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五十三章 普天同庆

书名: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孩子开心,皇帝和皇太孙都开心,这两位开心了,其他人自然也就跟着开心。

毕竟这两位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是大权在握。有些皇帝会被身边的臣子给限制,甚至会被宦官给杀掉。

朱允熥开心了,五军都督府这边的勋贵们自然也开心。虽然有些不太知道内情,但是太孙难得在登基前召见一众勋贵,这就是了不起的大事了。

多想一点的话,也会觉得这就是太孙重视勋贵的一个表现,这还真的不是勋贵们过于乐观。

从太孙被册立以来,他从未掩饰对于勋贵的重视。这么些年对于勋贵也委以重任,丝毫没有削权等趋势。

当年太孙没有被册立的时候就是在中军都督府召见一众勋贵,那是关起门来商讨江夏侯的处置事务,到现在文官那边都是众说纷纭、意见不少。

而现在太孙即将登基,也是将一众勋贵召到中军都督府这个特殊的地方,肯定也是有着一些大事,这也是继续关起门来商议一些事情。

勋贵的地位依然得以保证,依然是太孙的心腹。而那些文官就算是有再多的不满,也只能在这个时候忍着,以及看不到熬出头的趋势。

乐观一点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现在的勋贵集团有理由这么乐观。

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大事,但是开国公、凉国公乃至魏国公、颍国公,这一个个的看起来都是神色轻松,那也就意味着不是坏事。

不是坏事的话,自然就更加没必要去紧张了,一天天的压力都不小,没必要自己吓唬自己。

在下朝后简单的处理了些事情,朱允熥就急急忙忙的来到五军都督府。

看着左右的千步廊,朱允熥有些感慨的说道,“想当年我来这里的时候被人拦着,只能站在这边喊话,这才见着了勋贵们。”

张福生就讨好着说道,“殿下说笑了,殿下一贯得陛下信重”

“你知道什么?”霍嬗打趣说道,“我闯到这里见开国公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效力。和你说这些也没用,那会儿我可只是皇三孙!”

张福生在这个时候自然也就只能是陪笑,皇太孙被册立之前的一些事情自然也做过一些了解。但是了解归了解,有些事情也没法子说啊。

朱允熥也没有打算为难张福生,有些事情或许也就是他自己能够感受,其他人没办法做到共情,毕竟没有一起经历。

看到朱允熥昂首阔步的进入中军都督府,一众勋贵立刻规矩的站在自己的位置。

朱允熥环视一圈,直接开口说道,“昨日召见颍国公等人,也感慨颍国公等功勋之臣随皇祖父征战有功、匡扶社稷。”

傅友德率先跪下,不得不说太孙是真的给颍国公面子,时常夸赞这位老将,总是给与诸多的褒扬等等。

朱允熥继续说道,“朝中老将越发少了,好些都是父辈乃至祖辈,也都是享受着先人的余荫和功勋。有些也是不太成器,好在大多还是有些建树。”

常升就心安理得的站在那里,他就是大家眼里最不成器的勋贵,就是那个最为‘虎父犬子’的典型,谁让他的爵位是最高的呢。

但是他心安理得的一点都没有什么愧疚,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生的好就行,运气好就够了,其他的不用多想。

父亲早年过世、大哥犯法被流放,现在大外甥大权在握,常升的地位就是不动如山,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常升的那些洋洋得意自然也不用多说,他这类勋贵不算多,可是也真的不算少。

不是每个勋贵都有出息,就目前的一些情况来看,大明还没有一个勋贵二代、三代能够超过第一代。

这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了,好一点的是徐辉祖,差一点的是常升,不上不下的就是郭镇这类,大家对此也都是心知肚明,自然也就不要五十步笑百步。

朱允熥就继续说道,“虽说现在一些勋贵告老,只是朝廷不能忘了这些老将之功。尚且有些还未承袭爵位的,也是该考虑一下了。”

这一下不少人都有些振奋了,虽说站在中军都督府的都是身上带着爵位的,但是不为自己考虑也需要为儿孙考虑呢。

朝廷现在就是有些人未能承袭爵位,就这么空在那里,让人看着也只能是干着急了。

要说理由的话,自然也就是本该承爵之人实在是太过平庸,就连一些看似非常基础的考核都通不过。

可是天地良心,那些考核即使是就算走过程,朝廷也应该给人机会啊。考核的标准在那里,偏偏就是不办,那就只能是给人画大饼,只能干看着了。

一些武将之职的考核倒是如火如荼的,因为那些人在‘一线’,朝廷自然也就不耽误。可是爵位的话,那就是能拖就拖。

“殿下英明!”

中军都督府一片赞贺之声,这些也都是事关自身的利益,这些个勋贵当然也就是非常积极了。

“各府岁数合适的嫡长子,也报上来。”朱允熥好人做到底,就开口说道,“各府世子也是该册封了,本宫也与诸勋贵同喜。”

朱允熥的话让这些勋贵们更是开心,虽说不是每个人都符合这样的条件,但是这也算是开了一个好头,以后子孙承袭爵位就要顺利。

被立为世子,那自然也就是名正言顺了。要不然的话,到了岁数就是先入宫成为勋卫,随即找个官职安置,爵位承袭的事情暂且不提。

儿子不一定能够承袭爵位,孙子努努力说不定能袭爵。实在不行的话,到了重孙那一辈有机会承袭。

爵位一直是在那里,但是能不能顺利的承袭,有些时候还真的就是看皇帝的心思了,这也是不少勋贵头疼的一件事情。

可是就算头疼、就算是再着急,也不能在皇帝面前抱怨,这就是臣子之道。

朱允熥的一些做法,看起来还真的是雨露均沾,会让不少人都享受到其中的好处。再长远的一点来看,承袭爵位的制度会进一步完善。

这些事情也是他应该做的事情,毕竟勋贵集团也是一个基本盘,自然也是需要好好的考虑维系好这些、需要保证朝堂上的一些格局等等。

朱允熥看向徐辉祖说道,“徐钦虽说岁数不够,只是到底是中山王嫡长孙。此次册立世子,还是当以他为首。”

徐辉祖连忙跪下,“臣代犬子叩谢殿下大恩!”

朱允熥扭头看向傅友德说道,“龙庵就不好册封了,颍国公府不好有两个世子。”

对于朱允熥的玩笑,傅友德自然也明白。现在的颍国公世子就是傅忠,傅荣虽然现在岁数合适,只是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孙辈,哪能直接‘越级’。

朱允熥随即说道,“龙庵今年也十一了,回头给他送来宫里读书。徐钦也要过来,曹国公的秉直也要送过来。国公之子岁数过八岁,送来宫中读书。府里有爵位,未有官职、年过十五者不论子孙、嫡庶,入宫为勋卫。”

继续雨露均沾,这么安排大家也没有什么意见,因为以前的一系列安排来看,这就是传统的勋贵晋升路线。

还真不是公侯家的世子才能入宫当勋卫,大多数勋贵子弟也都会入宫。哪怕是庶子等等也没问题,这也是勋贵集团的一个优势。

勋贵子弟入仕,路径还是比较简单的,起点和上进空间也都非常高。

朱允熥看向郭英,说道,“武定侯,你是老将、德高望重。你和长兴侯襄助颍国公将勋贵之事办好,各家承袭爵位之事不能耽搁。”

郭英和耿炳文也对视一眼,这个是尴尬的差事,也是比较得罪人,但是现在他们也只能接下来这样的一个任务。

说到底就是承袭爵位这个时候会容易让一些人不满,觉得抢走了自己的富贵等等。

尤其是信国公汤和的子孙,也会吵起来。父死子继,这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要说嫡长继承制,那就更加没问题了。

现在派出来阵容是德高望重的傅友德、郭英和耿炳文,淮西勋贵那边也没办法说什么。

傅友德的爵位和威望够高,郭英和耿炳文可是正经的淮西勋贵。郭英更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耿炳文的父亲耿君用也是淮西二十四将。

更何况郭英是老朱的心腹,而耿炳文的儿子娶了太孙的大姐。

这三位第一代公侯现在管着勋贵的事情,很多人就算是有不满,也只能忍着了。

这么安排,自然也就是非常有必要做,朱允熥也知道这些事情比较敏感。一旦涉及到利益,那自然也就意味着很多的人会不顾一切。

朱允熥表情严肃起来,说道,“这几天你们也知道事情忙碌,约束好自家府中子弟。万一要是再闹出什么事端,我就是想要放过你们,朝廷法度也不能允准!”

这些话其实也不需要朱允熥去提醒,在场的众人实际上也是心理上非常有数。

这个时候也就是需要管好府里的人,勋贵家里不缺少一些纨绔子弟,有些人就是平时无法无天的。在这个时候要是闹出来什么事情,小事也会变成大事。

想想看江夏侯周德兴的儿子周骥,好好的侯爵之家一下子没了爵位,只剩下两个儿子现在远离朝廷中枢、在地方不上不下的当着中层武官。

前车之鉴实在是太多了,只可惜很多人根本不会吸取教训。要是自家出现了这样的事情,那可就是追悔莫及了,这样的待见也实在是太大了。

朱允熥在告戒完诸人之后说道,“国公留下,武定侯和长兴侯留下,其他人退下。”

诸多勋贵也一个个的纷纷行礼离开,朱允熥看向蓝玉说道,“我也懒得说你了,开国公是你外甥,我是他外甥,我不好说你,你心里有数就好。”

其他人都看向蓝玉,只是一个个的看似也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觉得这一切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蓝玉就尴尬了,他此前确实有些牢骚,觉得自己又被傅友德压了一头,心里自然是非常的不高兴,牢骚肯定也是少不了。

朱允熥随即对众人说道,“你们几个身份在这,有些事情自然也不用我多说。平时勋贵同气连枝不要紧,这时候务必谨慎一些。”

傅友德等人连忙开口,“臣等谨遵殿下令谕。”

“皇祖父心胸疏阔,方能有我今日。”朱允熥就吩咐说道,“你们几个务必要领头上表,赞颂皇祖父天威仁德。”

傅友德自然也没有意见,连忙表态说道,“臣等明白,谨遵殿下令谕。”

这些事情其实根本不需要朱允熥多说,哪怕老朱退位了,可是他的一些余威仍在,满朝文武又有几个真的会认为大明就是成为了皇太孙的社稷?

无非就是洪武皇帝舍得放权,所以马上就要成为承康皇帝的朱允熥能够大权在握。真要是老朱不舍得放弃,朱允熥就是一个傀儡。

朱允熥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很多的事情也不需要担心太多,老朱舍得放弃,这一点没有人比他更加清楚。

仔细的和这几个勋贵交代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这也是该做的事情。

说到底就是这么个敏感的时刻,事情也确实太多了一些,那也就需要好好的做好,一点都不能出现耽搁的地方。

在中军都督府的事情办完,朱允熥也没有闲着,他依然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依然是没办法在这个时候闲下来。

仔细的检查大典的一些筹办情况,哪怕此前在不断的避嫌,但是现在也用不着装腔作势了,该仔细询问的就询问、该仔细检查的时候自然也需要检查。

不只是朱允熥在忙着这些事情,徐妙锦这个时候也是忙的脚不沾地,在仔细检查着一些大典筹办的情况,很多的事情过问一下才好。

就算是老朱都没有闲着,抱着闹腾的朱文垚在检查。不过有一点还好,朱文垚爱玩、爱闹,现在开心着呢,都有些不太乐意回西宫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