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章:射石没羽

书名: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3

罗汝才虽与李自成合营一处,然其内心中也只是将之当作权宜之计,如今见闯营一天天做大做强,“闯王”之名号更是如日中天,心中早已不是滋味。

现如今见到闯营大将刘宗敏对刘玉尺有些许意见,他早就担忧小袁营与闯营真正合为一股,将对自己的曹营十分不利。

所以,惟恐小袁营不生事端的他,便在一旁插言说道:“捷轩,刚才刘军师说啥啦?他可是个满腹学问大先生,谈起前朝历代的陈芝麻烂谷子,最是内行了,咱可得多听他讲嘞!”

刘宗敏神情略显有些古怪,他勉强笑了笑,道:“大将军,刘军师刚才说的故事,你在那边听到了么?”

罗汝才满面都是疑问之色,道:“我正在同大元帅饮酒,一句也不曾听见哩。”

他随即又用眼色鼓励刘玉尺,对他说道:“玉尺,我这个大老粗很尊重有学问的人,就爱听你们这样的人谈古论今。你刚才说的是个啥子故事?”

正所谓“看热闹的不怕事大”!

周围几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刘宗敏和刘玉尺这一桌上,众人借着酒劲,也为了给酒局助兴,纷纷催促怂恿刘玉尺,让他将刚才讲的故事再给大家说一遍。

袁时中见此刻人多嘴杂,也生怕刘玉尺酒后失言,可大庭广众之下却又不便出言阻止,何况他与刘玉尺也不在一桌,无奈的他只好不断递眼色给朱成矩,要他提醒刘玉尺一下。

其实,朱成矩也怕同刘宗敏闹别扭,可现在刘玉尺已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他也不好在明面上出言阻止或相劝,正左右为难之际,恰好看见袁时中拿眼望着他,就连忙用右脚在桌下踢了踢刘玉尺。

然而,刘玉尺自恃适才所讲的故事并非自己杜撰出来,且因觉察到刘宗敏对他的不尊重而心中有气,再加上周围众人的一再怂恿,正要将他刚才所讲故事复述出来。

却忽然被身旁的朱成矩在桌下踢了一脚,刘玉尺不免也在心中迟疑了一下,然抬头就看见刘宗敏嘲笑的眼神,恰在此时另一边的吉珪又对他说道:“刘军师,大元帅和大将军可都等着听哩,可不敢卖关子啊!”

刘玉尺闻言向左右望了望,见到周围满是期待的面孔,又想着不能使闯营文武误以为小袁营无人,可以任由他们随便欺侮。

只见他端着酒杯站起身来,先向闯王示意敬酒,再向罗汝才也示了意,又向刘宗敏和满堂文武示意一番,这才心有所恃地笑着开口道:“玉尺不学无知,如有妄言,务请恕罪。我适才说的正是汉之名将李广事迹,其实他只是想借此说明古时名将都确有非凡之处,比如李广就有‘射石没羽’的传说。

据说,飞将军李广有一次外出打猎,时近傍晚之际,偶然看到草丛里有一只大老虎,他猛地就射出一箭,可等了半天却毫无动静。待近前细看之下,方才发现原来是一块大石头,刚刚射出去的那一箭,竟已深入石内,只露出箭雨在外,一众随从皆发出阵阵惊叹。

你们说,李广将军如此神力,惊人不惊人?”

刘玉尺话音才落,旁边一个读书人便出言附和:“是啊,这‘射石没羽’的故事,确是千古传诵。想那李广若是生在今日,定也是闯王麾下一员大将啊。”

牛金星和宋献策对这个两千年来脍炙人口的故事都是熟知的,就连闯王李自成对此也是熟知,他们心中都有些许糊涂:“捷轩非是爱挑刺之人,怎会如此在意这个‘射石没羽’的故事呢?”

许多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定闯营第一大将刘宗敏,所有人都在等着看他如何说话,将会怎样来反驳刘玉尺讲的飞将军李广“射石没羽”传说!

“哈哈哈……”

刘宗敏未语先笑,只见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方才说道:“玉尺,你以为李广这个故事就一定是真有其事么?

别看咱是个粗人,可有些事情俺也爱用脑子仔细想它一想,试问普天之下,哪有能把箭杆也射到石头中去的人呢?咱就以为此事,决不可信!”

刘玉尺身为袁时中的谋主,除了学识渊博、思维敏捷之外,也十分善于察颜观色和处理人际关系,平素的表现也是老于世故之人,按理说他不该就“李广射石”一事与刘宗敏作过多争论。

但这时的他为了不使满席各营文武以为小袁营无人,加之酒精的刺激之下,便开口说道:“太史公的《史记》上,可是写得明明白白。汉飞将军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矢,视之,石也,他日射之,终不能入矣。’又岂能作假?”

邻桌一个秀才听了他的话后,也带着三分酒意附和道:“《史记》我也曾读过,文章写得真好,太史公……”

这边,刘玉尺不待他说完,便截断了他的话,又将刚刚喝完的酒杯向前推了推,十分自信地接着说道:“太史公,古今信史第一人也,乃我辈之楷模,所著《史记》亦是千古不朽之作,上同《左传》、《国策》,下同《汉书》,皆光辉万丈。

那飞将军‘射石没羽’故事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亦是记得明明白白,《汉书》中对此也有同样记载。

又岂是玉尺所敢杜撰得了的?”

刘宗敏听罢刘玉尺所言,十分轻蔑地笑了一笑,才道:“你们这些读书人都是喝墨汁长大的,讲话总是文绉绉不说,对那些个书本上记着的事,又是信得不行不行的,旁征博引以为据,若论这一点咱自是说不过你等。

俺这个打铁出身的大老粗,斗大的字儿识不了一车,可咱遇上事儿了,就总喜欢自己亲自去看一看,想一想,仔细琢磨一下。

咱就说这射箭之事吧,从十来岁起练这玩意,到现在三十几岁了,二十年里不知射过多少箭,无论财狼虎豹,还是官军或战马,咱都射过。

可却从未瞧见哪支箭,能射进石头里去,何况还是把箭杆也射进去,只露出箭羽雕翎在外面的呢?

别说是石头了,就是一块泥土,那也是不行的啊,你的箭射进去还不到一半,泥土就把箭杆给吸住了,又如何深及没羽,更别说是大石头。

除非你拿箭来射块豆腐,那才能射得进去嘞!”

刘宗敏言及于此,不由得发出一阵十分爽朗的大笑,笑罢才又继续说道:“你所言‘射石没羽’之说,我不管他太史公如何了得,总之把箭射入石头里,只留箭羽雕翎在外面这事儿,我看纯属是瞎扯。

你们要不信我,咱大家不妨现在就当场试上一试,看有谁可‘射石没羽’,倒也不一定非射石头,就射城砖就成,土坯也可,试一试看嘛?”

他的这番说词不止让刘玉尺大感意外,就连李自成和牛金星、宋献策等人,都觉得刘宗敏的见解十分新颖,极大地出乎了他们的意料之外,心中不能不为之点头。

罗汝才也毫不例外,他向身旁的李自成点头说道:“捷轩,真不愧闯营第一大将,今儿这番话可真给咱这帮子老哥们长脸了啊!”

牛金星原本对刘宗敏与刘玉尺的争论,并无意参与其中。

他与宋献策二人虽是旧识,但如今共奉一主,暗中也是在彼此较劲之中,宋献策建言招袁时中为婿,以为羁绊之策,对此他虽未表示反对,但此刻却乐见刘宗敏打压刘玉尺。

不过,闯王的大舅子高一功在旁边一直递眼色给他,分明是要他出来说句话,以缓和尴尬的场面不至于失控,免得刘玉尺下不了台,反伤了自家人间的和气。

对此不能再装作看不到,于是他笑着说道:“刘爷的话是有一定道理。‘射石羽没’的故事,本来就值得商榷,我也曾留意过此事,记得班固《汉书》中写到这事儿时,就把‘没羽’两字改作‘没镞’了。

这镞嘛,自然就是箭头啦,《汉书》上只是说把箭头射到石头里去了,而非是直没至羽。”

然而,刘宗敏今日却是铁了心要借此打压一番刘玉尺,对牛金星所言并不领情,反而笑着继续说道:“这也不对,箭头也射不进石头里的。

就说咱自起事以来,天天舞刀弄棒,打打杀杀,却从来未见过谁能把箭头射到石头里去……”

他说到这里时,略微停顿了一下,扫视周围人等,又继续道:“你们有谁见过的么?要说射箭这个本事,咱们大元帅射箭是出了名的可挽强弓,百步之外透双重绵甲。

可是呢?……我看……他也不能把箭镞射不进石头里吧!”

刘宗敏的目光停留在李自成的身上,笑问道:“闯王,你到底能不能啊?”

李自成笑着回他:“当然不能。”

此刻,袁宗第也在旁上笑着接言:“当时在商洛山中,我去捉周山的那一次,我的箭都射完了,被困在一个土丘上。

闯王,是您去接应我的,当时你一箭射到悬崖上,箭头弹了回来,可那石头却只是被射掉了一点皮,这可是我亲眼所见。”

最后,他还不忘向李自成求证:“闯王,你忘记了没有?”

李自成沉吟了一下,才道:“是的,那一次我拉了满弓,然箭射到石头上,却又弹了回来,石头只被碰掉一点,还迸出了火星嘞。”

他还不忘回应刘宗敏道:“这事儿啊,捷轩有经验,他说得对,箭是穿不进石头里的。”

刘宗敏见自己的话被闯王肯定,心中底气更盛,道:“你们瞧,咱们大元帅,那么强的臂力,都迸出火星来了,也不过是把石头碰掉了一点皮。

你们这些有学问的人,怎么就那般相信书上说的呢,难道书上说的就句句都对嘛?我看这书上说的话,他也是既有对的,自然就有不对的。

我劝你们一句,可不要读了书,却反被书愚了啊!”

李岩在闯王那一桌,此事他也看出来刘宗敏是要拿这个题目,将刘玉尺一军,使他们不要夸夸其谈,但他又觉得不应使刘玉尺太过难堪,以免使小袁营上下与己离心,便拿眼望向宋献策,希望他能出来打个圆场。

谁曾想,宋献策也是个喜好杂学之人,这时听他们谈得热闹,一时兴起,不由也插言道:“这‘射石没羽’之事,古书上倒是好几个地方都有提到,并非专对李广一人所言。太史公写《史记》将他安在李广身上,旁人自然就写在别的书里,将此事安在旁人身上,其实都不足凭信。”

“军师,不知还有哪些书上提到过射石设羽,敢望赐教。”

刘玉尺因知宋献策曾是大相国寺门前相师,以为他只识术藏之法,只懂卜卦堪舆之术,本就对他十分不耻,这时见他也出言,不由面带讽笑地向他发问起来。

宋献策却并不以为意,他略想了一想,就开口说道:“嗅,想起来了,好像读《吕氏春秋》时,在《精通》一篇上有那么一句话‘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先也。’。

这兕就是犀牛、野牛一类,养由基要射兕,结果却射到石头上,连箭杆后面的雕翎都射入石头里了。我当时看了,并未十分在意,如今看来可见并非光是李广才有这本领。”

李侔年轻气盛,听众人纷纷出言发表见解,一时技痒,忍不住也插言道:“还有……我看刘向《新序》也说‘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却复射之,矢摧无迹。’”

刘宗敏这时大笑着接言道:“你等瞧瞧,咱只随便一提,他们几位读书人,就引出这许多例子来,可见此事纯属扯淡,若不然怎就古人射得,而今我等却偏偏射不得嘞!”

李岩在闯营素来低调,也不愿意弟弟李侔过于显露锋芒,可李侔对刘玉尺十分讨厌,不管哥哥如何给他递眼色,都仿佛视而不见一般,接着说道:“其实,我从前读《史记·李将军列传》时,曾对照《汉书》,并未见‘射石没羽’四字。

我记得《史记》上说的是‘没镞’,而《汉书》上说的‘没矢’,刚才刘军师说《史记》和《汉书》上,均记述李广‘射石没羽’,恐怕也是一时记错了吧。”

李侔用别有意味的眼神望着刘玉尺,继续说道:“当然了,《汉书》上说的‘没矢’,那‘矢’字也是包含了箭杆而言,箭羽也在其中,可是毕竟未曾使用过‘没羽’二字。

由此可见,今日大家说的‘没羽’,其实并不是书上原话,大概是从‘饮羽’二字转换而来,这‘饮羽’二字倒是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所载。”

刘玉尺听了李侔的话后,只觉脸上热辣辣,一时间也不知再说什么话好,就连袁时中都觉得自己的面上无光,虽然依旧挂着些许笑容,却也是皮笑肉不笑。

闯王李自成怕刘玉尺和袁时中面上下不了台,便举着酒杯起身,向在座的所有人说道:“好,很好,大家都说的很好。不过,这酒都要凉了,大家还是赶快喝酒吧。请,请……”

刘玉尺见众人你一句我一嘴的,话里话外都帮着刘宗敏说话,可他却是孤军作战,虽在内心对此十分不屑,但此刻去也不得不端起酒杯,对刘宗敏勉强笑着说道:“刘将军果然高见,高见。”

刘宗敏见他低头,也不想再多生事端,便笑着说道:“其实你们各位的学问,那可比我高得多,对于射箭也都是内行,只是你们太过相信书本,这喝的墨汁多了,把古人的话句句都当真,不敢怀疑罢了。

我这个大老粗就讲求实际,古人说得对,那我就要信,可他若说得不合情理,我就不信他,就是孔夫子怕也有说不到板眼上的时候,哪有一个人说话,句句都是对的哩?”

李岩这时也举杯笑道:“是啊,连孟夫子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可见这书上不可靠的东西很多,有时颠倒黑白,有时隐善扬恶,有的地方是传闻之误,也有的地方是有意栽赃。这种种情况,真是不胜枚举。”

众人听了他这话,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着争论结束,酒宴回归正轨,大家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好不热闹。

…………

正当酒宴欢愉之际,闯营大将吴汝义忽然快步来到李自成身边,在他耳旁小声说了几句什么话。

就听闯王疑问道:“真有此事……”

“确有此事,马上就来了。”

李自成面色瞬间就冷了下来,只见他语气十分不善的低声说道:“好吧,到了以后就把他带进来。”

同席众人见李自成面色凝重,都不知出了什么样的事情,霎时便停止说笑,有几人才刚刚端起来的酒杯,也都是悄悄放了下下。

罗汝才见此,也是忍不住开口问道:“李哥,出啥事儿啦?”

面对他的问询,李自成却默不作声,他眼睛望着二门外边,静待吴汝义领人进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39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