。”

“找我?”

“对。”张尧佐笑容满面地解释道:“那日我与老弟产生了些许误会,心中久久不安,今日得知老弟出宫办事,便找寻过来,冒昧邀请老弟一同喝酒……”

老弟?

赵旸表情古怪地瞅了一眼胡须已有些斑白的张尧佐,对后者厚着脸皮喊他老弟感觉有些古怪,毕竟他二人的岁数相差三十岁恐怕都是少的,亏这家伙喊地出口。

“张侍郎怎知我在工部?”他疑惑问道。

张尧佐也不隐瞒,抬手指向院中那些工匠,如实道:“我之前打听到老弟委托工部的署吏招揽工匠,便猜到老弟还会来,故派人在路口守着,一旦老弟前来,他便立即通知我……”

这可真是上心了……

在赵旸暗暗嘀咕之际,张尧佐再次邀请道:“老弟可千万不能不赏脸啊。”

赵旸转头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范纯仁,忽然问道:“张侍郎最近可还乘车横闯闹市呀?”

见赵旸提及之前的丑事,张尧佐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忙解释道:“那日只是误会,皆因我府上恶仆……”

正说着,他见赵旸微微一皱眉,连忙又改口,信誓旦旦道:“得老弟教训之后,老哥我已痛改前非,绝不再仗势欺人,自那以后老哥我就专门挑着僻静的巷路走,保证不再扰民。”

听到这话,赵旸又瞥了一眼范纯仁,只见范纯仁原本一脸冷漠的表情亦变得有几分古怪,随即颇有默契地迎上赵旸的目光,皆对这张尧佐的厚脸皮感到哭笑不得。

考虑到张尧佐身为外戚放下身段来邀请下,再考虑到他背后的张贵妃,赵旸思忖片刻,最终还是答应下来:“好吧,那就让张侍郎破费了……不过,我这手头还有一些事还要与诸位案使商量……”

件赵旸答应下来,张尧佐顿时露出笑容,毫不在意地挥挥手,连声道:“你忙你忙,老哥我四下转转,老弟忙完了喊我一声即可。”

“……”

赵旸与范纯仁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即领着杨义及工部各案案使请到后者的班房。

他倒也并非故意晾着张尧佐,而是确实有事情要托付这些工部案使。

待来到杨义此前的班房后,咳嗽一声对各案使道:“咳,咱们继续啊……此前我不欲诸位屈就我司辖下案使,一来是怕本署各案陷入瘫痪,引发更多不便,二来也是希望诸位能在当前的职务上为我司提供一些帮助……”

诸案使纷纷拱手道:“员外郎尽管吩咐。”

赵旸拱手谢过,继续道:“是这样的,我欲在城内建几座工坊,以便诸案工匠作业……”

营造案与材料案的两位案使精神一振,忙道:“我等愿意效力,却不知员外郎选址何处?”

“可有汴京的城图?”

“有,员外郎稍等。”

营造案的案使忙去自己的班房取来汴京的城图,摊在桌上。

赵旸一边看着城图一边说出了自己的要求:“木工案还好说,但石工案与铁工案都需要大量用水,因此最好临近河道,考虑水源作业期间难免会造成污染,因此最好是在民宅的下游……”

营造案使常负责城内官衙、道路、桥梁的建造与修葺,对汴京最为熟悉,当即指着城图道:“按员外郎的要求,我认为有三处最佳,城东北五丈河至善利水门一带;东南汴河下游至汴河东水门一带;;城南蔡河下游至普济水门一带。”

顺着他所指的方向,赵旸顿时注意到城图东南有块地刚好位于汴河与蔡河之间,考虑到两条水路的便利因素,无疑最适合他技术司的选址。

他将那块土地一圈,问道:“这里,可否?”

“繁塔一带么?”材料案使有些犹豫。

“繁塔?”赵旸一脸疑问。

营造案使点头解释道:“那是一座寺塔,为我汴京四大寺塔之一,寺内住着一些僧人,但因位于外城,香火并不算很旺,仅有外城东南那一块的百姓前往。我等可以派人与其沟通,只要确保其有足够的饮水,相信问题不大……再不济建得稍远些即可,反正两河之间那块地足够宽阔……”

“好,那就这里了。”赵旸拍定了选址,抬头嘱咐司副使杨义道:“待官家的拨款到位,立即开工。”

“是!”杨司副使拱手领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