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扬名四海

作者:东北拍黄瓜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章 无事生非

书名:扬名四海 作者:东北拍黄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老者一反常态:“今日不再学习。一会老夫有事要和你爹娘商量,你可和村中伙伴去玩耍。”

少年吓了一跳,竟然以为自己听错了。

十年来,哪怕和同龄伙伴上山打猎,他也要按师父的要求,通过猎杀野物练习功课,想无拘无束的游玩,对他来说是简直是痴人说梦。

饭后,秦扬将碗筷收拾起来,端出屋外,动作熟练地清洗。

屋内,秦扬的父母和老者坐在桌前。

“老先生,刚才听你说,有事要和我们夫妻商量,请问是何事?”

老者望向屋外的秦扬:“自老夫进山以来,已过十年。你夫妻二人愿将秦扬送给老夫为徒,了却老夫心中一桩憾事,本应感谢。但老夫现在身无分文,一身本事也都倾囊相授,实在拿不出其他东西了。”

秦扬的父亲双手抱拳,“长者,您这说的是哪里的话?您是绝世高人,我夫妻二人一辈子都在山中,见识本领不及您一分。扬儿能拜入您的门下,我夫妻二人才应感激不尽。”

老者挥手捋动白须:“老夫曾寻遍山中灵材珍药,为自己苟活,顺带辅助秦扬铸身练体。文武六艺之道,兵阵捭阖之术,阴阳星数之法,他已经学有所成。现在,老夫有一件事,想请教二位——”

老者话锋一转,“二位是否打算让秦扬一辈子留在山里?”

秦扬的父母对视一眼,已经猜出老者用意,默不作声。

“不瞒您说,我年轻时也曾想过,山外是怎样的光景。但族规在上,我大哥那边——”

“老夫知道你兄长那关不好过,所以昨日特地去去拜访。十年来,每逢村中哪家有灾病,老夫从未袖手旁观。你大嫂前些日子得了风寒,老夫拜访时做了诊疗,已经好转——总之,你兄长已经同意,只要秦扬立下大誓,永守族中秘密,便准许他出山。”

老者话音刚落,看到秦扬在门口抱着木盆,满脸不可置信。

“为师方才说的话,你听到了?”

秦扬狠狠地点头。

老者不动声色,饮了一口茶水,又问到:“你想不想出山?”

秦扬没有丝毫犹豫:“想!”

“为何?”

秦扬将怀中木盆放下,走到父母面前,深深一拜。

随后面向老者,铿锵有力地答到:“师父,您曾给我讲过无数行遍天下的大丈夫。他们力挽狂澜,纵横捭阖。徒儿也想成为那样的人。”

老者赞许地点头:“胸怀大志,腹藏乾坤,若不能名扬世间,无异于锦衣夜行。为师许你出山,你问问你父母的意思吧。”

老者缓缓闭目,仿佛剩下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关。

秦扬心领神会:“父亲母亲,请恕孩儿不孝。孩儿愿立下重誓,出山游历。”

秦父见事已至此,无奈到:“我族世代隐居在山中,你如果决心出去,那就去吧。”

秦扬只见母亲默默落泪,心中酸软:“娘,您是不是不愿我出去?”

秦扬母亲摇头:“在山中,族中男子长大后,都要自立门户,上山打猎谋生。娘虽然是个妇人,又怎会阻拦你。可一想到你出去后,不知多久才能回来,娘就......”

“咳,咳。秦扬,为师曾教导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你不妨答应为师,外出三年内,必归来探望。”

秦扬急忙点头,“弟子明白。弟子每三年必回来问安。”

秦母幽幽轻叹,“儿啊,你若孤身出去,一定要照顾好自己,遭不住了就回山里。”

秦扬眼眶湿润,跪了下来,向父母重重地磕了三个头。

老者自然清楚离别最是不舍的道理,赶紧让秦扬起来。见秦扬已经无心去玩耍,就将他带到自己的屋子里。

屋中挂着一张手绘的地图,老者望着地图,背向他说:“秦扬,为师多年以来,教你的都是忠君爱国,从未和你讨论过上位者应行何道。你若是国君,会如何选择?”

秦扬沉思片刻,回答道:“上位者之道,无非王道和霸道。师父您时常提醒徒儿是楚人,徒儿认为,楚国北有虎豹,南有豺狼,现在首先应保证关河宁定、守土安民,需要的是行王道。”

老者听闻之后,一直沉默不语。秦扬心中不安,小心翼翼地问:“如果徒儿说错了,请师父指点。”

谁知,老者摇了摇头,转过身,意味深长地看着他:“倘若是二十年前,为师或许要和你争辩一番。不过现在,为师更希望你自己把世间看遍,去找到答案,哪怕证明为师曾经是错的。”

秦扬见老者竟然言辞间有所退让,异常惊奇:“不敢,徒儿永尊师父教诲。”

老者摆了摆手,移步到旁边坐下。秦扬赶紧上前,为老者端了杯茶。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也不必贤于弟子。你下山之后,要时常温故知新,武艺学识不可荒废。”

七日后。

朝阳升起,秦扬背着行囊,行走在山林间。虽然他这几天风餐露宿,可想到可以见识大山之外的滚滚红尘,还是他从未出来过,按照师父指点,再翻过最后一座山,就彻底离开渺无人烟的楚北山脉。

湘北镇在楚北山脉中段南三十里处,若从地图上看,虽然离北方的齐国的边境仅有三百余里,可中间隔绝着崇山峻岭,并且北面又有西江、湘水这等天堑,因此从未发生过战事。

晌午时分,秦扬终于来到湘北镇外。他并不着急进入,而是认真地观察一番。镇口进进出出的人不是很多,来往的基本都是去楚北山脉外围打猎的猎户。正巧有一队扛着打来野兽的队伍也从北边行了过来,秦扬自幼和山林为伍、野兽为伴,看到此景倍感亲切,也不自觉地跟了上去,随着这队人身后进了湘北镇。

镇中并不繁华,除了一个大集之外大多是居民的住所。秦扬随着猎户们来到集市,看到路旁包子铺里热气腾腾的笼屉,才想起来师父给他带的东西。他从背后拿下包裹,在里面摸了摸,拿出一根金条。

这根金条是老者十年前带进山里的,曾经在训练秦扬蹲扎马步时,让他用一根手指撑着这根金条来锻炼。现在秦扬走出大山,金条就作为钱财被他带出来了。

可这一拿不要紧,马上就被身边的人注意到。试问,一个穿着朴素又面相生分的少年,手持如此财宝,怎会不被人惦记?

秦扬正要过去买几个包子吃,不知从哪里钻过来三个流里流气的人,挡在他面前。

“小子,跟哥儿几个去那边聊聊?”

秦扬见眼前几人有意无意地看向他手中金条,眼中难掩贪婪之色,就瞬间明白了怎么回事。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人心险恶啊!

秦扬心中无奈,看来师父说的是对的,只不过没想到刚下山就遇到了。

然而秦扬并不慌张。他看了看混混们指的方向,心中暗暗琢磨,一会将三人打晕后如何处理,不要闹的鸡飞狗跳。毕竟他初来乍到,最好还是不要惹出太大的是非。

“走,咱们去那边没人的地方说话。”

秦扬刚要动身,却看到一个猎户从前面跑过来,挡在他和混混中间。

“你们几个天天不学无术、好吃懒做,就知道偷鸡摸狗,祸害外地人,真是把镇子的脸都丢尽了。”

几个混混一脸晦气:“高正,你也是半个臭外地的,少管闲事!”

这个叫高正的猎户并不退缩:“如果不是念在曾经是塾中同学,我早就揍你们了。赶紧走开!”

“他娘的,真烦,走了。姓高的,你小心点!”

三个混混放了狠话,灰溜溜地走开了。高正转过身,对秦扬笑了笑:“让你见笑了,这几个是我们镇上不争气的东西。”

秦扬这才看清高正面貌。他看上去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生的人高马大,但眉目又几分清秀。

“多谢出手相助。现在已经晌午,不如一起吃顿饭?”

高正看了一眼秦扬的金条,言辞之间也有些震惊:“真想不到你竟然会随身带着这么贵重的财宝。就算要花出去,也该找镇上的钱庄换成银两再说,寻常饭馆哪里找的开这么多钱。不过钱庄在南边,这顿饭我请你,吃完饭你再去兑换吧!”

秦扬看出高正是敞亮之人,也不矫情。两人就在包子铺坐下,点了二十来个包子和两碗汤。

高正夹起包子一口吞下,大嚼几口,见秦扬看着他,不好意思地说:“今早忙了一上午,耗费的体力有些多,所以吃的粗鲁了些——”

秦扬二话不说,也夹起来一个包子,一口吞下。两人嘴里边嚼边对视,不禁都笑了起来。秦扬和高正本就年龄相仿,如此一来更加亲近。

高正又端起碗喝了一大口汤,随后放下道:“我娘说过,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咱们这个年纪的人,正是最费粮食的时候。正好,一会我给她也带几个包子回去。”

一番闲聊,秦扬也大概了解了高正的情况。

高正祖籍在北方齐国,后逃难到楚国,他的母亲是楚人。高正的父亲几年前因病去世,现在家中除了母亲外,还有个十一岁的弟弟。本来他之前上过书塾,想走考取功名这条路,但父亲去世后,他只能肩负起家中重担,靠打猎来养家糊口。

不过高正并非自怨自艾的人,讲完家中情况,他只是笑了笑:“今天只能请你吃顿包子,一会我去拿回猎物的酬报,送到家中去。”

秦扬正要接话,只听集市上传来一阵骚乱。循声望去,见一个身着戎装的兵士,手持一张榜,高声叫嚷:“凡湘北镇户籍者,每户出一男丁,三日内前往镇东行营报道!”

秦扬不禁疑惑,问:“发生了什么事?”

高正叹了口气,回答道:“晋国来犯,据说有八十万人。现在举国征兵,家中有男丁者都要参军入伍。”

秦扬听闻,细细回想起师父为他讲的天下大势。

晋国在楚国正北方,雄踞中原地带,北拒胡夷,东邻齐国,西接强秦。晋楚国界为西江平缓之段,不存在天险,两国大军都可过江而入侵对方。

百年来,两国交战不断,各有胜负,大多争于西江两岸。最近一次大规模的交战,正好是十年前。那场战争楚国略胜一筹,攻下了西江北岸原本属于晋国的数座大城。而师父曾断言,晋国绝对不会允许中原的门户被楚国占领,一定会再度发动战争,将楚军赶回西江以南。如今看来,之前的话已经应验。

秦扬琢磨了一会:问高正道:“这么说,你也要被征召进军营?”

高正苦笑了一声:“是的,不过我并非因参军而纠结。国家危亡,匹夫有责,此时自然应该投身行伍,保家卫国。可惜......”

秦扬心中明了,高正必定是因为家中弟弟年幼,还需要他来养家。想到这里,他拿出金条,塞进高正手里。

高正愣了一下,问:“你这是干什么?”

秦扬笑了笑:“这东西我也用不到了,你拿去给你家人。”

高正原本面露不解,忽然间恍然大悟:“你是要——”

“你说的对。既然要立志做大丈夫,此时就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高正见秦扬目光坚定,又低头看了眼手中金条,随后下定决心:“好!他日如果博得功名,今日之事再做报答。”

吃完饭,秦扬和高正一起去镇南,将金条折换成了银两,送回高正家中。看到高正母亲不舍而泣的模样,秦扬也想起自己的母亲,不忍再看,独自走出去在外边等候。

过了没多久,高正带上行囊出来,两人直奔镇上的楚军行营。到了行营门口,虽然秦扬并未报上家中情况,不过此时急召新兵,只做了简单的录名记户,就给二人分发了军服和护甲。

二人进了行营后,看到数百个新征入伍的男子已经到了校场上。众人脸色不一,大多看起来诚惶诚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5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