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四章: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书名: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3

小袁营的小头目王世杰被闯王砍了脑袋一事,在老营上下都已传遍,一时间人心浮动,窃窃私语不断,尤其王世杰的亲哥哥小袁营大头目王世奎,更是为弟弟惨死愤愤不平。

中军大帐内气氛十分压抑,袁时中面沉似水不出一言,刘玉尺同样面无表情,朱成矩与刘静逸满脸忧色,而大头目王世奎与刘登凯等人则满脸怒气,可见心中已是忿忿难平。

尤其是袁时中的堂弟袁时泰,他负责管理老营军资,放在以前那可是个大肥差,可自打投奔闯王以来,小袁营再无进项,一切用度都要向闯营老府请拨支取,眼见老营资财日渐稀薄,再无往日辉煌,他也难以上下其手,心中愤恨日增。

“咱早就有言,自己山头不要,非得来投球子闯王,现在倒好,生生把王兄弟性命赔上,照我看倒不如把咱这嘴巴给缝起来,免得哪一日说错了话,还要被砍一刀。”

众人虽知袁时泰说的是气话,但话糙理不糙,还是有几分道理在的,而且他的这几句话也极具煽动性。

果然,大头目王世奎一脸悲愤地望着军师刘玉尺,恨恨问道:“刘军师,你倒是给咱讲讲,闯王如何仁义?他不杀曹营的黄龙,为何独拿我兄弟立威?”

刘玉尺尴尬地一笑,并未接言,只是低首垂眉,似在沉思一般,反倒是袁时友替他解围道:“王头领切勿动怒,刘军师也是好意,谁能想到闯王会拿我小袁营开刀啊。咱现在要议出个对策,不可乱了自家阵脚才好。”

大头领刘登凯粗声粗气地开口道:“将军,你倒是拿个主意,照这样下去,咱小袁营早晚得被他李闯王给生吞活剥喽。”

袁时中望着军帐内诸人,用十分严峻的口气说道:“事儿就是这么个事,无须再多言。今后都要小心谨慎些,万不可使别人抓住我小袁营的把柄,决不许将士们对闯王、对老府再说出一句闲话!

你们立刻回营传谕手下将士,有谁胆敢私下里对闯王发一句怨言,教我知晓,立斩不饶!”

大头目梁静轩突然说道:“可是众心不服啊……”

袁时中摇着头截断了他的话:“我小袁营现今的处境,大家也都最是清楚不过,值此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就不要再替我惹祸啦。

我不管大家是否真的‘众心不服’,宁可再枉杀几个好弟兄,也不能让别人逮到借口,吃掉我的小袁营。”

他最后更是怒目而视,沉声问道:“你们懂我的意思嘛?”

刘登凯与梁静轩等几个头领都低头接言,惟有王世奎双目血红地盯着军帐中间空地,面上一片悲戚之情。

而另一个头领吕吉庆却脱口说道:“住在他人矮檐下,终非长久之计。照我说还不如……”

袁时中赶快用手势将他阻止,用低沉的声音说:“莫慌,此刻决不可再自乱阵脚,未来之计,我自有安排。眼下唯有暂且忍耐,使闯王与闯营各将对我心中无疑,方为正途,否则我小袁营就将立时被闯曹二营给吃掉啦。”

他接着又望向军帐内众人,提高声音道:“你们要恪遵大元帅钧谕,整饬营规,加紧操练,严禁将士们饮酒赌博,打架斗殴,滋扰百姓。

有敢违反者,不论何人,一律治罪,轻则吊打,重则砍头。我向来是言出法随,你们要好生传谕将士,不可以身试法!”

众位头领都明白他话中的意思,齐声回答:“是。遵令传谕!”

唯独王世奎接令后,虽与其他各位头领一同起身,却并未离去,他满眼悲愤之情地站在原处望着袁时中,一副欲言又止模样。

“世杰此事,虽祸从口出,咎由自取,我亦有保护不周之责。然现下还需以自保为要,世杰的事只能容后再议,我已吩咐时泰,对世杰厚葬,并赏给其家属抚恤银二十两,以为安置。”

袁时中担忧王世奎会因弟弟惨死而冲动,犯下大错,又再叮嘱他道:“世奎啊,你且安下心来,将世杰先行厚葬,至于今后之事不要多想,我决不负你。”

王世奎重重地点了点头,一言不发地就出了军帐。

…………

大帐内,现在只剩袁时中、刘玉尺、朱成矩和刘静逸四人。

小袁营惯例如此,每逢遇到重大问题的时候,袁时中都是同刘玉尺等三人相商,若是军事上的问题,事后他还会再跟几个亲信头领密议。

刘玉尺是袁时中的谋主,他思维缜密,虑事即全面且严密,小袁营每遇大事,几乎都是刘玉尺帮他定策决断。

袁时中目送王世奎离去后,轻吁一口气,目光转到刘玉尺身上,随口问道:“现如今这个情形,你们可有何高明主意?”

刘玉尺心知打从攻取睢州时起,便有许多人对投闯一事心生怨言,甚至在暗中埋怨将小袁营带上了一条不归路。

所以,他并不想首先出言,而副军师朱成矩当初也附和投闯,因此也是闭口不言,拿着一双小眼睛偷看着刘静逸,静待他的表态。

刘静逸虽然也是满腹牢骚与怨言,但小袁营处境危急之际,他心里想着的是和衷共济,应对即将被闯王吞并的急务。

另外,他也怕今日若是出言将刘玉尺得罪苦了,无非痛快痛快嘴巴,于小袁营无益,且将来还恐遭其报复,所以他只是略微苦笑了一下,便胸有成竹地开口说道:“如能化客为主,自是上策,又恐甚难办到,若不能化客为主,当以速走为妙。”

刘玉尺见刘静逸并未口出怨言,也没有责难自己,心里顿感轻松许多,便开口向朱成矩问道:“朱兄,可有何妙策?”

朱成矩面露忧色,说道:“我也想到‘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只是恐欲走不能,反酿大祸啊。”

袁时中突然发问:“何为欲走不能?”

朱成矩看了袁时中一眼,道:“将军,闯王将我小袁营汛地,派在闯、曹两营之间,便是防我小袁营突然遁走之意。

别看其将养女许配将军,却是对将军仍然心存疑忌,何况我军只三万将士,闯、曹两营合计数十万人马,只骑兵便已盈万,欲求全营将士安然遁走,何其容易啊?”

袁时中面色一沉,道:“照你之言,我小袁营只能在此坐着等死啦?”

朱成矩摇头说:“其实不然。我的意思……必先使闯王信我不走,如此才会放松防范看管,到时再瞄定时机,动如脱兔,使他追之不及。”

刘静逸却在一旁摇头说道:“闯王思虑甚密,更有宋矮子为虎作伥,恐不会给我逃走机会。如一时无有良机,怕不出三月,小袁营已不复存在矣!”

袁时中闻听此言,心头格外沉重,额头上也冒出些微汗珠来,他焦急的眼光顿时转向刘玉尺,期待着他的谋略能为自己解惑。

刘玉尺一如平日般沉稳,似乎对脱离闯王之策早就“筹之熟矣”,他故作沉思之状,片刻后,才淡然一笑,轻捻下颌上的短须,平静地说道:“当日决计投闯,更为将军求亲,皆是权谋,而今日决计遁走离闯,同样亦是权谋,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眼下看来,纵然闯王无意吃掉小袁营,我也应尽速离去,不可再久居于‘闯’字旗下,何况闯王已有意将小袁营化为老府一队,以部曲对待我等。未来吉凶,已入洞若观火,此时不走,又更待何时呢?”

朱成矩脱口问道:“该如何走法?”

刘玉尺一副胸有成竹之态,却又故作神秘地回他道:“山人自有妙计,不过……时机未到,却是不便奉告诸位。”

袁时中脱口问出了自己最为关切的事:“何时可走?”

刘玉尺面含微笑地回他:“山人昨夜卜一文王神课,少则旬月之间,多则一二月内,即可全师远遁高飞。至于究竟如何走法,请容山人暂不奉告,还需到时才能揭开谜底。”

袁时中似乎有些不甘心,他又追问着:“遁去何处?”

“东、南两个方向,皆利我小袁营。”

“你算得可准,确能全营遁走?”

“此等大事,岂敢妄言!”

刘玉尺每当想出奇谋妙计之时,都会效仿三国时蜀相诸葛亮,以“山人”自居,既显其清高脱俗,又体现得意之形。

袁时中听他一口一个“山人”,便即猜到他必是已然成竹在胸,心情也为之稍宽,他笑着说道:“但愿军师妙算得成,使我小袁营平安遁走!”

刘玉尺则气定神闲地笑着说道:“将军请稍安勿躁,闯营耳目众多,不宜详述,一切但请听玉尺安排就是!”

他说完话便即托词告退而去,军帐内,袁时中、朱成矩、刘静逸三人大眼瞪小眼,皆不知他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灵丹妙药。

…………

片刻后,刘玉尺便即回到袁时中的大帐之中,此刻他的手里多了一份文稿,呈递给袁时中,请他过目一阅。

袁时中就着烛火光辉,拿起书稿粗粗看过一遍后,不觉在心中奇怪刘玉尺究竟是何意,便谦逊地说道:“军师,这究竟何意,还需得你给我解惑啊。”

刘玉尺微微一笑,便开始解释起来,原来这是模仿《千字文》的样式,而写出来的四言押韵体诗词,主要就是歌颂李自成的不平凡,以及他的颖悟多力,还有就是写他起义后如何屡败官军,威震中原。

其中有一段更是他的得意之作,刘玉尺不知不觉间便将原文给读了出来:

“诞膺天命,乃武乃文。

身应星宿,名著图谶。

吊民伐罪,四海归心。

泽及枯骨,万姓逢春。

德迈汤武,古今绝伦。

袁时中听到这里时,突然叫停问刘玉尺“诞膺天命”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刘玉尺连忙解释说就是“承受天命”的意思,是借用了《尚书》里称颂周文王的原话。

袁时中点了点头,又问他道:“传闻李闯王乃天上‘破军星’下凡,原是骂他的话,你这一说他‘身应星宿’,怕有些不妥吧?”

刘玉尺笑着回他:“说他是‘破军星’降世,自是人们因见他到处破军杀将的猜想之词。然似他这样人,必是上应星宿无疑。

倘有人问起闯王究系哪位星宿降世,将军就说乃‘紫微星’降世即可,闯王和老府人等听到,必然喜悦。”

“‘紫微星’?可有何依据嘛!”

“‘紫微’乃帝星也,为人君之像,将军如此作答,闯王必然高兴,又何须依据啊。”

“如此大事,竟是信口开河的嚒?”

“信口开河的荒唐事儿,自古便常有之,谁会真的去寻根问祖呢?就说‘刘邦斩白蛇’之事,谁可作证?不一样记入正史之中了嚒。

像此类故事,哪一个朝代没有,请将军信玉尺所言,尽管大胆去说,其结果呀,哼哼……只有好处,决不会坏事的。”

袁时中仍觉不能完全放心,又问道:“倘闯王和牛、宋等人问我,何以知晓是‘紫微星’降世,我又用什么话儿回他?”

“将军只管推到玉尺身上,就言是听我说的即可。”

“他们若是当面问你……”

“我巴不得他们来当面问我呢!”

“如何作答?”

“我与那宋矮子一样,奇门、遁甲、风角、六壬、天文、地理,样样皆有所涉猎。除此,我还精通望气之说,与那宋矮子相比,就算不能胜他,也绝不输于他。

若是他们来问,我便会言‘多年来,紫微垣帝星不明,正是紫微星已降人间之象,如今那紫微垣最北一星,不过是空起来的帝座而已。’”

“他们若问你,如何确定帝星应在闯王身上?”

“呵呵。玉尺自到商丘以来,夜观星象,遥望闯王老府驻地,一道红光直射紫微垣最北一星,故知闯王身应帝星,来日必登九五之位。”

“别人怎未瞧见?”

“将军,望气之术,奥妙深邃,未得修习,如何见得?”

“那宋矮子也精通望气之术,他若不信,说你胡诌,岂不糟了?”

刘玉尺十分狡猾地诡异一笑,道:“将军,你也太老实了!李闯王自从得了宋矮子献谶记之后,自以为必得天下,而老府将士莫不愿他早登大位,我这番话一旦出口,谁敢不信?

宋矮子纵然心中不信,可表面上也不敢独持异议,他既不敢上失闯王欢心,也不敢下违闯营众将士之心意。

况且,他心里也明白清楚,倘若他敢说不曾见到有红光上通紫微,闯王和众将士也不会同意,必然会说他不精于望气之术,枉为闯营军师。

所以,我谅他不敢,定必会跟着我说话不可!”

袁时中仍不放心,又道:“那牛启东也十分博学,能骗得住他嚒?”

“牛启东虽有些真才实学,但此人功利之心极重,一心想做开国元勋,觊觎宰相之位,他巴不得闯王早登九五之位,只会在旁推波助澜,又怎会有所质疑呢?”

袁时中也觉得刘玉尺所言颇有道理,笑着说道:“什么紫微星下凡,你了真敢胡诌!”

刘玉尺却一脸正色说道:“古人胡诌在前,我不过稍加更改尔。《后汉书》有言,刘秀做了皇帝,召他少年同伴严子陵进宫,畅谈一天,晚上留之同榻而眠。

严子陵睡熟后,无意中将一只脚伸到刘秀的肚子上,第二天,掌管天文的太史官即上奏,说昨夜客星犯御座甚急。

光武帝笑着告知:‘我同故人严子陵同睡在一张床上罢了。’,此处御座即为紫微星也,兴古人胡诌,不兴今人生编嚒?”

“哈哈哈……”

袁时中闻言后,一阵大笑,道:“还是你们读书人多见识,引古证今,横竖都是理,死蛤蟆也能被说成是活的!”

言及此处停了一停,又问道:“下面这几句,是写咱小袁营的?”

刘玉尺赶快解说道:“非有下边几句,才好收尾,鼓点全靠这几句才敲得响嘞。”

随即他便小声念道:“

勉我将士,务识天命。

矢勤矢勇,尽心尽忠。

拥戴闯王,早成大功。

子子孙孙,共享恩荣。

倘有二心,天地不容!”

袁时中此刻已然明白刘玉尺的良苦用心,但却仍有些许疑问:“军师,单凭这个文稿,就能使闯王对咱们小袁营不起疑心?肯放我全师遁走嚒?”

刘玉尺诡异地笑着说道:“我已经将棋路布好,请将军依计而行就是,我小袁营最后定可顺利遁走。”

袁时中又追问他:“下步棋,又该如何走?”(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03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