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扬名四海

作者:东北拍黄瓜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十一章 寻医问药

书名:扬名四海 作者:东北拍黄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入夜,月色朦胧。

秦扬在院子里散步,遇到正在部署夜间防卫的高正和杨成,等布置妥当,三人在附近找了张石桌坐下。

“将军,我在搜查飞云堡时,发现不少土匪留下的备用棉衣。今天这一战,兄弟们多多少少都染了血。晋西如此混乱,我们也没必要继续伪装成镖师了,不如直接把衣物更换掉,免得暴露。”

本来秦扬也在琢磨这件事,寒冬腊月,自然不能清洗衣物,否则第二天就得浑身湿漉的启程。既然杨成搜寻到了战利品,自应加以利用,就当即同意了他的建议。

解决了衣物的事,高正说:“我和杨百户简单一盘算,今日破了飞云堡,到同谷镇的一百里就安全多了。此后离榆安还有四百里,不过彭云和李六对后面的路都不熟悉。”

杨成也点了点头:“将军,依我之见,我们在同谷镇应该多探听些情报,再继续前进。”

秦扬细细思索了一阵,说:“明日更要加速前进,争取早些抵达同谷镇。老杨,你将斥候分为两部,留一部继续保护车队,另一部由你率领,明早五更天出发,先行一步。”

“是!”

高正听秦扬如此安排,问:“为何如此紧张。”

秦扬手指轻点石桌:“我晚上又审问了那镖师,了解了一些事情。同谷镇远比梅南镇大许多,往北行二百多里,就到了晋国的边防重镇雁北关。我们已经和飞鹰骑结仇,尽量不要再招惹什么天狼骑。稳妥起见,还是让老杨提前去探查一番。”

高正又问:“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同谷镇找一位本地向导?”

听到此言,杨成问了一句:“那个镖师不是现成的吗?”

秦扬不置可否,反问高正:“你觉得老杨的提议如何?”

高正想了想:“那镖师虽是同谷镇人,但常年混迹在晋西,油的很,我认为不够可靠。”

秦扬继续追问:“那什么样的人才可靠?”

“最好是单纯质朴一些,对晋国官府心怀芥蒂,甚至抱有仇恨。这样一来,就会全心全意帮助我们。”

秦扬笑了起来:“老杨认为他的提议如何?”

杨成也承认道:“高正的看法是对的。我们就算要找向导,也应该找一位可以信的过的,毕竟向导是第一时间知道我军动向的存在,倘若遇到不够忠心的人,很可能陷我们于万劫不复。”

“那好,老杨你到达之后,一边搜集后面路上的情报,一边留意是否有刚才所说的那种人。不过切记,莫要打草惊蛇,就算遇到合适的人选,也不要轻易暴露,更不能使用强硬手段,只需等我到来即可。”

秦扬并非瞎操心,他曾经是杨成手下的兵,深知杨成的行事作风。若是对着他人又打又踹,恐怕就变好事为坏事了。

“遵令!”

由于杨成明天一早就要出发,秦扬便让他早早的去休息。

现在只剩秦扬和高正二人,该聊的正事也基本都聊完了,两人原本就是伙伴,此时自然闲聊起,一些无用之事。

“我直到现在还没有问你,你和夫人是怎么认识的?”

见高正八卦起来,秦扬苦笑一声:“你就当我是英雄救美了。”

“英雄救美,美人以身相许……真不愧是你,我怎么就遇不上这种好事。话说你们还没有摆酒宴宾客吧?”

秦扬被问的有些心烦意乱,随意敷衍了一句:“等回到楚国再说。”

第二天,秦扬整顿好车队,背对朝阳,继续向西出发。所有人马休息甚好,精神充沛,又饱饱的吃了顿早饭,车队自然全速前进。

正如昨夜安排的那样,杨成早已动身,目前暂无音讯。高正再度来到车队前方,暂时兼起队伍的管理之责。

虽然飞云堡被灭,眼下的一百里不会再有成气候的土匪过来骚扰,可小心驶得万年船,秦扬仍然要求队伍保持警戒。

一路无事。晌午时分,车队已经离同谷镇不到二十里,秦扬就没有让车队停下,下令到了镇子上再吃饭打尖。

又行了不到半个时辰,杨成策马而归,对秦扬汇报:“将军,同谷镇情况已大致摸排清楚,今日落脚的地方也已经寻好。还有——”

杨成凑近了一些:“向导的线索也已经有眉目了。”

“好。高正,你和老杨交接一下信息,进了镇子后,立马前往落脚点,绝不允许单独行动。老杨,你随后带十个人,把那个镖师送回家,可以在他家里小坐一会。一切办完后,我们去落脚处碰头。”

“遵令!”

“遵令!”

……

同谷镇。福华客栈。

“醋溜过油肉!桂花酿粉肠!客官,要加菜了再招呼小的。”

店小二手脚麻利地将盘子端上来,四菜一汤已经上齐,秦扬和高正、杨成、谢婉儿坐在一桌,除了唯一的女子细嚼慢咽外,其余三个大男人可谓狼吞虎咽,毫不在意形象。

高正大快朵颐:“这里的菜虽然没临阳精致,不过也很有一番风味。”

杨成边吃边摇头,低声说:“我不挑食,也品不出什么滋味。”

秦扬咽下嘴里的食物,举着筷子:“我曾听闻,三百年前,有人周游列国,什么也不干,走到哪吃到哪。后来著了本书,里面教人做天下菜,那本书叫什么来着——”

谢婉儿放下碗筷,提醒他:“是淮丰子的《苍天经》。”

高正一边嚼着,一边挤出一句:“好怪异,一个食谱怎么起这么恢宏的名字?”

秦扬夹起一筷子面饼,看了一会,说:“民以食为天,对百姓来说,把食物比喻成苍天也很贴切。来到晋国之后,我发现不论哪里的百姓,最大的愿望只是吃饱穿暖。倘若可以让天下人吃饱饭、有衣穿,自然可以行王道,令四海归心。那位吃遍列国的先贤,其豁达倒有些令人向往了。”

杨成和高正对视一眼,又低头吃饭。他二人自然不敢向秦扬这样不羁,随意议论“王道”之事。

秦扬也看出两人的为难,便转移话题:“老杨,你说的那个向导,一会我们吃完饭就去看看。”

四人吃过饭后,谢婉儿便回了房间,其他骧骑营将士和押车的伙计也都去各自午休。

秦扬三人走在大街上,并没有被人注意,就压低声音交谈起来。

杨成已经探到,同谷镇到榆安城中间,有将近百里的山林,虽然冬季没有蚊虫,可其中岔路极多,夜晚还有狼群出来伤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向导,这段路会走的异常艰难。

同谷镇北有一户张姓人家,两年前,家中的三儿子曾经在晋西跑商,本来最有出息。可天有不测风云,在他娶亲时,迎亲的队伍遇到了土匪,新郎凭着熟路死里逃生,可除了他之外其余人无一逃脱。

此后到处都传言新郎贪生怕死,新娘家的人也多次闹上门。新郎的父亲多次写状子报官,请求官府剿匪,却无人受理。里里外外让老爷子羞愧愤懑,不久就病倒了,再也没有起来过。

三人聊着聊着,就到了目的地。张家现在由新郎的母亲维系着一个茶馆,新郎的两个哥哥都去了外地谋生。

茶馆门口坐着一个面容憔悴的老妇,看到三人进来,连忙招呼。

秦扬四下打量一番。酒馆比较简陋,里面只摆放了五张桌子。后门连着一个小院,像是这家人居住的地方。

“大娘,给我们上壶好茶,再来碟点心。”

高正拿出一锭银子,放在老妇手中。老妇愣了一下,急忙将银子推回。

“客官,这么多银子,我家找兑不开,不如先换成碎银。”

高正笑了笑:“不用找,我看您家里没有点心,还请帮我们买一些来,这多出来的权当是辛苦费了。”

老妇还想拒绝,可三人已经坐了下来,便叹了一声,向里屋喊到:“老三,出来给客人沏茶。”

一个头发凌乱,满脸胡茬的男子从后门走了进来,放下手中的斧头和木柴。他走到水盆旁边,洗了洗手,就走到炉灶旁等待,看也不看别处一眼。

秦扬三人心中明了,这位邋遢的男子,就应该是张家的三儿子了。

老妇摇了摇头,却什么也没说,径自去买点心去了。

秦扬观察了一会,忽然问:“这位兄台,不知尊姓大名?”

男子置若罔闻,依旧盯着灶台发呆。

秦扬又问:“请教兄台姓名?”

见男子还是不答,杨成正要起身,被秦扬眼神示意拦下。

“在下秦扬,请问兄台——”

“张起。”

男子用沙哑的声音挤出两个字。

秦扬点了点头:“敢问张兄贵庚?”

“十九……还是二十……不记得了。”

秦扬笑了笑:“张兄如此年轻,却颓废至此。我行走江湖多年,会几手寻医问药的本事。上苍有好生之德,今日有缘得见,我愿为张兄开服药。”

名为张起的男子抬头看了秦扬一会,又毫无感情地说:“谢了,不过我的病治不好。”

秦扬起身走到张起身边:“还未尝试,怎么就如此武断?”

张起摇了摇头:“你非要试,那便试吧。”

秦扬绕到张起身前,随后也蹲下来:“张兄的病,需要人头为引,心肝为药,伴着血肉送进去,则药到病除。”

张起猛然抬头,原本混浊的目光竟清澈了几分。他死死地盯着秦扬的脸,想从眼前这个小几岁的少年眼中看出什么。

秦扬微微一笑:“看来侥幸让我诊对了。事不宜迟,不妨告诉我药在哪里,我带你去取,今日便把病治好。”

张起沉默许久,最终还是摇头说:“不必了,你取不来。”

“为何?”

“他们有几十人,你们只有三人。”

“在哪?”

“出同谷镇往北,清凉山上。那边地势复杂,生人必定迷路。我可以带你们去,但我凭什么相信你?”

秦扬拍了拍张起的手臂:“能不能取来,我自有定数。你现在生不如死,仿佛行尸走肉一般,若我欺骗了你,你大不了一死。对你来说,你别无选择,只能相信我。不过,诊费我得提前说好,我若治好你的病,你之后就跟着我。”

张起想了想,点头说:“可以。如果你取来了药,我一生追随你。”

“好。这茶等回来再吃,你现在就跟我们一起去。”

……

张起前去寻找母亲告知去向,而秦扬三人则回福华客栈组织人手。

这次去清凉山,秦扬只带了三十人。毕竟白天出动太多人,容易引人耳目。

正巧遇到出去抓药的谢婉儿。谢婉儿看出秦扬有事,虽然不曾多问,却非要他带上青虹剑。秦扬执拗不过,只好用布包裹好神剑,随身带去。

过了没多久,张起就如约而至。秦扬找了匹马给他,张起本来就是跑商的行家,虽然两年没怎么出屋,可骑术并没有忘掉。

一路上,张起的话比初见时多了些。秦扬也了解到,原本张起家还算富裕,可为了报官剿匪散尽了家财。他本是正经人,为了复仇甚至想到买凶,却被骗了个彻底。他甚至曾经自己摸上清凉山,想死在土匪刀下,一了百了,可想到如此死去实在无颜面对被土匪残害的妻子,终归在最后一步放弃了。

“到了。从这里开始,马就上不去了。”

众人到了清凉山脚下,留下两人看管马匹,其余的人跟着张起一同上了山。

清凉山果真如张起所说,山路崎岖难行,甚至多数地方根本就看不见路,只能硬从枯林中穿梭过去,有时稍不小心就会踩空滑倒。

虽然秦扬是山间行走的高手,可苦了其他将士。还好张起熟门熟路,带着众人七拐八绕,总算在黄昏前到了清凉寨门前。

坡下,秦扬远远望去,只见山寨门口倚靠着两个裹得严实的土匪。两人漫不经心,哆哆嗦嗦来回踱步。

而山寨的栅栏上,挂着十几个干瘪的东西,仔细一看,竟然是人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6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