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铮铮大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十四章:失和

书名:铮铮大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9

这是……怎么了?

寂静无声的大殿上,众朝臣面面相觑,站在前排的几位宰辅偷偷窥视官家面色,却见官家面色铁青。

深吸一口气,赵祯压抑着怒气道:“给朕……上前来!”

“是。”赵旸迈步走到殿中。

“你抬起头来再说一遍,你要弹劾谁?”赵祯抓着御座的扶手压抑怒气道。

”赵旸绷着面庞,微微仰头看着赵祯,双目一眨不眨道:“臣要弹劾工部司员外郎、右正言赵旸!恳请官家下令命其迁出宫外,不得再迁回禁中!”

殿内诸朝官不约而同地咽了咽唾沫。

五日前,还是在这座殿上,赵旸以一驳众,驳退九名台谏,甚至还反过来弹劾包括末相文彦博在内的十名台谏,当时殿内朝官叹为观止,认为这世上再没有比此事更为惊世骇俗。

直到今日亲眼所见赵旸自己弹劾,他们才知道错了。

勇!

这是真的勇!

虽说不知什么缘故,但就这么给官家甩脸色的少年郎,他们也是头一回见。

众目睽睽之下,赵祯死死抓着御座的副手,面色铁青道:“赵旸,莫要太放肆了!”

赵旸拱拱手,面无表情道:“臣不知官家所谓‘放肆’指的什么?臣所言难道不对么?”

他环视一眼殿内群臣,又道:“朝中御史、谏官何在?为何不出来论论理?刘御史?毋知谏?”

“……”

殿内约二十名台谏面面相觑。

这可是你自找的!

御史刘湜自认为逮住了机会,向殿中跨出一步奏道:“臣……”

然而还不等他说完,就听赵祯喝道:“回去!”

殿内微哗,刘御史亦错愕地看向官家,见官家满脸阴沉地瞪着他,心下一慌,默默回到了站列。

这令殿内群臣不禁再次错愕,难以置信。

只见在短暂的寂静后,赵祯转头看向王守规。

王守规会意,上前一步高呼道:“退……”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见赵旸再次奏道:“且慢散朝!官家尚未回覆臣,臣恳请官家下令,命臣迁出宫外,不得再迁回禁中!”

“赵旸!”赵祯气地右手猛地一拍御座扶手,这一下仿佛拍在殿内群臣的心上,令他们更不敢作声。

只见赵祯怒视着赵旸气道:“之前有群臣上谏,劾弹你仗着朕宠信无所顾忌,朕本不信,未曾想你今日竟敢……竟然做出此大逆不道之举!”

赵旸抬头再次迎上赵祯的目光,正色道:“臣认为臣不应当居于宫内,否则于官家、于后宫名声不利,故上奏自劾,条理清晰,伦理充足,何谓大逆不道?”

赵祯气急,扫视一眼殿内群臣,却见无人开口。

事实上,满朝官员其实也不满赵旸以十五岁的年纪留宿在官家的寝宫,这与他们是否与赵旸结仇无关,这本身就不合制,自然无人上奏阻拦。

无奈,赵祯只能自己开口,沉着脸道:“你昨日犯下大错,心中怪朕未曾帮伱,故今日以退为进,逼迫朕,这难道不叫大逆不道?”

赵旸拱拱手,迎着官家的目光道:“官家莫要轻看了臣,臣此前投奔官家,从未想过靠谄媚官家得享荣华富贵,不过是听闻官家仁贤,故希望得官家特许,令臣能以自己的判断行事,为国出力。至于官家提到臣昨日犯下大错,臣并不认,那场冲突乃刘从广及李家兄弟挑起,我与张知府已忍让过一回,奈何刘从广及李家兄弟还要来挑衅,致最终双方发生冲突。至于李玮,亦是他率先动手,臣被迫还手,臣不认为有何过错!”

赵祯气地连连点头:“好啊,你昨晚口口声声言‘臣知错’,原来是想着今日早朝上令朕难堪,好心计,连朕都被骗了!”

“不。”赵旸目视赵祯道:“臣昨日言知错,并非虚言,臣确实知晓了一个错处。”

“错在何处?”赵祯冷笑道。

赵旸正色道:“错在不知亲疏有别。”

“……”赵祯忽然脸上怒气一滞,目视赵旸半晌,逐渐放缓语气道:“此事待朝议后再论,介时朕也给你一个交代。”

“多谢官家,但不必了。”赵旸绷着脸道:“臣就是臣,官家就是官家,还是莫要夹杂太多为好。就如有句话说的,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官家能用则用,不用则去。”

赵祯一惊,忙问道:“你要辞官?”

“不。”赵旸平静道:“臣初心未改,尚有一腔热血欲为国家出力。”

赵祯听罢暗自松了口气,随即表情古怪道:“那你的意思是,你要跟朕……疏远?”

“确切说是划清界限。”赵旸拱拱手道:“君臣有别,不必过于亲近。”

这话说得满殿群臣面面相觑,赵祯更是心情复杂,有心劝阻,却又不好当着满殿群臣的面公然违制,只好拿目光瞥向诸位宰辅,希望有人站出来解围,奈何陈执中、文彦博、宋庠、庞籍、叶清臣等人都低着头。

别看诸位相公与赵旸的关系有好有坏,但就这件事来说,其实连陈执中、叶清臣都是赞同的——以赵旸的岁数,确实不宜再宿于宫内。

见无人发声,赵祯又恨恨地瞪向张尧佐,以眼神示意。

张尧佐被之前所见吓地面色发白,如今见赵祯眼神示意,硬着头皮劝赵旸道:“老……赵正言……”

“回去。”赵旸瞥了一眼。

“欸。”刚跨出一脚的张尧佐又回到了站列,只能向官家报以无能为力的苦笑。

眼见赵旸态度坚决,饶是赵祯心中不舍,此刻亦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点头道:“既如此……赵卿便……便迁出宫外居住吧。”

“官家英明。”赵旸面无表情地恭维道,相较曾经嬉皮笑脸地恭维,今日这番话近乎于例行公事,令赵祯暗气之余,心情亦更为复杂。

“官家英明。”

满朝群臣亦齐声附和。

散朝之后,赵祯按例率先离殿,随即朝中百官依次离殿。

赵旸是最后一批离殿的,离殿之后也不顾他人目光,若无其事地走下台阶,朝大庆门方向而去。

“老弟。”张尧佐追了上来,忐忑道:“老弟怎得如此冲动?”

“怎么了?”

“还怎么……老弟不该这般顶撞官家呀,我知道老弟心中有气,老哥我心中也有气,但再怎么也不能冲着官家撒气呀。”

“我有撒气么?我这岁数,是否不应再宿于宫内?”

“呃……但是如此,但……”

二人谈聊间,已走到大庆门两侧专供官员早餐的食堂,西侧供五品以上官员,东侧供九品以上官员。

赵旸迈步走入东侧那间食堂,张尧佐亦跟了进去。

此时食堂内已有不少官员在就餐,例如御史刘湜等,瞧见赵旸走入食堂,食堂内霎时间为之一静。

待赵旸找了张比较空的桌子坐下,同桌的官员皆不动声色端起餐盘离远了些,以至于赵旸周身一丈内,除张尧佐外再无旁人。

对此赵旸视若不见,待吏人送来饭菜后便自顾自用餐,任由张尧佐在旁苦苦劝说。

或许是劝了半晌不见赵旸回心转意,张尧佐也放弃了,叹息问道:“既然老弟执意如此……也罢,不知老弟可找好落脚之处?”

赵旸歪着头反问道:“住你府上怎么样?”

张尧佐一听吓地魂都没了,苦着脸道:“那……那自是欢迎,就怕老弟住不惯……”

赵旸嗤笑道:“放心,和你逗着玩呢,我自有去处。”

张尧佐如释重负,随即忽然醒悟,连忙又做出解释,表明他绝非不欢迎云云。

事实上,他巴不得赵旸住到他府上去呢,只不过时机不对罢了——万一被官家误会,以为是他在从中挑拨,他如何担待得起?

而与此同时,官家已回到了福宁殿,左等右等不见赵旸,心中有些不安,遂派内殿崇班袁正去找。

结果袁崇班回来后禀告道:“官家,小赵郎君去了大庆门处的食堂用饭。”

这是真的要和朕划清界限了?!

赵祯又惊又气,转头冲王守规道:“王都知,你亲自去,叫那小子来见朕!”

“欸……”

王守规苦着脸匆匆奔赴大庆门,正好撞见赵旸用完早餐后,准备与张尧佐一同离宫,他赶忙上前唤住,转达官家的口谕:“官家有命,请小郎君立即去福宁殿。”

“有诏令么?”赵旸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若无诏令,我不得擅入禁中。”

你之前也没诏令啊……

王守规苦着脸道:“小郎君何必为难我呢?”

从旁张尧佐也劝。

二人好说歹说,赵旸才勉为其难点点头:“那就看在王都知的面上……”

王守规受宠若惊,首次体会自己的面子竟比官家还大这究竟是何等感受——惶恐!

因为他猜到待会要坏事。

于是途中他一个劲地劝说赵旸,奈何赵旸毫无反应。

片刻后,赵旸跟着王守规来到福宁殿,见到了坐在餐桌旁的赵祯。

赵旸率先拱手行礼:“臣赵旸,拜见官家。”

相较以往嬉皮笑脸、甚至敷衍的态度,今日的赵旸格外注重礼数,哪怕是再苛刻的礼官恐怕也挑不出毛病来,但越是如此,赵祯越发感到不是滋味。

“坐下陪朕用餐。”赵祯平静招呼道,仿佛之前在早朝中的不和从未发生过。

“不敢。”赵旸拱手道:“臣无功绩于国,不宜享官家赐宴。”

赵祯气道:“你之前吃在福宁殿,住在福宁殿,今日却道不宜享官家赐宴?”

“那是之前。”赵旸面不改色道:“从今日起,臣要做一個纯粹的国臣。”

“你……”赵祯气急,忽然对王守规道:“叫人都退下!退出百步之外!”

“是。”王守规忙令殿内宫人、宦官、御带器械等纷纷退出福宁殿,退出百步之外。

此时赵祯才忍着气对赵旸道:“你就是因为有依仗,故连朕都不放在眼里,是么?”

赵旸平静地看着赵祯,正色道:“宋、辽、夏,在我的年代,皆属中华,只因我出身汉族,故我更倾向于是大宋,而非辽、夏,兼之史书记载官家贤仁,故我前来投奔。……这本就是一场交易:大宋用我,或可免八十年后之覆亡,甚至倾吞辽夏,终结天下三分之局面,不必受后世嘲笑,此皆未可知也;于我而言,官家用我,我也会竭力改善大宋处境,以弥补我心中对‘宋朝’的遗憾。故官家不欠我,我也不必非得献媚于官家,各取所需罢了。”

“你……”赵祯气急,但看着赵旸平静的目光,他也逐渐平静下来,点点头道:“就因朕昨晚未曾偏帮你,你便这么给朕看脸色?”

赵旸摇头道:“昨日之事,谈不上偏帮,因为公道在我这边,只不过在官家看来,这公道抵不上亲疏之别罢了。”

赵祯听得心情复杂,轻叹道:“赵旸,自你进宫以来,朕便未亏待过你,你种种冒犯、无礼,朕也不见怪。今日你所为,令朕心寒……”

赵旸轻笑一声,点点头道:“我与大宋相隔千年,对青史留名的宋时人物,贤君贤臣,亦难免会有莫名好感,范仲淹是,官家也是,故之前对官家多有‘无礼冒犯’之处……但经昨晚一事,我忽然觉得官家也并非如史书所载那般公正,既然如此,那你我的交易还是纯粹些为好,官家用我便用,不用我则去,不必夹杂其他。”

“你我?”赵祯气急,像以往那般抬手要打,赵旸退后两步,拱手正色道:“也请官家恪守君臣之礼!”

“……”赵祯一愣,抬起的手默默垂下,面色阴晴不定。

二人对视半晌,赵旸拱手道:“若无其他事,臣恳请告退,臣还有技术司的事务。”

赵祯注视赵旸许久,语气莫名道:“自朕亲政以来,你还是头一个敢这么对朕说话的,直言不讳,戳朕心肺……”

赵旸平静道:“大概是因为……我来自于一个并无君主或帝王的年代,更倾向于公正、平等的理念?”

说罢,他向赵祯拱拱手,转身离去。

赵祯心情复杂地目视着赵旸走出殿外,不知为何有些怅然。

半晌,王守规走入殿内,小心翼翼道:“官家,小赵郎君他……他走了……”

“是啊。”赵祯轻喃道:“就这么走了,连朕都不放……混账小子!居然敢跟朕提什么交易,没大没小……”

“官家息怒。”王守规胆战心惊地劝道。

赵祯骂了一通,这才端起碗筷吃了几口粥,但或许是又觉得不是滋味,重重将碗放下,思忖半响后沉声道:“命舍人院下诏,刘从广及李家三郎、四郎、五郎、六……六郎,皆贬官一级!”

“啊?”王守规不可思议地看向官家。

“未听到么?”赵祯目光一瞥,较平日少了几分和气,多了几分威仪。

“是。”

王守规赶忙点头应声,暗暗咋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