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扬名四海

作者:东北拍黄瓜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八十六章 互相制衡

书名:扬名四海 作者:东北拍黄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嬴天心拨弄着碗边,将之推上前:“我吃不了这么多,你夹走一些。”

反观秦扬这边,已经夹着饺子蘸好醋,就准备下咽。

“你先吃,吃不了的给我。”

此情此景,和二人初在函峪关吃饺子时颇为相像,但又有些不一样的微妙。

秦扬也感觉出来些异常,便象征性地夹走两个饺子,随后低下头,默默吃饭。

见嬴天心没有动静,他又抬起头,只见她正闭着眼睛,似是在思索什么。

“你怎么不吃?”

嬴天心睁开眼,也拿起筷子:“刚刚在祈福。新年将至,愿大秦国泰民安,母后身健体康。”

秦扬听罢,放下筷子,也学着她那般闭上眼。

嬴天心已经吃了两个饺子,还不见他睁眼,不由问道:“你祈福什么要这么久?”

秦扬睁开眼,笑道:“祈福的对象比较多——”

他顿了一下,说:“祝愿大楚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见嬴天心没有反应,继续说道:“祝我亲人万事如意,这里首先是我父母和师尊,然后排名不分先后,是我大伯和大婶、大堂兄和大堂嫂、二堂兄和二堂嫂、三堂姐和三姐夫——”

“打住!你不会是把村中亲友挨个祈福一遍吧?”

秦扬点了点头:“那些都是陪伴我至今的亲友,既然是诚心祈福,麻烦一些也无所谓,要面面俱至才行。”

嬴天心摆手道:“等你说完天都要亮了。”

“那便不说了。”

她忽然戏谑地看着秦扬,问:“怎么不见你祈福出山之后所遇之人——比如那些等你回晋国的人?”

秦扬再度放下碗筷,沉默良久。

“我已经出来半月有余,本以为可以一切顺利,却不想落得险些身死人手,哪里还有脸面去想他们。”

“扫兴,赶紧吃。”

嬴天心抄起筷子,在碗边磕了一下,又看向他:“我就烦这没事自怨自艾的怂样。天无绝人之路,新年就拿出些精神气来,没准就后面会有好事。”

秦扬突然狡诈一笑:“您说有好事,那就必定有好事,我便替那些等我回晋的人先谢了您的恩典。”

“你敢诓我?”

嬴天心挥起拳头,又停下来,只是在他手腕上轻轻拍了一下:“看你现在是个残废,就饶了你。”

伙房内也是其乐融融,许大娘一边笑着给许辛夹饺子,一边小声嘀咕:“儿啊,你看看那个秦大人,年纪轻轻就做了大官,你其实也不差。你和他就差在一个婆娘上,他的婆娘一看就是旺夫相——”

许辛小心翼翼地瞅了眼门帘,担心道:“娘,不可乱讲——孩儿尚未立业,无心成家。”

“哎,那就请老天保佑我的儿今年能讨到个喜欢的婆娘。”

饭吃得差不多时,忽然屋外喧闹起来,一群裹得严严实实的孩童破门而入,看见秦扬和嬴天心这等生面孔,纷纷站住,一个个小脸儿上露出怯色。

许辛赶紧从伙房出来,奔向门后,取出一个麻袋。打开之后,从里面拎出一挂红鞭和几个爆竹。

“走,一起出去放炮仗!”

那些孩童喜笑颜开,将许辛团团围住。

秦扬虽未亲眼所见,却曾经听说过,十分好奇。

“走吧。”

嬴天心放下碗筷,和他一起跟了出去。

刚刚踏出门槛,一阵噼里啪啦的巨响传来。许辛正用根木竿挑着红鞭,火星四溅。那群孩童围在不远处,拍着手叫喊,身后则站着些村民,一手提着红灯笼,同时将他们护在身旁。

等那挂红鞭放完,一个孩童突然跑到许辛身边:“九叔,俺想点爆竹。”

许辛当即拒绝:“胡搞,让你爹过来——二哥,你整柱香,带你娃子放炮仗。”

许辛随后腾出手,来到秦扬和嬴天心这里。

秦扬不禁问道:“那爆竹里可是火药?火药不是禁品么?”

许辛略感惊讶,不过还是回答道:“正是火药,也确实是禁品——不过,每逢新年,官府都会定量制作些卖给民间,但不可多买,且需要登记。”

“这是怎么回事?”

许辛向西行礼道:“这还得多谢英明神武的神威皇帝。此事还有个典故,神威四年除夕,陛下在皇宫邀群臣共赏烟花,可自己却移驾永安周边县郡访查民情。城内夜空绚烂缤纷,城外百姓却只能翘首望着那些零星烟火,陛下便下旨,要新春时节举国同乐。”

秦扬看向嬴天心,可她似乎没有听见,只是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些放爆竹的孩童。

不一会,几个孩童跑了过来,拉住许辛,

“九叔九叔!”

许辛笑着从怀里掏出一小串铜板,说:“你们这几个小机灵鬼——”

秦扬向他挥手:“快过去吧,孩子们都盼着你呢。”

许辛点了点头,随后被孩童们簇拥而去。

秦扬转过头问:“过了子时,便是神威九年了吧?”

嬴天心“嗯”了一声,感叹道:“光阴似箭啊,一晃九年过去了——”

她看向秦扬,忽然笑了笑:“等你将来再来秦国,便是神威十二年了。”

秦扬不禁咋舌:“您可真够坏的,非得在这么高兴的时候挤兑我。”

嬴天心报了在屋子里被诓骗的仇,心情大爽:“此言差矣,你将来能回来,说明不久之后可以回去,现在不该高兴?”

两人并肩而立。孩童的嬉闹,让夜幕中的群山显得更加静谧。冷气入喉,却有宁神之感。

嬴天心不着痕迹地瞥了他一眼,又恢复如常。

“要是能永远留在此刻,也挺好。”

秦扬侧过身,问道:“方才爆竹声太吵,您说什么?”

“没什么。”

……

许辛回来之后,嬴天心和秦扬不得不睡在一个屋子里。

不过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乖乖把床让给嬴天心,自己在地上打坐一宿,困极时便倚靠着墙小睡。好在他之前休息充足,就算打坐一宿也无伤大雅。

挨到清晨,秦扬和嬴天心穿的严严实实,在许家村附近闲转。华陵北虽然已经打了起来,可眼下并不安全,他二人不敢外出太远,只能在村附近徘徊。

秦扬已经可以正常行走活动,两人走了一个上午,反倒是嬴天心先累的直喘气。不过为了能让他加速恢复体力,嬴天心一声不吭,始终陪伴在他身边。

两人如此日出而起,日落而息,平时还是畅聊家国政事,也偶尔谈起些闲杂趣事,过得如同隐居山林的贤士。

期间,秦扬又多次将之前变革之策斧正改良,供嬴天心参考。她也再度袒露心声,对于文官集团,古往今来有一个非常好用的管制办法——内部制衡。

自古文人相轻,文官集团大多内部会围绕着几个巨头形成势力圈,互相倾轧斗争。为帝王者,只要保证内斗控制在手心里,这种你撕我咬的局面反而会暗中支持。

毕竟内部斗起来,就可以互相检举监督,不至于拧成一块来找上位者的麻烦。就算是嬴天心这种深谙人心的铁血帝王,也不可能将所有人完全控制,她自然也懂这种道理。

在嬴天心继位时,文官集团分为两大派系。一派以前丞相岳正卿为首,这一派中大多经历过璟帝甚至桓帝时代,看尽秦国的沉浮,大多位高权重,且政见相对保守;另一派以现丞相钱书之为首,多为新科少壮官员,入仕时多为独孤敬外戚干政时期,不满于顽固老派,渴望权力重分,支持革新。

岳正卿和钱书之在推倒独孤敬一案上均有从龙之功,按理说保守派人多权重,再有岳氏父子一文一武,本可以在神威年间大放异彩。

然而,在嬴天心继位后,岳正卿连上辞呈八次,任她如何挽留都坚持告老还乡,其子岳诚也主动辞去金鹏卫总领大将军一职,平日深居简出,闭门谢客,挂了个赋闲的虚职,只在嬴天心需要其时才领旨行动。

岳正卿辞官后,文官集团的保守派势力锐减,再加上嬴天心支持变法新政,以钱书之为首的革新派得以大放光彩,双方俨然形成制衡局面,隐隐有反压一头的趋势。

而最让嬴天心诟病的地方在于,不论是新老文官,都逃不掉为官者的通病——一个官字两个口,狮子大开口、阿谀奉承之口。

那些官员的底子,嬴天心不是不清楚。之前她一心解决秦国门阀权贵问题,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偶尔处理个别胆大包天者以示惩戒。

可随着氏族权贵倒台,文官集团越发猖獗。嬴天心恨得咬牙切齿,想杀却又不能妄动——若其中一派杀的多了,这种制衡就会被打破,最终只能把另一派也杀光。

然而最近两年,随着保守派诸多官员年纪渐长进而告老辞官,钱书之为首的革新派风头愈盛。

不过,钱书之自推翻独孤敬后一直鼎力支持嬴天心,可谓她的肱股之臣。嬴天心固然担心革新派坐大,但对于钱书之本人依旧信赖有加。

……

斜阳即逝,白雪皑皑,两人从山坡上小心翼翼地下来,朝许家村归去。

秦扬舒展身体,一脸轻松。

“我现在基本已经恢复如初,明日初四,我们就动身前往新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5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