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一章:出兵?

书名: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3

“五五开,都算抬举他们嘞!”

河南巡抚高名衡对张诚的话十分怀疑,不由脱口说道:“丁督与李贼兵力相当,又兼左帅、虎帅当世猛将,不至于只有五成胜算吧。”

“本伯已经说过,五五开,都是在抬举丁启睿与左良玉他们啦。”

周王朱恭枵终于还是忍不住说道:“那……依永宁伯之意,我等就此坐望丁督师在朱仙镇与贼对决,而不出兵助战嘛?”

“当然不……”

永宁伯笑着说道:“一定要进兵朱仙镇,但却不是现在。”

“那是何时……?”

“王爷莫急,本伯已将麾下侦骑尽数派出,待有确实回报,知晓贼军布置后,才好进兵。”

张诚看着周王朱恭枵,又接着说道:“况张督的保定兵尚未渡过黄河,还有大同王总兵、山西李总兵人马也没有赶到。若此刻就急着进兵朱仙镇,则开封城外就显得空虚,一旦贼子复来,又会被其抢占要地,与我十分不利啊!”

高名衡见永宁伯话中有所转机,忙追问道:“王、李二位总兵,何时可到。”

“一二日,至多三五日,即可渡河南来,进至城下。”

张诚话音才落,就听下首的守道苏壮插言说道:“关键还是要看探报,确知贼兵情势后,才好进兵,否则恐中贼子奸计。”

“你是说……李贼恐在半途埋下伏兵?”

苏壮回道:“王爷,贼寇擅使诈,不可不防啊!”

朱恭枵点头不已,又对高名衡道:“高抚臣,事关开封百万生灵,确确不可操之过急,还是稳妥些好……稳妥些好啊。”

其实,高名衡又岂不知事关重大,但他毕竟是河南巡抚,眼中不能只看着开封这一府之地,现如今有机会能够击败闯贼大军,河南全境光复大有可能,他的心里确实有些许急躁。

而今经过适才一番辩论,再加上周王都开口确定了“稳妥些”的方针,他自然也不好再坚持什么,当下便不再多言。

众人接下来又商议一阵,重点就是围绕勇毅军、保定军,以及即将到来的大同军、山西军粮草事宜,虽然高名衡手里有了闯王留下来的两万余石粮食豆料,但对于数以万计的大军而言,依旧是杯水车薪。

虽然,作为河南一哥的巡抚高名衡已经发出公文,要求开封府境内各州县向开封输送粮草,可连年旱蝗灾害不断,又兼兵祸之累,哪里还有余量输送。

最后还是周王朱恭枵舔着一张老脸,连着给朝廷写了好几封奏疏,尤其是给崇祯皇帝那几封类似家书般的信件里面大唠家常,期望以亲情感动皇上,好调取一部分漕粮支援豫省剿贼。

…………

高名衡、任浚、梁炳等疆臣皆在周王宫中议事未回,只有开封府推官黄澍和祥符知县王變闻讯赶至巡抚衙门。

黄澍与王變对张进忠上下打量许久,一时也不敢断定其真伪,深恐此人乃是贼寇派来的细作,毕竟这类耍奸使诈之事,乃闯贼常用之手段。

好在黄澍对丁启睿营里的几个头面人物,还是略知一二,为防其中有诈,他便随口提及了一些人的往事,并借此询问其人近况如何,张进忠对此都能对答如流。

当然,也有个别人的情况他并不十分熟悉,便回说:“小人位卑人微,上边的事情也不尽知,请老爷莫要见怪。”

黄澍与王變并未发现有何破绽,便不再试探,开始向张进忠打听起朱仙镇那边的战况,当听他说官军士气如虹,更是占尽地利优势,估计一二日内即可击败贼寇时,高兴之色皆溢于言表。

黄澍先将张进忠呈上来的丁启睿亲笔手书收好,再命人将他带下去好生招待,这边张进忠才退出去不久,巡抚高名衡便与总兵陈永福一同回来了。

黄澍和王變立刻就将刚才询问张进忠的情形,向他做了禀报,并将丁启睿的亲笔递交到高名衡手上,他拆开仔细一看,果然是丁启睿的笔迹。

只见丁启睿在信中说道,他们在朱仙镇那边正在步步得手,已经压得闯贼抬不起头来,用不了几日定可大获全胜,他还在信中告诉高名衡务必守好开封城,不要随意派军出城,以免中了闯贼奸计,被其使诈偷入城中,那可就前功尽弃啊!

“好,好,好!”

高名衡读完丁启睿的书信后,面上满是欣喜之色,不由的有些得意忘形地连声叫了三个“好”来。

恰在此时,门口半旧的湘妃竹帘忽然掀开,踱进来一位略带几分酒意,却又举止潇洒的老士绅来,屋内众人见状忙纷纷起身让座。

这位缓步进来的老者胸前垂着花白长须,他可是河南士林中赫赫有名的代表人物,堪称豫省士林表率的——张民表。

他表字林宗,河南省开封府中牟县人氏,他的父亲张孟男在万历朝曾在朝中任过户部尚书一职,而他也是一位富有学识,尤擅长诗、古文和书法的老名士。

正是因为他家族世代皆有高官供职于朝廷,且他的学问学识都是一流,在开封府、乃至整个河南省的名望都很高,就连巡抚高名衡和布政使梁炳、巡按任浚等封疆大吏,以及河南镇将陈永福等人都对他十分尊崇。

今日上午,在巡抚衙门的每日军议他也作为士绅代表参加了,散场后却并未直接离去,而是被巡抚高名衡身边几位幕僚挽留,在抚衙后院的花园中饮酒赏花,限韵赋诗,刚才他听说丁督师差人送来了亲笔书信,便借着几分酒劲从后花园过来,想要看个究竟。

张民表进屋之后直奔案前,从巡抚高名衡手中接过丁启睿的书子仔细看过,便即哈哈大笑起来,笑罢才说道:“好啦……好啦!”

随即转过头看着一身戎装的总兵陈永福,对他笑道:“陈将军,这下就轮到你立功啦。”

陈永福心中虽有些不高兴,但面上却并不表露,只见他语调平和地说道:“南来的是丁督师率领的援军,主将乃是左昆山平贼将军和保定镇将虎大威将军,立功也是他们的事,我的职责不过固守省城而已。”

高名衡虽然在心中高兴,但适才周王宫中永宁伯的话仍历历在耳,使得他不免有些迟疑道:“是啊……丁督师、左将军等若能立下此等大功,方不愧为朝廷之干城啊!”

张民表对周王宫中的军议内容毫不知情,仍然处于胜利前的兴奋之中,不由得接着刚才的话头,对陈永福不客气地说道:“陈将军,我看你倒不如率领麾下官军,即刻杀出开封,奔去朱仙镇杀流贼一个措手不及,说不得还能抢下一份大功来,岂不是好?”

陈永福本就是个十分稳重之人,虽然戎马一生,但亦并非是喜欢冒险的人,此刻听了张民表的话后,笑了一笑,道:“张先生不知,用兵之事素来诡诈多端。

我虽为总兵,然手下却也只有几千将士,连新招收民勇、社兵都算在一起,也不过两三万的人马,既要守城,又要出战,我也是力不从心呐,还是守城要紧嘞。”

张民表笑着甩了甩手,又对他道:“可惜我是老了,读书无用啊。如果我是将军,此正立功封侯之时,岂愿坐失如此天赐良机呐?”

大家都知道张民表的秉性豪迈,说话一向都是直来直去的爽快,恐怕他再说下去,陈永福会吃不消,便忙用别的言语将话题岔了开去。

果然,张民表并不纠结于杀贼立功之事,他转身就对高名衡说道:“高抚台,往日你说府上藏有许多好酒,请我来喝,我因开封危急,酒兴大减,不曾一尝仙露。

今日既有如此大好的消息,真的是大快人心,这晚饭我就不能不再叨扰一顿啦,抚台可真有那许多好酒,以助诗兴乎?”

高名衡在旁笑言道:“有酒,有酒。但酒后还得请老先生既要作诗祝捷,也要挥毫作书,留光蓬革才是啊。往日求着先生写字,先生却总推说有事,不肯执笔,今日又如何?”

“今日我一定写,我不但要写,还要写自己新作的诗!”

高名衡一直求取张民表的手迹而不得,此刻见他心情大好之下,竟如此大方应允,也是心中高兴,便张罗着请大家都留下来一起吃晚饭。

当时在座的除了总兵陈永福、推官黄澍、知县王變之外,还有高名衡的几名资深幕僚和几个地方士绅代表。

这其中有一个士绅名叫李光壂,乃是协守西门的社兵总社,这时也对张民表笑着说道:“张先生,今日既是在抚台这里即兴挥毫,也请赏赐光壂一幅如何?”

“当然……当然可以。你也是世家子弟,与我原有通家之谊。你知道我一不给那些商人写字,二不替贪官写字。旁的人嘛……只要我酒后兴发,都可以写的,何况今日又不同于平日,汴梁孤城即将化险为夷矣!”

张民表言毕,竟又高兴得纵声大笑起来。

趁着下人预备酒菜的空挡,巡抚高名衡暂时离开客厅前往签押房,他要亲笔给督师丁启睿写一封复信,在信中他写到“周王殿下与全城官绅父老望救情切,仁侯捷音”,还说“已备有犒军粮、银、牛、酒诸事,一俟贼退,即便送上”等等……

复信写就后,他又命人将朱仙镇来的下书把总张进忠叫了过来,再亲自问了他几句话后,这才将写好的书子交给他,又命亲兵赏给他十两银子,并嘱咐他先在城中安心歇息,待傍晚时分趁着黄昏再率领他的那一小队骑兵动身,绕道回朱仙镇去。

当天晚上,巡抚衙门到处都洋溢着快活的气息,所有人都喝得醉醺醺的,只有守道苏壮和总兵陈永福比较克制,或许他们还在琢磨着永宁伯张诚周王宫中所说的话。

酒宴中,李光壂向坐在他旁边的陈永福轻声问询:“镇台大人,尊驾今天酒喝得不多,颇亏海量。依镇台看来,丁督师和左将军他们一定能打败闯贼,将其击退么?”

陈永福面上神色阴沉地回他:“骑着毛驴看账本,走着瞧吧。目前对朱仙镇那边传来的好消息,暂且只能信其一半,至于另外那一半,就要靠开封百万官绅军民的运气啦。”

李光壂颇感疑惑地又问道:“朱仙镇那边丁督师数十万官军,城外还有永宁伯数万铁甲勇士,难道还杀不败闯贼?”

“难说……不到最后关头,怎好言说?”

…………

大明崇祯十五年,五月十三日,傍晚。

朱仙镇西北二十里外的石岗村,寂静无声,只有一些头上包着青布的壮汉,往来巡逻不断,很显然他们都是闯军的新募的兵卒。

正因为是新招募的兵勇,才会比那些老贼更守军纪,除了不敢随意喧哗之外,更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出现在各个隐秘位置。

而在石岗村西北五里外有一处废庄,其破败不堪的庄墙西面土丘之上,有一座破败不堪的庙宇,虽然早已香火断绝,但从其规模上看以前必然也是香火鼎盛的道观。

勇毅军威远营羽林骑队总常正成,正率领着麾二十余弟兄潜伏在这处破庙内……

他们从开封西的中牟县出发,一日前既已到达此地,借着这处破庙作为栖身之所,分开行动,对朱仙镇周边展开探查。

虽然在此已有两日之久,但却并未探查到贼军的多少信息,毕竟如此大战,贼军也是防范严密,大队游骑在驻营地周边巡逻不断,就连贾鲁河周边也成了军事禁区。

两日里,常正成麾下便已损失了三员得力骑兵,但却并未探得任何有价值的情报,今日在这所破庙里,众人便议论开来。

“要我说……就该直接杀过来,给闯贼一个措手不及,说不得还有奇效!”

一个老军伍边打着裤子上的雨水,边说道:“我看不见得,这贼寇已不是两年前的贼寇啦,非但其布局严密,散在外面的游骑也都是技艺娴熟,咱们可没少吃亏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73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