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七十三章 福气

书名: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朱允熥看似有些多心,甚至称得上多疑了,但他对此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这也不见得就是作为皇帝就想的多等等,或者是什么帝王心术等等。单纯的就是因为疏浚运河的事情太重要了,这是不容有失的一项工程。

事情既然重要,那肯定就需要准备的更加周全、考虑的更加周到才行。

看到朱允熥不像是要反对的意思,道衍继续说道,“陛下,自太上皇陛下开始,我大明宗室朱藩控要塞不说,也在诸地兴文教、保安宁。”

朱允熥露出笑容,很多人提起宗室藩王总觉得是要作乱,就好像这些朱家人就是最不稳定的群体了,好似他们就是大明的祸害。

可是藩王们在镇压叛乱有功的情况下,也在地方上做了不少的事情。

蜀王朱椿在蜀地大兴文风,坚决执行老朱定下‘以礼教守西陲’的策略。

这就是最好的代表之一了,管理封地的一些卫所军务、镇守塞上疆土,保境安民等等,这些也就是宗室藩王带来的好处。

兵权从勋贵手里也收回来了,这些也就是大明宗室带来的另一个好处了。皇权高度集中,傅友德这些勋贵现在只能在五军都督府听令。

尾大不掉是不存在的,权力的集中就是大明最大的优势,现在想要去做些事情也不会再有什么难度了。

道衍也继续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天下初定,宗室诸王无兵权、临民治权,无需担心宗室诸王收拢民心等。”

夏原吉有不同的意见了,“陛下,臣以为此言差矣。现在诸宗室藩王无实权,只是太上皇、陛下威望太甚。若是宗室诸王开始管事,必然会提升威望。”

道衍的观点很简单,那自然也就是大明的宗室藩王看似是有些权力和地位,可是实事求是的来说也就是一些摆设,真的没有什么实权。

要钱没钱、要兵没兵,地方的政事等等也是宗室藩王们完全不可以插手的,这一切都说明宗室诸王看似显赫,可是真的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

但是夏原吉的观点也正确,现在的宗室藩王被限制的非常厉害,那是因为老朱和朱允熥的手段厉害。

真的要是开始给宗室诸王放开一些限制,这些人说不定就会掌握越来越多的权力,对地方的政事等渗透也会越来越深。

现在的宗室藩王非常老实本分,不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可是一旦多了一些机会,野心等说不定就会慢慢的滋生出来了,这显然就不太好了。

道衍就不是很担心这些,“陛下英明神武,只需解决眼前之事即可。待事情结束了,自然是收回藩王之权。”

夏原吉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不不不,若是藩王们掌控权力,必然不愿舍弃。”

“宗室诸王能有何权力?”道衍就直接反问了,“宗室诸王诸多权柄都是陛下所授,收回自然也不会难。”

道衍这话似乎是有那么点强词夺理了,不要说宗室诸王了,就算是朝廷百官的权力,名义上也是皇帝给授予的。

不过不管是夏原吉还是道衍,也都是有着各自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也很难说谁对谁错,因为有些事情实际上就是这么的复杂,认知不同、出发点不一样。

道衍的观点就是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先将眼前的一些主要事情给解决了,再去考虑其他的一系列事情,因为事情总是会不断出现。

而夏原吉则是觉得有些事情不能开头,一旦开了头,必然会导致以后出现效仿,那就多了很多的隐患,这就是不好的事情了。

朱允熥就忍不住笑了起来,虽然他的四叔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历史上也有朱厚照时期的宁王造反。

这些显然不是他投鼠忌器的理由,他从一开始就不会将宗室藩王当做心腹大患。要兵没兵、要钱没钱,朝廷数十万大军、钱粮无数,这有什么可担心的?

可以让自家四叔他们就近监督一下运河疏浚的工程,不过依然是不会过于放权。

信任归信任,可是该有的一些警惕等等还是应该保持着。

让朱棣等人去监督一些事情,这件事情没必要立刻就下达旨意,还是可以稍微的再等几天,再放在朝堂上商议。

百官可不是完全的摆设,对于这样的一些国家大事,也有必要稍微的尊重一下他们,说不定也可以带来一些比较好的思路呢。

运河疏浚的工程要推进下去,满朝文武对此也不会有任何意见,因为他们也都知道兴修水利、疏浚运河的重要性,这就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情。

更何况这件事情早先就在各种筹备了,现在也只是正式的开始动工而已,自然也不用大惊小怪了。

群策群力,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朱允熥也希望这件事情能够办的更好一些,千万不能出现一些差错,可不能好心办坏事。

挤压的一些奏章被朱允熥快速的翻阅,有些自然就是果断的处置好,这些对于他来说也只是常规操作了。

好歹也是观政、理政好几年了,自己经手的政事就不算少了,该怎么处置肯定心里有数。

张福生轻声开口说道,“陛下,礼部尚书在殿外求见。”

在朱允熥点头后,陈迪很快到了武英殿,“臣礼部尚书陈迪,叩见皇帝陛下。”

朱允熥头也没抬直接问道,“这个时候过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陈迪就直接说道,“启禀陛下,宗室诸亲王、亲王世子要么就藩要么回藩,依礼制需遣官员送行。就藩亲王王府,需指派长史等官员。”

朱允熥这才抬头,心里也早就有答案了,“藩王世子回藩倒也不要紧,到时候礼部派遣官员出城送一送就好,这个事情你来安排。”

得到这份差事的陈迪一点都不意外,这本身就属于礼部的工作,也应该是他来做好这类事情。

朱允熥沉默片刻才说道,“藩王就藩需遣官员随行,这个事情我也心里有数,过两天再和你说一声就好。”

陈迪自然也不会有任何意见,对于那些王府的属官安排,理论上来说是需要用吏部来派遣,此前基本上也一直都是这么安排的。

但是同样的惯例就是藩王就藩的时候,除了安排僧道、德高望重的属官之外,还会安排几个藩王的亲戚,比如说他们母妃的娘家人。

这也是很多官员一门心思的想要将自家女儿送进皇宫的原因,有了一儿半女之后,整个家族就富贵起来了。

不说对龙椅有什么奢望等,一个成年的藩王也足以保证一些家族的富贵,可以跟着就藩呢!

“这二叔也是,从不管宗人府的事情。”朱允熥在陈迪离开后忍不住抱怨说道,“去太上皇那边问一问,看看给我叔叔们有没有指派的官员?”

韩王朱松会去辽东开原就藩,沈王朱模会去沈阳就藩。

历史上的朱松没有就藩,因为那会儿赶上了朱允炆登基以及靖难。朱棣篡位后显然不会想到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朱松是病死在应天府。

朱模稍微强一点,没有去沈阳,而是被朱棣该封到了泗州。从东北到了山西,可以说生活水平一下子提升了一大截,现在的东北可不好过。

至于这原本是老朱设定的塞王,是大明在边塞的第一道防线等,朱棣可不管那么多,他有自己的一些计划。

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朱松和朱模都是要去就藩,都是要去东北地带了,和他们的那些兄长们一起构筑成大明的第一道防线。

等到处理完一天的事情,张福生才说道,“陛下,太上皇陛下传召。”

朱允熥没有任何意见,本来也就是准备去老朱那里蹭饭。以前住在东宫离的比较远,而现在就是几步路的事情,没事就过去看看。

老朱的岁数大了,现在又在帮忙带孩子,别看总是和老朱抬杠,可是该孝顺的时候还是要孝顺。皇位都穿了,老朱对朱允熥的态度也不用怀疑。

朱文垚看到朱允熥就像没看到一样,看了一眼就咿咿呀呀、摇摇晃晃的跑回屋内。这么算起来也不是没看到,这是跑去通知老朱了。

朱允熥前脚刚到,徐妙锦也就跟着过来了,看来也是派人在关注着朱允熥的动静。

老朱看到朱允熥后问道,“这是准备安排一下你叔叔们去就藩了?”

“嗯,本来也就是安排好的事情,全都是按照您老人家的意思。”朱允熥就笑着说道,“王号没改、封地没改,这么安排还能出差错?”

老朱笑着问道,“你家老四呢?按说岁数也是到了,现在也是该让他去就藩了。”

“年中吧,哪能前脚刚给他封王,后脚就给他送出去就藩?”朱允熥就笑着说道,“还是要让他稍微历练一下,和允炆一样都是读书读傻了。”

老朱忍不住说道,“允炆现在也不错,他当不当的好皇帝不知道。当个王爷就算是好的,不管事也不惹事,喜欢读书,还能帮你做事,还要他怎么样?”

听到老朱这么说,朱允熥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么说还真的没什么问题。

杭州是安稳繁华之地,文风也盛,朱允炆在那边可谓是如鱼得水,除了没权利什么都有。

尤其是刚刚被进封为吴王了,供用等也提升了一大截,足够他继续在西湖旁边造亭子,足够他四处翻新书院等,这也是一个好秀才。

朱允熥开口说道,“先前我和允炆闹的不可开交,他去就藩的时候没让吕家人跟着。老四去就藩的话,安排两三个吕家人跟着。”

老朱笑盈盈的问道,“你能放心?”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吕家现在是什么样子?”朱允熥就笑着说道,“以前还算是有些人物,现在我看是一代不如一代。”

老朱也不反对了,因为事实还就是这么回事。

吕氏是太常卿吕本之女,这个吕本虽然也是凤阳府人,但是早年在元朝当官,在大明也成为了太常寺卿,这算是比较高级的文官了,算得上重臣。

吕氏没有兄弟姐妹,但是她有堂兄弟啊,早年在东宫就有一些吕家的人,会格外的照顾朱允熥。可是现在呢,吕家的人都怕被清算。

不要说在朝堂上没有半点声量了,在应天府这些人也都是格外的低调,基本上也都是对仕途不报任何希望的。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老朱也笑了起来,“也好,安排两三个吕家人跟着,这也不是坏事。”

朱允熙几个就是朱允熥的‘牌坊’,谁要是敢说他对兄弟姐妹不好,那就看看朱允炆、朱允熙几个人的待遇,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皇家一直都是兄友弟恭的,至于此前可能发生过一些事情,那显然也就是有心之人的谣传了,抓出来了就是可以治罪的。

几个官职不高的位置,给了其他人也是给了,给了吕家人可以得个好名声,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情。更何况真要是找理由处置,当官后有的是机会责罚等。

不过朱允熥自认为不是那么小心眼的人,现在还没打算秋后算账呢。

老朱也习惯了朱允熥这样的一些做事风格,作为皇帝来说也是没有任何可挑剔的。

这些才算得上是恩威并施,尤其是对一些宗室子弟一味的强调‘威’,那未必就是什么好的选择。

朱允熥也继续说道,“祖父,我今天就忙着运河疏浚的事情了。大运河这边疏浚好了,还有黄河改道的事情要处置,这么一直夺淮入海也不容易。”

老朱忍不住叹气说道,“事情全都压在你身上了,以后有的忙了。”

“我是皇帝,自然该我忙。”朱允熥笑着说道,“祖父打了江山,我起码不用担心周边有敌人。我安心搞好这些事情,我家文垚就能享福了!”

看着坐在怀里的胖娃娃,老朱说道,“这孩子有福气,以后能有大福气!

这话还真的没有太大问题,如果朱允熥真的是将一些事情给打理好了,朱文垚以后继承的就是锦绣江山,盛世很有可能就是从他手里开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