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四十六章 多做事

书名: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朱允熥带着老婆孩子去了趟开平王府,常蓝氏是开心的,朱文垚也是开心的。

一个是看到了外孙,看到了外重孙,一个则是因为看到了新的玩伴。

常蓝氏十分虚弱,关心的问道,“殿下,老身僭越了。真要是到了那时候,老身的身后事该如何安排?”

朱允熥自然就说道,“自然是和外祖父在一块了,以开平王妃之礼办。到那时,我多半是带着妙锦过来一趟。”

常蓝氏就安心了,至于说朱允熥过来也没什么问题。前些年皇帝还偶尔去祭奠大臣呢,常蓝氏得到这样的待遇自然也没什么问题。

常蓝氏小声问道,“老身怕是熬不住,殿下登基之后的年号是如何定的?”

“祖父有意定为承康。”朱允熥笑着说道,“我父王为孝康皇帝,我自然是承孝康皇帝之大统。我娘为孝康皇后,我大哥只能是虞怀王了。”

常蓝氏对此也没有任何的意见,朱雄英当年只是皇长孙,理论上是郡王级别。但是当年的朱雄英薨,是按照亲王级别入葬。

而朱标、常太子妃被追封为帝后,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任何人对此都不会觉得有什么好意外的。

常蓝氏有些担心的说道,“殿下,老身别的倒也没什么好担忧的。只是常升本事不够,万万不能让他做大事。”

为人父母的自然是希望看到孩子有出息,可是有些时候也需要看清楚现实。常蓝氏就非常清楚常升的本事一般,甚至可以说相当一般。

考虑到开平王妃家大业大,以及身份特殊,真的要是给常升安排一些特别重要的任务,那似乎也是说的过去。

只是他的本事有些不够瞧,重用他的话,那自然也就是在害他。毕竟办砸了一些差事的话是要承担责任,就算是身份特殊也不行。

朱允熥对此心里有数,连忙说道,“外祖母放心就是,真有军国大事,肯定还是凉国公去做。二舅、三舅本事如何,我也心里有数,自然不会乱来。”

任人唯亲之类的事情没必要反对,只是也需要量力而行,真的赶鸭子上架的话显然就不太好了。

常蓝氏没有不高兴,欣慰的说道,“做些力气活,那是他们该做的。大事朝中有不少有本事的人,他们来做就是。”

旁边站着的常升没有一点不高兴,自己的本事如何,他自然也心里清楚。真的要是让他去带兵打仗肯定不行,他自认为没有那些本事。

可是如果让他镇守应天府、必要的时候出去巡视各地卫所,那都没有问题。只要不做一些可能犯大错的事情就行,没多少技术含量的事情可以做。

开平王府家大业大,现在也地位特殊,常升也不追求有多少功绩,保住家业对于他来说就足够了。

徐妙锦一左一右抱着两个孩子,“外祖母,继祖过两年送去宫里伴读。文垚到时候还是要跟着皇祖父,上午读书、下午玩闹。”

朱允熥也笑着说道,“我也是这般想的,定下来的也就是几个亲近人家的子弟。宗室里头一个不要,我总得想着文垚以后的事情。”

常蓝氏关心的问道,“殿下,老身也知道继祖。看着是伶俐的孩子,只是有些犟、脾气也不太好,也是老身给惯的。”

“继祖也好、徐钦也罢,我想着的都是品行最重要。”朱允熥笑着说道,“读书不一定要读的多少,懂道理就行。在大本堂读书,我也能时常去看看。”

这待遇几乎是没谁了,虽然现在朝廷还是有着不少的勋贵或者外戚,但是能够有常继祖、徐钦这般待遇的,可以说寥寥无几了。

只是大家对此也都没有什么意见,甚至可以说都认为这一切是理所应当的。

朱允熥就继续说道,“这几个孩子我得盯着,以后也是文垚的左膀右臂。除了品行,孩子们一道长大、关系也就和睦。”

常蓝氏立刻笑着说道,“这是最好了,也是继祖的福气。以后开平王府的家业也都是他的,常升不争气,继祖就不能没出息了。”

其实常继祖、徐钦如果真的平庸一点也都没什么问题,只是不好过于骄纵等等,所以该培养的时候自然也就需要好好的培养了。

朱文垚扭头看着常蓝氏,奶声奶气,“祖祖。”

常蓝氏笑的无比开心,连忙尝试坐起来,“小殿下,可安好?”

朱文垚这一下就不给面子了,要不是爹娘说了很多次,他肯定不会叫人,主要是根本就不认识。

但是常蓝氏不以为意,只是笑着说道,“老身这也是无憾了,就想着多撑一段时间,总不能误了殿下的大事。”

这是常蓝氏的心里话,她现在只是想要撑到亲眼看到朱允熥坐上龙椅、穿上龙袍。她想着怎么也要撑到承康元年的到来,而不是在洪武三十年就走。

毕竟她是朱允熥的外祖母,真的要是这个时候离开了,那么刚刚登基的朱允熥也就更忙了。

朱允熥心里不是滋味,笑着说道,“那外祖母就好好休养,看着我治理好江山社稷,看着继祖长大,这才是最好!”

“老身不愿多撑着。”常蓝氏倒是看得开,说道,“老身现在就想早些去见着你外祖父,就想和你娘说说话。我就一个闺女,这都走了二十年了。”

朱允熥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虽然现在有了常继祖,确实给了常蓝氏更多的期待。但是内心当中还是有着很大的遗憾,毕竟亲生女儿走的太早。

常蓝氏继续笑着说道,“常茂也不争气,走的也早。他那性子也靠不住,到了那头见了老常,说不定就是瞎说话。”

蓝玉就连忙劝道,“姐,常茂不至于如此。姐夫那么利害的人物,还能让常茂受欺负了?”

到底是蓝玉了解常蓝氏,毕竟常茂是常蓝氏亲自养大的。哪怕儿子不争气,那也是儿子,只可惜早年被发配死在了外头,也没能留个子嗣。    要是他能多活一段时间,撑到朱允熥被册立为皇太孙,说不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可是没有如果,他没能等到那一天。

在开平王府探望了一番,朱允熥和徐妙锦心里都不是滋味。先前来探望的时候就有了一些不太好的预感,而现在这种预感也是更加的强烈了。

“外祖母没了心气,这才是最头疼的。”朱允熥叹气说道,“前些年父王刚走的时候,祖父也是如此,这两三年才稍微好点。”

徐妙锦就连忙说道,“皇祖父现在心绪倒是平和了不少,文垚在跟前闹着,皇祖父也开心。”

那可不,朱标刚走的那一两年,老朱可以说是肉眼可见的迅速衰老。有些时候话里话外的意思,也都是活着没什么意思,想老婆孩子了。

这两年老朱倒是没怎么提起来这些事情了,大概率是觉得朱允熥这个孙子还不错,心里放不下,小重孙更是放不下的牵挂。

两个人小声的聊着天,而朱文垚已经在呼呼大睡了。小孩子就是这点好,玩累了就直接开始睡。

小心翼翼的将朱文垚送回西宫,朱允熥说道,“祖父,我这儿子有些胖了,该控制一下了。在开平王府那边的时候,这孩子见了什么都要吃。”

老朱不高兴的说道,“胖?哪里胖了?文垚胃口好是好事,现在看着多好玩,哪个见着不说文垚有福相?”

不怪老朱这么说,就算是几百年后,人类幼崽胖嘟嘟的都会被人夸可爱。只要不是胖的出奇,大家基本上都是比较宽容。

朱文垚不算是特别胖,只是老朱这一家子本身就是比较粗壮的体格。现在小家伙又是白嫩嫩的,老朱看着都是眼睛都挪不开,也是外人眼里的福娃娃。

朱允熥一时间无言以对,随即说道,“今天和我外祖母聊了一下,我看那边府里多半也是准备了一些。”

老朱对此早就看来了,说道,“这事情就那么回事,准备一下也好。咱要是真的到了那节骨眼,你也莫要伤怀,人哪有不死的。”

“不说这些了,我过两天就是生辰。”朱允熥就笑着说道,“我想着就是让姑姑、姐姐们过来,咱一家人吃个饭、说说话就行了。”

老朱也知道朱允熥的性格,知道他不喜欢过生日,“行,今年就这样了。明年就不该如此了,以后你生辰就是大事,该操办就操办。”

朱允熥可不这么认为,“真到了那时候,宫内供奉、百官贺拜一下就好,整数的过个生还说的过去,年年大操大办可不行。”

“你登基了,你几个叔叔看看也让他们就藩,你弟弟们该就藩的也就藩。”老朱提醒说道,“辽王他们几个的王府,也快些给修好才行。”

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栋、伊王朱,这都是还没有就藩的皇子。

辽王朱植、岷王朱楩、庆王朱栴,要么是因为封地太偏僻、要么是周围有些隐患,所以王府还没有修建。

朱允熥就笑着说道,“我到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让诸王就藩,叔叔们都该去就藩了。我也不打仗,王府也都该建起来了,要不然也不像话。”

朱允熥的话让老朱非常满意,朱允熥也继续说道,“我想着让七叔去贵州,赞仪眼看着十八了,让他先成婚,然后回桂林。”

老朱连忙说道,“这么安排好,就该如此。你七叔不能回青州,这些个宗室里头你得抓着一两个教训一番立立规矩。赞仪这孩子,也是该回去了。”

朱允熥当皇帝了,其他的一些宗室子弟肯定也是可以得到一些好处。

不能是所有的好处都是他一个人全都占了,要不然也确实有些说不过去,在普通人家还讲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呢。

在皇家自然也是如此,朱允熥这个皇太孙登基成为了皇帝,他的叔叔们、兄弟们,自然也是该得到属于自己的地位和好处,这也是一种利益的分配。

“我想着让他们先去宿州,肯定是要去徐王苗祭拜一下。”朱允熥继续开口说道,“反正离的也不远,到时候就分道各自去封地。”

所谓徐王庙,就是祭祀马太公的。

老朱仔细想了想,说道,“当年让你爹为孙贵妃服齐衰杖期,你爹死活不答应。你那些叔叔们当着咱的面认你祖母,私下里不见得认。”

当年孙贵妃去世,又没有儿子,老朱就让朱标去服齐衰杖期。结果朱标直接说孙贵妃不是他娘,气的老朱拔出宝剑追着不孝子就要砍。

“那由不得叔叔们怎么想了,我祖母就是他们的嫡母。”朱允熥说道,“平时回老家祭祀是应该,现在就藩了,也该去宿州。”

老朱嘿嘿一笑,得意说道,“这事情你看着安排,你是皇帝。咱的儿子是你的叔叔,以后也是你的臣子,看你能不能收拾的了他们!”

“我回头先收拾五叔!”朱允熥笑着开玩笑,“我自诩和五叔关系最好,他这都多久不来封书信了?倒是有燉不错,还知道和我写写信、说说话。”

老朱深以为然的点头,“老五是有些不像话了,是该收拾。你三叔如何安排?”

“三叔?”朱允熥笑着说道,“三叔和四叔打擂台,一个在西北,一个在北平,边关筑城、划分牧场,三叔和四叔去办。二叔就去打圆场,我都想好了!”

老朱顿时乐了起来,“到那时你有的头疼,你二叔肯定是当你三叔面说你四叔厉害,在你四叔跟前添油加醋说你三叔能耐大。”

“这就最好不过了,三叔和四叔拼着做事。”朱允熥坏笑说道,“到时候他们做的事情肯定厉害,二叔也能镇得住三叔和四叔。”

看到朱允熥说的很坦然,老朱就提醒,“事情办完了,你三叔和四叔手里的权柄就收回来。到时候让他们和其他藩王一样,享享富贵安逸。”

朱允熥点头,“只是现在不行,现在三叔、四叔还要做事,大明江山稳固了,他们才能享福。有本事,那就多做事!”(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