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的篇章

书名: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当年老朱称帝的时候,是先告祀天地,在应天府南郊称帝,然后接受百官以及耆老拜贺,然后再诣太庙,告祀社稷。

最后才是具衮冕,在奉天殿升殿,百官上表贺。

但是很明显,朱允熥登基之礼肯定不能和老朱一样,老朱的称帝是大明独一份,有些地方可以借鉴,不过显然也不能全都学,要不然会有很大的隐患。

实际上从朱允熥开始,以后大明的皇帝登基,都是先升殿接受拜贺定下君臣本份。

这也就是所谓的‘灵前继位’,根本不留下任何的可以做文章的余地,更别说皇储离开皇宫这样的事情了。

本来以为自己是可以心情比较平静的,可是朱允熥还是辗转反侧有些睡不着。

坐起身的朱允熥喊了声,“穿衣。”

寝殿的门立刻被推开,张福生领着太监、侍女井然有序的入殿,服侍朱允熥穿衣、梳发等等,看起来是比较忙碌,只不过还是非常有秩序。

“殿下,时辰还早。”张福生小声劝道,“殿下要不再歇歇,奴婢到时候唤醒殿下。”

朱允熥微微摇头说道,“让人准备一下,先去华盖殿吧。”

张福生自然也没意见,主要是殿下都安排了,那自然也就是执行即可。

至于说稍微有那么点不符合礼制,实际上这件事情还真的不算什么,老朱和朱允熥制定很多的礼仪和规矩,本质上是为其他人准备。

朱允熥现在要去华盖殿,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不是多么的违反一些礼制等。

张福生再次小声说道,“殿下,此时宫中供奉等尚未到殿,奴婢这就差人去催促。”

朱允熥就摇头说道,“无需去催促他们,我也就是临时起意罢了。还是按照原本的时辰,岂能在这个时候乱了礼数。”

张福生一时间无言以对,实在是这位储君的心思有些难猜,正话反话全都是一个人说了,根本就不给其他人留下任何发挥的空间。

按理来说宫里的一些太监、女官等,现在也无需去华盖殿拜贺,这也不是大朝仪,登基大典这样的事情也用不着宫中供奉等去拜贺。

但是既然朱允熥都去了,这些宫里的人自然也都是需要过去,说起来就是这些皇宫里的人都是在为他服务。

张福生拍马屁说道,“还是殿下仁慈,体恤奴婢等。”

对此朱允熥也就是笑了笑,他还真的不是多么体恤这些人,只是懒得折腾罢了,也确实没必要让太监、女官们匆匆赶过去。

洗漱好的朱允熥出发了,穿着冕服不假,但是这也就是皇储的级别,玄衣纁裳、四章纹、共九章,配九旒冕冠。

毕竟现在还是皇太孙的身份,可不能直接就穿上皇帝的十二纹章。

皇宫里灯火通明,虽然距离大典还有两个时辰左右,可是很多人早就在为此忙碌了,这就是个彻彻底底的不眠之夜。

这也不足为奇,大家也都知道这样的忙碌还需要持续下去,不会只是一天而已。

朱允熥前脚才离开东宫,有女官立刻叫醒徐妙锦,“殿下,太孙殿下已经起身、去往正殿了。”

徐妙锦立刻起身,下意识的说道,“立刻让人去告知诸位皇叔、皇姑,你亲去查看仪仗、乐工,一切准备好了即刻回来。”

虽然时间早了点,但是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对于不少人来说,他们开始行动的信号从来都不是固定的时间,而是皇太孙的动向。

徐妙锦继续安排说道,“待百官入宫之后,立刻去迎候开平王妃。请去暖阁,务必让皇姑、皇姐作陪,东宫让人过去服侍着。”

徐妙锦一边穿着衣裳,一边在继续安排,“东宫上下全都换上新衣新鞋,快点让人去准备。”

徐妙锦这边在安排着,虽然有些事情没有提前排练,不过她也确实做了足够多的准备。这个时候到底该做些什么,她自然也心里有数。

在这么重要的时刻,自然也就需要抓住一些重点了,哪些事情比较重要,没有人比她更加清楚了。起码属于她该负责的部分,绝对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

至于说为什么朱允熥提前起身等等,这些也不是那么重要,在徐妙锦看来只要她的夫君动身了,她就要立刻开始跟着忙碌起来。

不只是徐妙锦有着这样的觉悟,东宫上下也都是有着这样的觉悟,因为他们也都明白这一天代表着什么。

大家现在都亢奋着、激动着呢,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也会在今天开始变得更高。

到了华盖殿,这座应天府皇城三大殿之一的宫殿此刻也是灯火通明。

哪怕朱允熥是提前来了,可是华盖殿也有不少人,不管是侍卫、太监还是女官,这些人也都是在紧张有序的做着最后的一些安排。

朱允熥仔细的看了看四周,笑着说道,“本该是在奉天殿筹备,这边明后天才能用得上,这么早就准备好了,也太急了些吧?”

张福生连忙拍马屁说道,“殿下,奴婢觉得一点都不早。大殿那边人多,奴婢生怕这边懈怠了。”

华盖殿、谨身殿和奉天殿号称三大殿,这是皇城的主体建筑不假,但是三大殿当中,显然也是奉天殿的地位更高,真正的大事也是在那边举办。

比如说登基大典,这就是在奉天殿举办,而谨身殿也好、华盖殿也罢,只是在这里举办后续的一些典礼,规格自然也就是要差不少。

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是在奉天殿那边,虽然也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偷懒,不管华盖殿和谨身殿这边的人手、安排,确实不及奉天殿。

就在朱允熥四下打量的时候,忽然听到皇帝驾到的传唱声,他自然也匆匆走到门口。

老朱笑盈盈的,白发苍苍的老头还是昂首阔步、龙行虎步,“行了,就别跪着了,起来和咱说说话。”

虽然老朱的身体不错,迈过门槛对他来说没有任何难度,但是对于朱允熥的搀扶,他还是无比的受用。

如果是其他人这么做,那么老朱自然是会生气,因为那样会显得他老了,这就有些触逆鳞了,老朱可是有些不太服老的。

但是自家孙儿这么搀扶着,那可不是老,而是孙儿孝顺,这就是天底下最孝顺的孩子,是值得夸赞的天下楷模。

“祖父,文垚怎么办?”朱允熥有些担心的问道,“您老人家这个时候过来,文垚一会儿可就要闹了。”

老朱就笑着说道,“有宁妃在,一会儿文垚醒了自然有人来告知咱。今天倒是要苦了那孩子,平时哪舍得吵醒他,这是要起个大早了。”

这绝对是老朱的心里话,平时大胖重孙基本上都是一觉睡到大天亮,谁要是声音大了点吵醒了孩子,老朱几乎就是暴跳如雷的。

朱允熥就笑着开玩笑,“那也没法子,他爹这么重要的日子,一辈子也就是这么一回,得让他看看、学学。以后他也要当皇帝,提前看看才好。”

老朱认真点头,非常认可的说道,“是这么个理,咱文垚以后要当皇帝,是该好好看看、好好学学。”

至于现在的朱文垚还是一个话都说不清楚的一岁多小胖孩,根本就记不住事等等,老朱是根本不在意,他的好重孙就应该学怎么当皇帝。

大一点就教他兵法、权术等等,现在就先提前学一学怎么登基做皇帝,先在边上看着肯定能有长进,以后这都是要派上用场的。

拍了拍朱允熥的手背,老朱说道,“也算是见着了,见不着你爹当皇帝,见着你坐龙椅,咱也高兴。”

朱允熥一时间也心情复杂,有些事情他其实也都是心里非常清楚的。他能够这么顺利的继位,绝非是自己在储君这个位置做的多么优秀那么简单。

他表现的成熟、稳重,对于朝野上下的掌控力等,这确实是老朱放心退位的原因之一,这也可以说是最为决定性的因素。

但是在情感方面的因素,自然也就是老朱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他的好大儿朱标登基。

其实老朱也没有想过那些事情,在他原本的计划当中就是自己的好大儿继续做好储君,等到他闭眼的时候,自然也就是好大儿穿上龙袍的时候。

这是看起来最为常规的做法了,真要是没有看到好大儿穿上龙袍,那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一切看似也都是顺理成章。

只是朱标的忽然病逝,让老朱有些崩溃了,甚至现在还会有些害怕。他的身体很好,自家好孙儿的身体也非常好。

不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果身体不好也就罢了,到时候孙儿就可以顺利的继位了。可是现在身体非常好,孙儿就只能等着了。

所以看着孙儿穿上龙袍,对于老朱来说就变得非常有意义了,这不只是弥补心中的遗憾,也是为了避免出现一些乱子,毕竟朱文垚出生了。

朱允熥有了子嗣,可以说就是老朱能够甘心退位的决定性因素,哪怕孩子岁数还小,那也不用担心太多。

看到朱允熥没有说话,老朱笑着说道,“都这个时候了,也不要小儿女姿态了。咱朱重八的孙儿,就该是豪迈雄伟!”

朱允熥笑着开口,“祖父,我可不是豪迈雄伟的性子。就算是心里想着那些,我可没有祖父这样的英豪气,到底是没有经历乱世、又是自小富贵。”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老朱也笑了起来,“这倒也是,你爹也好、你也好,还真的没有多少豪迈之气!”

没有豪迈之气,在老朱看来完全没问题,他的儿孙没必要经历那些事情。好大儿看着就是温润的贵公子,那才是老朱觉得最为理想的好儿子模版。

孙儿有些时候看似无赖、纨绔,但是老朱也不觉得是坏事,孩子小自然也就可以淘气一点,这也根本没有任何的毛病。

大明有一个在乱世中厮杀出来的朱重八一身豪迈的气质就行了,其他人不需要处处都学着他。

老朱语重心长,对朱允熥说道,“你到底不是开国之君,守好江山社稷就行了。你要是有些本事,给文垚攒些家底子,那就是好的守成之君。”

朱允熥装作不高兴的说道,“祖父,虽说我不如您老人家,只是好歹自负也是有些本事。当个守成之君,那可不是我的志向。”

“你是当不了守成之君,你的心思实在太多!”老朱也打趣说道,“这也好,咱爷孙两个能折腾,以后文垚要守的家业就多了。”

真要是怎么说好像也没什么问题,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朱允熥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在很多政策上非常有主见,甚至是会和老朱定的政策对着干。

这要是放在其他皇帝那里肯定不能容忍,因为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在质疑前任皇帝的一些功绩等等。

更何况在大多数时候,政策也是需要有着一些延续性,太多的变动对于天下百姓来说也未必是什么好事情。

好在现在大明才建立三十年,哪怕现在规矩、政策是在不断的完善着,但是也可以说是‘船小好调头’,就算朱允熥能折腾也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海禁也好、打压北方鞑子也罢,咱都觉得事情不大。”老朱就继续说道,“只是内政这边你得盯紧一些才好,以前咱给你管着,以后你得自己管。”

朱允熥连连点头,哪怕他观政、理政好几年了,很多的国策等等也都是他一手定下来、推行的,可是也不得不承认那就是有着老朱在兜底。

但是现在显然是不同了,因为朱允熥即将登基,这也就意味着他就是这片江山真正的决策者了,不能什么事情都是想着老朱去兜底。

做对了一些事情,那自然是得到一片歌功颂德,是在证明着承康皇帝的雄才大略等等。

可是一旦出现了一些失败,到时候就是对于大明第二任皇帝的一些质疑了,到时候私下里可能会有人说他到底是纨绔等等。

该承担的责任就承担起来,这一点朱允熥也从来都不会去逃避,这也都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既然想要当皇帝,在享受着权力的时候,自然就要承担起来责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