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六十五章 社稷为先

书名: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朱允熥即位称帝了,大明现在也开始了有条不紊的进入到‘换代’的阶段了。

这自然也就意味着很多的事情要开始一系列的安排了,好消息就是朱允熥此前就对朝堂的影响很深,所以现在皇权更替看似非常的平顺。

在茹瑺离开之后,郁新就跟着被叫到了武英殿,大明的钱袋子最近压力可不小。

朱允熥看向夏原吉,问道,“宝钞的事情,你和郁尚书商量的如何了?”

夏原吉赶紧回答,“回陛下,臣以为若是想让宝钞通行天下,至少还需五年时间。这两年朝廷虽说不断放开,只是宝钞现状未能恶化。”

这话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说到底就是‘积重难返’,从开国之初就开始用宝钞割韭菜,以至于宝钞持续不断的贬值,百姓对宝钞也失去了信心。

失去信心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想要重铸信心的话,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郁新也连忙说道,“陛下,朝廷现在已经开始收回宝钞,用各式办法维系宝钞。朝廷官员俸禄、宗室供用等,也多用宝钞。”

朱允熥笑着点头,“这么安排最好,不能只是让百姓去承担。这些达官显贵开始收宝钞、用宝钞,效果就要好很多。最要紧的是盯着各地州府,朝廷认宝钞才是根本!”

郁新和夏原吉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宝钞此前被百姓嫌弃,就是因为朝廷发宝钞的时候当钱,但是百姓想要让官府将宝钞当钱回收,那就不认账了。

朱允熥就继续说道,“我刚和茹尚书在商量百官该考虑加俸的事情,百官过的困苦,朕也是知晓。以前是没法子,国困民乏。现如今朝廷财政好一点,也不该继续让百官困苦。”

郁新的反应和茹瑺差不多,他显然是没有想到皇帝居然主动提起来加俸的事情。

要知道洪武皇帝以前都是让一些官员赴任的时候自备官府,可谓是能够省就省,几乎是不愿多花一点钱在官员的身上。

虽然百官也都明白当官俸禄少,可是会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前赴后继的进入仕途。

但是现在如果朝廷真的愿意提升官员的俸禄,那自然就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谁不希望钱多一点啊,谁不希望合理合法的多些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

朱允熥看向郁新和夏原吉,问道,“朝廷明年要疏浚运河,要翻新东陵,还有其他不少事情要做,现在要是再给官员加俸,财政够吗?”

这是朱允熥非常担心的事情,给官员加俸可不是随口一说就能够解决的,这是需要拿出来真金白银,这是需要拿出实际的粮食、宝钞。

毕竟以前的大明官员的俸禄,有一部分是直接给粮食等等。

郁新就连忙说道,“陛下,臣以为百官虽说俸禄少,只是朝廷也会给与不少补贴。”

这也是实话,朝廷还是会给与补贴。

比如说在老朱的时候,初期的俸禄一直都是以官俸给米,随后调整为米和钞。

虽然在洪武十三年的时候也进行了调整,四品以上的官员俸禄提升不少,但是这中低级官员俸禄不高。

只是火耗钱等等补贴,也是治标不治本,对于改善官员们的待遇来说,还是有些不够瞧。

郁新就继续说道,“陛下,臣以为四品以上官员官俸暂且够了,四品以下官员的俸禄偏少,这些官员也多有困苦。”

朱允熥自然明白这点,笑着点头说道,“朕也没准备给高官加俸,四品以下官员多为亲民官。位卑权重,若是俸禄太低确实容易起些歪心思。”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不要说郁新了,夏原吉和道衍也都默认,这类情况他们也算是心知肚明,这些问题也是兔子脑袋上的虱子,实在是太显眼了。

朱允熥随即说道,“这些事情现在用不着大肆张扬,你记得和茹尚书私下商议,大和尚跟着去听听。”

郁新和道衍连忙领命,他们现在也知道这是阶段性的事情,先开一些闭门会议,有了初步的成果再报到皇帝面前。

现在要是拿出来在朝堂上商讨,必然也会引起不少官员的议论,这也关系着他们的利益。

所以暂时还是低调一点,这样也确实可以避免一些无畏的麻烦,说不定人少一点的话,还可以早一点知道些成果。

郁新随即也认真说道,“陛下,明年朝廷若是没有战事,财政倒是无须担心。虽说花销不少,只是暂且也够用了。”

“明年没有战事,这一点朕心里清楚。”朱允熥也明白郁新的担心,“只是你也莫要掉以轻心,真要是有不臣叛乱,该出兵还是要出兵。”

郁新也连忙开口说道,“回陛下,臣明白。”

郁新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大明持续的派出大军北伐,真的要是出现这类情况的话,那么军费等等自然也就不会少了。

毕竟洪武皇帝开始,大明的心腹之患也就是来自北边了。哪怕将蒙古人赶的越来越朝北了,可是朝廷依然没有放弃对于这些敌人的追杀和削弱。

而叛乱的话这就是没法子了,建昌卫也好、兀良哈卫等等也罢,这些归附的势力要是叛乱,朝廷该镇压的时候肯定就是要镇压。

“陈瑄和严尚书肯定是准备着要钱要人,这边早些安排好。”朱允熥开口说道,“帝陵定址就好,用不着大肆开工。”

严震直和陈瑄要开始负责疏浚大运河,这是花钱的大项,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朝廷现在也是捉襟见肘,所以在不打算掏空家底的情况下,自然也就只能是想着从其他地方想办法了。

东陵升级为帝陵不能耽误,不过也不需要一步到位。而朱允熥的帝陵就不急着开工了,选址后先派点人过去就行,用不着花多少钱。

郁新鼓足勇气开口说道,“殿下,太仓船队不少,臣听闻有不少瓷器、丝绸、茶叶等运往太仓。若是能从海外再得诸多金银,国库必有赢余。”

“怎么,这就盯着了?”朱允熥打趣说道,“上回出海你也知道,都是一些武将、士兵,灭国除贼,当不得真。”

当皇帝开始不要脸、死不认账的时候,郁新这个大明钱袋子也只能徒呼奈何。

有些事情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此前船队出海,确实是从海外带回来了无数金银财宝,很多人也都眼巴巴的盼着可以分一杯羹。

但是到了现在,皇帝还是一口咬定那就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是剿灭了海盗、铲除了不臣等等,这不是正经的贸易,所以文官们也不要多惦记。

市舶司那边大家都打破头了,各种势力都想要扑上去咬一口,因为大家都知道这里面的好处。

看到郁新不甘心的样子,朱允熥安慰说道,“这一次派了礼部、鸿胪寺的官员,以后再说。”

这个大饼什么时候能够落实,郁新现在也没底。可是好的趋势就是陛下也没打算就让皇室、宗室和勋贵得到好处,还是考虑到了朝廷。

甚至上次船队归来,还是有一些金银被收进国库,‘缴获’那也是属于朝廷的财产,只不过是郁新等人希望得到更多罢了。

现在来看,也只能多些耐心了,也只能再等等、再看看了,显然皇帝是不会轻易将市舶司、海贸的事情放归给文官来控制。

就算郁新对此有些不满意,可是现在也真的没有什么太好办法。

大明的文官不要说面对皇权了,就算是面对勋贵集团都很难硬气起来,更何况这位皇帝还是一个将勋贵牢牢掌控在手里的实权皇帝。

“让驸马们过来。”朱允熥开口,对张福生说道,“让傅忠也跟着一起过来,快一点。”

张福生心领神会,所谓的驸马自然也就是耿璇和张辅了,这两位可是皇帝的姐夫。本来地位就特殊,现在自然就更加特殊了。

毕竟皇帝亲近两位皇姐,这一点大家也都知道。现在大明有‘权’的女子就五位,除了皇后之外,就是两个皇姑和两个皇姐了。

看着傅忠等人,朱允熥直接安排,“你们三个回老家祭,带着尚未就藩的藩王以及吾弟。靖江王世子一并过去,开春后让他们耕种,知晓民生之艰。”

傅忠等人立刻心领神会,祭祀自然是少不了的,皇帝即位前就安排人回去祭祖,现在即位了自然也需要派人回去。

而这些皇室成员回乡,这也符合大明的一贯作风,藩王受封、就藩前基本上也都是要在凤阳老家一段时间。

练兵、阅兵、耕种等,这也是一种锻炼和教育,让宗室成员知晓得来江山不易。

至于说宗室犯事后被罚回老家就更加不用说了,凤阳到底是龙兴之地,真的要是处罚一些宗室的话,凤阳老家自然也就是不二之选了。

安排好这些事情,礼部尚书陈迪就再次来到了武英殿,仔细汇报着即位大典的后续收尾等一系列事情。

自然也少不了马上就要开始的正旦等等,这也就是所谓的大朝仪等时刻了,这就是最为重要的节日,这就是要正式启用承康元年的节点。

一应事情自然也都需要安排清楚,这些事情大家都会打起来精神,毕竟是新皇登基的第一个正旦,象征意义也不同。

仔细听着陈迪的汇报还不够,道衍、夏原吉在旁听还不行,朱允熥召来了一些宿儒、学士等,礼仪方面的事情他也不敢马虎。

说到底就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个道理他非常清楚,这些事情要是不上心,那也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了。

一天的政事基本处理完毕,朱允熥开口,“让诸王世子过来吧,设宴宽待他们,我等弟兄好好聚聚。去和太上皇说一声,问他愿不愿意来。”

小太监去各处传禀,张福生关心问道,“陛下,今日是涮肉,还是其他宴席?”

“涮肉吧,这天寒地冻的还是吃些涮肉暖暖身子。”朱允熥忍不住吐槽说道,“这天气湿冷,最是不好受了。让人去开平王府,再仔细问问。”

张福生等人也习以为常了,那位开平王夫人身体本来就不好,这些天皇帝、皇后不说一日三问,基本上也是每天都要派人去问。

太医院那边也不用说的,自然是有太医坐镇,生怕是出了什么问题。可是大家心里都清楚,有些事情可能真的不是努力就可以改变。

朱济熺等人来了,欢天喜地的,“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

朱允熥打趣说道,“济熺先起来,就让他们几个跪着,他们都是我弟弟,就应该给兄长问安。”

朱高炽胖脸涨的通红,还是没忍住说道,“陛下,臣虚长几月。私下我等兄弟玩闹不要紧,陛下自小就是直呼臣名也不要紧,只是自有排序。”

“允炆比我大一岁,我自小也是叫他名字。”朱允熥随即看向朱济熺,“我好像也是自小就喊你名字,也不知道这事情挨了多少打。”

其他几人也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打朱允熥的自然不会是他们,他们那时候也只是在皇城读书的藩王之子,能打朱允熥的自然也就是他们的皇伯父了。

简单的行礼之后,朱允熥笑着说道,“今年船队要出海,各府出钱出人,肯定能有所得。”

朱济熺等人喜笑颜开,随即也拍马屁说道,“还是陛下深谋远虑,臣等远不及。一直都以为海外蛮夷,没想到还有诸多金银财宝。”

“朝廷上下都盯着呢,不能只是想着宗室。”朱允熥强调说道,“你我兄弟一起长大,我和叔父们也亲近。只是我现在为皇帝,也该为社稷考虑。”

朱济熺等人立刻感觉到不妙,难道说陛下又要想着削减宗室的待遇了?

别啊,供用减了,大家想着从海外寻找一些新的进项,也才刚刚尝到了些许甜头,还抱有很高的热情。

怎么现在这位皇帝,动不动就是拿宗室开刀,总是在想着削减宗室的一系列待遇呢!

皇祖父陛下可是有好处首先想着他的儿孙,而现在这位承康皇帝,想着的就是社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