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四十章 等不起

书名: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早朝就这么开始了,看似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大家也都是见过世面的人,哪怕知道接下来会有些大事,一个个的看起来也都非常平静。

皇太孙都不着急呢,其他人自然也就不要着急,尤其是在明面上不能表现的太欢喜,那是对皇帝的不敬,是大罪。

大概也是因为距离朱允熥的生辰越来越近,很多人也就会越来越着急,因为大家都明白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

在朱允熥的生辰之前,哪怕他现在大权在握、在观政、在理政,可是明面上这就是洪武皇帝的统治时期,任何人都不会因此有质疑。

但是在朱允熥的生辰之后,那就是新皇就要登基了,就要正式宣告洪武皇帝退位了。

陈迪等人自然也是在加班加点,红仓案在持续的推进着。这么一桩大案对于一些人来说就是悬在头顶的刀,随时都有可能落下来。

时间不等人啊,这些人要是不抓紧时间将一些事情做好,那显然是无法让人满意的,这就是一颗不定时炸弹。

在朝堂上,不少人也都是在认真的听着一些奏报,该议事的时候自然是议事,该发表意见的时候也就是需要发表意见了。

在下朝后,朱允熥直接回到文华殿,也开始召见一系列的大臣。

暴昭刚刚到了文华殿,朱允熥就开门见山的问道,“这一次红仓案,你大约还能有多久时间给本宫一个回复?”

紧张的暴昭立刻果断的说道,“五天,五日之内臣等定会定好案、处置好犯官、士子以及乡绅等。”

朱允熥对于这个回答基本满意,不过还是强调,“五天,本宫倒是能够等下去。只是务必记好,及时是急着办案,也别给我造些冤案错案。”

暴昭自然赶紧应下,红仓案爆发的不是时候,对于他来说肯定也是不小的压力,方方面面的一些压力肯定是不会小。

最直接的压力就是来自于皇帝和太孙,这两位对这件案子实在是太在意了,所以暴昭等人就只能抓紧时间将这个案子给办好。

可是查案、审案,也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一桩桩的线索需要梳理,也需要去查实,一些犯人也会负嵎顽抗等等,这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

更何况在这样的大案爆发的时候,方方面面的一些势力也会出现了,有人求情、有人阻挠,有些人看似在帮忙,可是也别有用心了。

不过现在的暴昭给了明确的态度,朱允熥自然也非常满意了。

其实他也明白,这个案子不算是完全结案,这只是阶段性的成果,只是将一些大事给查清、只是将这个案子给彻底定性,后续肯定还有不少事情要做。

看着暴昭,朱允熥提醒说道,“这些案犯、首犯,刑部等现在是打算如何处置?”

这是要命的事情了,暴昭赶紧回答,“回殿下,朝廷自有法度,臣等以为当以朝廷律令为准,一应犯人自然当严惩。”

朱允熥也觉得暴昭这么说没什么问题,“这么说来倒也不错,只是本宫生辰前后杀人、正法,你觉得合适吗?”

暴昭顿时表明态度,说道,“回殿下,臣等定三日内将首犯、要犯正法,若是有其余漏网之鱼,查出后再行处置!”

朱允熥虽然是皇太孙,但是好歹也是储君。在他生日的时候杀人,那显然是不太合适。而他登基的时候去杀人,那显然也就是更加不合适了。

这可能也是一些犯人现在侥幸的理由,觉得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对于皇太孙来说太重要了,为了好名声可能会选择不杀人。

现在咬咬牙坚持住,那就不用丢脑袋了。按照他们对于一些事情的理解,新皇登基就是大赦天下了,到时候就算是可以转危为安了,可以平稳落地。

就算是可能会遭点罪、就算是可能有不小的损失,但是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保住了性命才是第一位。

官衙这边现在是在抢时间,要在皇太孙登基之前将一些案子给定下来。而对于不少犯官来说,他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拖延,拖出一条生路最好。

让暴昭离开之后,朱允熥将练子宁叫到了文华殿,“说说吧,这一次三法司查案,审的如何了?”

练子宁规规矩矩的回答说道,“回殿下,臣等奉旨查案,现已查出大小犯官一百七十余人,牵扯出涉事乡绅等七百余人。”

朱允熥就冷笑着说道,“这只怕是九牛一毛吧,这些人只是查出来的。再仔细查一查的话,只怕是能查出来更多的人了。”

练子宁自然也不好回答了,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现在虽然是查出来了一些人犯,现在也是在不断的加紧审案,牵扯出来更多的人也是很有可能的。

朱允熥随即关心的问道,“现在这些官员呢?你觉得这次案子,到底是哪个衙门该负起此责?”

这就是非常得罪人的事情了,这对于练子宁来说显然也是非常要命的事情了,一不小心可能就是葬送他的仕途、官声,但是也不得不回应。

咬了咬牙,练子宁说道,“回殿下,臣以为户部当承担此责任。涉事官员之中,户部牵扯最多。”

旁边的夏原吉心里直哆嗦,因为他和郁新的关系非常好,现在户部要是承担这个责任,郁新这个户部尚书自然也就是没办法轻易脱身了。

可是夏原吉也都是非常清楚,红仓案这样的一些事情,户部想要独善其身是根本不可能的,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案子户部肯定是被罚的最惨。

朱允熥微微点头,随即说道,“好,这些事情你们三法司抓紧时间来办,本宫这边拖不下去。”

练子宁对此也是心里有数,说到底就是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对于太孙来说非常敏感,继续拖下去的话,皇帝和太孙都要暴跳如雷了。

朱允熥随即继续问道,“真要是处置户部,你觉得这一次是尚书领责,还是其他人领责。”

这一下练子宁就更加的哆嗦了,说到底他就是正三品的大理寺卿,和正二品的户部尚书还是有着两级的差别。

不过练子宁也非常清楚,他必须要站出来。说到底就是大理寺是掌刑狱案件审理,这就是大明的最高法院了,自然也就要承担此责。练子宁小心翼翼的回答说道,“回殿下,臣等审查此案时,未曾发现户部尚书有失责之处,更没有卷入其中、贪赃枉法之举。”

夏原吉松了口气,他的‘恩主’看样子是有机会全身而退。不过想想看也正常,他了解郁新,真的没必要在意红仓的一些蝇头小利。

朱允熥就笑了笑,“话不能这么说吧,他郁新虽说没有贪赃枉法,只是这御下不严、识人不明,怕是躲不过。红仓案,只是那些学子的事情?”

这一下练子宁、夏原吉等人也都紧张起来了,他们也明白太孙这么说实际上也根本就没有什么问题。

现实情况就是红仓案只是冰山一角,看似是国子监的一些学子在骗朝廷的补助等等。

可是现在查出来的案子是有些士绅卷入其中,最要命的是那些人直接动摇了朝廷的一些根基,对养济院做了手脚、动摇了大明对孤老的照拂政策。

皇帝和太孙如此动怒的原因自然就是如此,补助等等是大事。但是那些贪官污吏、地主劣绅,他们是在毫无道德的压榨弱势群体啊。

朱允熥随即也说道,“户部难逃罪责,吏部也好不到哪去。你们大理寺未能及时洞察,刑部、都察院也未监察到位,本宫实在是心绪难平!”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了,练子宁干净利落的跪下,“罪臣知罪、罪臣惭愧!”

惭愧肯定是有的,练子宁是比较传统的士大夫,讲究忠君体国、讲究伦理道德,红仓案牵连出来的事情触目惊心,也让很多人非常不齿。

不管是那些学子,还是官吏,或者是一些地主豪绅等等,这些人对孤老下手,这就是最让人不齿的存在了。

朱允熥也没有多说,随即说道,“这一次一应案犯不得轻饶,及时日后有大赦,这些人也不在其中,可明白了?”

练子宁动了动嘴,随即回答说道,“罪臣明白!”

按照‘惯例’,新皇登基是要加开恩科,现在朱允熥看起来也是打算这么办。可是另一个大赦天下,这就没有打算去做了,或者说是打折扣了。

老朱登基的时候也是‘大赦天下’,一些还在囚牢的罪犯被放了出来。只是一些大罪,那肯定就不在赦免的范围内了。

现在的朱允熥也是一样,有些小罪可能也就赦免了。但是大罪根本不赦免,有些人冥顽不宁的想要负隅顽抗,很快他们就知道后悔了。

牵扯到红仓案的人,看起来是一律都不会赦免,不管是这些人犯,或者是牵连到的家眷等等,都不会得到朱允熥的同情。

挥了挥手让练子宁离开,朱允熥问道,“大和尚,这个案子你也过问了,觉得可有什么疏漏?”

道衍立刻回答说道,“殿下,臣旁听此案之时,最为担心的就是下面的州府。”

朱允熥也理解道衍的担心,红仓基本是照料国子监的学子,这是大明的最高学府。但是养济院可不是只有应天府才有,各地州府也都是有着养济院。

天子脚下的养济院都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其他地方的养济院说不定情况更为严重。或者是一些贪官污吏为了占便宜,将不符合标准的人送进去。

这也正常啊,养济院的都是‘五保户’,可是有些人动动手脚,自家生活和美的长辈就拿到了养济院的名额,可以拿到朝廷的钱粮、衣物。

钱粮等等或许不多,但是白捡的不要白不要,有着这样小聪明的人实在太多,他们甚至不会以此为耻,只会骄傲于自己的聪明和有权力。

朱允熥就随即说道,“这也是我在担忧的事情,应天府都如此,其他地方说不定更为猖獗。”

道衍提议说道,“殿下,臣以为过些天可令都察院派遣御史巡视天下各地州府,可令各地藩王核查此案。”

朱允熥仔细琢磨了一下,说道,“让天下藩王核查?如果真是我四叔、五叔、十二叔这样的,我倒是安心。就怕是多数藩王,他们不会考虑百姓疾苦。”

道衍一时语塞,如果是燕王、周王和湘王,甚至包括蜀王等,这些藩王确实基本可以信任。他们要么爱好武事,要么是有任侠之气,要么就是有贤名。

可是再看看实际情况,就算是宗室藩王之首的秦王这两年好似是收敛了一些,没有以前残暴荒唐了,但是和贤王还是没有任何的关系。

真的要是让这些藩王审查此案,只怕是有些藩王立刻就会抓住机会进行敲诈勒索、搜刮钱财了。

不是朱允熥不相信自家人,而是他没办法相信自家人的一些品行和节操。

都说是老朱家的江山社稷,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是在一些藩王看来,江山社稷是大哥那一脉的,和他们没有任何的关系,他们才不操心呢。

有了动荡等等,那也是大哥的子孙去操心。他们这些藩王,只需要享受荣华富贵就好,这才是他们该有的权利,这才是他们该做的事情。

道衍也明白此中缘由,说道,“殿下,若是没有监督,这些御史下去地方,说不定也会无所顾忌。”

御史看似是检察,可是真的不是每个御史都是正直忠诚,道貌岸然的也会存在。在京中谨小慎微,但是下到地方就吆五喝六、仗着‘钦差’的身份吃拿卡要,这也是常有的事情。

朱允熥对此也只能叹了口气,说道,“这件事情此后在意,该有的监督势必是要有,要不然反而是坏事。”

这些确实就是朱允熥的心里话,没有监督和制约,有些人势必会肆意妄为,这一点根本就没什么好怀疑的。

道衍谨慎的提醒道,“殿下,百姓可等不得。眼看着就是寒冬,养济院的百姓可撑不住!”

是啊,冬天对于一些百姓来说才是最难熬的,他们确实等不起!(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