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四章:结硬寨,打呆仗

书名: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3

“爵帅,咱还要替他袁时中养老婆不成?”陈铮率先出言说道。

“何止,伯爷还要替袁时中养儿子哩!”

孙时相笑着继续说道:“伯爷所重者非是慧梅,而在其腹中胎儿。”

“还有这个慧梅虽非李贼亲女,然其久在贼营,又是被李贼以养女之名,嫁与袁时中,以为笼络之术,实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之败策,此事在贼营中已人尽皆知,若是将其平安送回,对李贼声望必然有所打击。”

魏知策一语点出慧梅“奇货可居”的价值,他接着又道:“再者说来,其腹中所怀胎儿,无论男女,皆袁时中之骨血,今爵帅以此为条件,正是爱护部下之表现,宠一人而收一营之忠心。

我以为,伯爷在此事上之所为没毛病!”

王元景虽也是老人,但与魏知策相比,自是差了一层,他不敢反驳,可职责所在又不得不追问道:“可现下里对这位慧梅姑娘,又该如何安置呢?”

帐内众人闻听此言,纷纷转头,看向自己身边之人,继而纷纷摇头,一时间竟无人接言。

看着麾下诸文武那一脸茫然的表情,永宁伯张诚笑着说道:“知策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

他用威严的目光扫视账内诸人,继续说道:“本伯自十一年奉旨勤王以来,励精图治,国栋、知策皆那时归入我之帐下,至今已逾四载,见证本伯从游击做起,直到今日执掌一镇军事,所仰仗者正是‘上下一心,其利断金’。

而今,我既已决意招抚袁时中,自要为其虑周全,慧梅虽是李贼养女,然其腹中所怀胎儿,毕竟是袁家血脉,自要设法为其保全。”

张诚说到这里时,停顿了下来,转头看向身侧的中军张成芳,问道:“伯夫人起程了嘛?”

“回父帅,昨日收到京师送来的书函,大娘已于初五日启程南下,估算着现下里该是过了真定府,就快要入河南境了。”

“嗯。”

永宁伯点了点头,不再理会此事,他又对王元景问道:“小袁营那边,你看如何?”

“袁时中颇知忠义,确是一心受抚,其对于整编一事,亦不反感,有贺镇抚同际遇将军陪着,小袁营整编应无大碍。”

“他身边几个近人如何?”

“军师刘玉尺是其主心骨,睿智多谋,此番脱贼受抚,亦是其一力谋划。副军师朱成矩,记室刘静逸也谋划有力,只不过一直被刘玉尺压制,不得施展。

其营中几位大头领王世奎、刘登凯、梁静轩、吕吉庆等人,亦甘愿受抚,元景观之确为真心,而王世奎,因亲弟为李贼所斩,其视李贼为死敌,受抚意志最坚。”

“刘玉尺?”

永宁伯念叨了一嘴,便即沉默不言,片刻后,才又开口说道:“今开封大战在即,小袁营虽不能阵前效力,但出个把人来为本伯参谋军机,当无大碍吧。公峤,你代我休书一封,邀袁时中带同刘玉尺、王世奎等人前来原武大营,本伯要会他一会。”

胡以温拱手接道:“下官领命。”

张国栋见小袁营之事处理的差不多了,便出言请示:“爵帅,据探马回报,贼兵大部南下堵截丁启睿、左良玉部,现开封城下贼兵空虚,是否大军渡河,进逼开封城下结营,与城中守军互为犄角之势?”

“不急。”

永宁伯张诚摆了摆手继续说道:“白虎营现在何处驻扎?”

陈铮回道:“驻在郑州西十五里外的须水镇。”

“嗯。你今日回营后,立即整军,明日辰时拔营,沿官道向中牟进兵,抢占圃田泽南面的郑家集,修筑营垒,截断官道。同时派出游骑,越过中牟,向宣武卫杏花营一带哨查,务使贼兵探子不敢抵近中牟哨探。”

“喏。末将领命。”

张诚转头看了看张国栋,对他说道:“青龙营也准备准备吧,待船队归来,率先渡河,进兵至中牟北十五里的秃头山下扎营筑寨,派出哨骑,前往兽医口探查,如贼兵游骑不多,你营哨骑可前至开封北陶家店一带。”

“喏。末将领命。”

张诚看着跃跃欲试的陈铮和张国栋,再次叮嘱他二人道:“你们要记着,我勇毅军各部分散,大军尚未集结,此时不宜与李贼邀战,今派你二营前出,也是为了牵制贼兵,使其不敢全力对付丁启睿。所以,你们只可以游骑扰敌,主力驻守营垒,严防死守,未得本伯帅令,不可轻出!”

“喏。”他们二人齐声唱喏接令。

张诚又看向孙时相,问道:“张督现在到了何处?”

“应该已经出了卫辉府地界,按行程推算,后日可进至封丘县南的荆隆口。”

“嗯。”

张诚点了点头,又对陈忠说道:“船队那边你安排一下,左兆义回来后,让他来见我。”

陈忠点着头:“是,陈忠记下啦。大帅,我们什么时候过河?”

“你急个啥。”

张诚看着他又问道:“金海那边有新消息吗?”

“袁时中受抚一事办妥后,他便抽身出来,说是要往裕洲走一趟。”

“金海这几年一直奔走在中州大地,四处游说地方豪强,确为辛苦,更有大功。此番战后,也该让他歇一歇啦。”

陈忠这一年多在沇河驻扎,他与刘金海的联系最为频繁,也确知刘金海付出的辛劳,听了永宁伯的话后,更是发自内心的替刘金海高兴,不由脱口说道:“能得大帅如此挂念,刘金海知道后,必然心中感动。”

张诚微微一笑,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转头对众人说道:“李贼自入豫以来,先袭破洛阳,屠戮宗室,又两度围打开封,虽未能破城,可连胜官军,两任陕督,殒命李贼之手,今士气正盛,兵锋正锐,实不宜此刻与之一决胜负。”

孙时相捋着胡须笑问道:“伯爷以为该如何应对?”

张诚神秘一笑,一字一顿地开口说道“结硬寨,打呆仗!”

“愿闻其详。”

“《孙子兵法》有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所谓“结硬寨,打呆仗”,简而言之,就是先占据有利地势,深沟高垒,竖立起坚固营寨,先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再静待时机,以求胜。

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有足够耐心和恒心,尽力扬长避短,守拙取巧,以求发挥我师最大优势,先立于不败之地,筑坚营,挖深沟,以炮守,拖住李贼,疲惫贼军。待贼心疲力竭之际,再抓住有利时机,变守为攻,一举得胜。”

孙时相还未及出言,魏知策便插话道:“爵帅之意,我们以守为攻,打他个‘防守反击’。”

“正是此意。”

“爵帅是否高估贼军实力啦。”

陈铮对此似乎颇不以为然,只听他接着又道:“前次咱不是还一直追他到汝州,也不见得如何厉害,怎地他就忽然间如此强了?”

陈忠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都在豫北沇河镇驻扎,虽未与李闯贼军有过正面接战,但受永宁伯张诚之命,再加刘金海、佟守山的大力配合,他对于闯贼一切动向都了如指掌。

“左护军有所不知,李贼近年在河南顺风顺水,除去开封等几个大城外,尽被贼兵袭破,钱粮充裕,李贼也一反常态,打着‘不纳粮’的口号,裹挟饥民无数。

尤其是傅宗龙、汪乔年两任陕督,率陕兵出潼关入豫剿贼,皆先后败亡,致使许多边军投贼,更壮其声势。

如今贼兵攻城,必以饥民在前,消耗守军,再以步卒猛冲狠打,若是野战,还有过万马队精骑,多以各地投贼官军边兵为主,列阵三排,依次冲锋,前者才退,后必再上,如此往复,很难抵挡。”

陈忠说到这里时,目光在帐内众人身上扫视一圈后,才又开口继续说道:“李贼军势,已今非昔比,连左良玉都避其锋芒,不敢一战,只愿在英霍与献贼缠斗。前两次开封危急,他都不肯来援,今次若非朝廷和皇上逼得急了,怕他仍不肯前来。”

陈铮似乎并不服气,他脱口说道:“左良玉的兵马,岂能同我‘勇毅军’相比。再说他闯贼咱又不是没交过手,这才一年多,还能比辽东鞑子兵厉害不成?”

“话也不能这么讲,左良玉所部官军虽不能与我们勇毅军相比,但放眼整个大明天下,也是数得上号的啦。”

张国栋也忍不住加入他们的讨论之中,他看着陈铮继续说道:“我估算这左良玉所部战力,应在我勇毅军之下,也不如辽东军多矣,甚至还比不过李闯的贼军,但比之贺疯子、虎大帅部官军,却要强上一些。

这一点,从他能一直压着献贼打,就能看出,据情报上看来,他还曾逼得献贼远遁,向李、曹二贼求援,便可看出左良玉部还是颇有一战之力。”

听了张国栋的分析后,大帐内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永宁伯张诚听了也深感欣慰,张国栋虽不是宣府军户的出身,但对自己的忠诚确也毋庸置疑。

而他自打初识以来,一直都显得十分沉稳,经过这些年的历练、积累和沉淀,竟比早前更加的干连起来,所思所想也极度符合张诚的预期。

此刻,张诚竟在心中暗思:看如今这个苗头,张国栋或许将来还可与魏知策一拼高下!

“国栋的分析不错,左军战力确乎在这个水平上,纵观大明各地,边军战力一等,目前看来只有我们与辽兵在这个线上,而如左良玉、贺人龙之辈,则属于第二等,再往下各总督标营尚堪一战,而各府州县之守卒,甚至连兵都称不上,这也是李贼能纵横中州年余,几近无敌的根源所在。”

孙时相对于张国栋的看法也颇为认可,他继续说道:“而自崇祯二年陕西贼乱起始,至今已十三载,从初时几千几万,常常被官军追南逐北。

当初的数十股大小贼寇,今余不过十来家之数,虽多未成何大气候,仍是在数省间往来流窜,不敢与官军硬对死打,但能存活至今,皆不可小嘘。

惟李贼一人,乃众贼中唯一未曾受抚过,足见其做贼之心已固,他趁官军围剿献贼之机,窜入中州,到今日动辄数十万众,可知其势已成。

两任陕督,皆败亡其手,我等亦不可不对之重视起来,以免重蹈覆辙啊!”

他这番话说得既透彻,又十分诚恳,众人细思也确如其所言,不由神情都严肃了起来,就连陈铮都在低头沉思。

孙时相见众人皆无异议,便向着永宁伯张诚拱手说道:“伯爷所言‘结硬寨打呆仗’之法,未知具体如何结寨,又该如何打法?”

“这‘结硬寨打呆仗’说起来容易,然真要做起来确也不难,只不过要看谁来做啦!”

张诚看着帐内自己亲信的众文武,接着继续说道:“无论怎么打,我们都不惧李贼,可如今贼军势大,又有众多炮灰供其驱使,此为贼之优势,吾之劣势。

虽说这两军阵前,伤亡在所难免,但我勇毅军将士选练不易,伤亡一人,便少了一分力,而贼之炮灰,却可源源不断,若轻易与之为战,长此以往,我师必难久持。”

他面色凝重地接着又道:“我三军儿郎虽不畏死,我勇毅军将士的命可是金贵得很,又岂是他李闯的贼子贼孙可比?所以我才想出这‘结硬寨打呆仗’之法,为的就是使我师将士少伤亡!”

张诚对众人又正色说道:“去岁,在辽东长岭山上,陈铮率独石营结寨固守,就打得不赖嘛,碰上骁勇善战的鞑子兵,还是数倍于我,非但未能攻克,更还损兵折将。

而今中州战事,我们仍要先做好防守,但能迫使李贼不敢全力攻打开封城,便算成功,进而逼迫其全力向我师营垒发起攻击,先碰他个头破血流,再趁其心疲力竭之际,一举击溃!”

“爵帅放心,陈铮定不负爵帅期望,必定让贼兵比鞑子还残,碰他个儿头破血流,手脚双残。”

“哈哈哈……”(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11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