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三十六章 经贸、军事

书名: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朱允熥是一个喜欢操心的人,也可以说是掌控欲极强的人,所以他喜欢将很多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

这样做起来一些事情的时候也就有了条理,就算是事情多一点也没什么关系,可以及时的处理好。

就算是有一些突发情况或者变故,就算是需要一些小小的调整,那也不用担心太多,不会千头万绪的一时间根本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虽然这样可能是有点累,操心的事情也会比较多,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么做也没什么坏处,他习惯了这样的风格。

徐妙锦实际上也差不多,她聪慧、悟性高,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老朱或者朱允熥说的太直白,她就可以闻弦歌而知雅意,可以未雨绸缪的安排好事情。

这样就非常好了,里里外外的事情都给安排好,自然也就意味着有了条理。

虽然好日子越来越临近,但是朱允熥没有因此过于亢奋,还是有条不紊的在安排着工作上的一些事情,政事不能耽搁了。

常升乐乐和和的来到了文华殿,“殿下,太仓港那边传来了奏报,请求调些大船过去。”

朱允熥笑着接过奏报,仔细看了看,“这些人倒是胃口越来越大了,现在就盯着福船了,人也要的越来越多了。”

常升完全能够理解朱允熥的这些抱怨,实在是太仓港那边的人胃口确实大了点,现在船队的规模是在不断扩大的。

这不只是说增加几条大船而已,还需要增加不少的水手、将士等等,需要携带的淡水、食物或者货物等等,也都需要跟着增加。

朱允熥看着奏报说道,“打回去,这些人到底是出去做生意的,这还是出去打仗的?三万人,这些人倒是好本事,一口气要六七个卫所的兵马!”

“殿下,三万人真不多!”常升就说道,“都说外头的海盗多着呢,有船千条、人数数万,这得多少人马啊!”

朱允熥看向常升,反问道,“你真觉得那些人有千条船?有数万精兵强将?”

常升顿时也有些尴尬了,他知道上回出海的那些人奏报的一些事情言之有物,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一定的夸张。

盘踞在南洋的大海盗陈祖义是朝中不少人也有所耳闻的,不过那也就是有船只百条、人数近万,这看起来确实是非常夸张的数字,几乎是海盗王了。

他也确实有这样的本事,在东南亚一代横行霸道的,不少东南亚的小国甚至都不敢招惹这位海盗,还要向他上贡避免被劫掠。

但是在大明的眼里,陈祖义的实力是有水分的。大船小船、好船破船,那都是船,这就凑出来百条船了。附庸在他身边的都算海贼,那就是一万人。

这些实际上和乱世时号称的兵马数万一样,裹挟着不少老弱病残的,核心的人数要减去一大半都不止。

常升的能力虽然一般,可是这些道理也都是心里有数,自然也知道一些实际情况。

不过常升还是说道,“殿下,臣以为将士少了还是不妥,沿途不知道要历经多少小国,说不定就有了冲突。要是没有精兵强将,那些蛮夷必然作乱!”

朱允熥知道常升的意思,也不反对,“确实是这个理,要是没有足够的兵马,不要说沿途小国了,说不定那些海盗就敢滋扰。”

这个事情朱允熥知道,常升也知道,毕竟陈祖义这家伙甚至劫掠过给大明进贡的藩国船队,也劫掠过大明的商船。

无非是仗着自己纵横南洋,以为自己躲在犄角旮旯的地方就可以避风头,大明的军队根本就找不到他,征剿自然也就变得无从谈起了。

除了陈祖义这个大海盗,东南亚一代的一些小国,也确实是需要稍微留意一点。

明军可能就觉得这是一些贼寇罢了,但是说不定就是东南亚的某个小国的精锐,说不定那些小国的国主也想要劫掠富庶的大明使团。

历史上郑和下西游的时候就曾被误会卷入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战争,他也曾经指挥军队直接破了小国王城、生擒国王。

所谓下西游进行一些商贸,肯定是需要有着一定的武力保护,要不然想要和平的进行一些贸易都是奢侈的,窥觊大明宝物的人可不少。

常升就继续说道,“殿下,臣还是觉得人数太少了肯定不行,锦衣卫那边说外头还有数万兵马的强国。”

东南亚也不全都是小国,凑出来四五万大军的也不是没有,比如说锡兰山国、爪哇、暹罗等等。

那些国家暂时不被大明看做威胁,一是离的比较远,二是那些国家的整体战斗力不如大明,武器装备等等也比不上大明,但是绝对代表他们就是菜鸡。

常升补充着说道,“殿下,此前那次出海就挺好,不服王化的就该让这些人涨涨教训。”

“那我们成了什么?海盗吗?”朱允熥忍不住训斥说道,“出海一次,就灭掉几个小国,然后纵兵劫掠,我大明成了什么?”

被朱允熥一训斥,常升也就无话可说了,他也就是心直口快,知道自己先前的那些提议多少是有着一些荒唐,是不太可能被认可。

不要说朱允熥不认可了,船队真的要是一如既往,到时候朝野上下都要议论纷纷了,到时候不少文官估计都要闹翻天,对大明绝对没有什么好处。

现在确实会有些读书人喜欢说教化不臣,想要以圣人之道感化一些蛮夷等等,这些人当中也有不少人是反对主动对外作战的。

大明的军队要是一次次的出海去灭一些小国,就算是可以夺取一些金银珠宝,那也失了人心。

最重要的是对军队的军纪将会有致命的影响,看似军队在外作战的时候可以对军纪稍微松一松,尤其是在异国他乡的时候,军纪可以更松一点。

但是这绝对不是纵兵劫掠的理由,毕竟这些将士到底是要回大明的,心野了的话,这些人说不定就成了兵痞,有了钱这就更加无所畏惧了。

“记好了,船队出海不只是为了海贸,也是宣扬国威、和海外诸国多有往来。”朱允熥语重心长说道,“别因为那些都是小国就小看了,这不好!”

这些也是朱允熥的心里话,船队出海遇到了一些想法多的,那自然就不用客气,该打的时候肯定是要狠狠的打。

但是这一切也都是以为商贸保驾护航,以及让大明和更多的海外国家有外交为前提的基础下进行,这不只是单纯的贸易,这也是政治。

如果按照常升等人的习惯来,好好的经贸、外交,这就要变成彻彻底底的军事行动了,那可就不太好了。

常升稍微有些尴尬,不过也老老实实的点头,他其实也明白这些道理,只是不愿意往深处想。

作为勋贵、作为武将,觉得大明兵强马壮的,那就直接派兵去夺好了,这是一本万利的事情,省去了很多的麻烦,根本不用费尽心思。

而且到时候将士们立功受赏,看起来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事情了,这绝对符合一些勋贵们的利益,他们会从‘海贸’当中得到最多的好处。

朱允熥看向道衍说道,“这事情得去和陈迪说一声,礼部、鸿胪寺也是要多派使节。敷宣教化、扶助弱小,我大明周边得安宁才好。”

道衍明白朱允熥的意思,立刻说道,“殿下,臣以为此次出海,也可令诸国遣使入朝。”

万国来朝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就是最大的盛事之一了,现在的大明看起来也有必要和更多的海外国家有些外交关系。

朱允熥也不反对,说道,“这些事情确实要安排一下,你去和陈迪等人商议一番,得在船队出海前商定完毕。”

朱允熥的话自然也就是金科玉律了,道衍等人肯定需要执行好这些事情。这也不勉强,这也是符合大明一些文官集团们利益的事情。

宣扬教化、让更多的国家遣使入朝,这对于读书人来说就是孜孜不倦的追求之一,这也符合圣贤之道。

很明显,海贸这件事情不只是单纯的海贸而已,这不只是单纯的经贸往来,这里头还有各种各样的利益、追求,也牵扯很多的利益群体。

朱允熥看向常升问道,“此前不少江南士绅想要出海,想要控制市舶司,事情现在办的怎么样了?”

常升就自信无比的说道,“殿下放心就是,前些时候露头的那些人都给收拾了。好好的士绅造福乡梓就是,哪能和朝廷去争!”

听着常升这得意洋洋的话,朱允熥只能是深呼吸,好好的一些事情从常升的嘴里冒出来,那就显得稍微有些难听了。

这明明就是国策之类的事情,常升说出来的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与民争利’,就是朝廷根本就不在意一些士绅的死活、想要吃独食。

不过朱允熥也懒得计较,“这就好,不该他们惦记的,那就别惦记,他们也是有些好处可拿。”

旁边的道衍和夏原吉都没有说什么,他们都知道海贸的最大好处是属于朝廷的,也不认为这类做法有什么不对。

至于说现在不让士绅过多的参与也正常,肯定是需要先让朝廷富起来再说,这些士绅们要是一窝蜂的跑去海贸,朝廷的利益就受到影响了。

以后可能会逐步的放开一些政策,可能会慢慢的让一些士绅加入其中,但是现阶段就该是朝廷主导海贸,这件事情也算得上没有更多商量的余地。

兴冲冲而来的常升有些郁闷的离开了文华殿,他确实是稍微的有着一些失望。

海贸的事情之所以让他这么在乎,不只是因为关系着朝廷的好处,也关系着勋贵的利益,更何况现在常森就坐镇太仓港呢。

水师那边立的功劳越多,为朝廷带来的好处越多,常森以后的发展就越好,说不定也能因此有机会得一个爵位。

哪怕常森是朱允熥的三舅,可是在没有军功的情况下,自然是不会封侯的,朝廷现在不会轻易赏赐爵位,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目前的情况是朝廷逮着机会就削除爵位,而不是说因为一些关系给赏赐和世袭罔替的爵位等等,没有那么好的事情。

看到常升离开,朱允熥笑着说道,“我这个二舅心思太直白了,怕是不少勋贵也都有着这些心思。”

道衍笑着回话,“殿下,不少勋贵人家的都让府中有些本事的子弟去水师,就是认准了现在陆上没有战事,就扎堆去水师了。”

千万别说勋贵都是武人、没有心思,这些人实际上也都聪明着呢,一个个的也都是看准了风向就敢下注,赌赢了自然也就是赚的盆满钵满了。

至于其中的一些风险等等大家也都心里清楚,可是想想自家的爵位是怎么来的,那还不都是老一辈拎着刀子砍出来的么,没有风险哪来如今的荣华富贵!

这个道理不只是勋贵们清楚,不少文官们也都是心里有数,只是他们可能没有这些魄力,或者是没有这样的一些机会。

对于勋贵们的那些小心思,朱允熥自然也心里清楚,不过他也没必要在意这样的事情。

勋贵们有小心思不假,但是这不是坏事。如果勋贵们全都躺平了、没有半点进取心,那才是需要开始担心的一些事情。

夏原吉也补充说道,“殿下,这一次水师若是出海,随行将士肯定不能少,这一次货物不少。”

这一点朱允熥也心里有数,“我明白,算上水手、将士,怎么着也有三万人,还不算随行的官员、船工,开国公他们就是胃口太大。”

船工是船工,水手则不一定就是单纯的水手,至于将士则是单纯的将士了。

真的要是打仗的话,水手再加上船工就足够了,更何况明军还有军械上的优势,不一定是刀剑等等,而是火器。

不管是火铳、火炮等等,对于东南亚那边的一些小国来说,那都是压倒性的优势。

所以朱允熥真的不需要担心船队的人手不足、战力不够,他派人是去开始经贸,而不是一路横推不断的灭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