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十六章:山右八大商人

书名: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3

自从建奴彻底击败林丹汗,完全占有和控制河套地区后,张家口堡的互市边贸不退反增,比以往更为繁荣。

原本还是偷偷摸摸的“小市”,现在也敢于明目张胆的开放,每日间都有一群群蒙古人前来上堡贸易,一辆辆大车不断进进出出。

此时,张家口堡东大街上一座宅院之内,不时传出一阵一阵的喧哗。

这座大宅院从外表上看去略显普通,但是其内中却别有洞天,三出三进,皆装饰华丽,景德镇的祭红,京城的洒线秀,苏州的金器,好似不要钱的随处可见。

还有那一道一道的火夹墙,使得一整座宅第都温暖如春,简直可以堪比后世的空调,暖气,甚至还更加的环保。

在这座大宅的一间偏厅,正举行着一场酒宴,密密的丫鬟婆子在一旁侍候。

在坐的诸位客人,也都是坐着黄花梨的官帽椅,而同样是黄花梨的八足圆凳,上面还铺垫着亳州贻锦绸。

这气派,莫说当地的守备军将,就是京城里的朝官,甚至是当朝的阁老见了,恐怕也是要甘拜下风啦。

偏厅上首正座位置,此时坐着一个略显老态龙钟商人,他那满是沟壑纵横的脸上,尽是风霜沧桑之意。

他颤巍巍的举止,满是皱纹的脸上仍可依昔看出旧时棱角分明的正方脸,属于典型山西人相貌。

虽已显得老眼酩酊,不过,他浑浊的眼球中也会偶尔闪现出一丝精光,让人知道他的不简单。

便如一个老狐狸般,就算表面上看去是那么的其貌不扬,可谁要是想算计他,那什么时候栽了跟头都不知道。

这不小的偏厅中满是各色人等,却几乎个个都对他神情恭敬。

当然,在他左右还有几位身着华丽的老壮,神情间却显得颇为怪异,既显得对那老者十分尊重,又似乎有一丝不甚服气的意思。

只听一个粗鄙的声音说道:“范老哥,素为我张家口众商之首,更多次亲赴辽东盛京谨见大清国皇帝,深得赏识,我等自然是唯老哥哥马首是瞻。”

“咳咳咳…”

那名范姓老者先是咳嗽几声,才略显吃力地说道:“老了,老喽。这人呀,不服老是真不行啊。”

他看着刚才说话之人,继续说道:“云发老弟正当壮年,去岁与王掌柜往盛京一行,可也拜见过大清皇帝陛下,这以后的张家口还是要靠你们啦。”

那个被称做云发老弟的人只是“嘿嘿嘿…”地干笑了几声,却并未接言。

倒是他旁边一位略显粗壮的黄胡子壮汉,开口说道:“还不是托了范老哥的福分,登库才得以二次谨见大清国皇帝陛下。”

“唉!”

他说到这里叹息一声,又接着道:“可惜的是,此番锦州城下大好局面,都被张诚这个混人给搅得一塌糊涂。”

这说话之人正是在张家口从事边贸的山西商人,名唤王登库,而刚才被那个老者称为云发老弟的,则是另一个山西商人黄云发。

崇祯十四年九月初,正是他们两人率领商队往辽东沈阳走了一趟,为奴酋黄台吉送去大量粮食、精铁、火药等诸多军资,换回来大量带血的金银财宝。

而那位坐在上首被称为范老哥的其貌不扬老者,正是山西晋商在张家口的领军人物一一范永斗。

他的身旁也赫然坐着一人,正值壮年,看上去神情精明,却是范家的大公子一一范三拔。

范永斗前些年还曾亲自押运商队,前往辽东的广宁或沈阳城,与奴酋亲自交易。

可去岁偶感风寒之后,非但押运商队的重任被王登库抢了去,他这身子骨也是不如往昔,家中生意也多由范三拔出面办理。

他方才说了一阵话后,便觉有些乏累气短,也有可能是风寒之症未曾痊愈,就算四周的厅墙是厚实的火夹墙,角隅里的几个精致的铜盘上,也燃烧着火红的碳木。

可范永斗还是下意识地紧了紧身上的皮裘围子,仔细看去,却是一件黑狐皮裘子,上面还隐约可见北路商帮特有的标识。

北路的商家们经过张诚整合后,如今已经都加入到北路商帮中,他们在北路之外使用特有标识,也能拧成一股绳,团结在一起与外地商户竞争。

同时,为了突出北路商货的质量,在所有北路商户加工而成的商品上,也都打上了统一的北路商帮标识。

北路出产未必是最华丽精美,但却胜在质量极佳,相比之下更显大气,经久耐用。

而北路出产的皮裘,早已名声在外,更是远闻于大同、山西各处。

这些山西商人也都是两面人。

他们平素在外面并不十分铺张,有时甚至还显得有些许寒碜,大多都穿着厚实的普通皮袄,就连下馆子也不会过于铺排,甚至都不会多点一道菜。

可一入内宅却又不同,不唯处处火夹墙,更是搞得富丽堂皇,就连车轿都是十分豪华。

放眼今日在座的诸人,身上穿着的也多是貂皮袄,就连大公子范三拔,穿着的紫金貂皮裘衣也印有北路商帮标志。

追捧北路出产的商货,在宣府、大同,甚至是山西的很多地方,都已成为了一种时尚与潮流。

上到大富之家的白糖、细盐、玻璃、皮裘等等,下到小户人家的锅铲瓢盆、砖瓦棉布等等物品。

谁人的家里若是没有几件北路出产的商货,都会不好意思说出去,以免叫人让人耻笑。

特别是北路军中才有的盔甲军械,尤其是他们的火器,更是宣府、大同、山西地方黑市上的抢手货。

就连范永斗、王登库等也是不遗余力地高价收购北路战士手中火器,只是北路军规极严,就算高价也没收得几杆真正能用的北路火铳。

可在一个月前,大清国的皇帝陛下却给他们传来讯息,要他们购置北路勇毅军所用铳炮。

并且还要设法陷害张诚,使之失去大明崇祯皇帝的信任,最好能离间张诚与崇祯之间的关系,使崇祯不再信任张诚。

“不能在战场上击败他,就换一种方式除掉他!”这不正是奴贼的一贯作风吗?

…………

“来来来,各位掌柜先吃点团子。“

范永斗颤巍巍地招呼着众人,将刚才略显不愉快的话题岔开,还不失时机地补上了一嘴:“这些斋料,可是玉皇庙大师们事先消灾降福过的。“

众掌柜听他如此说,不由发出一阵奉承:“范老真是交游广阔,玉皇庙里的大师可是很难请动啊!”

大家略吃了几个糍团,厅内的气氛也显安静下来,众人的心里都知道,范永斗花大力气将张家口的八大商家都请了来,甚至还有几位从山西急赶而来的东家,可不会单单只是为了吃几个糍团。

范永斗一双老眼迷成一道缝,先扫视众人一遍,他那双浑浊的水泡眼中,发出毒蛇似的冰冷寒光,阴恻恻地说道:“各位掌柜的应该都已听说,这次辽东大战,大明王师可是打胜了的。”

“是啊。咋就打胜了呢?”

“最可气的是那个张诚,竟然还是首功,更因此功获封伯爵!”

“何止啊,这个混世魔王还升任宣镇总兵了嘞。”

“听说他近日将赴镇城到任,咱们可得想个法子,若是使他这总兵做得安稳,怕是就没咱的好日子哩!”

厅内众人立时便发出一阵喧哗议论之声,对于大明王师得胜更是唏嘘不已,全无一丝兴奋喜悦之情,更有几人甚至还咬牙切齿,愤恨之色溢于言表。

“王师打胜了是大好事。”

范永斗止住了众人的议论纷纷,接着又道:“我等都是大明天.朝的子民,如今王师在辽东大胜清国,固然应该心中欢喜。

只不过,北路的那个杀神,竟成了我宣府总兵,更获封永宁伯,这位镇朔大将军自然更是威风。

然今天在座的各位,怕是要大难临头啦!”

范永斗说这些话时,虽面带笑容,可他那双水泡眼中透出的却是满满杀意。

一个貌在四十岁上下的掌柜,抓起自己的貂皮帽,在手里不住揉捏,他表情狰狞地恶狠狠说道:“他姓张的不给我们活路。照我看,不如‘一不做,二不休’……”

他说到这里时,竟抬起右手在貂皮帽子上做了一个挥斩的动作,又道:“作了他,一了百了。大家以为如何?”

“靳良玉,你自己个儿想作死,可别把俺们给扯上。”

一个看上去温文尔雅的中年人,看都不看那靳良玉一眼,却对众人继续说道:“那张诚从一个小小千总,只用了三数年光景,便已爬到一镇总兵,绝非庸碌之辈。

观其近年所为,杀伐果决,且其麾下亦不乏虎狼之士,尔若行刺失败,岂非引火烧身。

非但得不到任何好处,反倒给了张诚攻伐我等的借口!”

“哼。”

靳良玉虽觉他所言很有些道理,可面子上却是过不去,只见他愤愤地说道:“借口?这个时候才知道怕,不嫌晚了吗?”

他接着又阴恻恻地对众人恨声说道:“尔等可不要忘了,自打咱们决定做假军票时起,就已与张诚这杀才势不两立啦!”

靳良玉说完这话,目光恶狠狠地盯着刚才出言的儒雅中年人,道:“田掌柜现在如此讲话,可是想要独善其身不成?”

田掌柜正待还言,却听范永斗开口说道:“生兰我是了解的,我等制军票的模子,还是他为我等贡献,此刻又怎会弃我等众家兄弟于不顾,想要独善其身呢。”

他说完这番话后,便笑吟吟地看着下首众人,厅内一时间又沉默下来。

半响后,右下侧又一商人说道:“若依范老之见,我等现在该如何是好?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在这里坐以待毙吧!”

这时,另一个坐在左侧的商人,突然说道:“嘉宾兄的担忧不无道理。不过,北路这几年在张诚治下,各商家虽交些商税,然生意可是越来越红火,我瞧他们可活得很滋润嘞。

我说,咱未必不能与之合作,大家一块发财,岂不是更妙!”

他的话才一出口,便在厅中引发一阵小骚乱,众人议论纷纷,争执不下。

范永斗自去年感染风寒之症后,便已渐萌退意,家族生意也多由其子范三拔掌理,而他则多居于幕后,掌控大局。

不言范永斗年长于众人,他范家更是最早进入张家口的老商户,既是单以财货论之,在这一众商人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更况他还交游广阔,在大明上至朝中的阁老、六部尚书侍郎等京官,下到地方督抚兵宪粮道察院各官,还有那些总兵和副参游等武将,都大有其支持者与追随者。

而在大清国内范永斗也是大受欢迎,上至皇帝黄台吉,下至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亲王旗主,再到满蒙各旗固山额真都对其颇为赏识。

如此在明清两边皆左右逢源之人,更因在张家口的边贸生意风生水起,还担任着张家口当地商行会首多年,自是威望素著。

莫说张家口一处边堡,就连镇城、大同、山西等地的大商家,对范永斗其人也不敢忽视,毕竟他们许多货物都需要借助范家在口外的渠道。

这也是他隐隐居于山西晋商之首的原因,就算他久居张家口堡中,很少回山西介休的老宅居住,但这却丝毫不影响他在山西商人中的一言九鼎。

前一次,便是范永斗亲自出马,召集在张家口的山西商人一起制造假军票,其目的就是为了要搞垮北路的经济,以使张诚无力供养麾下精锐兵马。

常年在张家口经营互市贸易的商人中,以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等八人为首,他们皆是山右汾州府人氏。

平素虽因生意上的事也有些许纷争,但对外却又以乡谊为纽带,紧紧捆绑在一起,范永斗因做事老练狠辣而居于众人之首。

在他的号召之下,八家山右商人各使本事,使得假军票充斥整个宣府地方,甚至在大同、山西也渐有泛滥之趋势。

而今日范永斗再次召集众人聚在一起,也与永宁伯张诚到任宣府总兵一职,脱不开干系!(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44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