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七章:喂不熟的小狼崽子

书名: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3

李自成此刻尚不知小袁营已然背他而去,他正在紧锣密鼓地调度大军,蜂拥而进,准备要三打开封府。

他与罗汝才率领老营主力从陈留出发,进至开封城西大约二十里外的阎李寨驻扎,人马辎重一直连营到开封西南二十里处的杏花营地方。

而由闯营大将田见秀率领的另一支人马,则一直向西进兵,路过中牟,先后攻占郑州、荣阳、新郑诸县,借机扫清开封西路后,驻扎在郑州与中牟之间,同时为闯曹大军征集粮草。

“什么?小袁营逃了……”

罗汝才刚刚才在杏花营北面扎下营寨,便听闻了一个让他颇感意外的消息,眼中满含疑惑之色的他,望着随在身边的军师吉珪,问道:“军师以为可信嚒?”

吉珪面露微笑地淡淡说道:“此事虽未必确实,但有两个结果却可以断言。”

“哦。军师道来。”

“其一,袁时中自投闯以来,他的小袁营便怨言四起,离闯他去是早晚之事;其二,一旦小袁营背闯逃遁,李自成必然会全力追击,不留活路。”

罗汝才先是频频点头,接着就是一惊:“你的意思……老李会对小袁营斩尽杀绝?”

“不是对小袁营,而是只对袁时中一人尔!”

吉珪眯着小眼睛继续说道:“闯王贪图的是小袁营三万将士,而非是爱惜他袁时中之才。而且闯王今已有争霸天下之心,自不会允许身边人叛离脱逃,所以必然会对袁时中斩尽杀绝,至于小袁营三万将士,当然是收入麾下更为妥当。”

“如此看来,袁时中背离闯王的消息还是可信?”

“小袁营三万大军,要想做到忽然间全营遁走,事前怎会不漏出一点风声来,这事透着些许奇怪!依我看,没有确信到来之前,这个荒信儿很不可靠,当严禁营中乱传闲话。”

罗汝才神情凝重地沉吟片刻,道:“原来我们两个私下说,闯王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听了老宋的主意,将好端端一双姻缘拆散,硬将慧梅嫁给袁时中,说不定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吃不完的后悔药。你在营中等候新消息,我现在就去自成那里看看。”

吉珪说:“倘若闯王还没有得到禀报,请你千万不要打听,免得落个事前知道的嫌疑。”

曹操笑一笑说:“我不比别人缺少一个心眼儿。”

…………

“哼。竟会有这事?袁时中这个狼心狗肺的小畜生,真是个喂不熟的小狼崽子!”

罗汝才一进闯营老府行辕,便听闻袁时中逃跑一事,他虽已心知,却仍佯装毫无所闻,在心中暗自偷笑,面上却是恨恨地说着话。

闯营中最先得信之人正是杞县李岩、李侔兄弟二人。

当日,闯曹大军从商丘起兵向开封进军时,李岩正率一支人马奉命在杞县与陈留之间征集粮草,因驻地离杞县近在咫尺,又逢牛金星和宋献策都是通达人情世故之人,他们建议李自成让李岩回家祭祖。

闯王对此自是欣然同意,并亲自将此意告知了李岩兄弟,而李岩手下将士也多是豫东人氏,他们得信后纷纷表示想回家看看的,请求李岩听从闯王的意旨回李家寨扫墓。

可李岩却别有一番心思,他虽造反一年余,又是深得闯王礼遇,早已与朱家朝廷恩断义绝,但在心灵深处总觉得自己是个“不肖子”,没能秉承父母遗愿报效朝廷,更是愧对祖宗,不肯再回李家寨去。

所以,他自己不去给父母扫墓,也不许弟弟李侔前往,只派了旧日管家范德臣带同二十名骑兵回去,代自己将汤夫人棺椁从祠堂移出,暂安葬在祖茔旁边,同时再代替自己给父母扫墓。

袁时中带领小袁营叛逃时,范德臣和这二十名骑兵才刚把事情办妥帖,还没有离开李家寨,虽听闻小袁营放话出来,是奉闯王之命前往豫东仪封,截杀从畿南来救省城的张福臻所部官军。

但范德臣等也看出此事大有蹊跷,他不敢稍作耽搁,待小袁营过境后便急急赶回,在杏花营北面十里处找到李岩兄弟营盘,告知李岩。

李岩此刻也算是闯王近臣,多参与机密军务,亦知朝廷调动保定总督张福臻、宣大三镇边军来援开封之事,但却并未听闻仪封方向有何官军动静,且闯王也没有命袁时中所部去截杀官军,因此料到袁时中有可能是叛逃了。

事关重大,即使不敢就此料准,却也不能有所耽搁,所以他连夜来闯营老府所在,欲将此信禀报大元帅定夺。

吴汝义被值夜亲兵唤醒的时候,还是满眼惺忪之态,虽心知李岩深夜来访,事非寻常,却也并未十分在意,只是随口问道:“林泉,这大半夜前来,可有何急事儿?”

李岩凑近他耳旁小声说了两三句话,并未使旁边的亲兵有所听闻,以免在营中传扬,即动摇军心,又恐猜测不对反影响闯王与小袁营的亲近。

果然,吴汝义听后大惊失色,他先是挥手使亲兵退去,才急急说道:“这事干系重大,林泉你可叫的准么?”

李岩小声回他:“我看八九不离十,至于真假,只须叫醒大元帅,看是否真有手谕给小袁营,即可确知。”

吴汝义心如电转,他虽不忍心去叫醒熟睡中的闯王,却也晓得兹事体大,容不得半点延搁,便对李岩说道:“林泉,你先在这里等一等,我去叫醒闯王。”

“是得赶快叫醒闯王,此事不容半点耽搁,需赶快定夺才好。”

…………

闯营已然今非昔比,如今的局面比之前大了许多,在闯王行辕宿营的地方,总是会专设一个最大的军帐,作为李自成和他的文武要员们议事之处,有时他也会在此看书、办公,甚至留宿。

然而今晚简短的会议过后,李自成又处理了一些公事,便前往后面高夫人的营帐中休息去了。

吴汝义匆匆来到高夫人寝帐门外,他先是向值夜女兵言说有紧急军情,需立刻唤醒大元帅禀报,便即在寝帐外静候。

李自成虽然还没有取得天下权柄,但在牛金星的倡议之下,闯营中确是多了不少的新规矩,刘宗敏等寥寥几人对此并不在意,但大部分闯营将领却都谨慎明礼起来,至少在闯王跟前皆是如此。

闯王虽然已经身居高位,更是拥兵十数万,但却依然保持其本色不变,他不论多么疲倦,在夜间睡觉时总是十分警觉,但凡有一点动静,都会立刻醒来,从不睡眼矇眬,迟疑贪枕。

这或许也是他能够在明末乱世做贼十余年,仍能毫发无损地活着到现在的原因所在。

现在的他虽不知发生了怎样急事,但心里十分清楚,若非大事发生,吴汝义不会深更半夜急急将他唤醒,当下赶忙起身披上衣服,趿着鞋走出帐外。

高夫人也被他的动作惊醒,从枕上抬起头来侧耳谛听外室动静……

吴汝义先挥手斥退女兵和仆妇,这才凑近李自成耳边轻声禀报了小袁营从杞县逃走一事,李自成闻之脸色立变,他十分愤怒地轻声说道:“他妈的……竟有这事?袁时中……真是毫无良心!”

“是的,真没有想到他竟会如此忘恩负义。”

这时,内屋的高夫人听到闯王语气同以往不同,虽不知具体情况,但也猜到必是出了意外大事,她在心中暗暗惊诧,也穿衣起来点着了烛火。

闯王见到内室光亮,忙向吴汝义吩咐道:“你速去请林泉到大帐等候。再赶快派人去将牛先生、宋军师叫醒,请他们速来大帐议事。

哦……对了,还有捷轩和一功也都一道请来,再派人飞马前去补之营中,请他也速来老府议事。”

吴汝义躬身说道:“是,我立刻派人分头去请。还有……大元帅,是否通报曹营知晓?”

李自成略微犹豫了一下,立即斩钉截铁地说道:“你安排完旁的事后,立即亲自去一趟曹营,请大将军前来老府议事!”

吴汝义领命离去后,李自成回身来到寝帐,高夫人一边帮他扣衣扣,一边小声问道:“到底出了啥事啊?是有人叛逃了嚒?”

李自成因不愿她过于担心,只简单告诉她说袁时中擅自率兵往仪封开进,似有叛变之可能,言毕便大踏步向外走去。

高夫人听后蓦然一惊,追在李自成的身后急急问着:“慧梅……慧梅……她还活着么?”

…………

闯营老府行辕大帐内,李岩才向闯王李自成谈过了亲信管家范德臣带回的消息,便有亲兵前来禀报,原是邵时信派来报信的亲兵也到了。

此人化装成了一个小贩模样,一直等到小袁营开拔后好久,才敢从杞县城中出来,他实际上比范德臣还早了一步,可从杏花营直到阎李寨这一带,尽是闯曹大军各个营头的驻地,他在夜色中仔细辨认旗色,好不容易才找到老府来。

他从撕破的夹袄一角取出字条,双手呈了上来,自有亲兵接了呈送到闯王案上,只见上面写着:“小袁营云奉闯王之命,往东堵御官军张福臻部,匆忙拔营而走,谨此叩禀。”

李自成一眼认出这张字条上是邵时信的笔迹,而且眼前的这个亲兵他也十分面熟,当下又问了些小袁营拔营而走时的情况,便命这个来送信的亲兵下去休息了。

李自成面色铁青一片,默然无语,在大帐中来回不住走动,李岩十分恭谨地坐在椅上,也不好知该说些什么话好,只能静静等候牛金星、宋献策和刘宗敏等人到来。

…………

很快大家都到齐了,只有李过一人因驻地较远,所以此刻尚未赶到老府来。

罗汝才一个人骂骂咧咧了几嘴后,便即住口不言,毕竟袁时中是闯王李自成的女婿,更是闯王麾下的部将,如今虽然背主叛逃,那也是人家闯营的内部家事,他自然不好过分参与。

别看闯曹合营至今,但也只在面子上还维持着一点体面,内里早就相互分心,互相猜忌不断了,这也正应了那句古话——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

李自成自崇祯十三年十月间,率老八队残部进入河南以来,事业和威望一直有如旭日东升般,扶摇直上九万里。

中州百姓都将他当作乱世的救星一般,各种歌颂他事迹和功德的歌谣,更是在中州大地上到处传唱不断,甚至连他自己和闯营左右文武都一致认为,闯王乃是“天生圣人”,几年内必然会推翻大明,自己坐江山。

正是因为有这种环境氛围,李自成也显得有些许自满之态,自以为天下群雄必然会对他趋之若鹜,纷纷率部来投,所以他在袁时中与刘玉尺的欺瞒哄骗之下,压根就没有料到袁时中竟然会突然率全营人马叛逃而去。

李自成对此是十分气忿,而且袁时中此举更大大地损害了闯王的威望,这才是他最为痛苦和愧悔之事啊!

当大帐内众人对于该如何派兵追缴袁时中的小袁营议论纷纷时,惟有李自成一人不发一语,再者宋献策因当初对招揽袁时中最是卖力,更献上和亲一策,所以此时也言语不多。

李自成现在巴不得立刻就将袁时中同刘玉尺二人抓获,在全军将士面前斩首示众,既泄他的心头之恨,更以此来为背叛者戒。

然而,他现在正要用全力来围攻开封之际,早已预料到朝廷必然会尽全力来救援开封,在这个节骨眼上,忽然分兵前去追剿袁时中的小袁营,必然要减弱围攻开封的兵力,而且还必然要死伤许多有用将士,因此他才会为此犹豫不决。

毕竟,袁时中所率领的小袁营也不是吃素的,他麾下那三万将士也都是精挑细选才留下来的战士,虽然闯王对此完全不惧,但若是派兵少了还真拿不下小袁营,可若派兵多了就必然会对围攻开封造成一定影响。

可是,倘若不将袁时中的小袁营消灭掉,其他各路流贼就会轻视他李自成,还会在背后嘲笑于他,对于他今后再招纳其他各股流贼势力十分不利。

按照估算,袁时中从杞县叛逃已有一天两夜,他本就是滑县人,起事后又久在豫东一带活动,对道路与地势都十分熟知,隔了这许多时间,怕是已经很难再追上。

而且,小袁营毕竟有三万余人马,就算轻骑出击,能够将其追上,恐怕也很难一战将其剿灭,倘若与袁时中纠缠过久,损兵折将不说,更会牵动围攻开封的大计,纵然将袁时中斩杀,也是得不偿失。

还有一点,袁时中现在还只是脱离自己的闯营,尚不知其下一步打算如何,若对之逼迫过急,他带着三万人马投了豫南丁启睿或豫北张福臻,岂不为害更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3742s