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扬名四海

作者:东北拍黄瓜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十六章 路遇奇事

书名:扬名四海 作者:东北拍黄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清晨。临阳城西。

谢婉儿的马车行在最前面,后面跟着三十车货物。每辆马车上都坐了个赶车的伙计,秦扬等人则换好镖师服,分成两队,护在车队两侧,整装待发。

“大当家的、高兄弟,我送你们一程。”

李掌柜也爬上一辆马车。按照和高正的约定,李掌柜跟着众人在走出城后,再由提前安排接头的人分发武器。

路过飞鹰骑行营时,秦扬特地留心了一下,早已空空如也。看来关定边昨天已经率部赶赴琅原前线了。

来到城门前,李掌柜上前安排妥当,又使了银子。简单盘查后,众人成功出了临阳城。

朝阳升起,秦扬驾着马,带领众人从城楼的长影中一步步走出。

他心中掩盖不住激动,在无人察觉时暗暗笑了笑。因为只有过了临阳,他和将士们才算正式开启西行之路。

行出没多久,便遇上李掌柜安排的接头之人。但李掌柜毕竟能力有限,所有装备不过简单的护心甲和钢刀弓箭。秦扬并没有觉得意外,李掌柜现在本身处境尴尬,能在现在的条件下搞来这些已经实属不易。

众人在官道旁的树林里分发并更换了武器装备,李掌柜便上了接头送货人的马车。

“大当家的——”

秦扬赶过去,抱拳道:“请李掌柜放心,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之前种种,你我权当是一场缘分。等这趟镖送完,山不转水转,他日有缘再相逢。”

李掌柜也回礼示意:“这是镖书,路上遇到盘查的出示给他们看,需要打点的交给我家伙计来做。前路风雨飘摇,还请小心啊。”

告别了李掌柜,秦扬挥鞭策马,带领众人向西而去。如今他们摇身一变成了镖师,作息便反了过来,日出而行,日落而歇,不需要再走夜路了。

今日天气难得的好,冬阳暖人,无风无雪。现在已经是腊月,耗下去晋军会更加被动,所以秦扬预感,此次晋楚决战不会持续太久,充其量一个月,会结束于年前。他至今对琅原追杀他的飞鹰骑耿耿于怀,相信晋军中一定有人还在惦记自己这队人马。如果前线战斗结束,不论孰胜孰败,晋国大军回撤,自己在晋国的生存空间又会被压缩。万一晋军腾出手来,大肆搜捕自己,所有人都插翅难逃。

想到这些,秦扬不敢怠慢,安排好前后两侧的斥候,趁着好天气让众人尽快赶路。

“将军,刚才我仔细合算过,从临阳到榆安,不过大城的话,要绕一些路,多百里行程,按照现在的速度,大概要十天可以赶到。沿途必经三个镇子,前两个方圆十里都是平坦之地,只是这最后一个镇子飞云堡,座落在山脚下。”

秦扬早已研究过路线,飞云堡距离榆安二百多里,属于后半段位置。前面的路没有经过环山狭谷这种地势的,就算有土匪,对方也只能正面过来。

秦扬派出了十多个斥候,可以提前发现并做出应对。况且他们是楚国精骑,若是正面让小毛贼打败,那还说什么大话。所以前半段路,他并不太过担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凡敢有不长眼的土匪来送死,直接用刀说话。

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到了后半段路,山岭多了起来。尤其是飞云堡附近,易攻难守,而且山上若有土匪,靠近过来还不易察觉。秦扬就是射冷箭、搞伏击的行家,自然知道哪里更凶险。

“等快到那边时,再想对策。现在尽快赶路。通知所有斥候,尤其注意两侧,遇到可疑者,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是!”

车队行了两个多时辰,到了晌午,实际上也只走了四十里路。毕竟拉货的马车速度有限,且驾车的伙计不像行伍中人一样身体过硬,只好原地休息。

不等秦扬去给谢婉儿送干粮,她自己下了马车。高正看到她过来,本想离开去找杨成一起巡检马车安置情况,但秦扬有事和他商议,就没有放他走。

从昨夜开始,秦扬对待谢婉儿的态度也有了变化,一起行动时不再刻意避开她。谢婉儿说的不无道理,既然选择带她同行,就没有必要再把她当外人。

于是,高正四处找了找,找了块干净的大石头。

“将军、夫人,来这里坐。”

所有人知道两人同处一室后,都称呼谢婉儿为夫人,不过秦扬和谢婉儿已经达成默契,都默认了这个说法。

“高正,你昨天来去的匆忙,我忘了跟你说,我遇到关定边了,还和他聊了聊。”

高正险些把饭吐出来:“你在逗我玩?”

秦扬看了一眼谢婉儿:“帮我作证。”

“公子没有骗你,他和关将军——”

秦扬和高正齐刷刷地看向她,谢婉儿也意识到失言,赶紧改口:“他和关定边确实偶然结识了。”

高正又看向秦扬:“关定边是否知道你身份?”

“他要是知道了,咱们现在还能出来么?他帮了我一个忙,我也答应替他去榆安送一封家书,这样就两不相欠了。”

高正想了想,又问:“关定边厉害吗?”

如果寻常人听到这个问题,自然是随意回答。但秦扬反而皱起眉头,好好盘算一番之后,才认真道来。

“他统领飞鹰骑十年,想必马术精湛,如果马上交战,我未必是他对手。但如果下了马空手搏斗或者短兵相接,我感觉可以胜他。”

谢婉儿掩面吃吃地笑起来,却见高正并没有笑,反而很是认同,不由好奇:“公子,你的部下对你是真的忠心。”

秦扬自然听出来谢婉儿的弦外之音,并没有解释,反倒高正忍不住反驳:“夫人,将军所言非虚。他曾经一箭射杀王乾,一人之力瞬间打翻十个军中壮士。”

谢婉儿听闻,觉得不可思议:“前些日子,有传闻称王乾已经阵亡,至今还没有确凿证实,难道是折在公子手里?”

高正知道谢婉儿是晋国人,自然打心底不想觉得秦扬比关定边差。于是,就把秦扬一箭射死王乾的故事非常夸大地讲出来,至于鹰绝山之战其他细节,则用春秋笔法一带而过。

谢婉儿之前和白守信一起说书,自然对这些奇闻轶事感兴趣,秦扬只好跟着听高正天马行空地乱讲。

“夫人你不知道,将军当时弓上挂了七支箭,一齐射了出去,打出一发‘七星连珠’。王乾身边原本被围的如铁桶一般,却被七星连珠击溃,最后一箭直穿他胸口,连护心镜都射碎了——”

秦扬再也听不下去,摆摆手:“等打完仗你改行当说书先生去。”

又转过头对谢婉儿说:“我确实射死了王乾,虽然费了一番周折,可没他说的那么邪乎。”

“真想不到你这么厉害。看来明年《名将谱》又要翻新了。”

秦扬听到这里,也来了兴致:“在遇到关定边之前,我一直不屑于关注坊间传闻。不过关定边能排天下第三,说明那东西还是有些道理。婉儿,这《名将谱》是根据什么来排的,又如何保证天下人都知道?”

这一问是问对人了,谢婉儿从容回答:“《名将谱》本身没有固定版本,都是说书人走南闯北传来传去。每逢天下发生大战,里面的排名都会变化,且不同地方变化也不一样。就拿王乾来说,你们为他排了六十七,在晋国他排四十一名。当然,越靠前的越不会有争议,就算关定边是飞鹰骑统帅,晋国人也认同岳诚和叶无归在他之上。”

“原来如此,倒解决了我心中一个困惑。”

秦扬点了点头。他之前以为是有人专门搞出来这么个排行榜。可天下之大,怎么保证不囿于立场公正排名,又在传出去的过程中不会失真,秦扬自认为不可能做到。不过,听谢婉儿这样讲就解释的通了,所谓《名将谱》是百姓听书闲聊时总结出来的,虽然有些差异,但总体并不偏颇——因为无论哪朝哪代,公道,自在人心。

“夫人还会说书?”

高正也是第一次听说,抱拳道:“你把将军也加进去如何?”

秦扬本以为高正在开玩笑,刚要一起插科打诨,谁知谢婉儿竟然严肃起来。

“不可,至少现在不行。我虽然十分仰慕公子,但书讲的是天下事,是给天下人听的。他日公子名动天下,自然会流传于坊间。”

高正听闻,也认真地首肯,并嘱托道:“是我考虑不周了。不过等此战结束,将军必定名扬天下,夫人你离将军最近,可要承担起这行的责任啊!”

秦扬见他们越扯越远,赶紧打住:“再说下去我就要位列仙班了。婉儿,你应该提前准备给我写个封神贺词。”

谢婉儿和高正忍俊不禁。正当三人笑成一团时,远处忽然传来吆喝声——

“酒!自家酿的米酒!”

只见一个穿着兽皮袄的商贩,肩上挑着个扁担,两头挂了两个木桶,正从车队旁边路过。

高正一下子从石头上跳下来,望向四周。谢婉儿也心照不宣地将旁边的剑递给秦扬,然后小心地拉住他的手。

秦扬一手接过剑,一手抓紧谢婉儿的手,并没有动,而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商贩。

一个驾车伙计对酒贩打了个招呼,酒贩走了过来,谈了几句,刚刚放下扁担,就被骧骑营的人拦住。

一个伙计跑了过来,对秦扬说:“大当家的,我们想买些米酒烧了暖暖身子,被您的手下拦住了,我们只好来问您——”

高正伸手拦下,不悦道:“你也长点心。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怎么会突然出来个挑酒的?”

谁知伙计并不甘心:“这便是你多疑了。刚才我试了一口,什么事也没有。”

高正刚要接话,被秦扬拦住:“你看那边。”

此时,酒贩和骧骑营的人发生了口角,他满脸怒意地挑起扁担,又走到一边去了。

刚刚跟商贩争吵的人马上赶到秦扬面前汇报:“方才问了那个酒贩,他说是到东边的盐井,卖酒给那里的苦工。遇到我们,想着若是能卖出去,可以少走十几里路。我不敢让他离车队太近,就赶走了。”

秦扬赞许道:“做得好。”

转头又问伙计:“这附近有盐井吗?”

伙计回答说:“确实有几个盐井,刚才我们过来的一个岔路,往北走七八里路就可以找到。”

秦扬看了眼谢婉儿,见她轻轻点头,便让骧骑营的骑兵回去。

“走,我们过去看看。”

就在秦扬等人过去时,西边又行过来十几个商贩打扮的人,推着七八辆板车。看车上的货物,都是些野兽毛皮。

这群人看到酒贩,也停下车来。带头的人走上前,对酒贩说:“怎么卖的?”

“两桶一两。”

“贵了,便宜点,我们要一桶。”

酒贩看起来心里憋着火,不满道:“一分不少,爱要不要。”

“这么贵啊?给我们盛两勺尝尝。”

随后,毛皮车队的领头人付了钱,从两个桶里各取了一勺,装进一个带来的铁桶里。随后在路边生了个火堆,将装了米酒的铁桶架在上面温热。

不多时,酒香就飘了出来,百步之内都能闻到。

那酒确实香,就连秦扬都闻的口中生津。

伙计趁热打铁道:“大当家的,不如把那两桶酒都买了,让大家全都喝一口暖暖身子。这么冷的天,肚子里没点暖和的,顶不住啊!”

秦扬又观察了一会,笑了起来。

“可以,去把酒贩子喊过来。”

伙计听闻秦扬同意买酒,赶紧跑去把酒贩再次喊过来,两人拉拉扯扯一通,酒贩才满脸不忿地过来,也没给秦扬好脸色。

“哼,刚才非怀疑咱的酒有问题,现在为何又把咱喊过来?”

伙计赶紧赔笑脸:“老兄息怒,我们出门在外,难免谨慎,最终不还是信任你的嘛。”

“别以为咱不知道,你们是看了旁边那队人喝了没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5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