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四十五章 天经地义

书名: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虽说此前也去了一趟开平王府,探望了一下常蓝氏,只是到底也过了段时间。

而在这些天里头,常蓝氏的身体情况始终没有任何的好转,甚至是看起来越来越虚弱,大家甚至都有着一些不太乐观的猜测了。

生老病死这样的事情真的是人力难以去阻止,有些个事情也真的就是让人感觉到无力,王侯将相对此也没有什么办法。

现在虽然是敏感的时刻,但是朱允熥多去开平王府几趟也没什么问题。这倒不是刻意的去展现自己的孝顺,也是因为皇太孙也是有人性、感情。

甚至可以说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去开平王府,朝中的那些大臣们反而可以理解。要是平时经常过去,很多人私下会有些牢骚。

真要是遇到一些个一根筋的,说不定就会直接的弹劾、劝谏了,毕竟开平王府那边不只是朱允熥的母族,更是勋贵、外戚。

那自然也就是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了,就算是再亲近,也没理由时常过去,那反而不是好事情。

朱允熥看向常升问道,“舅公呢?这些天他是一点声音都没有,我也不好多问。”

常升就赶忙回答,“凉国公这些天谨言慎行,除了办公之外,下衙后就去家里了。这些天都规矩着,都没怎么饮酒了。”

蓝玉是现在这个样子,朱允熥一点都不觉得奇怪,这倒不见得就是蓝玉长进了等等,而是他真的有些急了。

以蓝玉的性格,虽然时常被朱允熥敲打,这几年做事也确实比较规矩,看似也是没有犯错等等,基本上是可以让人感觉到比较放心的。

可是有些时候说话不过脑子等等性格,也确实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这也是根本就没法改的性格。要是私下里冒出几句话,那也没什么好说的。

蓝玉就是这样的性格,自认为和先太子朱标亲近,就敢当着面的说燕王朱棣的不好。现在和朱允熥亲近,就敢私下牢骚其他藩王的不是。

要不是朱标和朱允熥知道蓝玉的性格,还真的会让人觉得这位大将军是在离间天家亲情呢。

朝中现在的大将军仅有四位,第一个是傅友德、第二个是蓝玉,第三个就是冯胜了,徐辉祖都不是大将军,第四位是李景隆。

“他现在是真的急了,本来就一直和外祖母亲近。”朱允熥叹气说道,“这些天你也劝着点,少让他喝酒。喝多了,他必然要惹事。”

常升自然也心里有数,他其实也是嗜酒如命的性格,只是如今这个时候也不敢乱来。就算是喝酒,也是非常克制的在喝。

自家那位舅舅可是被老娘一手带大的,哪怕现在贵为国公,在老娘面前也是嘻嘻哈哈、毫不在意形象的弟弟,凉国公府的时候都是常蓝氏在管。

在蓝玉的心里,从来都不觉得常家和蓝家是两家人,也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家主’,他的姐姐才是。

“三舅呢?”朱允熥没好气的问道,“此前就召他回京了,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常升就赶紧替常森解释说道,“殿下,他那边还有些事情没有料理好。这两天也该回来了,太仓离的也不远。”

“不远,不远就该常回来!”朱允熥有些不太满意的说道,“都这个时候了,回来尽尽孝比什么都要强!”

这就是常升、常森等人的为难之处了,太孙的话自然是没问题的。可是做为臣子来说,他们在这个时候实际上也是没有任何选择权的。

尽孝的事情自然是无比重要,他们也都心急如焚。可是那些差事也必须要做好,官员们岂能轻易离职回到家中尽孝呢,没有那么自由的事情。

因私废公可是大事,不要说现在常蓝氏只是病了。真的遇到了一些事情,皇帝会直接‘夺情’,臣子也只能感恩戴德的继续留任,天下人也可以理解。

常森现在自然还没有到那一步,可是如果他现在要是急着回来。其他人的意见大不大不知道,常蓝氏第一个生气倒是真的。

朱允熥随即问道,“三舅那边到底是什么事情,这都好几天了,也没见到他回来?真打算等到我生辰之后才回来?”

常升赶紧回答说道,“说是在战船上装火炮的事情,先前安南那个黎元澄说是改进了火炮,在那边试着呢。”

“我怎么不知道?”朱允熥愣了一下,随即哭笑不得,“船上的火炮现在改的如何了?”

作为安南权臣胡季犛的长子的长子,黎元澄算得上是被朱允熥直接扣押在应天府了,强行安排了官职和职务,这些事情其实也一度让一些大臣有些牢骚。

这是很没有外交礼仪的事情,黎元澄可是以使臣的身份来应天府汇报安南国内的事情。哪怕大家也都知道这是在洗白,可是表面文章要在意。

但是现在好了,他被留在应天府了,被朝廷授之官职。不知道的人会觉得这是太孙将人留下来当做质子,好似以此可以让胡季犛投鼠忌器一般。

常升就赶紧回答说道,“好似也没多大事,就是加了几个轱辘,打的远一些不说,好似也能准一点。”

虽然现在还没有什么红衣大炮之类的,可是一些火炮也存在。威力有大有小,守城的大铁炮自然威力比较大,这也不用争。

水师的一些大船上也有火炮,这不是大明才有的改进,在元朝时一些大船上也是有着一些火炮了,也是一直都在努力的改进着。

只是后坐力等问题,这对于不少战船也必须要考虑。尤其是一些威力比较大的火炮,开一炮的话甚至可能让船只航向有些变动,或者是甲板开裂。

“这事情你怕是也不太清楚,我再让人问问。”朱允熥有些期待了,“这安南人还是有点本事,真要是做了点事情,那就值了。”

这些自然也是朱允熥的心里话了,他确实就是这么想的。将黎元澄留下来,可只是单纯的想着什么质子不质子的。

谁让黎元澄在安南的时候就号称是火器专家呢,对于改良火器有着独到的见解。现在将他留在应天府,可以帮助大明改进火器了。

这才是将价值发挥出来,留在安南只能帮助胡季犛谋朝篡位,在大明就是有机会成长为兵器家、火器之神,这得是多划算的事情啊!    朱允熥开始得意起来了,此前安排的一些事情,虽然经历的时间看似是稍微长了点,但是好歹看到了一些效果。

这可能也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后续说不定会有更多的惊喜和收获,这些也是更加值得让人期待的一些事情了。

和常升稍微的聊了一会儿,不只是政事,也有不少的家事。毕竟常升的身份不同,他不只是开国公,同样也是朱允熥的舅舅,他的坚定支持者。

“去让人和太孙妃说一声,安排一下明天就去开平王府。”朱允熥开口对张福生说道,“对了,你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事情如何了?”

张福生立刻跪下,感恩戴德的说道,“蒙殿下赏识,奴婢不日就能升任掌印太监,陛下已经令人传来口谕了。”

现在的张福生可以骄傲的称自己是‘太监’了,其实如果到了少监级别就可以称为‘太监’,但是到底情况特殊,掌印太监那是太监的顶峰。

太监,这可不只是一种身份而已,这对于不少人来说也意味着官职。不是所有的阉人都可以被称为宦官,更别说是太监、大监了。

“这是应该,你做事勤勉、仔细,还是好的。”朱允熥对于身边人还是比较宽容,也不吝啬肯定,“以后好好办事,莫要辜负我的期望。”

张福生自然是连连叩头、表述决心,这也不是做做样子,这也他内心真实的写照。

宫里头的宦官可不少,一心想要向上爬的人更多,很多人可能有些能力,但是没有出头的机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而能够为太孙效力本身就是极大的机遇,太孙这么几年来对张福生重用、提拔不假,也没有因为一些小事动辄处罚,这就看似更加值得感激了。

朱允熥自然也懒得多去管张福生的一些感激,他确实是喜欢能够做事的人,也喜欢用着顺手的人。

张福生能够得到重用,不只是朱允熥的信任那么简单,归根到底还是能力的问题。要是没有点本事,真就是给了机会也把握不住。

毕竟在朱允熥的身边做事看似是风光无限、地位超然,可是一再犯错的话,那简直就是取死之道了,没有能力再多的信任也是白搭。

得到了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好消息,朱允熥肯定还是非常开心,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现在他组建出来了第一支全火器的军队,大明的火器在持续的发展,依然是站在这个世界的最前沿,这本身是值得开心的事情。

但是朱允熥也知道这还真的不能算是他的功劳,这些无非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已,他看似也就是在摘现成的果实。

火药从发明到现在已经千年了,被投入军事也有五百年的历史了。在战争当中展现出不俗的威力,那也有两百年的历史了。

这就是清晰的发展脉络,朱允熥看似是推动了一下。可是如果他不这么做,历史上的朱棣会在十几年后就组建出全火器的部队,就是这么简单。

而现在朱允熥在做的事情就是给与一定的资源,持续的推动和改进,让大明的火器发展的更为顺畅,威力如果能够更大一些自然就最好不过了。

慢慢来吧,大明的火器现在称得上是独步天下,在这个年代的战争当中也堪称无往不利、威力绝伦,这看似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只是朱允熥的要求更高一些,现在的这些火器虽然发展的不俗,但是距离他心中的火器还有不少的发展空间。

这也就意味着持续的改进和发明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绝对不能因为现在的一些进步就沾沾自喜,更不能认为火器的发展已经到了顶峰。

差的还远着呢,或许也应该考虑投入更多的资源,看看能不能努力的去证明一个正确的方向,然后持续的投入资源、引导。

这些对于朱允熥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将有限的资源投入进去,那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能够创造出来更大的价值,得到更多的回报。

这件事情确实值得朱允熥好好的去想一想,值得他认真的去研究一下操作的空间。

只是现在需要赶紧继续处理一些政事,不管是他的生辰即将到来,或者是大典很快就要开始了,也都改变不了政事依然很多的现实。

天底下时刻都在发生一些事情,根本不以朱允熥的意志为转移。既然发生了一些事情,那自然也就是需要抓紧时间去处理好才行。

大事即将到来当然令人开心,但是朱允熥没必要因为大典的事情就过度欢喜,毕竟有些事情在他看来顺理成章,处置政事才是他的本职工作。

登基等等只是他应得的东西,没有人可以改变这样的一个事实,没有人能够在这件事情上给他制造更多的麻烦。

这可不是盲目的自信,这就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几乎所有人都可以看出来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来这样的现实。

处理好这些事情之后,朱允熥还需要去西宫借孩子呢。想要从老朱手里带走朱文垚可不是容易的事情,老朱虽然认常蓝氏这个亲家,不过也有限。

在老朱的眼里自然是他的子孙后代才是真正的自家人,要是因为所谓的亲家而劳累等等,老朱可就不会高兴了。

尤其是涉及到自己的宝贝心头疙瘩,那么这件事情自然也就变得更加敏感了。

在有些时候,老朱刻薄的不近人情,这一切似乎也都是大家都非常理解的事情了。

虽然可能是要挨老朱的一顿骂,但是该做的事情还是需要去做,这对于朱允熥来说也不会是什么真正的压力。

要来自己的亲儿子,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