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四十四章 安排妥当

书名: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朱允熥确实有着一些想要派人巡视地方的心思,仔细的考察各地州府的一些情况,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现在中央对地方的一些掌控还是非常有力度,各种机关衙门对于地方也都是有着管辖等等,收集的各种情报也确实有利于皇帝对于境内的了解。

不过不管是老朱还是朱允熥,有些时候就是多疑,不太愿意相信手里头的一些情报,不相信一些官员们的各种奏表。

眼见为实,自己亲眼看到的一些东西,那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哪怕这一次依然是不能自己亲自去看看,但是派遣的官员就是眼睛和耳朵。

进行一次相对大规模的摸底和调查,这也是新君即位了该做的事情,这样才好安排后续的一系列事情。

又是忙碌的一天,朱允熥还是在忙着朝廷的一些事情,看似是根本就没有什么时间去关心他的生辰宴筹办的情况了。

回到了东宫,朱允熥就问道,“妙锦,宫里头现在准备的如何了?”

徐妙锦立刻笑着回答说道,“殿下放心就是,臣妾特意去看了。酒水等物也都准备好了,乐工等也演练好了,宫里上下算是准备充足了。”

听到徐妙锦这么说,朱允熥自然也开心。不管是他的生辰还是接下来的大典,到时候都会是一场盛事,该庆贺的时候就需要庆贺。

到时候大型的宴席也是少不了的,所以基础的酒水、食物等等,也都是要准备的充分才好,这些也是最为基本的一些要求了。

朱允熥就笑着说道,“我现在是不好多去看,生辰之后就要亲自去看看了。这些事情你多盯着些,万万不能有疏漏。”

“殿下放心就是,臣妾每天都要盯着这些事情。”徐妙锦很有自信的说道,“就是不能每天都亲自去看,也会派人时刻盯着、奏报。”

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就算是徐妙锦也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亲自盯着,但是她会安排人盯着、督促,偶尔是会去抽查一些事情。

这些其实和朱允熥一个样,说到底就是不可能是所有的事情都事必躬亲,安排好这些事情也就行了。真的要是亲力亲为,显然也分身乏术。

“我也是这么想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朱允熥就颇为感慨的说道,“现如今再看看,事情多到无暇他顾啊!”

朱允熥有这样的感触,徐妙锦也非常有感触,事情本来就多,再加上也确实很在意一些事情,那也就只好是自己累一些了。

徐妙锦就开口说道,“今天召女尼入宫了,已经送过去了。她那边倒是欢喜,说是没少讨论经义。”

“那就给老四接回来,总是在东陵也不叫个事情。”朱允熥就笑着开口,“她既然能够明白这些,我们也心里头安稳。总不能我是坏大哥,你是坏大嫂!”

对于朱允熥偶尔的一些轻浮,徐妙锦也都麻木了,根本就不会在意这些玩笑。甚至有些时候,也会跟着一起开开玩笑。

吕氏现在算是更加认清楚现实了,她大概也意识到自己一旦有什么牢骚传出,首先倒楣的就是她的儿子们,那自然也就是非常的谨慎、小心了。

就比如说前段时间以为有机会可以抱怨一下,结果朱允炆被骂了一顿立刻赶回了杭州。朱允熞就立刻被安排去东陵祭祀了,朱允熙也被带去大本堂读书。

这可给吕氏吓的不轻,她以为自己可以在这个时候抱怨一下、提升一些存在感,可是她的儿子们立刻就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甚至吕氏身边的人也立刻被换了一批,变成了看似更加守礼、懂规矩的太监侍女,不过一个个的也都是更为效忠太孙和太孙妃。

“臣妾也想过了,太子妃殿下过两天也该上表请旨去祈福了。”徐妙锦看着朱允熥说道,“只是这个时候去上表,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

朱允熥就开口了,“什么不合适?儿子的生辰,也是老娘的受难日。我娘就是为了我才没的,我的生辰就该想着我娘。”

其实很多人都对朱允熥的生辰讳莫如深,原因就是这件事情是太孙的心结,很多人都不敢在这件事情上多做什么。

真的要是欢天喜地的去庆祝,说不定就会让孝顺的太孙大怒。毕竟大家也都知道常太子妃当初难产,生下朱允熥不到一个月就薨了。

以前的事情不知道,反正就是朱允熥被册立为皇太孙的这么些年来,也从未对生辰之事好好庆贺,这就是非常敏感的事情了,底下人都聪明着呢。

朱允熥就继续说道,“我娘生了我,吕氏养了我,都是有恩。我娘待吕氏好,看着我出息,她也该去想想我娘的好处了!”

徐妙锦也心领神会的说道,“殿下说的极是,也确实是该告慰母妃。这些事情除了我等,也就是她最为合适了。”

吕氏蒙受常太子妃的恩德才能够在宫里立足,这个恩情不能忘。吕氏不能忘,天下人也不能不知道,该认真宣传的时候自然也就需要认真宣传。

这件事情朱允熥做起来心安理得,徐妙锦帮忙操办这些事情也都是问心无愧,他们可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本来就发生过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是意味着很多的事情可以安排的更加井然有序,有些事情大张旗鼓也都是顺理成章了。

“上表的事情看着安排,祖父肯定是会恩准。”朱允熥不无吐槽的说道,“现在为我爹、我娘祈福,祖父是最开心的,还能认她是儿媳。”

徐妙锦不好接话,虽然很多大家族也都是有着一些事情一言难尽,不过看似‘和谐’的皇家,实际上也有不少事情比较乱。

都说皇帝只喜欢先太子,这也是事实。可是要说皇家的家事真的那么简单,当初就不会是朱允熥和朱允炆在争了。

朱允熥就继续说道,“我今天也是和祖父聊过,大典之后你先在坤宁宫住几天,然后就搬去乾清宫。两口子住两个院子,也不叫个事。”

徐妙锦心里一喜,赶紧就说道,“臣妾谨遵殿下安排就是。”    从内心来说,徐妙锦也觉得她是嫁对了人。毕竟大家族也能够看到不少的事情,三妻四妾对于达官显贵乃至富豪乡绅都非常的常见。

有些女子嫁出去了,看似是门当户对,可是两口子‘相敬如宾’,根本就谈不上恩爱,这样的情况下也就只能是认命了。

可是她就是嫁的很好,虽然太孙也不算是完美的,可是比起有些人就好了很多。有侍妾什么的不要紧,现在的显贵哪个是真的只有一个正妻?

“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住一起好一些,要不然回头说个话的人都没有。”朱允熥就笑着开口,“到时候离得近了,你也常去带带文垚。”

徐妙锦就笑着开口,“这事臣妾有数,不要说大典之后了,就是如今臣妾也常去给皇祖父问安,带带文垚。”

这也是实话,虽然东宫离西宫那边比较远,可是徐妙锦该去问安的时候还是去问安,该去看孩子的时候也是会去看孩子,一点都不会觉得累。

这些都是她该做的事情,皇太孙妃可不是只会想着享受,或者是惦记着一些不存在的宫斗。

在洪武朝不存在宫斗,哪怕马皇后不在了,老朱的那些妃嫔们也都心里有数,皇后的位置空在那里,没有人敢去惦记。

先有李淑妃、后有郭宁妃,她们代为管理宫中的事情,其他人就不要多想。成为不了皇帝信任的人,就开枝散叶、在宫里享享福就行,恪守本分最重要。

到了皇太孙这里的情形也是差不多,太孙真正在意的人是太孙妃,两个人恩爱着呢,其他人看似没有任何的机会。

所以也千万不要去想一些不太可能的事情了,能够为太孙殿下子嗣,以后也就算是在宫中站稳脚跟了,后半生也有了指望、可以为母族带来富贵。

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够安身立命,想法太多了不是好事。在后宫想要上进,那就是取祸之道,那显然也就不是什么好事情了。

朱允熥和徐妙锦聊了一些事情,也就洗洗睡了,明天还有不少的事情要忙,接下来的几天肯定会越来越忙,这都是根本不需要去怀疑的事情。

也根本就不只是朱允熥在忙,文武百官们这个时候也都是越来越忙,一个个的也都是有着各自的一些任务,一点都不敢耽搁。

新的一天早朝刚开始,练子宁就奏请太孙令都察院派遣官员巡视诸州府县,要仔细的去调查一下养济院以及吏治等问题。

茹瑺、陈迪等人立刻就附议了,一个个的也都是认为应天府的养济院出了问题,管中窥豹的话,其他地方的养济院说不定也出了一些问题。

既然是关系到民生、惠政的事情,那自然也就不要耽搁了,立刻就安排人去调查一番才好,这样大家心里都踏实。

朱允熥和这些官员一唱一和的,本来就是商议好的事情了,只不过现在是摆在朝堂上来讨论,看看其他的一些官员会不会反对,或者是有没有补充。

虽然有人觉得这个时间点来做这些事情不太好,但是陈迪、练子宁等人的观点也没什么槽点,说到底就是时间不等人。

朱允熥表示会奏请皇帝定夺,但是大家也都知道这件事情会安排好,不出意外的话明天就能够有着正式的旨意传达了,有些官员该准备离京办差了。

与此同时朱允熥也表示颇为想念当初在大本堂读书的几个兄弟,有意令诸藩王世子入京。

这一下就让不少大臣开始议论纷纷了,新皇登基是坚决不能允许藩王回京的。现在要是让诸王世子来京,看似是没什么问题,可是这也就是擦边球。

有人支持,觉得这是兄友弟恭、是皇室的温情。但是也有人反对,担心以后会出现一些变故,担心太孙开了头之后后世帝王会灵活做事。

这件事情显然还是会继续讨论,看似是不太可能一下子就有了彻底的答案,大家还都是要继续争论一番的。

这个事情朱允熥也不急,这不是派遣官员立刻下到地方去巡查。最早也是要等到他登基之后一两个月再有定论,所以根本就不需要着急。

回到了文华殿,朱允熥召见常升,“二舅,我生辰的事情你也知道,务必不要劳烦外祖母。”

常升有些为难的说道,“殿下,母亲已经念叨这些事情许久了。她本就是命妇之首,这时候要是不来称贺实在说不过去。”

“都什么时候了,还能劳烦外祖母?”朱允熥不高兴的说道,“算了,一会儿我去请旨,让祖父亲自下一道旨意,这样外祖母也好歇歇。”

常蓝氏的身体不好、大家都怕她撑不住,可是有些时候礼法就是如此。人没死、没有病的起不来床,爬也要爬到宫里来,这就是臣子的本分。

现实情况就是如此,这不是朱允熥有没有人性的问题,而是在如今这个年代,确实算得上是礼法大如天,是根本没有任何好商量的余地。

常升这时候也颇为感激的说道,“殿下,臣现在也算是想明白了,老娘开心最好。咱想着尽孝,她老人家不一定喜欢。”

朱允熥颇为赞赏的看着常升说道,“我也是这般想的,有些事情就让老人开心就是。只是老人开心归开心,咱们这些当儿孙的也不能不考虑些事情。”

就比如说常蓝氏,如果真的要是让她开心,她会欢欢喜喜的来为朱允熥过生日等等,会帮忙筹办大典,那都是她最开心不过的事情了。

可是这样的一些事情,哪一桩是她真正能做的来的事情?

常升一时间也无言以对,他自然也明白这些道理。

朱允熥说道,“安排一下,我生辰前去一趟家里,到时候把文垚也带过去。”

常升感动的都要流泪了,太孙亲自过去不算多么让人意外。但是能将皇重孙带过去,那可不就是为了让老太太没有遗憾么!(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