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六章:李贼竟如此大逆不道

书名: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3

“左良玉跑啦?”

新城南三里外,永宁伯行辕的中军大帐内麾下众官诸将汇集一堂,为的就是商讨如何应对水坡集那边突然的变故。

“不止是左良玉,丁启睿、杨文岳他们也都逃啦。”

“不是已经送了信去,要他们再坚持三天的嚒?”

“这帮犊子可真不抗造,咋个说逃就逃了呢!”

永宁伯张诚挥手制止了众人的纷纷议论,转头看向同样坐在上首位置的张福臻和边永清、方正化等人一眼,才开口说道:“现在不是骂左良玉他们的时候,水坡集那边溃了,就轮到咱们直面贼军啦。”

张福臻以保督之尊与永宁伯并排坐在上首,原本张福臻还表示了谦逊之意,想在下首就座,怎奈张诚一力盛情相邀,他才勉强坐在了张诚的身侧。

而边永清作为勇毅军的监军使,坐于张诚的左侧自是无可厚非,再有方正化也是监军使,所以他就坐在了张福臻的右侧。

“张督,如今形势已然明朗,贼寇没了水坡集那边的牵制,不出三日,必然会全力北向。咱们须如何应对,张督可有何对策?”

张福臻早已在心中抱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原则,而且他也心知肚明现在前线注定要以勇毅军为主力,所以他微笑着对张诚说道:“永宁伯乃圣上御口亲封的军中楷模,内剿流贼,外御鞑虏,若论腹中韬略,我可是自愧不如哦。”

边永清见他如此谦虚,笑而不言,可方正化的眼神就颇为耐人寻味,他不看一眼张福臻,却不停地在张诚和边永清身上打转,似乎羡慕中夹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妒恨之意。

永宁伯向张福臻请示军机,其实也就是做做样子罢了,张福臻毕竟是他的老上级,而且还是现任保定总督,在文官翰林中可是颇有声誉,对他尊敬一些总不会有错。

“各位都已知晓水坡集那边官军溃败的信息,我就不再废话了。”

张诚神色一正,朗声说道:“我原本就没指望左良玉、丁启睿他们能坚守,只不过没有想到才不过一日光景,他们就全线溃败了,实在是大出我预料之外!”

“要我看,这样也挺好。”

张广达忽然开口说道:“我就不信了,难道贼兵都是铁打的,比关外的鞑子还凶猛不成?”

他是勇毅军中出了名的猛将,众人虽觉他说得也不全在理,却也没有人会在此时出言反驳他,反而有一些附和之声。

“闯贼无非就是人多一些,其核心仍是以老八队精锐为主,最多也不过万余人马。”

陈忠对李自成比别人更为熟悉一些,只听他接着继续说道:“虽说李贼军中还有新募的十万余兵马,也只不过打惯了顺风仗,一旦遇到挫折,必定动摇。”

张成芳作为永宁伯的中军官,现在负责整个勇毅军的情报工作,只听他也出言说道:“据传闻,李贼与曹贼似乎也是貌合神离,他们现在是既合作又互相防备,谁也不想别人做大做强。”

陈铮此时也接言道:“这很正常嘛,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贼寇肆虐中州,罕逢敌手,现如今李贼已隐然成众贼之首的势头,曹操如何能服气?”

“岂止是‘一山二虎’!”

张成芳再次适时插言道:“据探报,李贼似乎已有争天下之心,整日里都在作‘帝王梦’,就算曹贼无心,恐怕李贼也难以容他。”

“啪”的一声脆响传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保定监军太监方正化身前案几上洒满了水珠,而那只茶盏还在晃动不已,方正化本人更是满面怒容,提着尖利的嗓音叫道:“反了他,李贼竟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

他目光注视着张诚,尖声说道:“永宁伯,这李贼是真反了天,竟敢觊觎我大明天下,你……可不能不管啊!”

张诚抬眼瞪了他一下,却并未接他的话,而是反问道:“方公这话就不对了,李瞎子做反贼已有十余年之久,又岂是今天才反的嚒?”

“可是……可是他……”

方正化一时语噻,竟磕巴了起来,只见他脸上通红一片,怒道:“他前时做反无非一乱贼而已,可他今日竟生出大逆不道的想法,此断不可容……不可容忍!”

…………

其实,方正化在明末太监两极分化极其严重的现实中,也算是一股清流了。

相对于害死卢象升的高起潜,开门迎闯王的杜勋等太监而言,方正化可比他们高尚许多,他对崇祯皇帝、对大明朝的忠诚之心,丝毫不亚于陪崇祯皇帝一同赴死的王承恩。

但王承恩位居司礼监秉笔太监,可他在明末乱世中却并未有何建树,仅只有一颗忠心而已,在甲申之变李自成攻入北京时,陪着崇祯皇帝一起自缢于煤山。

而方正化虽同样也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但却与王承恩略有不同,他其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太监。

根据《明史》记载,方正化乃是山东文登县人,他在天启朝即已入宫,至崇祯时期,他逐渐被提拔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崇祯十一年时,方正化曾被任命为“总监真保涿易龙固等处地方御马监太监”,这是方正化第一次出镇地方,就赶上了皇太极领兵入寇,在直隶诸城全都沦陷的状况下,只有方正化守卫的保定、真定二府府城不失。

后来在崇祯十五年,清军又一次攻入关内,方正化再次负责监管保定、真定二府军马,协防紫荆关、倒马关、龙泉关三关军务,兼管山西矿务,同样守城有功。

最后到了崇祯十七年,崇祯皇帝派方正化最后一次南下镇守保定府,他和同知邵宗元等人登城死守,最终战死于保定城。

在明朝末年殉难的内臣除了方正化和王承恩外,另有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司礼秉笔太监李凤翔,提督诸监局太监褚宪章、张国元四人以死殉国难。南明弘光朝,建旌忠祠祀诸死难者,以王承恩为正祀,内臣方正化等皆附祀。

只不过方正化的这些事迹,张诚是一点也不知道的,虽然他是来自后世之人,但也不可能知晓明末所有人的事迹。

在这帮内廷贵珰之中,他有印象的只是曹化淳、高起潜、王承恩、杜勋等寥寥数人罢了,余者便大多没有什么印象。

但是,张诚在京中也早就安插了自己的眼线,对于像方正化这样的内廷贵珰,自然多方收集他们的兴趣、喜好和事迹,以便将来有所用。

因此对于方正化虽没有什么过多的好感,但也并不十分反感,只是基于如今自己的地位,他也在建立自己的威望,所以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来。

…………

只听张诚淡淡地对他说道:“李贼罪大恶极,自是不能饶恕,此事本伯胸中自有分寸。”

他说着目光停在了方正化的身上,又道:“方公总监保定军马,对于我勇毅军和宣大军马,自有边公负总监之责。至于豫省剿贼诸般军事,自有本伯与张督共议,方公还是少掺和吧!”

“这……”

方正化一脸尴尬之色,他面上一阵青一阵红,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54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