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铮铮大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十七章:精进火药弹

书名:铮铮大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9

二月初五,照例又是朝议之日,但大庆殿内依旧不见赵旸。

甚至赵祯还特地问询了一遍:“赵旸……今日还是未来朝议么?”

有殿侍答道:“是,赵正言今日并未来上朝。”

混账!

赵祯暗骂一声,脸色亦肉眼可见地沉了下来,令待会要奏事的诸朝官心中忐忑,尤其是原本打算劾奏官员的台谏。

在奏事期间,张尧佐作为权知开封府事,亦将赵旸技术司购地一事引起的“乱象”上奏官家:“……赵员外郎领尚书工部官吏于外城南边购地兴修新衙之际,有当地泼皮无赖豪取豪多附近百姓田宅,低价购入,欲十倍、二十倍售于技术司,赵员外闻此乱象遣人报我开封府,臣当即于其司衙外设数处军巡铺,又遣数百军士日夜巡逻……”

“朝廷新建衙署,竟也有人敢滋事?”赵祯觉得颇不可思议:“可有人知晓为何?”

见无人答话,张尧佐替赵旸做了一番解释:“……应是赵员外郎二倍于市价重金购地,引来那群蝇营狗苟之辈。”

他将技术司的搬迁之策奏于殿上,因待遇过于优渥,不止官家暗暗点头,连刘湜、毋湜、刘元瑜等曾与赵旸结怨的台谏也挑不出毛病来,甚至陈执中还出言赞誉:“赵正言待民宽仁,臣以为皆是受官家熏陶。”

赵祯听得很是心悦,微笑着抬手捋须,忽然想到那小子现如今连早朝都不来了,心中不禁又暗恼,正色对张尧佐道:“将巡视军士增加一倍,若技术司新衙那块发生什么变故,朕唯你是问!”

“呃……是。”张尧佐唯唯诺诺。

随后诸台谏劾奏官员时,亦不乏有人劾奏张尧佐,弹劾其之前收押冯京、谢景温、刘谷等一干学子,及派开封府兵吏强令矾楼停业三日,造成矾楼上千贯损失皆属张尧佐以权谋私、携机报复之举。

不可否认,张尧佐的确有报复成分,但他自然不会傻到去承认,遂与台谏在殿前争论,非但令官家不胜其烦,朝中百官亦是暗暗摇头:远不及某位小郎君在时来得精彩!

最终这事不了了之,令张尧佐暗暗得意之余,也令朝中不少台谏对其更为记恨。

散朝之后,官家回到福宁殿用膳,顺口问询王守规:“近日那小子都在做些什么?”

王守规答道:“初三那日小赵郎君有进宫,除此之外皆来回奔走于工部本衙及技术司新衙之间……”

“那日进宫就为了找几本书对吧?”赵祯早已听王守规提过此事,也不觉意外。

“是。”王守规颔首,又禀了一遍:“为曾公亮、丁度所修著《武经总要》的火器篇,书馆命人抄录后,已于昨日派人送去工部本衙。”

“既已入宫,也不知来看望朕……”赵祯冷哼一声,又问道:“余下空闲,他在做什么?”

“据王中正私下向臣透露,余下空闲,小赵郎君多在工部衙院练字练画,为此求教于与他交好的两名举子,那二人一人叫做沈遘、一人叫做文同。尤其是练字一事,听说小赵郎君尤其小心,王中正猜测多半是矾楼那次受到了嘲辱所致……”

“被李家六郎李玮么?”赵祯神色复杂,忽然问道:“李玮近日在家中做什么?”

王守规低下头道:“大致与以往一般,仍与豪室子弟来往,不过自初二起,听说李侍中将其禁足于房内,然又听说李母心疼六郎,私下违背李侍中之命,遣仆人偷偷送酒菜去六郎房中,供六郎与一众身边人作乐……”

他所称李侍中,即指李用和在辞官乞老后的赠职,包括节度使、同平章事之位,基本上都已是虚职,而非实权。

赵祯听得频频皱眉,狐疑看向王守规:“王都知为何知晓地如此详细?”

王守规低着头道:“臣也是道听途说,官家问及才顺嘴一说,亦难以确认。……不过有件事臣可以肯定,即李家六郎尚未断绝与那些侥幸之徒的来往。”

赵祯看了王守规几眼,吩咐道:“回头告知朕舅父,叫其六郎不得再与那些侥幸之徒往来。”

“是。”

而与此同时,在工部衙院,赵旸随便在食堂内吃了些早饭,便继续回案房阅览曾公亮与丁度编著的《武经总要》火器篇。

这卷由宫内书馆直学士抄录的火器篇,昨日才送到他手上,在仔细研究了一遍后,收获不说没有,但也确实不多,其中最有价值的,当数收录的三个不同比例的火药配方,这是沈遘那卷私刻残篇所没有的。

所谓不同比例,即指火药含硫、硝的含量,源于唐代的火药配方为一比一,宋国在经过改良后为一比二,另一个则接近于一比三,已十分接近于赵旸印象中黑火药的硫、硝含量比例。

但即便如此,这几个火药配方依旧作用不大,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前宋国市面上流通的烟花,俗称“架子烟火”,就是采用的一比二、一比三的火药配方,军用民用毫无差别,甚至于,流通于民间的烟花还有颜色差别,但朝廷用以军用的火药却没有。

相较之下更有价值的,是《火器篇》中对这三种火药配方的深度研究及测试结果。

比如说添加什么少量辅助配料使火药更加易燃、或者易爆,亦或者是愈发能产生大量的烟幕与毒烟——放毒与放烟为相同原理。

这岂不就是对火药做了三個完全不同方向改良提升么?燃烧向、爆炸向,以及烟幕向。

虽说赵旸觉得火药的发展更应侧重于爆炸,但不可否认,燃烧向与烟幕向也十分重要,甚至于结合当前宋、辽、夏三国的火药水准,反而是燃烧向及烟幕向更为有效——前者可以用来烧掉敌军营寨及各种木质器械,后者可以实现大面积杀伤,尽管大多不致死,但在战场上尤其有效。

于是昨晚赵旸便与火药案的工头宋杨探讨了一番,叫其继续招募汴京的火药匠人,在扩增人口的同时,从三个方向继续改良火药,务必要尽快研究出成品“火球”——即炮弹。

别看宋杨及其他火药案的工匠基本都是民间烟火工匠出身,但鉴于当前官用、民用火药基本上毫无差别,这些人手工制作的炮弹,也足以称得上是国内拔尖。

仅一日工夫,宋杨等人便按赵旸的吩咐,手工制作了三种炮弹各五颗。

赵旸兴冲冲地带着这些工匠到城外测试,范纯仁、吕大防、沈遘、文同等人也去瞧热闹。

待来到城外空旷无人处后,赵旸等人便开始测试。

首先测试的为侧重于燃烧的炮弹,即《武经总略》中所载的火球。

为了测试威力,赵旸等人特地从工部衙院多弄了一辆破旧的马车过来,将火球点燃后丢入车厢内。

只听砰地一声,马车内部顿时点燃,很快便蔓延到了整辆马车。

在众人欢呼之际,沈遘更是兴奋,情不自禁与范纯仁、文同、吕大防等人讨论此物的应用,比如可以烧掉敌军的营栅、粮车云云。

从旁范纯仁见几人过于兴奋,忍不住泼冷水道:“几位可知此物造价?我告诉你等,单这一枚火球,便抵一石米的价格。”

“一千钱?”吕大防失声惊呼,随即难以置信地看向那辆仍在熊熊燃烧的马车。

砰地一声,一千钱就没了?

要知道一千钱都足够他们在小甜水巷的范氏酒楼吃上一顿了。

“太贵了。”钱公辅也连连摇头,随即看向一侧剩下的二十九枚炮弹——那哪是二十九枚炮弹,分明就是二十九千钱。

赵旸一边饶有兴致地听着几人的讨论,一边吩咐宋杨继续测试。

第二枚炮弹的测试对象,乃禁军常制甲胄,不过并非是堪称当代甲胄巅峰的步人甲,而是大概二三十年前打造的那批旧式甲胄,曾经打造价格起码十贯以上,如今嘛,鉴于甲胄属于管禁物品,难以流通,除了装备于军队,也就只能在枢密院掌管的无数武库中吃灰,直到彻底朽烂。

而今日用于测试的这套甲胄,便是赵旸找曹佾帮忙,请后者从殿前司军营翻腾出来的,属于旧物但尚未彻底报废的一类,曹佾派人送来了数十套,堆放在工部衙院,供赵旸测试火药弹的威力。

在赵旸的指示下,宋杨等人在地上竖起一个木桩假人,给假人穿上甲胄,随即又将一枚燃烧弹放置到跟前,由于是测试火药弹对甲胄的损毁能力,他们特地将燃烧弹放置在一张凳上,以免爆炸后先点燃木桩底部,从内部烧毁甲胄。

“点火。”

随着赵旸下令点燃引线,那枚火弹滋滋作响,随即便没了下文。

在沈遘、范纯仁等学子面面相觑之际,宋杨等一干工匠面红耳赤。

“许……许是引线内部断裂了……”宋杨一脸尴尬地准备上前看看究竟,却被赵旸喊住:“别过去。”

话音刚落,只听砰地一声,那枚火弹当即爆炸,火焰四溅的美景下,木桩假人外所套的甲胄亦燃烧起来。

“多亏司使救命……”宋杨一脸感激地对赵旸道。

事实上他也是多年与火药打交道的匠人,又岂会不知当时那种情况其实非常危险?只不过碍于赵旸在旁,他作为匠头抹不开颜面,必须做些什么罢了。

赵旸也心知这一点,告诫道:“火药乃凶险之物,切记要以安全为先,日后如何是谁检验,都不得犯险。……失败就失败,没什么大不了的,哪怕失败数百回,只要就一次成功,也不算没有收获。但若违规操作,只身犯险……那便是结果。”

他指了指那套正在熊熊燃烧的甲胄。

众工匠面色肃然,连连称是。

从旁吕大防好奇道:“据我所知,甲胄多为铁造,为何能烧起来?”

宋杨解惑道:“火球炸裂之际,内中药粉沾到了甲胄上,故能燃烧起来。其实烧的并非甲胄上的铁铸部分,烧的只是药粉……当然,这些药粉也会引燃甲胄上的皮制衬物。”

大概半盏茶工夫,待那根木桩假人上的火焰熄灭,赵旸领着众人上前视察,果然发现甲胄上下皮质部分大多已烧毁,只剩下铁铸部分,至于甲胄内那个木桩假人,更是烧地一片乌黑。

沈遘摇摇头道:“若是活人,一旦沾上多半怕是活不下来……”

“非死即残吧,还谈不上过于致命。”赵旸简洁地点评道。

见过后世云爆弹、汽油弹的威力,这种程度的燃烧弹在他看来实在谈不上有太大威力,但凡是有经验的士卒就地一滚,抓几把沙子拍拍,差不多也就能拍灭了。

他转头对宋杨道:“回头试试加点油进去,用蜡丸或者用竹罐密封。”

“就怕漏出来……”宋杨摸摸下巴,觉得风险有点大,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从旁,钱公辅看着那根木桩假人上的甲胄微微摇头——就这一下,至少十几钱就又没了。

之后剩下的三枚燃烧弹,赵旸分别用于测试不同情况,两枚平地引爆测试其作用范围,一枚埋入土中测试其效果,尽管赵旸心底并不满意,但不能否认并非没有杀伤力,足以立即装备于军队。

接下来是对烟幕弹的测试。

烟幕弹与毒烟弹原理相同,就仿佛后世的烟雾弹,弹体引燃便开始对外释放大量烟雾,倘若有添加能够制造毒烟的成分,那么这种烟幕就对人体有害,轻者让人头晕目眩,重则令人难以呼吸,若是用于战场,除非己方军士全在上风口,否则局限性太大。

因此赵旸对这类“烟弹”也不是太上心,只是本着“有总比没有好”的想法才叫宋杨等人继续改良,万一日后会用到呢?

而对于这类烟弹的测试,赵旸也只是叫人记录了放烟的速度、范围、浓度以及持续时间,以便之后的继续改良。

最后测试的是爆炸弹,不同于另外两种火药配方,它全部威力就在于爆炸的那一瞬间,尽管赵旸对这种火药配方最为看法,但不争的事实是,它是目前三种火药配方中杀伤力最弱的,倘若有一名禁军穿着步人甲全副武装,他完全可以凭借甲胄的坚固防御承受住这种爆炸弹的冲击,所承受的冲击不见得比被人用重锤击打高到哪里去。

而大宋在使用这种火药配方时也注意到了其薄弱处,因此才有了蒺藜弹,即在爆炸球弹中放入铁片、铁丸、铁蒺藜,靠这些东西杀伤敌军。

不过赵旸今日只是为了测试这类爆炸弹的威力,故并未叫宋杨等人放入这类辅助杀伤器具。

第一枚爆弹为平地引爆,只听砰地一声巨响,除了有少量火焰溅向四周,看不出来有什么威力。

于是在测试第二枚弹药时,赵旸命人在那根木桩假人旁引爆。

这次就直观多了,砰地一声过后,明显可以看到木桩假人被掀翻,但也仅仅只是掀翻,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后续杀伤。

第三枚爆炸弹,赵旸叫人半埋于土中,这次更为直观,待砰地巨响响起,泥土也被炸飞,令沈遘、吕大防等人暗暗咋舌。

第四枚,四分之三埋于土中,测试结果较为第三枚更优,非但炸出的坑洞更大,爆炸时的景象也更惊人。

至于第五枚,赵旸命人深埋,彻底埋入土中,且又叫人来回踩实。

待点燃引线后,顿听砰地一声闷响,埋弹处的泥土明显隆起,但却未炸开,令宋杨等一干工匠好不尴尬。

赵旸倒不觉得有什么,火药当量不够而已。

自这日之后,赵旸每隔一日便带着众人到城外测试火药弹,尤其是爆炸弹这一类弹体,在他的要求下,爆炸弹越做越大,从最初甜瓜般大小一路飙至磨盘大小,火药当量也随之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涨。

直到二月中旬赵旸等人在城外测试五颗磨盘大小的爆炸弹,威力更是惊人,尤其是半埋于土中,但听一声轰雷炸响,地面隆起掀翻,泥石飞溅,即便赵旸等人隔着二十余丈,亦能感到一股无形的冲击袭来,着实惊人。

后来据说这股动静,连外城繁塔一带的百姓也听得清清楚楚,误以为天上雷鸣,家家户户收起晾在屋外的东西,却又久久不见降雨,颇为费解。

当然,这种爆炸弹在威力惊人的同时,更为惊人的是它的造价,一颗就要几十贯火药钱的造价,日后官家看到账本,估计心里也得哆嗦。

这么使,他预支的十万钱可不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