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铮铮大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八十章:兄弟之邦与互市协定

书名:铮铮大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9

谈判开始后,依然是宋庠最先开口,表明宋国立场,即联姻、增币、割地皆不答应,但可以多派兵驻于宋夏边境,吸引西夏军队,减少辽国伐夏的压力。

事实上在亲眼目睹宋国的火器威力后,此时的萧孝友、萧古和、邱洪等人对于逼迫宋国答应增币一事也没剩下多少底气,纯粹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三杆,万一宋国会答应呢?

因此宋庠代表宋国婉言拒绝,三人也不意外,相反,宋庠提出增加驻军于宋夏边界,更令一众辽使感到惊疑。

萧孝友当即问道:“南朝……莫非也要趁机伐夏?”

宋庠摇头道:“不,仅是侧应贵国伐夏。”

萧孝友三人对视一眼,随即邱洪似笑非笑道:“贵国突然如此好心,却是令我等有些惶恐不安……还请宋枢密实言相告,贵国意欲何为?莫非亦想趁机分一杯羹?”

宋庠自然不会将真正的目的实言相告,以免辽国改变主意,令他大宋错失千载难逢的良机,遂谎称众人之前商量的借口道:“分一杯羹什么的,我大宋从未想过,但每年二十五万银绢的‘岁赐’……能省自然最好。”

这个解释倒也合情合理,萧孝友三人对视一眼,姑且相信了宋庠的说辞。

随即,邱洪略一思忖道:“事实上,南朝若想分一杯羹,也无不可……甚至,联手瓜分西夏亦无不可。”

宋方官员皆微笑不语。

他宋国目前连陕西四路的蕃民隐患都未解决,谈什么和辽国瓜分西夏?

若西夏此时覆亡,那他宋国岂不是就要立刻面对来自辽国的压力?

也不全然是出于畏惧,关键是时机不对。

当初赵旸与宋庠、高若讷一同商讨战略时,就曾商议过按部就班提升宋国军队战力:首先以实力最弱的、陕西四路不愿编户齐民的蕃人为敌,既能提前扫除讨伐西夏途中的隐患,也可顺便拿这场稳胜的战争来练兵,不求锻炼地如何精锐,至少要令久不参战的禁军重新了解战争;然后才能再进一步,尝试与体量远逊于宋国的西夏开战,进一步锻炼军队。

至于体量与宋国相差无几的辽国,赵旸等人肯定放在最后,待做足全部准备,才敢尝试去夺回燕云十八州,甚至鲸吞整个辽国。

因此当前与辽国瓜分西夏,对于宋国而言有弊无利。

宋庠亦深知这一点,摇头拒绝道:“时机未到,恕我大宋不能答应。”

邱洪稍有些遗憾,眼珠微转,但也不再劝说,倒是萧古和质疑道:“你南朝莫不是想着等我大辽杀入西夏时,来个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你契丹杀入西夏?你契丹若真杀入西夏,令西夏不能抵挡,那我大宋就要考虑如何暗中支援西夏了!

宋庠瞥了一眼萧古和,信誓旦旦道:“这一点尊使可以放心,贵国攻打西夏期间,我大宋绝不占西夏寸土。”

“这种承诺毫无意义。”萧古和冷笑道:“待我大辽杀败西夏,介时西夏自然不敢违抗你南朝,介时你南朝即可取消二十五万岁赐,甚至还可以逼迫西夏割地献城,这岂非还是占了我大辽的便宜?”

他自说自话一大堆,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可以,但要加钱!

“十万!”

“……”看了眼自以为抓到机会的萧古和,宋庠转头看向赵旸。

赵旸会意,接过话茬道:“增币就别想了,不过,我有另外一桩生意与几位尊使商议。”

见赵旸这個“主战派”开口,萧孝友、萧古和、邱洪等人的神色立刻变得肃然几分,萧孝友谨慎问道:“不知是什么生意?”

“两国贸易,互通有无。”

“榷场互市?”萧孝友有些疑惑地看向赵旸,试探道:“赵司谏的意思是,增加榷场互市之钱物?”

“对。”赵旸笑着点头道:“每年十万的增币没有,但每年增加十万的互市,这还是可以的。”

这能一样么?

萧孝友暗自嘀咕一句,随即又试探道:“却不知贵国求何物?”

赵旸摊摊手道:“牛羊、战马、皮毛,皆可。”

萧孝友没有回应,邱洪却是笑了,摇头道:“财帛虽好,但不敢资敌啊……”

“敌?”赵旸表情古怪道:“我以为两国是兄弟之邦……”

邱洪挑挑眉道:“我大辽视宋廷为兄,然宋廷可未视我大辽为弟啊。……既是兄弟之邦,贵国私下研发火器,又怎么说?”

“自保之术而已。”赵旸轻描淡写道。

邱洪冷笑道:“自保?我不信贵国研发火器,不曾想过用来对付我大辽。”

“这个嘛……也无可厚非是不是?”

邱洪一愣,随即冷笑道:“赵司谏这是承认了?”

宋庠、庞籍等人惊见赵旸居然不反驳,正要开口圆场,却见赵旸笑着说道:“我大宋承汉唐之制,华夏正统,有志于恢复旧朝疆域,有何过错?”

邱洪不悦道:“我大辽才是承汉唐之制,华夏正统!”

“当然。”赵旸笑着点头道:“我华夏历来是‘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故贵国虽多为契丹人,然推崇中原文化,自然也视为正统。”

萧孝友一愣,惊讶道:“贵国答应与我大辽并称南北朝?”

话音未落,宋庠、庞籍、高若讷等人纷纷皱眉,坐在赵旸身后的何郯、陈旭、张择行等几名御史更是出声道:“赵司谏,千万不可……”

赵旸也没未回应众人,摇摇头道:“当然不,自秦扫六国一统天下以来,历朝历代便奉行‘大一统’之论,自此这片土地上便只有一个国家可以称中国,承前启后,泽被世人。若宋辽两国并称南北朝,又何来颜面自称华夏正统?”

一众辽使纷纷露出惊讶之色,随即邱洪皱眉问道:“赵司谏这话……在下是否可以理解为,辽宋两国必有一战?”

“对!”赵旸点头道:“然宋辽之争,并非一定是你死我活,在我看来更像是兄弟内阋,为争嫡庶名份……只要分出胜负,又何致将事情做绝?若有朝一日贵国衰败,我定然奏请官家,将辽主尊封为安乐王,与其子女儿孙安享世代富贵荣华,介时辽国臣子,亦一律奉为上宾,愿为我朝效力者便出仕为官,不愿者我大宋也可许他世代富贵。”

这话一出,室内呈现久久的寂静,直到萧古和愤慨地将其打破:“若日后伱南朝衰败,我也定当奏请我主,尊封宋主为安乐王,与其子女儿孙安享世代富贵荣华!介时你南朝臣子,亦一律奉为上宾,愿为我朝效力者便出仕为官,不愿者我大辽也许他世代富贵!”

“可以啊,有何不可?”赵旸摊摊手笑道。

见赵旸依旧笑容自若,萧古和脸上怒气一滞,惊疑不定地打量赵旸。

萧孝友、邱洪及三人身后十几名辽国从使也是面面相觑,竟不知该说什么。

良久,萧孝友带着几分惊叹道:“赵司谏这番话,却是令萧某……无所适从了。”

赵旸笑着道:“我也不求诸位尊使立即就能接受,诸位可以回国后禀告辽主,细做商讨。”

一众辽使竟纷纷点头,同时用复杂的目光看向赵旸。

此时宋庠咳嗽一声道:“尊使,赵司谏,我等先商讨榷场互市如何?”

“对对。”赵旸点点头,好似未被辽使拒绝那般,又将互市之物说了一遍:“如我先前所言,牛羊、战马、皮毛,皆可。”

对比之前邱洪冷笑着拒绝,此时萧孝友三人明显有些迟疑,显然赵旸方才那番话起到了一定作用。

半晌,萧孝友摇头道:“战马与耕牛恕我不敢答应,但羊……可以,皮毛、肉类也可以。”

赵旸笑着道:“我并非是求战马,而是求驮物之马,只要能负重即可。”

萧孝友有些意外地看了眼赵旸,犹豫道:“即便如此,怕是也难……”

说着,他忽然问赵旸道:“赵司谏刚才那番话……不知宋主是否认可?萧某指的是‘宋辽相争乃兄弟内阋,非为你死我活’这句。”

“当然。”赵旸自忖官家没有反对的理由,看了一眼萧古和玩笑道:“我连万一我大宋衰败时的退路都替官家找好了,官家为何要反对?”

这话说得宋辽两国官员皆面色微变,暗道这小子实在是太过胆大,连这话都敢说。

不过赵旸这番表态,也打消了萧孝友心中最后的迟疑,他正色道:“口说无凭,若能写于国书,缔结盟约,我就有把握说服我主卖驮马予贵国,却不知贵国大致要什么数目?”

赵旸摊摊手道:“多多益善,一万不嫌少,百万亦不嫌多。”

百万?

一众辽国从使倒吸一口冷气,私下议论纷纷,似乎是在计算交易金额。

萧孝友也被惊到了,试探道:“那价格……五十两一匹?”

赵旸气乐了,转头看向高若讷,高若讷摇头道:“我大宋马市三十贯一匹,五十两……能买两匹还有数贯盈余。”

“但贵国缺马,不是么?”萧古和得意道。

在高若讷语塞之际,赵旸摇头道:“我观尊使身材魁梧,想必是勇武之士,不擅经商,商贸之事,若一方克扣太紧,使另一方无丝毫便宜可占,那么这桩生意注定谈不成……我知贵国疆域广袤,牛羊战马泛滥,但试问天下除我大宋以外,又有谁能与贵国洽谈百万之数的马匹贩卖?尊使可莫要因小失大啊。”

萧孝友三人对视一眼,随即目光扫过宋庠、庞籍等人道:“诸位可以定个价。”

话音刚落,赵旸竖起两根手指:“二十贯。”

萧孝友等一干辽使一脸难以置信:你怎么好意思说出口?

“断无可能!”萧孝友摇摇头,随即说出一个数目:“最起码也要四十贯。”

“太贵了。”赵旸摇头道:“二十五贯。……一年交易一万匹就是二十五万贯,将近二十万银绢,且年年如此,尊使切莫贪小失大。”

如此庞大的数额,众辽使也忍不住咽了咽唾沫。

但随即萧孝友便又摇头:“二十五贯太贱了,三十五贯。”

“不,就二十五贯。”赵旸咬死价格不松口,同时又诱惑道:“事实上,我说每年交割一万匹,指的是贵国的交易量,若贵国每年交割两万匹,我大宋也能吃下,那就是一年五十万贯了……若是五万匹一年,那就是一百二十五万贯一年……”

“三十……四!”

赵旸摇摇头:“二十五贯五百文。”

“太贱了,再降一贯,三十三贯……”

“二十六贯,这也是我的底线了。”

之后的时间,赵旸与诸辽使就马匹价格争论不下。

事实上,此时赵旸已越权了,毕竟他与枢密院的职责只是说服辽使答应交易马匹即可,至于价格高低,自有三司使叶清臣与辽使商议,但赵旸一口咬死二十六贯一匹,故宋庠、庞籍等人也没阻拦。

最终,萧孝友无奈将价格降到三十一贯一匹:“三十一贯,不可能再降了……我大辽千里迢迢将战马赶运至贵国,总不至于卖得比贵国还贱吧?”

然而赵旸却摇头道:“必须二十六贯,否则这笔生意难以长久。”

萧古和难以理解,愤慨斥道:“这却是什么歪理?”

赵旸也不生气,耐心解释道:“先前我称马匹交割数量必为百万之数,此非信口开河,但诸位尊使也该猜到,如此庞大数量,我国朝廷也未必有财力全部吞下,更多还是流入民间,那么问题就来了,若十几二十万辽马涌入我大宋,我大宋的马市能否依然维持在三十贯一匹?不可能吧?若介时马市降至二十六贯一匹,我朝花三十贯从贵国购入马匹,最后却以二十六贯流入民间,试问这桩生意如何能够长久?”

“这……”萧古和被问住了。

萧孝友、邱洪二人亦无力反驳。

相较一众辽使被赵旸说得哑口无言,宋庠、庞籍等人则是大为惊异,惊异于赵旸竟考虑地如此周详。

“但……二十六贯实在太低了,实在无法接受……”萧孝友摇头道。

“那就……二十六贯一百文?”

“……”

就在谈判陷入僵局之际,三司使叶清臣闻讯而来,见赵旸竟越权与辽使商议驮马价格,心中亦有些不喜,可当他得知赵旸竟把价格死死压在二十六贯一百文时,他顿时又为之暗喜。

暗喜之余,他也不再责怪赵旸越权,与其一同继续与辽使商量,锱铢必较般,一百文甚至几十文地商量,足足磨了近一个时辰,才最终将价格定为二十七贯五百文一匹。

就在叶清臣恨不得立即进宫向官家汇报成果之际,赵旸还觉得有些亏了,索性又提出要求:“若要二十七贯五百文,你得送一只羊羔。”

萧孝友等人争得口干舌燥,听到这话险些吐血。

倒不是说羊羔有多贵,别看一只二十斤的羊羔在汴京卖到二三贯,但在宋国陕西路也不过五百文一只,在辽国更贱,折算成宋国铜钱也就二百文左右,更别说买一匹马才送一只羊羔,还没辽国每年冬季冻死的羊群来得多,他们气的是赵旸年纪轻轻居然如此“贪得无厌”。

最终,在萧孝友等辽使答应购两匹马赠送一只羊羔的条件后,双方达成了每年至少一万匹马、折合二十七万五千贯的互市金额。

这也是辽国首次承诺大批量向宋国出售马匹,尽管只是中下等的驮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