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扬名四海

作者:东北拍黄瓜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八十二章 昔日帝王

书名:扬名四海 作者:东北拍黄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秦扬看了一眼嬴天心,立即明白过来,结结巴巴地说:“是啊大娘,还好我……婆娘不嫌弃我傻。”

老妇显然非常健谈,继续说:“你大冬天的非要去冰窟窿里摸鱼干嘛,差点把你两口子都害了。傻人有傻福,受了那么重的伤都没死——”

嬴天心打断她:“许大娘,你能给他熬些粥吗?”

“好说。闺女你等着啊!”

许大娘收拾走旁边的空碗,嘀咕着出了屋子。

屋内又只剩下秦扬和嬴天心。

“权宜之计。村里人这样以为,我也懒得去解释,将错就错。”

“我懂。方才得知是你把我背回来的,我得谢——”

“打住!”

嬴天心将食指搭在唇前:“没必要这么矫情。用民间的话说,我们是过命的交情,再说这种话实在无趣。况且——”

她幽幽轻叹:“有朝一日回了永安,我就不能再这样跟你相处了。”

“嗯,这个我也懂。我和天心先生是同生共死的知己,至于其他,我一概不知。”

“算你聪明!”

天心难得笑的如此自在,却又觉得失态,赶紧收敛。

“后面你有什么计划?”

秦扬扭动了一下身体,平心静气,随后说:“不出意外,几日之后我就能恢复。那时金鹏卫应该到了华陵,我们可以投奔他们去。”

天心摇头道:“不妥。从许家村这里回华陵北,还要绕着邙殇山走。是非之地,保不准贼人树倒猢狲散,从山上逃下几个鬼怪。万一撞见他们,就前功尽弃了。”

“那何去何从?”

天心将右手拖在下巴上,思忖了许久。

“嬴傲过去的封地在东北三城,他在此经营数十年,还有诸多我们摸不透的暗流。我以为,还是去新宛比较好。十万金鹏卫停驻那里,就算有什么宵小,这段时间也会望风而逃。”

“好。等我伤势好些,便和你一起去。”

屋内再度陷入沉寂,秦扬欲言又止,轻轻拉好棉被。

嬴天心和他相处这么久,怎会察觉不出他的反应,将身下的凳子挪近一些。

“你是不是很好奇,秦国的君主,为何是个女子?”

秦扬默默点头。

天心回头看了一眼,见房门已经被带上。一片昏暗,哪怕两人近在咫尺,也看不清彼此的神情。

“此事正如嬴傲所言,是秦国绝密。若传扬出去,过于惊世骇俗。他和桓帝是同母兄弟,哪怕是他与我有血海深仇,终归是这一脉的荣辱,也不敢借此乱做文章——就如此次谋逆,我也不会公开他的事迹。”

她停顿了一下。

“一切,还得从四十年前说起。”

……

四十年前,秦桓帝嬴凌西出函峪关兵败,归国后三年郁郁而终。

实际上,在他出征之前,秦国已经完成了削王之政,可国内大大小小的侯爵不下三十个。

这些侯爵虽然封地、俸禄均有减小,却依旧吃着秦国财政的大头。地方高度自治,家法凌驾于国法。且各地政策不通,以至于商贸受阻,更甚者,只知王侯,不知皇帝。

秦桓帝临终前,将皇位传给嫡长子,也就是嬴天心的祖父,秦璟帝嬴和。

不得不说,桓帝对继承人的选择非常英明。璟帝宅心仁厚,不好严刑酷法,以孝治国,对于战后的秦国百姓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露。

他励精图治,劝民重耕,减轻苛税,让秦国得以休养生息。

但是,璟帝依旧没有解决秦国王侯繁多,各自为政的问题。百姓虽然免于兵役战乱之苦,却依旧贫瘠——百姓的钱粮都到了那些侯爵之手,各地出现天灾人祸,却伸手向朝廷要钱。

为了缩减开支,璟帝下旨,宫中上下厉行节俭,取消不必要的宫女内侍,餐食仪仗规格全部降低。他本人以身作则,只有一位皇后,两位妃子,并让子嗣不得随意纳娶——这等作光风霁月堪称明君,却也为后来埋下祸根。

秦璟帝一生操劳政务,大小之事都亲自过目,最终积劳成疾,于十八年前病逝,在位十九载。

璟帝有四个儿子,他将皇位传给了和自己性情最像的次子,秦孝帝嬴雒。

孝帝继位时年仅二十。他出生时正值璟帝登基初年,秦国最贫瘠的时候。孝帝自幼体弱多病,又少食欠补。他继位仅仅一年,就染上重病,不治而亡。

而孝帝一生仅有一位皇后,却非常恩爱。他重病在床时,皇后即将分娩。他自觉有愧于发妻,便提前立下遗诏,若皇后诞下男婴,便传位于他;若诞下女婴,便将皇位让给兄长。

皇后因孝帝病重伤心欲绝,无心染指秦国大宝,可她的家世并不简单。皇后本姓独孤,其宗族是秦国数一数二的门阀,兄长独孤敬时任秦国兵马大将军,掌控着中央禁军及边防大军的军权。

在孝帝驾崩当晚,独孤皇后临盆,生下一名女婴。若按遗诏指示,应由孝帝兄长继位。然而独孤敬当夜率领禁军包围皇宫,将孝帝死讯封锁,并以其名号通传天下,矫旨宣称独孤皇后生下了皇子,任命他摄政辅皇。

而知晓内幕的宫女、侍从、太医,尽数被独孤敬灭口。

孝帝的兄长当时也在永安。他得知独孤敬包围皇宫后,认为其中有诈,召集支持者,要验明婴儿正身。独孤敬自然不许,将孝帝的兄长和所有支持者全部镇杀。

独孤敬在永安掀起血雨腥风,同时笼络地方侯爵,给与优厚的政策待遇。那些侯爵只顾自身利益,自然支持独孤敬。璟帝时期的老派势力在内外夹击下,很快偃旗息鼓。

不过,老派势力大多为文官集团,独孤敬也不敢得罪。为了长期稳定住对手慢慢瓦解之,独孤敬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谎称孝帝并未殡天,只是因病重隐居养病,由他代为监国。

侯爵只顾自身利益,并不在意谁当皇帝,独孤敬对他们好,自然支持;老派文官集团虽然对此将信将疑,可独孤敬手握重兵,又有独孤太后这个妹妹,只能隐忍下来。

因孝帝驾崩,原本应该销掉的年号,竟然被这样延续下来。

……

嬴天心讲到这里,忽然笑起来:“我自幼只穿男子的衣服,出恭也是母后亲自帮持——”

秦扬五味杂陈,她的经历过于惊世骇俗,不知如何评价——

女帝……

这种事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认知范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从我出生到正式登基,这十年,是我,也是秦国的至暗之期——”

……

独孤太后和嬴天心孤儿寡母,秦国实际的当权者自然成了独孤敬。

他原本只是想巩固独孤宗族在秦国的地位,可触碰到最高的权力后,愈发贪婪,甚至篡改桓帝时期秦国不再封王的祖制,假借孝帝旨意,封自己为王,府邸建制竟然和皇帝一样。

其部下也屡屡怂恿他,直接废掉嬴天心,篡夺秦国皇位。

然而,独孤敬始终低估了一人,便是嬴天心的母亲,独孤太后。

她虽是独孤宗族之人,却和孝帝伉俪情深。身为母亲固然存有私心,希望和孝帝的孩子可以成为一国之君。因此,独孤敬当初要让原本是公主的嬴天心为帝,如此荒诞不经的做法,她也是应允的。

在发觉独孤敬有谋害嬴天心的心思后,独孤太后一边向独孤敬示弱,在独孤敬的妻子生病时为其端屎端尿,借机共叙兄妹情谊,引其恻隐;

另一边,她请时任丞相的岳正卿为嬴天心的老师,岳正卿为文官集团的领袖,如此一来,便获得文官集团的信任和支持。

此事虽然引起独孤敬不满,不过岳正卿是闻名秦国的饱学之士,请他做太子之师倒也符合常理。

嬴天心天资聪慧,幼年便悟透这些政斗的门道。她深得母亲真传,多次公开称独孤敬为“亚父”,在世人面前也表现成一个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孩童。

然而,在她七岁时,便让岳正卿之子岳诚在永安周边、独孤敬的眼皮底下,阴养甲士三千,这三千人正是如今金鹏卫的前身。

岳诚不负众望,对这支军队的挑选可谓宁缺毋滥,精益求精。

这些人经岳诚亲自挑选,履历由独孤太后把关过目,大多是被独孤敬迫害之人的子嗣后人,或者和其亲近的侯爵有仇之辈。

他们散居在永安城二十里外的白河镇上,以入山打猎为由密训三年。

独孤太后不惜变卖孝帝赏赐的金玉珠宝,也要支持嬴天心养军。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嬴天心独具慧眼,集中力量策反原本追随独孤敬、负责永安城西门的将领兰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许之以贵、赐之以财,最终获得兰秩支持。

八年前,时机成熟,嬴天心秘密召集三千私军入永安城,以太后寿辰为由召独孤敬进宫。

……

嬴天心每当提起独孤太后,脸上就会洋溢起安心的笑容。

“那天风和日丽、气顺云祥。母后牵着我的手,在无极殿前等候我为她准备的寿辰之礼。”

秦扬叹道:“如此紧张之时,你还能考虑到母亲,真是难得。”

“不冲突。”

她眼神一凛。

“贺礼,便是独孤敬的人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0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