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一十八章 规矩

书名: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让朱允炆回到应天府,倒不一定就是说需要让他在江南作为一个楔子钉在那里,现在的朱允炆也没有那个能量,他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和威望。

但是将他作为一个明面上的特殊监察,这还是可以有的。

朱文垚和朱文圭玩的很开心,这小哥俩现在也根本不需要考虑父辈的恩怨等等,小孩子的世界是很单纯的,尤其是现在两个都还一两岁呢。

老朱开开心心的抱着胖重孙离开了,看到朱文垚玩的开心就好,稍微的看一眼朱文圭也不错。

朱允炆倒也是没有太多的想法,这一次见到了老朱,让朱文圭看到了老朱,这就算是意外之喜了。

等到人都离开,朱允熥安排夏原吉记得给朱允炆那边安排一下,市舶司的事情还要仰仗他。

大明重开市舶司,实际上稍微做了点调整,三处市舶司为广东广州、福建福州、浙江宁波各一司,负责的事情也不只是朝贡事宜。

对于新的市舶司要求,侧重点现在成为了商贸等,朱允熥还是非常务实,为大明带来更多的黄金和白银才是重中之重。

道衍在旁边笑而不语,那位武林王也好、吴王也罢,以后的日子都不会好过,名声多半也不会好起来。

虽然那位武林王喜欢读书,现在也有一些文名。但是一旦市舶司侧重商贸,沿海的藩王可就是那位武林王一个而已。

结果不言而喻,本来一些商贾、地主就有意见,现在宗室又要在这件事情上分一杯羹,坏名声就是要这个出头鸟的武林王担着了。

尤其是这位武林王不一定能够得到什么实际的好处,权力更是没有,坏名声倒是要担一大堆。

不过习惯了这些自然也就不算什么了,反正武林王得罪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以前得罪过不少宗室,现在再得罪一些商贾、地主,那也不算什么。

他是未来皇帝的兄长,这个身份就足以让他即使是声名狼藉,也可以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荣华富贵等等自然也少不了。

心情不错的朱允熥回到了东宫,问道,“我那皇嫂和太子妃可说了些什么?”

徐妙锦立刻回答说道,“皇嫂安份守己,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只是太子妃殿下有些怨怼,只怕是心里头有些不太高兴。”

朱允熥笑了笑,“她有什么不满?现在允炆好好的在杭州游山玩水,老四老五到了岁数就能就藩封王,这还能有什么不高兴的!”

朱允熥这么认为是没什么问题,毕竟朱允炆一败涂地,吕太子妃的地位和处境就非常的尴尬了。

尤其是她现在几乎是被打入冷宫,没有半点权力不说,基本上也是被时刻监视的状态,心里的落差实在是太大了。

从当初那个高高在上的太子妃,似乎皇后之位已经近在眼前,再不济也可以成为太后。可是现在好了,盯着个太子妃的名头,没有半点的权力。

徐妙锦就说道,“臣妾觉得太子妃殿下多少埋怨时常见不到人,殿下也几乎不去请安。”

朱允熥倒是笑了起来,“这么说来还真的是我失礼了,怎么说我也是她养大的,这要是传扬出去了,我这个不孝的名声就算是洗不清了!”

徐妙锦也不说话,她最为担心的实际上也就是如此。如今这个年代就是强调孝道,朱允熥早年是吕太子妃养大的,这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

别管她是不是故意将朱允熥养废,或者是让他的名声不好,平安长大、活蹦乱跳,这就是养育之恩了,很多人看到的也只是这些。

朱允熥随即问道,“老四老五当时可在跟前?”

徐妙锦笑着说道,“老四和老五不在跟前,皇嫂在那,哪能让老四和老五在跟前。皇嫂听着之后,也未有半点话语。”

朱允熥看向徐妙锦,笑着问道,“既然她都这么说了,你是如何作答?”

徐妙锦笑着开口,“殿下处置国事繁忙,实在是抽不开身去问安。臣妾倒是没了规矩,没能去请安,臣妾请罪了。”

朱允熥笑着点头,开玩笑说道,“这么说来也是,我是抽不出来时间过去问安,她觉得咱们这边人去的少了,倒是你没能做好。”

徐妙锦忧心忡忡的说道,“臣妾虽没能多去问安,只是每天也都差人去问安。当时臣妾就叫人去问话,东宫的人不敢少了规矩,是她那边的嬷嬷拦着了。”

朱允熥更是一副感兴趣了,“这么说来是她跟前人肆意妄为,阻拦我东宫人去问安了?这离间天家亲情的,你是如何处置?”

徐妙锦就一副忧心忡忡的说道,“臣妾觉得太子妃殿下跟前的人实在没有规矩,立刻就换了一批懂规矩的。”

朱允熥笑着点头,“让老四去东陵住一段时间,让他代我祈福。”

徐妙锦是比较狠的,虽然吕太子妃只是稍微有些埋怨,谈不上有多大的怨怼,也不敢有太多的小动作,但是她到底是有了一些不满。

既然是这样,徐妙锦自然也不介意拿出来太孙妃的权力,直接将吕太子妃宫里的人直接换一批,换一批更加刻板、规矩大的嬷嬷们。

别小看了这些嬷嬷们,这些人对于规矩的要求极严,尤其是为难人的时候,更是让人无话可说。

吕太子妃是太子妃不假,但是朱标现在都不在了。所以按照如今的一些规矩,吕氏在守孝、斋戒、祈福等等方面都需要讲究。

诵经念佛等等也都要注意,而且就算是说笑多了,那也要被冠以一大堆罪名,理由自然也就是和妇德等等有关了。

想要磋磨一个人有的是手段,朱允熥了解这个道理,徐妙锦也明白这个道理。

而吕氏身边的那些嬷嬷们,自然也会知道该怎么做。吕氏现在无非就是一个太子妃的名头,没有实权的太子妃地位可就一般了。

要不然就问问此前的秦王妃‘赵敏’,堂堂秦王妃被关进冷宫,吃的只是不新鲜的水果,只能用破烂瓷器。

徐妙锦没有客气,朱允熥自然也就不需要客气了。他不会对吕氏下手,那就折腾她的儿子,理由自然也是无懈可击的。

作为朱标的子嗣,朱允熥现在没时间去祈福等等,那就让他的弟弟代劳。一个老四不够,说不定过段时间老五也可以去东陵祭奠。

也别说朱允熥这个兄长苛责,他是孝顺着呢,让弟弟们去为先父祈福、祭祀,谁敢在这些事情上说什么,那就是和天下伦理为敌。

在自家,朱允熥话也有点直,“本来以为她有些长进,到底还是一个见识短的妇人!埋怨几句,埋怨几句就能让我认她为小娘?”

徐妙锦就劝道,“殿下虽然心里有气,但是看在父王的面子上宽恕她一二吧。”

到底是朱标扶正的太子妃,所以该给点面子的时候自然也是要给一点。最重要的是现在这么个时间点,不适合搞事情。

朱允熥有些不太满意的说道,“她怕是认准了这个时候我不想惹事,这才胆子大了!这小聪明,还真是一如既往!”

徐妙锦也是这么想的,毕竟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过段时间就是朱允熥的大日子,这也就意味着起了一些小心思也正常。

既然朱允熥想要尽善尽美,吕氏觉得自己或许有机会在这个时候争取一个保证,比如说太后的身份,比如说争取给儿子们争取一点待遇。

徐妙锦就开口了,“臣妾到底是晚辈,有些事情也不好。所以想着让姑姑们入宫一趟,陪着她说说话。”

朱允熥立刻笑了起来,“这安排也好,虽然她是嫂子,也该敬着她一些。大姑倒还好说,小姑那边也就有些难说了。”

要说摇人这件事情,朱允熥还真没什么可担心的,他身后的各种帮手实在是太多了,完全可以轻松的应对一些小小的场面,根本不需要过多担心。

要说现在大明的这些公主们,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这两位自然也就是他最大的帮手之一,可以轻松的压制住一大群宗室女眷等等。

徐妙锦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小姑一向脾气急、性子直,臣妾想着如果小姑过来了,我还是得过去陪着说说话。”

“她们妯娌之间说话,你一个小辈过去掺和什么?”朱允熥直接反驳,“到时候你就带着表妹在宫里转转,去逗一逗文垚。”

幽宫那边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形,根本就不需要徐妙锦出面了,还是果断的隐身就好。

其实相信以徐妙锦今天的这些处置,吕氏肯定是早就后悔了,小聪明不奏效立刻就遭到了反制,估计肠子都要悔青。

本来待遇就是比较一般,只是保持着面皮上还有点和谐罢了。现在这么闹一出,待遇肯定进一步下降,在宫里的处境自然也更加为难。

如果明天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入宫了,以前她们可能还敬着吕氏,但是现在就完全没有什么理由去敬着了。

到时候就是朱家的女儿去指责嫁进来的外人了,说不定就是要让吕氏好好的修一修妇德,让她少说话、少做事,为她的儿子们积点德。

朱允熥表现的心安理得,一点都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对,不觉得这样就是在欺负一个守寡的妇女。

这时候就不要有太多的仁义道德了,当初吕氏和朱允炆败了,所以他们现在是这样的一个处境和下场,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当初败的是朱允熥,那么毫无疑问的事情就是他就算是侥幸保住了性命,也会身不由己根本没有任何的自由和权力。

如果说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都不为过,这也就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游戏,输了也就要认命。

虽然稍微的有点小小的意外,但是对于朱允熥来说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他也不认为现在发生的这么点事情会改变什么。

不是他过于乐观,而是以如今吕氏和朱允炆的处境,他们真的不可能带来任何的麻烦。最多是稍微的恶心一下人,也仅仅只是这样罢了。

如果他们选择恶心人也没关系,或许当时的朱允熥稍微的退让一下,看似是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毕竟还是稍微的顾及颜面。

只是在那些小聪明之后,就要做好接受报复的准备了,到时候就不只是恶心人那么简单的一回事了。

没什么可担心的,这就是朱允熥的态度,该怎么样继续怎么样,现在的他非常宽心,心里也可以说是有着十足的底气。

早早的开始休息,他的工作和生活不会因为现在的这点小意外而有什么太多的改变,该怎么样自然就是继续怎么样,也没必要改变什么。

新的一天自然是以早早起床为开始,洗漱一番后的朱允熥不慌不忙的吃点东西,这才出发朝着奉天门走去。

越是做大事的时候越是要沉住气,朱允熥还是像以往一样在奉天殿外等候。看似是脱裤子放屁的行为,可是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毕竟现在还没有正式登基呢,哪能是直接先进奉天殿等着百官呢。现在他还只是太孙储君而已,这也是臣子。

看到常升,朱允熥说道,“稍微注意点,我总不好每次都压着御史的弹劾!”

常升立刻收敛笑容,实在是那些御史实在是太可恶了。不和人说话倒也罢了,站的不直、在队列当中咳嗽乃至放屁,纠察御史都要记下来。

只能说上朝的规矩实在是太多了一些,可是这些朝廷定下来的规矩,就算是心里头吐槽,该遵守的时候还是需要遵守。

常升压低声音,小声说道,“殿下,这几天不少人家都在准备着了,臣等是不是也要准备准备?”

朱允熥没好气说道,“你要开始准备了,应天府上下岂不是都要准备?暂且歇着,等到应天府的人都忙起来,府上也不要有任何动静。”

准备,自然也就是为朱允熥登基做准备,到时候少不了要张灯结彩的,到时候应天府上下少不了要好好的打扮一番。

其他人可以准备,开平王府现在就不用准备,低调才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