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五十七章 即位

书名: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老朱和朱允熥闲聊着,看起来是一片和谐、温馨的气氛,一点都没有要换皇帝的紧张等气氛。

忽然间听到一些脚步声,张福生匆匆赶来,“启奏陛下,小殿下来了。”

老朱立刻欢喜起来了,“让人直接进来,不用在殿外请见。”

这也是老朱的一些区别对待,平常人哪能直接入殿呢,都是要先行求见,见或者不见都是要老朱来定夺,甚至有些人就算求见,皇帝都不一定知道。

现在郭宁妃还没有抱着朱文垚到华盖殿,张福生等人就知道了消息,这就提前来通知了。

郭宁妃抱着厚厚的披风入殿了,“陛下,小殿下起来了就在吵着要见您。”

老朱立刻伸手,“文垚,这么早就起来了?”

朱文垚红扑扑的小脸从披风里钻出来,其实这孩子哪里是真的睡醒了。只是这不是到了重要的时刻么,所以提前让孩子先醒。

看着无精打彩的小重孙,老朱说道,“行了,时辰也差不多了。让人准备步撵,记得添些炭。”

平常老朱是不喜欢步撵的,他和朱允熥一样喜欢步行。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岁数大是一回事,最主要的是外头现在冷,可别冻着小重孙了。

老朱抱着朱文垚坐上步撵,朱允熥则是搀扶着郭宁妃跟在旁边。

“宁妃娘娘,怎么没见着武定侯呢?”朱允熥有些纳闷的说道,“我可是定的他为捧表官,按说也是该到了才行。”

郭宁妃和善笑着说道,“殿下说笑了,武定侯到底是外臣。蒙殿下抬爱定为捧表官,只是现如今也是该在午门候着才对。”

朱允熥一想也有道理,笑着说道,“这些天武定侯可是忙坏了,我倒是图省事,这些天一直都是让武定侯守着皇城,也不想想他的岁数。这天寒地冻的,可不好受。”

“那也是殿下抬爱!”郭宁妃就无比肯定的说道,“他本就是武将,能为陛下、殿下护卫皇城,那是信重他。再者说了,又不要他顶盔掼甲的值守,无非就是守着暖炉、在值守房歇着罢了,还能真的累了?”

这么说好像也没问题,郭英这些天确实是在负责皇城的守卫工作,看似是逮着这员老将往死里差使,一点都不照顾老人家。

不过这么个差事,也是无数勋贵羡慕到眼红的。郭兴、郭英兄弟两个年轻的时候就是老朱的亲信,一直都是宿卫老朱。现在哪怕年纪大了,依然是心腹。

最重要的还是朱允熥的态度,依然是将宫防宿卫交给老将负责,这可是郭英的荣耀。

累肯定是有一点,不过好在现在也不需要郭英事必躬亲,还是可以得到相对较为充裕的休息时间,无非就是不如在自家府邸舒服、自在。

信任,对于很多的大臣来说最为重要,这就是他们地位的一种体现。

朱文垚还是有些昏昏欲睡,这孩子显然是搞不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没必要要求这孩子就应该知道这些事情。

到了奉天殿,郭宁妃自然也就是带着朱文垚先去偏殿,接下来的场合就算是朱文垚都不适合参与,说到底就是岁数实在是太小了一些。

带着孩子过来,只是因为老朱和朱允熥有着一些私心而已,真的不是要求要让朱文垚也真正的参与其中。

老朱缓缓坐在龙椅上,拍了拍扶手,“这也坐了三十年了,是够长久了。今儿之后就不能坐了,想想还是有些舍不得。”

朱允熥就开玩笑说道,“祖父,您老人家什么时候想要坐龙椅还不是什么时候坐?再者说了,您就算是退位为太上皇,还不是一样坐龙椅?”

老朱就笑了笑,对朱允熥说道,“咱坐了三十年龙椅,你爹一天都没坐龙椅。允熥,你岁数小,你得坐五十年、六十年龙椅,连你爹的那份也坐了!”

“那不成,我想着我真要是有福气坐个五十年龙椅也就够了。”朱允熥就笑着说道,“要是文垚出息点,我岁数长点,六十我就退下来。”

老朱一瞪眼不高兴了,“怎么着?六十就退下来?到时候就不做事,指望着文垚看顾社稷?”

“那会儿文垚也要四十了,岁数也不小了。”朱允熥就说道,“我这也是怕到时候起些波澜,像祖父这样岁数大些还能清醒的皇帝不多。”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老朱若有所思,觉得这些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朱允熥就继续说道,“汉武在六十多糊涂了,以至于江山动荡。唐文皇虽说没到这个岁数,只是那几年也是逼反了太子。”

老朱就赶紧打断,随即调侃说道,“允熥,等你坐在龙椅之上,你就该知晓想要退下去不容易。你现在说的轻巧,到时候怕是要到死才舍得让出来。”

这一下朱允熥都有些无言以对了,有些事情说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就非常难了。尤其是品尝过权力的滋味,那么久很难轻易放下。

老朱也不再打趣朱允熥,笑着说道,“不管怎么说,今天之后就是咱孙儿当皇帝,咱安心的养老,给你教好文垚。”

看到朱允熥点头,老朱就开口说道,“那行了,时辰也到了,该升殿了。”

朱允熥就没有像以往那样还要去殿外等候,他只是安静的站在丹陛上,静待着重要时刻的到来就行了。

在奉天门外,甲士在午门外列队,这时候就是锦旗招展了。

在奉天门外,金辂、象辂、革辂、木辂和玉辂,这五辆车停着。这就是五辂,也被称为‘天子五路’。

耿璇和张辅在得到旨意后,立刻开始传旨,他们一左一右的护卫着傅友德和郭英捧着诏书前往奉天殿。

净鞭响起之后就是庄严的鼓声,在沈王朱模的带领下,文武百官纷纷表情肃穆的进入奉天殿。

大明宗室自然是一身冕服,因为认为古制太繁,只允许在祭天地、宗庙等特大典礼中,根据汉唐制度采用衮冕之服,其余大小祭祀一概不用。

至于百官们,这个时候基本上都是公服了。就算是常升、蓝玉等人也都是官服,大明现在也就只有姓朱的才能穿冕服。

在百官列队的时候,乐声也响了起来,这就是《飞龙引》,也叫《起临濠之曲》。

千载中华生圣主,王气成龙虎。提剑起淮西,将勇师雄,百战收强虏。驱驰鞍马经寒暑,将士同甘苦。次第静风尘,除暴安民,功业如汤武。

在教坊司和乐工们奏乐和歌曲声中,百官开始行礼。

大家都非常专业的,配合的严丝合缝。《飞龙引》刚结束,百官已经到了拜位。

随即响起的是《《开太平之曲》》,这也叫《风云会》。

玉垒瞰江城,风云绕帝营。驾楼船龙虎纵横,飞炮发机驱六甲,降虏将,胜胡兵。谈笑掣长鲸,三军勇气增。一戎衣,宇宙清宁。从此华夷归一统,开帝业,庆升平。

朱允熥微微侧身,看向百官,“跪。”

百官跪下后,朱允熥朗声开口,“山呼!”

“万岁!”

“山呼!”

“万岁!”

“山呼!”

“万万岁!”

山呼万岁的声音从奉天殿传到奉天门,沿途的将士、护卫等也都跟着齐声高呼,三呼万岁的声音也一路传到午门之外。

老朱平静的接受着百官贺拜,这也算是完成了升殿的过程了。

“《春秋》之义,立子以贵,皇太孙宜承大统!”老朱直接开口,说道,“朕今日传位皇太孙,属以伦序,入奉宗祧!”

朱允熥和百官们这个时候自然是跪着的,现在就是老朱发挥的时候了。

老朱继续开口,“奉表!”

傅友德和郭英立刻上前,一个是手捧装着圣旨的托盘,一个是准备随即宣读圣旨。

老朱看了眼傅友德,忽然起身从托盘里取出圣旨,“奉天承运皇帝昭,曰:谨于今时祗告天地,朕退位为太守,皇太孙即皇帝位,改元承康!”

老朱这是直接抢了傅友德的工作,他自己直接宣读圣旨了,但是其他人根本没有任何意见,这样的做法也符合洪武皇帝一贯对太孙偏爱的作风。

老朱继续宣读着,“兹欲兴适致治,必当革故鼎新。事皆率由乎旧章,亦以敬承夫先志。自惟凉德,尚赖亲贤,共图新治。”

“以明年为承康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条列于后。”

老朱看了看四周,随即说道,“皇帝,换冕服!”

朱允熥立刻领旨谢恩,其实冕服已经准备好了。他只是退到偏殿,立刻有太监、侍女迅速的为他换好了十二纹章的天子冕服。

当朱允熥再次出现在奉天殿正殿的时候,就是那个穿着‘肩挑日月’得承康皇帝了。

看到朱允熥走上丹陛,老朱面露笑容,“朕将江山社稷托付于你了!”

朱允熥立刻叩首说道,“孙臣谨遵圣谕!”

老朱也不犹豫,将手里的大圭高高举起,随即放在朱允熥抬起的双手上。

没有丝毫的犹豫,老朱认为他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了。亲自宣读了传位诏书,在宗室、百官面前将皇位传给了太孙,那显然也就够了。

老朱就这么干净利落的传位了,也没有任何留恋的直接离开奉天殿。

那个出身低微、二十五岁才参加义军,花了十七年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建立大明的洪武皇帝就这么离开了朝堂,看似也结束了他的时代。

起淮右,提三尺剑,以与群雄角而胜之;乘胜而北,驱虏而置之大漠之外。乾坤辟而再位,日月涤而重朗!

独特的身世和业绩为他一生涂抹上浓重的传奇色彩。

只是这一切,也由不得朱允熥在这时候过多的去感慨,朱允熥现在还需要进一步的去完善登基大典。更准确的叫法,这是登极仪。

《飞龙引》再次响起,现在是轮到朱允熥来升殿了。

傅友德中气十足,“跪!”

百官跪下后,傅友德就继续开口,“山呼!”

“万岁!”

三呼万岁的声音无比洪亮,再次响起的三呼万岁声也代表着大明换了一个皇帝,从洪武皇帝当家变成了承康皇帝执掌社稷。

在百官行礼定下君臣名分,朱允熥就开口,“诸卿,朕今即位,当诣太庙,上追尊,告祀社稷。”

百官们对此自然也没意见,这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既然新皇登基了,肯定是要祭告天地,也是要追封朱标和常氏为帝后。

“朕决意追封先父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朱允熥也不给百官机会,直接说道,“追尊先母孝康皇后。”

百官一时傻眼,因为追封的事情大家没意见。可是这位承康皇帝是根本不给百官发挥的机会,这本来是应该百官商议后上尊号才对。

更何况,更何况朱标就算当年再有威望等,但是到底没有当上皇帝。这就直接上庙号了,虽说在两汉之后庙号就开始烂大街,是个皇帝都有庙号。

可是到底是没有当上皇帝啊,这就开始给庙号了?

但是转念一想也不敢说什么,新皇的第一道旨意就被反驳,那还得了?

更何况老朱当皇帝的时候,也都是追封了祖辈,也都是给了庙号。

承康、孝康,这很明显就是洪武皇帝和承康皇帝商量好了的事情,谁敢反驳?

看到百官默认的样子,朱允熥就继续下旨,“朕奉旨即位,当立皇后。”

朱允熥看向百官,徐徐说道,“朕承天序,嗣守鸿业。徐氏恭俭仁孝,静正垂仪。久弼朕躬,内助良多。夙著懿范,宜正位中宫。”

朱允熥继续下令,“遣凉国公蓝玉、礼部尚书陈迪、左都御史练子宁持节奉玺绶。”

蓝玉、陈迪和练子宁立刻出班,跪下领旨。

对于朱允熥刚刚坐上龙椅就立刻册立皇后,大家半点都不觉得意外。先不说这是老朱家的传统,或者是说徐妙锦的出身。

单单就是大明的皇后之位空缺了十五年,这就是让人有些忧心,大明也该有国母了。

册立皇后,这也是大家预料之内的事情了,这还真的是朱家人的作风啊。

一边是急不可待的给祖辈追封为皇帝,另一边是忙不迭的给妻子立为皇后。

就是不知道这位新皇帝下一道旨意是不是打算册立一岁多的儿子为太子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