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扬名四海

作者:东北拍黄瓜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九十七章 秦国新政

书名:扬名四海 作者:东北拍黄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臣确实要上奏,陛下,臣心意已决。”

说完,秦扬就抬起头,目光正好迎上天心,两人对视一阵,确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意。

“好,严禄,把这个奏折在这里念出来。”

严公公接过奏折,最后上前一步,打开后,慢条斯理的念了起来。

“当今秦国,税务冗杂,官吏混乱,急需改革,正本清源,为朝廷节约开支,精简吏治损耗,陈提议以下四策,请陛下决断——”

原本有些困倦的官员们,听了这个开头,瞬间就都精神起来,全都竖起耳朵,一个字一个字的听。

严公公将所有政策念完,却是越念越心惊,最后竟然汗如雨下。而在场官员先是鸦雀无声,随后突然爆发,如同加了水的油锅,天心知道会有这个现象,所以都没有阻止。

这四条政策,简单来说,就是:

第一条,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个想法之前两个人在东北三城就提出来过,取消掉丁税,增加亩税,让失去土地,只能为豪绅们种地子的百姓可以生得起孩子,不用担心家中人口数而交不起税,久而久之,就可以有所盈余。但这一下就让豪绅士族们需要缴纳更多的税,等同于将百姓的压力,转嫁到了这些人身上,而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些豪绅士族,多多少少会跟官员们有所联系,甚至可以说,就是因为跟官员沾亲他们才能成为豪绅士族,所以说这条政策,实际上是攻击整个官绅阶级。

第二条政策,军功封爵,世袭一代。这个政策更加要命,意思就是,之前祖上有个功劳而获得封爵的人,最多只能让儿子这代享受世袭,从孙子那代就没有任何特权,仍需要去服役当差,和普通百姓一样缴税纳粮。秦国之前一直是军功制,这一刀下去,恐怕就是跟整个朝廷开战了,甚至说,就连岳诚他们家都会因为这个政策受损。当然,如果这么做,收益的人就是天心,以及整个秦国。

第三条政策,以商止乱,以工代赈。这一条比起前两个,简直就是柔和太多,说白了,就是不要过度抑制商人,通过商人来调节国内的不平衡,同时,增加税收。秦扬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给出了很多具体可行的策略,比如,在各地多设商馆,让南来北往的商人更方便,降低本地民生物资的商务税,鼓励百姓多去做买卖,但是加重跨城,跨区域的商务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投机倒把,以及高利润的囤积居奇。本质上,就是让商多去服务于百姓,而对于大官显贵的商就要加以重税。在某种程度上,这又是针对官绅阶级的狠狠的一刀,这些人想要享乐肯定就要花钱,增加了这方面的税,就等于让他们成本更高。同时,秦扬还建议朝廷成立专门的商税司,印制朝廷颁发的吊牌,所有经商者,必须持有吊牌才能经商,并且记录所经营种类区域,以此作为凭证,进行收税,以及处罚。至于以工代赈,就是字面意思,对于灾民,其既然无法生产,不如雇佣制来作为赈灾劳工,用劳务费用,来代替赈灾银两,充分发挥灾民的价值,也为朝廷节省开支。

第四条政策,炼铁制盐,全部国营。之前铁和盐,一直都没有在朝廷手中,这也有些历史渊源,因为最早开始,这两样东西就始终在秦国的王侯手里,多年来,也并没有让朝廷管控,久而久之,反而成了一种安抚王侯的手段,毕竟铁和盐的利润太高,而且还是民生所需。但现在,门阀贵族基本被消灭殆尽,铁和盐却依然没有收回来,不知背后又成了几家官员的敛财聚宝盆。这一次,秦扬希望天心能够一劳永逸,彻底把这两个民生命脉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将其中利润尽数归国家。

这四条政策一出,任谁听了都胆战心惊,岳老先生说的一点错没有,此时的无极殿已经比菜市场好不了哪去了,议论纷纷的,破口大骂的,阴阳怪气的,看热闹不嫌事大,众生吃相可谓精彩至极。

“好了,别吵了,有什么想说的,现在说。”

天心此话一出,众人瞬间安静下来,就算这奏折影响再大,那也没皇帝大,看似一切都平静了,可知众人心里,却都跟脱缰的野马一样。

最先发难的,就是那个叫李进的礼部尚书,他上前一步道:“陛下,秦扬此时楚人,并不是大秦臣民,在此如此恶意批改我国古制,居心叵测,奸臣也。”

不等天心说话,秦扬站了出来,义正言辞的说:“李大人这么说,就是说政策本身利国利民,是在质疑我的身份了。好说好说,我现在将这奏折让给你,算是你写的,由你来名正言顺推行利国利民的好事,你敢吗?”

李进被噎的哑口无言,不只是他,所有人都明白一件事,这四条政策如果是站在皇帝和百姓角度看,绝对是大大的有利,但是对于这些官员来说,却是沉重的打击,是在挖他们的心肝,可这话谁敢明说呢?谁要是说出来不就是公然和天心作对吗?所以李进也只敢去借着身份来质疑一下,谁知道秦扬借力打力,就让他难看的下不来台了。

这时候,又有一个官员站了出来,指着秦扬说:“姓秦的,你听好了,老子的曾祖父,可是跟着过太祖皇帝出征的,老子的爷爷战死在晋国,按你的说法,到了我这一代,是不是就要去干苦力了?”

这番话看似在指责秦扬,实际上说给天心听,这也是天心最为为难的地方,秦国这几十年一直打仗,包括对内和对外,所以很多人是有军功,而这帮人天心也必须笼络,但是子孙越多,就会尾大不掉。

秦扬正准备反驳,天心却说到:“人之有理,这政策确实有些太粗暴,却是伤了功臣们的心。但是,若功臣几世后代碌碌无为,尸位素餐,还数量繁多,朕也不能由得他们吃空国家。朕建议,不如将那世袭一世,改为三世,各位意下如何?”

官员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反对,毕竟天心当众批评了秦扬又缓和了政策,纵然他们还是希望能够回归原样,可是谁敢直接说?说出来不就等于贪得无厌不给皇上面子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3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