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五章: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书名: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3

“既然诸位对‘结硬寨打呆仗’这一原则都十分赞同,那咱们便就一些基本原则和个别细节问题再议一议。”

永宁伯张诚见众文武在对战闯曹二贼的战略思想上,已经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认识,便当场提议对具体战术思想,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

“统一思想”这一重要武器,终于被张诚想了起来!

作为一个过来人的他,自然知道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但此前他所掌控的力量有限,所以一直没有想到这一战略宝典。

可现在却是与以前不同,随着“勇毅军”基本上组建完成,他现在的摊子已经十分庞大,政务、民事、农事、军事一大堆的问题,都需要他来决断。

无论政、民、农、商诸事,他都只为大家确立一个总体上的方向和目标,然后便是召开所有高层亲信的集体讨论,先把大家的认识统一起来,然后再就具体事务的商讨过程中,再进一步把思想和目标彻底统一,之后的事便全部交由手下人大胆去做。

唯有先“统一思想”才能按照既定方针向前推进,更是使一个组织团结一心,朝着共同目标向前努力奋斗的重要基础!

现在也是一样,他的目地也是十分简单明了,那就是先让大家统一认识到“结硬寨打呆仗”的必要性,然后再对一些具体要求和细节进行讨论,以求进一步加深大家伙的认识。

只听永宁伯继续对众人说道:“要想‘结硬寨打呆仗’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这里还有几个前提条件,若是我师完全做不到,那这一战略非但无功,将会把我师数万将士拖累在此,甚至还有可能因此而败亡!”

魏知策闻听此言,面上满是疑惑地问道:“爵帅,请问有哪些条件如此重要?”

这还真是刚想要打个瞌睡,就有人给送上一个枕头来啊!

永宁伯张诚看着魏知策会心一笑,他心里清楚得很,但凡有魏知策在场的地方,便不会使他冷场,这个读过书的武将总是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十分适度地给他递话,让他接下来的话语不显得唐突。

“‘结硬寨’的目的就是守住,并且还要守好,这个我相信在座诸位都有能力做到,只要遵循《勇毅军操典》中扎营之规,按平日操练的步骤严格执行即可。

但是也不能守得跟个‘缩头乌龟’似的,否则我师一旦被李贼分割围死在各自营垒中,就算营盘扎得再硬,也无异于一汪死水,早晚要完蛋喽。”

听了张诚的话后,孙时相也适时插言接道:“伯爷说的这第一个条件,就是既要能守,更要能打,绝不能只守不攻,要在守而必固的基础上,保持能战之力,时刻准备着突击贼军,使之不可将我师各营分割围死。”

“对,正是这个道理!”

“伯爷,那第二个条件又是什么呢?”

“第二嚒……就是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以及绝对安全和通畅的后勤粮草供给线,能够保证我师各营固守所需粮草、炮子、火药等必要物资供应,才能长久固守,以期反击之机!”

孙时相这一次并未抢着接话,他面含微笑地看向魏知策和张国栋等一干老将,示意他们出言接过这个话头。

魏知策虽然看懂了孙时相的意思,却不愿抢太多风头,他一副悠闲的姿态端起身前案几上的茶碗,大口大口喝了起来。

张国栋还在犹豫思考之际,陈铮却率先出言道:“北路与东路地方,乃至整个宣府镇,都可以算作是咱的后方,无论兵员、饷粮皆可稳定供给,同这帮流窜无踪的泥腿子拼消耗,咱还会怕了他们不成?”

陈忠也在一旁接言:“稳固后方自不必多言,莫说宣府镇内,就算大同、山西两镇,必要时也可支援我勇毅军,再有沇河钞关每年也有大笔进项,且豫北大地,未经贼乱,旱蝗灾情,也已有所控制,不似豫中、豫南那般严重,同样可提供饷粮、兵员。

再者,咱还有‘黄河船队’,大小船只三百多艘,往来大河两岸,贼兵无船,更无水军,只能在岸上干看着,正是咱转运兵马军资的一大利器。”

众人虽知陈忠是永宁伯暗伏在豫北的一条线,但除了少数几人略知根底,余者听了他刚才这番话,无比感到震惊——永宁伯谋划好深,竟早在豫北留了如此一支力量!

永宁伯张诚的小舅子,邙山民团中部联防练总杨家二公子杨世杰,忍不住也在一旁接言说道:“还有我们民团也不是吃素的,邙山二百里地界,数十万丁口,同仇敌忾,皆视流贼为死敌,若永宁伯有所需要,无论丁口,还是钱粮,皆可供给一些。”

参谋将军王元景在此刻接言道:“还有小袁营,虽然要在武安境内整训,然其汰选下来的丁壮,却可以担负转运军资之责,咱总不能就这样白养着他们两万多人吧。”

镇标营副将何振雄这时也开口说道:“就算小袁营按此前约定,不宜同李贼正面接战,然在北岸负责押运守护我师粮草和大营,总不会做不到吧。这样我军便可全师渡河,将主要力量都压到李贼对面,便不怕他来分割包围。”

孙时相却接言说道:“我不可全师渡河,北岸不可不留一支劲旅。”

“根基所在,怎可假手于人?”

永宁伯张诚肯定了孙时相的话,他接下来又对何振雄说道:“振雄所言,还是很有见地,袁时中所部少则一月,多则三月,必然完成整编,咱总不能让他数千人马吃干饭。

其小袁营主力担负江北各处要地的守备警戒之职,汰选下来的丁壮,挑能干的成立一支‘运输队’,专司军资转运之责,余者老弱妇孺则做些缝缝补补,以及为大军烧饭的事情。”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了许久,他们甚至连开封战后,如何在中州大地上继续发挥“结硬寨打呆仗”的战略,一点点馋食和压迫李自成和罗汝才的生存空间,直到将他们彻底击垮。

在众人一句句的肯定和夸耀声中,张诚不由在心底泛起一丝愧疚之意。

其实,这个“结硬寨打呆仗”的法子,并非是他自己想出来,而是从另一位后世能人身上完全借鉴过来,说白了就是妥妥的抄袭。

想当年,太平军初起事的时候,一路破关斩将,攻城略地,简直如入无人之境,那可真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一般,只两年多时间就几乎攻取江南半壁江山,更数次攻击到北京城下。

张诚观闯王李自成入河南后的表现,就觉得与后世太平军十分相像,都是声威壮大,势如破竹,如这样的一支军事力量,那是十分不容小嘘的。

所以,在来援河南之前,张诚便在暗暗思考应对之策,毕竟勇毅军虽然也很强大,可张诚也不想将自己辛苦攒下来的家底,全都消耗在与李自成的拼杀之中。

就在进入豫北彰德府境的时候,他猛然间想到了曾国藩的事迹,并由此联想到他的“结硬寨打呆仗”战法,这可是曾国藩历经无数次失败,更三度投河后才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也正是凭借着这个战略方针,曾国藩在与太平军拼杀的十余年间,逐渐扭转颓势,直到最终将太平军彻底平息消灭掉。

如果只考虑救援开封,确保开封城不被李闯贼军攻破,张诚完全无须如此大费周章地提出“结硬寨打呆仗”这一全新军事理念。

但他考虑的更为全面,最主要还是为了将来在中州大地上,如何同李自成贼军的长久为战,并且还要极大地保存自己,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伯爷,这个‘结硬寨打呆仗’的法子,似乎与辽东对抗建奴的法子,颇为相似啊!”

胡以温不愧是见多识广,他因自己年资尚浅,适才只是安静地听着大家议论纷纷,并未发出一言,此刻他见大家都说得差不多,自己也思考得更为明白一些,便即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确有些许相似之处。”

孙时相虽然微微点头,并且肯定了胡以温的说法,但额头上却皱起了褶皱,他接着又说道:“其理虽近,却也不尽相同。辽东军略,自广宁之溃后,千里辽东,一朝丧尽,国朝防线一度退至山海关,更由此引发守关内与守关外之争。

而后,督师孙承宗力主守关外,身体力行,才复今日宁锦防线,使我关防稳固,可袁崇焕伏法受诛之后,辽东便再无力进取,只能固守锦州。

辽东之守,乃是守城,且无力出击,去岁锦州之被围,长近两年,若非朝廷征调天下大军往援,怕今日锦州城已易主矣。”

他说到这里时,目光在众人面上逐一扫视,当看到胡以温时更是轻轻瞪了他一眼,又继续道:“而永宁伯之所提‘结硬寨打呆仗’,乃是依险地筑营固守,其难易可见一斑,岂是辽东依坚城固守可比?

再者,永宁伯之策,乃是要我师‘以守为攻’,既要守得稳,更要能适时出击,此与辽东只守不攻,所差又何止天地之别?”

孙时相这番比较十分贴切,将辽东兵将之弱言之凿凿地讲了出来,更在最后抬高了勇毅军的声威,极大地维护了永宁伯张诚的声望。

陈铮、魏知策、张国栋等众将自是一片附和之声。

张诚深深看了孙时相一眼,他自然不会计较胡以温的无心之语,便挥手示意大家安静,才开口说道:“既然总体战略已经确立下来,今后各位将军便要遵照执行。咱们先把丑话说在前头,今次开封之战,非同一般,若是有谁不遵军令,或是犯了军规,无论是谁,本伯绝不饶恕!”

“喏。末将必遵令行事,绝不干犯军规。”

诸将皆大声接令,眼看着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他们一个个皆显得十分兴奋,毕竟每一场大战之后,都是一批将星崛起。

尤其是勇毅军现在一切制度健全,又素来注重军功封赏,就算朝廷上只有“口惠而实不至”,但张诚却从未短缺过他们一毫一厘,真金白银的赏赐哪个会不爱哟?

再有新的勋章奖赏和衔级制度实行以来,勇毅军从上到下都更有干劲,就连平日操演的时候,各甲、队、总、部、营之间,都是飙着劲的比拼不断。

如今到了临战之际,他们更加热情如火,各个坐营大将也是经常有事没事就往永宁伯的中军大帐走动,话里话外全是请战之意,

对于麾下文武的表现,永宁伯也是十分满意,各人之间偶有纷争,但都在向好的大方向上,争的也是各人成绩表现,张诚对此也是一副喜闻乐见的态度,既不反对,也不鼓励。

“现在开封之战的大方针既然已经确立下来,咱们就一些具体的细节再行完善即可,如《操典》中对如何筑营已有明确规定,然为了更加符合‘结硬寨’的要求,劳烦诸位发挥各人专长,再进一步加以完善,精炼出几点关键的内容来,以便我军各营将士现场实操。”

永宁伯张诚最后还给出了一些要求:“我的要求就一条,去繁存简,要尽量条目清楚,没有用的废话一句也不要有,有用的言语则要一个字也不能少!”

又一番讨论在中军大帐内开始了,张诚并不多说话,只是偶尔出言提醒一下,他也怕自己的话语过多,反而会影响到众人的思路。

天色渐暗之时,中军帐内的讨论才接近尾声,而此刻晚饭也准备就绪,永宁伯便将众人留下来一起用饭,直到天色大黑,酒足饭饱,众人这才纷纷告辞退去。

中军帐内只剩永宁伯张诚,以及中军官张成芳和中军副官张明远等近身亲卫人员,看着大案上几页满是楷体字的纸张,张诚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43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